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从战胜抑郁到不断复发到稳定,来回答下,患者在抑郁时的内心状态,希望大家能对他们多一些包容,谢谢大家。
抑郁时,我们为什么恨父母?
某天,朋友圈看到一篇很热门的文章:《徐凯文:父母真的皆”祸害“吗?》,是的,抑郁过的人大概都知道,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伤痕,大概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家庭,尤其是亲子关系爱恨交加。
抑郁时,很多人都会怨恨原生家庭,其实恨背后也是深深的爱。那么这种爱恨交织在抑郁时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与父母关系的冲突
抑郁时,我们为什么恨父母?
恨之越深,是因为爱之越切而不可得。
01 童年带来的影响
冲突一方面来自恨父母把我培养成这样的性格,导致了抑郁;
责备父母无意识地给了很多枷锁,需要我出人头地,给了我沉重的压力;
恨父母从来不是真的爱我......
所以,抑郁那会,每次听到“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时,我觉得是种讽刺。
特别责备父母,觉得父母从来都不是爱我的,而是带有条件爱我的,希望我能出人头地才去爱我的。
当这种责备不断强化的时候,就变成了:恨,然后又不断强化恨,最后变成了惩罚父母:与父母断绝联系,或者通过自我攻击来惩罚父母。
02 实现不了父母的理想
实现不了父母的期望,我们开始自责、内疚。因为父母还有很多亲戚、很多朋友都在和父母比较,我也感受到父母也不认输,他们只想第一,我应该为父母争光的,让他们脸上有光的。
我们也想变成他们期望的孩子,他们理想中的好儿女:事业有成,光耀门楣。因为我们只有变成他们想要的样子,他们才会爱我们。所以,潜意识其实还是我们想获得父母的爱。
我在朋友圈写道:“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孝的民族,中国人最大的问题不是不孝,而是在孝的同时,却又被孝所束缚。”
所以,当我不能成为他们想要的那个优秀的孩子(其实已经做到了能做到的,只是因为对自己要求太高且不符合实际而目标受挫),不能实现父母的期望,特别是这个时候我还抑郁了。
我开始内疚、自责,然后不断暗示自己:我怎么这么没用?就越来越强化这种情绪,演变成:恨自己;然后继续强化,最后变成越来越恨,越来越不能接受自己,然后开始了:自我攻击。
03 父母无法理解我们
当回到过去和回到未来都无法做到时,我们个人没有任何力量,于是向外求助。向外求助的第一步肯定是自己最亲的人:父母。
当求助于父母时,因为父母对抑郁症的不了解,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内心已经崩溃。
要么责备我们,觉得我们无事找事,觉得我们想多了......
要么当父母看到我们意志力的瘫痪,丧失任何行为时,觉得我们是懒惰,开始不断地用他们所谓的激将法来刺激我们......
再或者,父母很心疼我们,于是开始也被带入这种情绪,他们开始着急,焦虑。
责备和激将法导致了我们的愤怒,愤怒不断强化便转变成恨。他们的焦虑则导致了我们内疚、自责,内疚自责强化的结果就是恨自己,最后开始攻击自己。
所以,我们看到,恨中夹杂爱,爱中夹杂恨。
我是如何处理与父母关系的冲突的?
抑郁时,我们为什么恨父母?
放下恨,生活会更轻松;学会爱,生活会更快乐。
我也差不多是在接受现实之后才去处理这个冲突的。处理的办法就是:理解父母、原谅自己、原谅父母。
01 理解父母
要做到明白为什么父母会对我们这样那样,为什么父母潜意识灌输了那么多价值观念给我们?其实回答这个问题,要追溯到父母的原生家庭,父母当时所在的社会背景,他们所面临的挫折和社会的压力。
比如我的家庭,我父母对我一方面是溺爱,一方面父亲容易焦虑,所以我小时候感觉到的环境是压抑和不安全的。但慢慢学会去理解父亲之后会发现,其实父亲小时候也缺爱,因为奶奶在他9岁时就去世了,所以父亲才会这样。
父母是很难了解抑郁症的(特别是我们父母已经50多岁以上时),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知识。要知道这个社会除了真正得过抑郁症的人之外,不了解抑郁症的人非常多,更何况我们的父母?就连我们自己也无法跟他们描述清楚。
02 与父母沟通,并原谅自己
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方式跟父母沟通,告诉父母我做不到他们想要的样子(那不合理),而且那也并非我真正想要的。
我曾经有过多次和父母的沟通。
我跟父母说过:
"我不想再跟别人比较了,也希望他们不要和别人比较了。花费物力、精力,做了很多给他人看到的面子的东西,而自己过得很累很累......."
"为了他人的认可而活着失去了自我,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非常的痛苦......"
"其实我们相比很多人来说过得都算很好了,但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做到比每个亲戚都好。"
“创业不成,安安分分地工作,收入其实比起很多人来都是不错的。”
“”我没办法像那些很有钱的亲戚那样吃苦,我也扛不了那么大的压力,我就是一个女人,所以我也比不了某些亲戚”;
“我不想那么辛苦的工作,我其实希望工作之外还有时间发展自己的业务爱好,比如读书、美食,而非工作就是全部......”
也许,到了父母这年龄,这种习惯,这种根植于他们内心的价值观,我们根本改变不了,但我说出了我内心想要的以及不想要的。同时,我也告诉自己:这一次,我要为自己而活。
然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原谅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是孝顺的,但是孝顺或者爱他人,需要建立在学会爱自己之后、在过好自己生活的基础之上。
从现在起,抛弃你所有的内疚和自责,因为无需内疚和自责,我们并没有错。
03 原谅父母,学会爱
其实,我也恨过父母很长时间。
这种恨:
第一,觉得父母不是真的爱我,我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他们的虚荣心。
第二,这种恨其实还是来自于自己:因为父母对我们的期望,而我们为了获得他们的爱,也给自己制定了不切实际的期望,或者要求太高,却达不到。然后导致无法接纳自我,把这种对自我的恨投射给了父母。
对于第二种,接纳自我就可以了。具体请参考我之前写的文章《成长篇:认清自己,找到自己想要的》、《我是如何做到不在意他人看法的?》。
对于第一种,如果沟通不了,那就放下吧。能做到:不恨父母,也不被他们影响就够了。
感谢抑郁,让我收获很多
其实从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能总结很多亲子教育过程中对后代身心发展不好的经验、教训,从而学会以一种更好的方式去和我们自己的后代相处,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我就经常和伦伦谈起宝宝出生后,我们的教育观:
不和伦伦吵架,一定要让宝宝看到、感受到我们之间夫妻之间很和睦,很幸福,让ta学会爱,学会付出,学会合作(所以从备孕到现在我们真的没吵架过);
给宝宝足够的爱,让ta不会为了获得别人的爱而失去自我;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从工作或其他地方带来的情绪影响家人(现在遇到情绪问题我先自己消化,消化完了或者实在消化不了我才找伦伦),而不会像过去除了抱怨什么也不做;
我也坚决不会对宝宝说这个世界很黑暗,而是向伦伦学习,用善意的眼光看到这个世界美好的一面,让他内心充满善良和美好;
要让宝宝像伦伦一样付出后不急于要求回报、要求马上有结果,学会感恩......
这一切,与其某天后悔父母没做好,不如提前学习,当下好好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后悔;做好了现在,自己内心一定坚信未来可以做好,那么未来也不用担忧了。
所以,不后悔过去,不担忧未来,就是安安分分地把现在的每一件事做好,而非担忧后悔,连现在都过不好。因为,现在的一切将变成未来的过去,如此,循环往复,总是担忧未来和过去,这一生都过不好。
分析自己的成长历程,真的可以总结出来很多经验、教训,对以后自己孩子的成长真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所以,别再说: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其实我个人觉得,这是在自我设限。正因为你不断暗示自己:你做不到,思维改变行动,你也不愿意行动了。行动都没有,试问:你站在原地,结果能自动走向前方?
最后,以《徐凯文:父母真的“皆祸害”吗?》一文中的一句话结尾:
“和解和孝顺不代表肯定父母造成的伤害是正确的。和解和孝顺是因为我们已经成长到有力量去面对创伤,有力量去拥有自己美好的人生,有力量比曾经爱且伤害自己的父母更好地去表达爱。”
西西的《抑郁症,我们内心的冲突》包含以下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
1. 如何走出“过去回不去,未来没希望“的绝境?
2. 抑郁时,为什么我们想离婚或分手?
3. 抑郁时,为什么我们害怕朋友嘲笑自己?
4、抑郁时,我们为什么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见朋友?
5、抑郁时,我们为什么不愿意出门?
近年来,抑郁症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常见的病。遇到不开心的事,总会让人抑郁。比如,自己亲近的人离开人世、工作或感情遇到巨大的打击、人机关系遭到重大破坏等等,这些事情都容易让人感觉痛苦、伤心、难过,甚至是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影响日常生活。
大部分人在遇到痛苦与挫折时,过段时间后就会从痛苦中走出来,这是个人应对处境正常的反应。但也有人会走不出来,严重持久的抑郁情绪会让人觉得生不如死,无可奈何,对周遭的一切丝毫不感兴趣,从而患上严重的抑郁症。
生活中,哪些人更容易患抑郁症?
1. 有家族史的人
如果家里人有抑郁症家族遗传史的人,患抑郁症的概率会其他人高得多。血缘关系越亲近,这个概率就越大。有实验调查显示:单卵双生子患病率为33.3~92.6%,双卵双生子患病率为5.0~23.6%。
2. 女性
据研究表明,女性患抑郁症的概率是男性的两倍,这个可能是因为男性与女性的生活结构的不一样,女性要面对月经、怀孕、生育、绝经、避孕等问题,这些生理过程,激素的变化会造成情绪的变化。35-45岁的女性抑郁症发病率比较高。
3. 工作生活压力大的人群
社会的白领阶层、最底层的贫困人群患抑郁症的几率比较大,现在的人工作节奏快,面临的精神压力大,精神要时刻紧绷着,处理公司的事宜,哪怕是放假休息,也不忘处理工作的事,这样的人对自己的要求高,容易获得成功,也容易患抑郁症。还有长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长期要为生活的柴米油盐担心,如果再遇上天灾人祸,压力可想而知。
4. 单身人群
据悉,长期单身的人比已婚人群患上抑郁症的风险要大。而结婚人士中,两人分居要比两人一起生活的患抑郁症的风险要大。夫妻一起生活的人,有婚姻问题的要比生活和谐的患抑郁症要高很多。所以不管是不是单身,最重要的是家庭和谐,自己心情顺畅才是最重要的。
5. 慢性疾病的人
各种研究显示,有慢性疾病的人比正常人患抑郁症的几率要大很多,比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的人患大概20%的患者会有抑郁症、冠心病患者有18—26%的会有抑郁症,因为长期受疾病、药物影响,情绪容易受到波动,容易患上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