上海的地名(上海人回答)

我记得上海的路名有很多是以全国的地名来命名的,其中的规律是南北走向的为省名,如西藏路,浙江路等等,东西走向的为市名如:南京路,北京路等等.问:广东路是省名,为什么是南北走向的?
说错了,问题是:广东路是省名,为什么是东西走向?

上海城市的不断扩大,新建道路和新路名日益增多,1952年以后,市政管理部门继承了上海路名以中国省市地名命名的传统,并形成一套更为完善的命名原则,以需命名道路的方位对应有关省市地名命名。杨浦区地处上海市区的东北,路名就以吉林、辽宁省地名命名,有松花江路、鞍山路、本溪路等。普陀区地处市区的西北,路名就以陕西省地名为主命名,有宜川路、志丹路等,少数用四川省的地名,如金沙江路、大渡河路等。长宁区地处市区西南,路名以贵州省地名命名,有遵义路、茅台路、安顺路等。徐汇区以广西省地名命名,有田林路、苍梧路等。浦东沿江一带以山东省的地名命名,有崂山东路、潍坊路、文登路(今东方路)等。1958年以后在市郊发展吴淞、安亭、闵行等工业区及70年代后期建设的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外围的道路名称均根据其所处的方位采用相应省的地名命名。

浦东新区由于待开发的范围大,新建的道路多,仅干道以上的道路就达50多条,1993年,设立浦东新区地名命名更名方案工作小组,在吸收国内外一些主要城市地名命名的长处和各界意见后,于1994年3月提出了既充分体现浦东开发、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的时代特征,同时又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地名规划方案。方案体现浦东道路的层次性,通名以大道、路、街,分别用于快速干道、主干道和各建设小区内的道路;专名采用“远东”、“世纪”、“中央”、“迎宾”等词命名。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和改变上海城市面貌,在一些棚户区和市区的边缘兴建住宅。这些住宅最初供产业工人居住,称为工人新村,70年代后期新村数量大增,遍及中山环路内外侧和郊县城镇,新村成为上海城市地区使用率很高的居民地地名。每个新村都有一个独立的名称,如曹杨新村、田林新村、中原新村等。大的新村分成若干个小村,其名称多在专名后加序数词组成,如曹杨新村有曹杨一至九村,田林新村有田林一至十四村。新村的得名大都以所在地区的主要路名命名,但省略“路”字,如曲阳新村以曲阳路得名,甘泉新村以甘泉路得名;有以建造单位命名的,如商业一村、公交新村等;有以居住者的职业命名的,如海员新村;有以所在地旧名得名的,如明园新村,原址为明园跑狗场;有以吉祥美好之词命名的,如友谊新村、阳光新村等。90年代初,由于商品房出现,又有城市花园、共富新村等名称。

中心城区的不断扩大,20世纪50年代初属农村地区的旧新市区、大场区、真如区、新泾区、龙华区等地区,现在已大部分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当初的聚落今大都湮没无存。50年代后期,在近郊建立工业区,使五角场、吴淞、彭浦、北新泾、真如、吴泾、闵行等地相继成为工业化地区,又有不少地名湮没,尤其是1972年动工兴建的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和1978年动工兴建的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共有200余个聚落名称湮没。1993年后,随着规模更大的浦东新区的开发,新区内大量的村落名称正在逐渐消失。农村居住区的总体规划、统一设计,也使农村聚落地名减少,如宝山区罗店镇新建的39个农民新村,拆迁了213个自然村。

由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上海工业布局的调整,原来分布在市中心区的许多小工厂,迁至新的工业区。因此,在共和新路两侧、桃浦、吴淞、吴泾、闵行等地,大型工厂林立,工厂名成为当地的主要地名。在市中心,新建了一批大型文教、娱乐场所,如上海电视台、华东师范大学、新华医院、上海博物馆、上海展览中心、上海体育馆等。对一批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遗址进行保护,产生了一批如“中共一大会址”等纪念地名称。随着80年代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高层建筑名称逐年增多,不少成为上海城市重要标志物和知名度高的地名,如联谊大厦、华亭宾馆、上海商城、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等等。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及浦东新区内的金桥、陆家嘴、外高桥等开发区,成为知名度很高的区片名称。地名是现代城市人文地理实体的“包装”,具有形象功能作用。1990年以前,住宅小区命名,用“新村”的多,高层建筑用“大楼”、“大厦”的多,浦东开发、开放以后,上海房地产业兴起,投资者、开发商对物业名称很为关注,出现“花园”、“广场”、“城”等新的通名,在专名上也打破了传统的命名习惯,出现如“新世纪”、“太平洋”等名称。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12-17
当时人民广场南京路一带是英租界,南京路是一条跑马道,也是英国人在中国筑的第一条路。因为是用于跑马,所以人们称之为马路,这也是马路在中国的开始。现在的人民广场是当年的跑马场,上海美术馆是当年的跑马总会。后来沿南京路又筑了几条马路,南京路被称为大马路,其他一次为二马路、三马路等等,即今天的九江路,汉口路等。当时是以一些沿海或长江沿岸比较开放的城市命名的,英语中广东和广州是一个词,Canton,后来翻译的时候就误翻成广东了。
上海的路名是很有意思的,也有很多学问在里面,楼上的几位都帮你介绍的很详细了。不过我楼上的那位说的可不对,英租界是从外滩到静安寺,英租界的路名也不是按地区方位命名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5-12-17
我是上海人。

因为以前在现在的人民广场东部到外滩是英租界。英租界里的路名是按照中国行政地区方位而定的。但南京路是为了纪念“南京条约”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广东路当时是租界的边缘地带,就如西藏路一样。所以沿用至今。至于南北、东西方向的路名区别那是在解放后才有的。
第3个回答  2005-12-19
还有黄兴路!黄兴有这个人的
第4个回答  2005-12-12
每个地方都有人民路和解放路的

上海的地名(上海人回答)
上海城市的不断扩大,新建道路和新路名日益增多,1952年以后,市政管理部门继承了上海路名以中国省市地名命名的传统,并形成一套更为完善的命名原则,以需命名道路的方位对应有关省市地名命名。杨浦区地处上海市区的东北,路名就以吉林、辽宁省地名命名,有松花江路、鞍山路、本溪路等。普陀区地处市区的西北...

上海有哪些地名?
上海地名分类所有词条 A . 阿克苏路 B . 八仙桥 . 八埭头 . 北京路 . 北市镇 . 北站 . 北苏州路 . 宝山县 . 宝山路 . 滨江大道 . 白蕉 C . 场中路 . 崇明大道 . 川沙厅 . 川沙县 . 常熟路 . 成都路 . 曹家渡 . 曹杨路 . 漕宝路 . 漕溪路 . 辰花路 ....

上海各区的名称由来
松江素有“上海之根、沪上之巅、浦江之首”的美誉。说起松江的历史不得不提“华亭侯”,东汉时期,东吴名将陆逊以功封华亭侯,松江古时也有华亭之称。唐天宝年间置华亭县,元代升为华亭府。因为“吴淞江”就在华亭府境内。次年“华亭府”改名为“松江府”。15、奉贤区:相传因“言子讲学”得名 “奉...

求上海地名
卢湾:淮海路 静安:静安寺一带 闸北:火车站一带 虹口:四川北路 杨浦:五角场 长宁:中山公园一带 徐汇:徐家汇 浦东:八佰伴一带(陆家嘴一般定性为金融贸易业的集中地,而非零售商业区)郊区各镇(目前建制镇,不包括已改制为街道的镇)徐汇:华泾镇 长宁:新泾镇 普陀:真如、长征、桃浦 闸北:彭浦...

上海地名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

上海市的地名别称是什么
上海市的地名别称是沪。上海,春秋属吴国。战国先后属越国、楚国,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别称为“申”。晋朝时期,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故上海简称“沪”。唐天宝十载(公元751年),...

上海在古代叫什么地方
上海在古代被称为申城、扈(沪)渎、华亭县、上海镇、上海县、上海地区、上海特别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中央直辖市,正式被称为上海市。上海在宋代以前仅是一个小渔村,村内有十八大浦,其中有两条相对的分别叫上海浦和下海浦,上海的地名就是因为“上海浦”而得名的。根据这样的历史沿革...

上海有几个名称
这应是上海最早的名称。到了宋朝,这里的经济得到发展,成了国内外贸易的集散地。南宋咸淳元年即公元1265年,开始在这里建镇。那时,吴淞江,即今苏州河,南岸有两条支流,一条称上海浦,一条称下海浦。建镇的治所在上海浦附近,故取镇名为上海镇。这就是上海地名的来历。元朝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即...

上海为什么称为申城?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上海为什么叫上海“下海”又在哪里?
上海得名于元朝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当时,上海地区置松江府,松江府以华亭镇为治所,华亭镇即今上海市松江区,治所处淀浦河入海口北岸,故名上海。下海是指放弃原来的工作而经营商业,有创业的意思。这一词汇在韦氏词典中有清晰的定义:个人放弃原有身份及工作去从事商业活动。对于“下海”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