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管理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使用现状

如题所述

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管理卫星频率主要指无线电频谱用于空间无线电业务的部分。任何卫星系统的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以及测控单元,都需要使用电磁频谱,空间电台安装在人造地球卫星上,电波在太空与地面之间传播过程中存在大气层传播损耗。不同的频段传播损耗不同,其中在0.3~10GHz频段间损耗最少,被称为“无线电窗口”;在30GHz附近频段损耗相对较小,通常被称为“半透明无线电窗口”。各类卫星应用也主要使用这些频段,其他频段相对损耗较大。因此,卫星电台常用频段只占无线电频谱的小部分。

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卫星应用的大量增加,卫星频率资源日益紧张。同时,卫星在运行过程中又必须使用外层空间的某个轨道位置,卫星运行的轨道位置有位于赤道上空、距地面高度为35786公里的对地静止轨道,也有距地面几百到1000公里左右的低轨道位置和距地面10000公里左右的中轨道位置。不管是对地静止轨道位置还是其他轨道位置,资源都是有限的。

以对地静止轨道位置资源为例。一颗静止卫星可以覆盖地球表面约40%的区域,且地球站天线容易跟踪,信号稳定。因此,大多数通信卫星、广播卫星、气象卫星都选用静止轨道位置。但受天线接收能力限制,同一频段、覆盖区域相同或部分重叠的对地静止卫星只有间隔一定的距离,即从地面看要间隔一定的角度,地球站才能区分开不同卫星的信号实现正常的工作。因此,两颗卫星之间需要在经度上间隔不小于2度,在整个对地静止轨道上的同频段卫星通常不会超过150个,静止卫星轨道数量已远不能满足世界各国的需求。

可以看出,常用的非静止轨道资源也是有限的。据统计,人类发射到空中的各种卫星和航天器已达3万余颗,仅在赤道上空的静止轨道上就运行着300多颗同步静止轨道卫星。它们被广泛应用于通信、遥感、侦察和定位等业务,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地球站和车、船载终端,利用卫星进行着各种业务,在经济、军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卫星频率轨道资源供需矛盾日显突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随着经济和军事发展,卫星频率与地球静止轨道资源日益成为各国抢占的对象。一些国家和组织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先占领轨道位置及频率而后发射卫星。然而许多卫星仅仅是作了书面登记,成为所谓的纸面卫星。就国际电联(ITU)登记情况看,地球静止轨道上C频段通信卫星已近饱和,Ku频段通信卫星也很拥挤。近年来,包括日本、印度、韩国、马来西亚在内的亚太地区的一些国家,纷纷自行或联合制造通信卫星,抢占轨道资源。各国卫星之间出现“撞车”和需要协调的情况时有发生。抢占卫星频率/轨道资源,争夺太空优势,已成为当今世界卫星发展领域的热点之一。

据资料报道,截至2007年,全球在太空的卫星约有800颗,其中美国在轨卫星400多颗,其它国家300多颗。美国用于情报侦察、预警探测、指挥调度、导航等目的的军用卫星有90多颗,仅军用侦察卫星就有40多颗;俄罗斯拥有近百颗卫星,但其中有40%以上已超过服役年限,因而俄国计划对现有的军用和民用卫星进行技术改造,同时研制和发射新的军用卫星;欧洲国家共有卫星约70颗;日本自1970年至2000年底,共发射通信、侦察等卫星约70颗,约有28颗在轨;印度自1975年起,共发射地球观测、地球同步通信、太阳物理试验、广播电视、遥感卫星及军用侦察等系列卫星近20颗;在中国上空东经50度至东经180度范围内,有90多颗卫星,其中使用C频段的有61颗,使用Ku频段的有72颗。中国卫星频率/轨道资源情况随着卫星系统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卫星业务和应用也日益广泛。中国已拥有通信、导航定位、气象、海洋和科学实验等领域的系列卫星。自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以来,中国相继发射了东方红2号和3号、中卫1号、中星6号、鑫诺1号、亚洲4号、亚太6号等卫星。2007年的数据,中国在轨静止轨道(GSO)卫星数量约为18颗,非静止轨道(NGSO)卫星达到11颗,此后五年还计划发射各类卫星30~50颗。

据统计,中国在国际电联(ITU)中登记有效的卫星网络资料有200多组(同一轨位以相同名称申报的为一组),涉及62个地球静止轨道位置和多种非静止轨道,并涉及ITU划分给卫星应用的所有频段。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管理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使用现状
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卫星应用的大量增加,卫星频率资源日益紧张。同时,卫星在运行过程中又必须使用外层空间的某个轨道位置,卫星运行的轨道位置有位于赤道上空、距地面高度为35786公里的对地静止轨道,也有距地面几百到1000公里左右的低轨道位置和距地面10000公里左右的中轨道位置。不管是对地静止轨道位置还是...

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管理卫星频率\/轨道发展趋势
最后,随着卫星间数据传输需求的增长,卫星遥测\/遥控频段将进一步扩展,为实现卫星之间的高效信息交换和管理提供重要保障。这些趋势表明,未来卫星业务将向着高速、宽带、多媒体、全球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对频率\/轨道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管理概述
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作为卫星应用产业的基础要素,既是全人类共享的宝贵自然资源,也是各国争夺的战略资源,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国防建设具有关键的战略意义。随着各国对卫星发展的重视不断增强,对卫星频率和轨道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关系到全球信息通信的畅通与安全...

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管理加强卫星频率及轨道资源管理的对策
卫星频率及轨道资源管理是确保卫星业务正常进行的关键。首先,必须建立明确的组织体制,理顺业务关系,包括各相关部门、单位之间的职责划分,以及卫星资源管理与卫星发展的关系。通过明确任务职责,能够更有效地进行频率和轨道资源的申报及使用管理。其次,政策法规的制定与执行至关重要。相关部门应全面理解并准确...

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管理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管理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参照并遵循ITU《无线电规则》,对各种无线电业务包括空间业务使用的频段进行了划分规定,是中国最重要的频率管理政策文件,是国家进行无线电频率中长期规划的依据。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管理法规在国际和国内层面都强调了公平、合理、经济和有效利用的原则。遵循这些法规,可以...

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管理卫星资源和轨道资源分配机制
卫星频率\/轨道分配机制主要分为协调法和规划法。协调法通过申报与协调手段合法地实现“先登先占”,适用于非规划频段的卫星频率\/轨道分配。规划法则通过规划手段实现资源的平等分配和规划,具体程序遵循《无线电规则》第5条、第9条及第11条的脚注,以及附录30、30A及30B。协调法分为三个阶段:A阶段要求...

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管理的管理的对策
(1)组织体制: 明确任务职责,理顺业务关系卫星频率\/轨道资源管理,需要维护申报和使用频率\/轨道资源的权益,达成中国卫星系统与其它国家卫星系统间、中国不同卫星系统间以及卫星业务与地面无线电业务间的电磁兼容,有效地利用卫星业务的轨道\/频谱资源,保证卫星业务的正常进行。因此,卫星频率及轨道资源管理,...

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管理的介绍
在这种情况下,卫星应用产业得到了空前的飞速发展,并正成为全球空间产业的主导力量。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是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既是全人类所共有、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世界各国必争的一种宝贵的战略资源,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世界各国必争的一种宝贵的战略资源。

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未来卫星业务发展和频率\/轨道需求大体有以下趋势:* 卫星固定业务将向高频段、大容量、数字化、宽带化、IP化方向发展;* 卫星广播业务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并向多媒体业务发展;* 卫星移动业务将进一步开发新频段,并研究频谱有效利用技术;* 卫星定位业务和卫星导航业务将从区域性系统向全球性系统发展;...

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管理的频段及传播
在VHF频段(30 MHz~300 MHz),有空间研究业务、卫星业余业务、空间操作业务、卫星气象业务及卫星移动业务等;在UHF(300 MHz~1000 MHz)和SHF频段(1 GHz~30 GHz),主要有空间研究业务、空间操作业务、卫星气象业务、卫星移动业务、卫星固定业务、卫星广播业务、卫星地球探测业务及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