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事历史长河中,著名的军事家大多给人一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印象,所谓用兵之道,贵在不战而屈人之兵,但这只存在于决定性优势的情况下,大多数的战役,需要将士们的血海拼杀。史册之上,历代以来敢于御驾亲征的皇帝不在少数,其中战败被俘,丢人丢到太平洋的也不在少数,但大唐王朝的缔造者,天策上将李世民虽然始终亲临战阵,却战必克、攻必取,不禁令人称异。
天策上将李世民
南宋史论家叶适说:“唐太宗、李靖,近世君臣之言兵者,无出其上”。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说:“他(李渊)起兵取关中,建立唐朝,主要依靠唐太宗的谋略和战功。”“这个新朝代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兼并来求得全国的统一。在兼并战争中,李世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唐太宗李世民的军事才能是我国古今历史学家所一致肯定的。
唐朝疆域图
从古至今两年余年的历史,400多位皇帝,文治武功能超过李世民的很少,而像李世民一样亲冒箭矢,与将士浴血奋战的皇帝更是少数,大诗人杜甫的“风尘三尺剑,社樱一戎衣”,形象的刻画出了李世民这个优秀军事统帅的形象。李世民后来回顾自己的成就,曾经说道:“朕年十八便为经纶王业,北剪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王世充、窦建德,二十四而定天下”,这样的功绩放到任何朝代都是令人望而却步的。
洛阳虎牢之战
世人以为李世民征战十余载的主要原因在于不亲自上战场,其实不然,李世民是自己军事战略的制定者,更是自己军事战略的坚决执行者。李世民征战四方的最大特点是,自身常常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这样的事例在初唐统一的历次战争中不胜枚举。在平定王世充的战役中,李世民命令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分别统帅骑兵轮番向敌阵发起冲击,而他本人则轮番参加每一次冲击并率队为前锋,身先士卒打头阵。
秦叔宝与尉迟恭
士兵们都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李世民以最高军事长官之尊亲临前线,与将士浴血奋战,这是他在军中颇有威望的基础,也是他能牢牢地控制住军队的根本。老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李世民亲临战阵那么多次,按理说刀枪无眼,棍棒无情,李世民没受重伤难道是有神灵庇佑吗?当然不是!
唐代士兵
李世民能够身先士卒而不受重伤的原因首先在于个人能力。我一直认为,军事人才的培养和其出生生活的环境是紧密相关的。古来军事天才大概有两种,一种是由下而上成长的,比如刘裕以及朱元璋,他们一步步的爬到军队的高层,对于军队的运作规律了如指掌,最终能够掌握指挥千万马的能力。
朱元璋塑像
另一种则出身于军人世家,从小跟在父辈身边耳濡目染,接触的都是上级将领,更能从宏观的视角洞悉战争的全过程,他们从小就在军营里和各种军人混迹一处,长大后也会更有能力将一支军队用的如臂指使,顺畅自如。李世民更像是第二种人,他出身于关陇军事贵族,其祖父李虎是和宇文泰一起创立西魏的开国功臣,八个柱国大将军之一。良好的出身给予了李世民提高自身军事能力的机会,一个孩子生长在这种环境里相当于浸泡在军事圈里,从理性到感性都很容易获得高质量的认知。
李世民剧照
李世民少年时喜欢鲜衣怒马带弓出游,骑术和射术都堪称一流,李世民从小接触骑兵的方方面面,自然对这种军事组织形式有着清醒的认知。此外,李世民的个人武力也很强,虎牢关之战时,李世民带领多名骑兵到窦建德军营叫阵,大放厥词,“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这虽然是吹牛的话,但是侧面反映了李世民的个人能力。
李世民射箭
其次,在于客观的条件,身为最高军事统帅,李世民配备的战马,甲胄都是一流的,并且其身边有着自己的亲兵贴身保护。李世民的昭陵六骏大多是世上最优良的战马,奔跑以及跳跃能力十分强悍。在大唐时期,铠甲制作更加精良,唐十三铠出现后,对于箭矢的防护程度进一步提高。资治通鉴中记载,虎牢关之战中,唐朝将领身披铠甲冲锋陷阵,在敌军的漫天箭雨下身中数箭,却没有什么事,身为最高军事长官的李世民的铠甲有多精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唐明光铠
最后,在于李世民高超的战争艺术,使得作战无往不利。李世民在作战前,往往喜欢自身亲自前往一线视察敌情,获得一手决策信息,这对战役的胜利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李世民在作战时也常常会遇到一些紧急情况,但是他身边的将领总能护其周全。在洛阳城外与王世充的郑军交战时,李世民的战马中箭倒地,随行大将丘行恭将自己的战马让给了李世民,自己抽刀马前不步行,这也说明了李世民对于自身安全的防护还是很用心的。
虎牢之战李世民身先士卒
两军交战,刀剑无情。李世民能够在险恶的战场环境下从不受重伤,与其说其上天庇佑,不如说是自身良好的骑射能力,精良的甲胄以及亲兵的护卫的结果。古来战场多豪气,唯有勇者留其名,李世民这样身先士卒,自然将自身与军队融为一体,玄武门之变并不是侥幸,从李世民对军队的控制就能看出端倪,人心在秦王这边。
大唐王朝的主导者李世民,多次亲临战阵,为何从未受过重伤呢?
世人以为李世民征战十余载的主要原因在于不亲自上战场,其实不然,李世民是自己军事战略的制定者,更是自己军事战略的坚决执行者。李世民征战四方的最大特点是,自身常常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这样的事例在初唐统一的历次战争中不胜枚举。在平定王世充的战役中,李世民命令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分别统帅骑...
李世民杀兄逼父取得皇位,违背人伦,为何仍被视为明君?
一、父子同心,建立唐王朝。在起兵反隋时,李渊父子“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齐心协力,并肩作战,共同开创建立了唐王朝,李世民的贡献尤为突出。唐高宗李渊即位后,长子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常驻宫中处理朝中事物。次子李世民封为秦王,继续统领军队平定天下。渐渐的便形成了两个集团,一个是以太子为首...
为什么李世民年轻时身体那么棒,却在51岁的时候就死了?
而导致李世民早早离世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古代医疗技术不够发达,当时李世民身体里的很多疾病其实都没能得到根治,而是一直靠汤药镇压而已。随着李世民年纪渐长,身体的抵抗力变得越来越差,汤药也无法缓和病情了,因此才会早早过世。
为什么李世民年轻时身体那么棒,却在51岁的时候就死了呢?
像这种战阵负伤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像李世民手下的猛将秦琼,经常干这种冲锋陷阵的事,屡受重伤,贞观年间就因身体原因退出军界,一直养病养到贞观十二年(638年)病逝。李世民虽然没有那么严重,但四十岁后旧伤复发,身体状况就很堪忧了。除了冲锋陷阵以外,影响将帅健康的还有饮食作息的不规律。饮食作...
李渊心里的继承人一直是李建成,为何还让李世民手握重兵?
一、李渊害怕李建成战死当时的李渊,深知在外领兵作战的危险,稍有不慎,就会殒命沙场,这可是李渊不愿意见到的。因为李建成是李渊与窦皇后的长子,当时李氏宗族习武之风培养了李建成的政治、军事才能,他对于关系身家安危的大事不会无动于衷,因而当时是李渊反隋建唐的重要参与者。李渊对于自己的大儿子,...
李渊心里的继承人一直是李建成,为何还让李世民手握重兵呢?
唐朝的开局就风起云涌,主要是因为天下诸侯都自称为皇帝,皇帝每天都在换人,所以唐王朝内部也不例外,对于储君之争,李世民和李建成其实心里早就有数了。01李渊的权谋之术,被李世民给破坏了。李渊作为李唐王朝的开创者,绝不会像历史上所说的那样无能。所有的功劳都是李世民的吗?就连李渊造反都要听...
玄武门之变前夜,李世民派尉迟恭拿剑去请房玄龄和杜如晦,为何不直接杀掉...
玄武门之变是改变早期大唐政治生态的一件重要事件,这件事直接改变了大唐王朝的皇位继承人,也直接改变了大唐的历史走向。虽然这场政治事件的最终受益者是唐太宗李世民,但李世民在准备发动这场事变的时候,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在唐太宗登基以后,素有房谋杜断之称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在玄武门...
李世民身体非常的健康,为何活了五十岁出头就去世了?
李世民人生中最大的污点就是通过兵变后取得了大唐王朝的继承权,这是他永远也不希望被人提起的事。但偏偏让他感到心痛的是,他的太子李承乾在对李泰刺杀失败后,就企图效仿李世民进行第二次“玄武门之变”提前夺权。据历史记载,在贞观16年,太子李承乾联合唐朝大将侯君集等人,准备在玄武门进行兵变...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霸占李元吉老婆,为何放过李建成老婆呢?
所以说李世民霸占杨氏只有一个目的,政治需求。说起杨氏就得说起李唐的发家,李唐定都长安,关中集团是主要依靠力量,而杨氏所在的家族就属于关中力量的绝对领导者。但是李世民对于杨氏有着杀夫之仇,李世民又不放心她回到关中集团去,于是就将她收入后宫。而对于关中集团,杨氏入后宫也符合政治需要,两者不谋而合。 李世民跟...
被弃用的唐朝名将,苏定方犯了什么错吗?
究其原因,有人则认为是当年苏定方随李靖北征东突厥过程中,暴露本性,不从军纪,私自带部下出去对当地人劫掠了一番,因此还受过李靖的惩罚。这事情虽然知情者不多,但李世民作为皇帝,应该知道,故此心中对苏定方的印象就大打了折扣。苏定方曾于永徽六年,联同大将程咬金出征西突厥,这时他被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