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诫子书给后辈留下了什么?

如题所述

为后世历代学子树立了修身立志的榜样

诫子书
三国时期 ·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还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

  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1
《诫子书》一文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信。全文共八十六个字,短小精辟,言简意赅,语重心长。从文中的话里行间,我们不仅读出了诸葛亮关心儿子的读书学习,更为关注的是对儿子智慧人生的教育——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在社会实践中磨砺自己的意志等等。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感情,表达出了慈父的殷殷情怀和智者的谆谆教诲。
这封信浓缩了诸葛亮毕生的经历、一生的忠告,不仅他的儿子从中受益匪浅,就是今天的我们也从中深受启发,特别对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大有可鉴之处。
一是启迪我们在工作中要有一颗静思反省的心态。遇事能静思反省,是一个人内在品质修养的良好表现。对于教师而言,拥有这种良好的品质修养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自身工作质量情况如何,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对于客观性的困难或挫折,就需要我们调整心态进行静思反省,寻找最佳教育策略和方法。然后,因地制宜地做出正确的处理方式。例如同学之间吵架,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就去训斥他们,呵责他们,不但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而且极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还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这时,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冷静地去说教,我想,不用多长时间,犯错的学生就会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教育效果。不能一味地把责任推到学生身上,而应该查找自己的原因,不断反省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的行为,明辨是非,明事知理,提高自身修养,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达到出奇不意的效果。

诸葛亮的诫子书给后辈留下了什么?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

诸葛亮给你留下哪些道理?
诫子书给我们的道理:一、修身养性贵在“静”、“俭”。“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告诉人们只有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俭以养德”,告诉我们生活务必要节俭,并以此培养自己的德行。二、只有淡泊、宁静,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内心宁静才能戒骄戒躁,内心淡泊才能含英...

诸葛亮的《诫子书》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在文章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诫子书 对孩子寄予了哪些深情厚望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乔的。目的在于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诸葛亮给8岁儿子写的《诫子书》,其中一句流传千年
诸葛亮54岁时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一份《诫子书》,其中有几句话:“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致远,从字面上看是指内心里平静就能到达更远的地方,也就是要心无旁骛的专心去做一件事情,干事情不能浮躁,要有耐力和耐心。这几个字作为励志名言...

诫子书对学生有什么启发?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全诗内容: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诸葛亮写《诫子书》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

诸葛亮的《诫子书》是写给谁的?它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诫子书》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1. 诸葛亮的能力大家都知道,三国时代非常混乱,三足鼎立,魏蜀吴一直在争天下,而诸葛亮作为蜀国的丞相,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头脑。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专门用作瞻仰诸葛亮的诸葛亭,这不仅是对于他的军事才能的肯定,也是对他文学造诣的认可。诸葛亮所作《诫子书...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所受的启发是什么?
在《诫子书》中所受的启发是: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诸葛亮给儿子的遗书写了什么内容,直接成为经典?
文章中最核心的一句话便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这句话既是《诫子书》的精华内容,同时也是诸葛亮自己一生的座右铭。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将自己一生的人生经验,汇编精粹传授给自己的儿子。而这句话也成为后世仰慕诸葛亮的人时常借鉴和学习的一句话。除了这句话以外,《诫子书》中可以说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