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沱江河的历史 注:一定要是历史

如题所述

沱江的历史和地理

沱江的发源地,是四川盆地西北缘的九顶山,又名茶坪山。这座山里的东、中、西三处分别流出许多溪流,逐渐汇成三条较大的支流:西边一条湔江,长139公里;中间一条石亭江,长141公里,东边一条绵远河,长180公里;它们汇合在金堂赵镇附近,才正式成为沱江干流。因为绵远河最长,所以现在把它定为沱江的正源,另外两条上源支流就算旁支。

沱江上源的三支,很早就受到人们的注目。中国正史中最古老而又系统的地志——《汉书·地理志》中,就记载了它们的情况。当时湔江称为湔水,出自绵县玉垒山;石亭江称为雒水,出自雒县章山;绵远河称为绵水,出自绵竹县紫岩山。这三条河从深山走出的地方,都形成比较大的冲积扇,我们的祖先们就模仿岷江都江堰那样,让水流象一把摺扇似的分成许多股,化为引水灌溉的水利工程。湔江山出口处名堂叫堋口,在历史上水流曾被一分为二、一分为三,最多时竟一分为九;清末民初就建有湔江堰;石亭江出山口处名叫高景关,清代就将水流引作三股,建成朱家堰、李家堰、火烧堰,民国时合称朱李火堰,绵远河出山口处名叫汉旺场,清代形成绵江堰,以后发展为官渠堰、宋家堰、硼砂堰,民国时合称官宋硼堰。这些引水渠,与平原上的河道差别不大,经常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变化多端,与现代引水工程有很大的不同。

本来,一条江河总有它自己的流域。所谓流域,是指这个区域里的水流,全都汇集到这条河里去,因而流域的周边,总是被连绵不断的分水岭所包围着。沱江西北的九顶山,分水岭很分明,东北有绵竹与安县分界线上的山冈一直延伸到德阳罗江,与龙泉山脊相连,再向南伸往乐至、安岳、大足、荣昌,把沱江与涪江水系隔开,分水岭也很清楚;但西南方的成都平原上,由于地势平坦,分水岭不够分明,留下一个大缺口。两千多年前兴修都江堰引水干渠时,自西向东开了几条人工河道,其中最主要的两条,是蒲阳河的下段青白江和柏条河的下段毗河,它们在金堂赵镇汇入沱江;于是就把岷江的水,源源不断地送到沱江里来,使沱江成为混血儿。而沱江流域的北部西缘,这张大口,使“流域”这个概念受到了大大的冲击。

四川许多树枝状的河流,上源经常是三股,好象三叉戟一般。本来沱江上源也是一把三叉戟,但西边又从岷江射来两股箭,使它变成五大股。它们从东到西是绵远河、石亭江、湔江、青白江、毗河,其中前三条是纯种,后两条是异族,最后汇合到一个大家庭里,江名也就定为沱江。这时,它遇到了横梗在面前的龙泉山,就一穿而过,形成一道名叫金堂峡的知名峡谷。有些地理书,怕读者弄昏了头脑,在讲到沱江时往往只从金堂峡谈起,避开了水源杂交的上一段。

古往今年,沱江的上源五支有许多不同名字,如毗河又叫郫河、毗桥河和前江,湔江又叫半淙水和中江;石亭江又叫妥江、沉犀江和后江,绵远河又叫绵阳河。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下不少传说。毗河流域里的新都繁阳山,据说是汉代道教天师张道陵修炼的地方,上面还有浴丹池、通仙井和麻枯洞;石亭江南边七里,有着东汉孝子姜诗的家。姜诗的老母爱喝石亭江的水,因为那水甘洌可口;爱吃石亭江的鱼,因为那鱼鲜美无比。姜诗夫妇每天总让小儿去挑水捕鱼,供奉老母。有一天,这可怜的孩子失足落水,淹死在石亭江中,姜诗夫妇忍住悲痛,瞒着母亲,亲自挑水供水供鱼的重担,只说儿子到成都求学去了。到了冬天,还假装缝制棉衣,送往成都,实际上是把棉衣和泪水一齐抛向江里。姜诗夫妇的孝心,终于感动了上帝,他家门口忽然涌出一股清泉,味道和石亭江一样的甘甜,每天早晨,泉水里还蹦出一对鲤鱼,让姜诗维持母孝之道。至今,这个孝泉还在,但鲤鱼早已没有,泉池周围形成了一个大集镇,名叫孝泉镇。

沱江在金堂峡河段:古代称为金堂江,以下又称中江。过了金堂峡,进入汉代叫做牛县的简阳,所以江名又称牛水或牛江,唐代那里又称雁水或雁江。接着,江流通过资阳、资中县境,古代又有资江之名。资中县东南江边有个唐明渡,相传安禄山造反时,是唐明皇带着杨贵妃逃亡摆渡的地方,这段江流又称珠江。接着,沱江又流过内江,包围城市绕了半圈,留下李白的著名诗句。接着流过富顺县,那里的江名又称金川,宋代方志上称力釜川,釜就是锅,说江流环绕县城,很象一口锅。沱江两岸崩落的大石留在江心里,叫作“三台七曜石”,实际上那是七块巨石分为两层,也算是古代的一处名胜。接着,江流到达泸州,汇入长江,在泸州那里,晋代《华阳国志》提到江中有“大阙、小阙”,那可能呈十分巨大的礁石。相传沱江汇入长江之处,江面十分宽阔,夏天涨起了洪水,“两江环合,弥漫浩渺”,好象大海一般,泸州人把这种景色称为“海观”,而且曾在江边盖起了一座海观楼。据说《封神榜》里的周朝大官尹吉甫就生在那里。尹吉甫的儿子尹伯奇,因为忍受不了后母的虐待,曾在山腰一块大石上作曲弹琴,抒发心中的悲愤,最后跳进江中自尽。那块石头后来称为抚琴台。由于诸葛亮《出师表》里有“五月渡泸”这句话,于是后人在泸州江边上修起了一座渡泸亭。东面的堡子山,又称得功山,相传是诸葛亮渡江前扎营的地方,山下有条小溪,名叫马谡溪,相传马谡的部队就驻扎在那里。不过,从宋代起,考古家们研究过孔明渡泸的地方,大家都认为他渡的是金沙江,而不是这条沱江。

现在再从沱江干流转到它的支流。

沱江最大的几条支流:发源于简阳东境龙泉山的绛溪河,古称绛水、赤水,长75公里,在简阳县城处从右岸汇入沱江:发源于金堂东南龙泉山的资水河,又名阳化河,古称资溪,长114公里,在资阳县北昆仑渡从左岸汇入沱江,发源于仁寿县北境龙泉山的球队溪河,古称珠溪,长140公里,在资中县球溪口从右岸汇入沱江,发源于安岳西境山丘的蒙溪河,古称大蒙溪水,长120公里,在资中县东南蒙溪口从左岸汇入沱江;发源于安岳县南山丘的大清流河,古称清流溪、玉带溪,长122公里,在江内县郭北乡从左岸汇入沱江,发源于荣县北境尖山子的釜溪河,上游称荣溪河、旭水河,到自贡又称盐井河,古称荣溪、荣川,长146公里,在富顺邓井关从右岸汇入沱江,发源于大足县北境山丘的濑溪河,过荣昌县后称胡市河。古称耶水、龙溪、岳阳溪,思晏江,长238公里。是沱江最大支流。在泸县胡市从左岸汇入沱江。

分析一下沱江支流的古今河名,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内涵。绛溪河之所以称“绛”,因为水色带红,特别在洪水期间更是如此;资水河居然借用了古代干流资江之名;球溪河的名字好象从天上掉下来似的,找不到什么依据,很可能是古名“珠溪”的误写,釜溪河显然是借用了古代干流名称“釜川”,据说在这条河的发源地,古代曾有个荣隐先生在山中修道,并留下一个石洞,而濑溪河是因为它古代有条支流叫作濑波溪。

最后,让我们小结一下沱江的地理数据:它从绵元河的头算起,总长634公里:计算下来的流域面积是2.78万平方公里;干流平均比降是3.35‰;天然落差有2354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是455立方米每秒。汇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共有60条。

沱江是长江左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九顶山南麓,全长702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43‰。大的支流有60条,千支百脉,展布成一个不封闭的流域,这是因为西北端有来自岷江的连通水道存在。

沱江流域形状瘦长,四边与岷江流域相邻,东边与涪江流域相接,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有19个市、县、区全部在流域中,另有17个市县部分在流域内。流域南北长约380公里,东西平均宽只有73公里。自贡、内江、大足一线是流域最宽的地方,大约有150公里;龙泉山一带最窄,只有49公里。流域里除北端出露古生代岩层以外,其余地区都是三迭、侏罗、白垩纪的砂岩、砂质粘上岩,粘土岩互层,地震烈度不高。

沱江流域北部上游是山区,出山就是平原,然后进入丘陵。地势自西北的东南倾斜,地质构造简单,溪流水系发育,流域内气候宜人,土地肥沃,耕地集中,人烟稠密,名城接踵,重镇连绵。整个流域中生活着1740万人,有着1694万亩耕地。在利用天然资源方面,农、林、牧、副、渔五业齐全;在农业种植方面,稻、薯、麦、棉、麻、菸、蔗、玉米、花生种类俱备。金堂的柑桔、简阳的棉花,什邡的烤烟,资阳的花生,内江的甘蔗,安顺的红麻,乐至的蚕桑,无论是品质和产量都十分引人注目。置身于平原区,一望平畴,春来菜花金黄,新秧翠绿,田园境色,美不胜收。放眼中下游丘陵区,梯田层迭,塘池交错,除了裸露的红色岩坡几乎找不到一块荒废的土地,由于燃料缺乏,繁茂的草木已经采伐殆尽,水土流失严重,但勤劳的人民年年冬闲都要挑沙面土,把坡上冲到坡下的泥土,一担一担地挑到原处,每年总要把坡上田地重新塑造一遍。

岷江起源于阿坝州的松藩县弓杠岭南麓隆板沟,自北向南流经松藩、茂县、汶川三县,折东入都江堰,通过鱼咀过安澜桥分流外江、内江,再各按二分法继续分流奔腾直下。外江主流叫江安河,经玉石,穿温江,流过双流。温江至双流一段,叫金马河。因河中曾挖出金马而得名。据档案记载和历史考察,清以前这里的主流不是金马河,是杨柳河。1998年,双流县城北白河龙江村段一个白亩砂石场开挖,揭开了岷江万年洪江古河道的神秘面纱。证明杨柳河前的岷江主流又是洪江。再进一步考察,历史上的这条古河洪江,从北向南穿越成都平原西部。先从都江堰出水后,经流崇州,穿越温江,流过双流,在新津与都江堰外江分流下来的西河、羊马河、石鱼河等五河汇合,再经彭山江口,入乐山注入长江。内江穿宝瓶口后,沿途分走马河、清水河、沱江河、柏条河、东风渠等滚滚东南去。清水河经郫县入成都,成都府河、南河两江环绕,穿九眼桥,过双流华阳镇,再经古镇黄龙溪与借田下来的鹿溪河汇合人彭山江口,从而形成岷江一个庞大的水利自然浇灌体系。

岷江水系岷江又称汶江、导江,以“岷山导江”而得名。发源于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全长735公里, 流域面积 14万平方公里;全河落差 3560米,水力资源 1300多万千瓦。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以漂木、水力发电为主;都江堰市至乐山段为中游,流经成都平原地区,与沱江水系及众多人工河网一起组成都江堰灌区;乐山以下为下游,以航运为主。岷江有大小支流90余条,上游有黑水河、杂谷脑河;中游有都江堰灌区的黑石河、金马河、江安河、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等;下游有青衣江、大渡河、马边河、越溪河等。

古蜀人饲养桑蚕并以蚕丝制作丝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00年的新石器时代末期,他们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穿上布衣的人群。

岷江流至都江堰,地势由高山峡谷突变为平原,河床陡然开阔,水势趋缓,为都江堰渠首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形条件。此处位于呈扇形伸展的成都平原的顶部,海拔739米,是整个都江堰灌区的制高点,良好的地理位置,使都江堰既可扼制住刚出峡谷的岷江水势,使其不能直泻成都平原,又可因地势高而控灌整个都江堰灌区,是设置渠首枢纽的最佳位置。

都江堰渠首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和人字堤、外江闸、工业引水拦水闸等附属工程组成。其中,三大主体工程充分利用了周围的地形环境和岷江河床弯道环流的水流规律,相辅相成,布局合理,配合巧妙,协调运行,在整个渠首工程中起主导作用,很好地完成了引水、泄洪、排沙等任务,使都江堰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无坝引水枢纽。

都江堰以其“历史跨度大、工程规模大、科技含量大、灌区范围大、社会经济效益大”的特点享誉中外、名播遐方,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都江堰是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36县(市、区)1003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 50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其灌区规模居全国之冠。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神奇功效,使中外专家、学者、和游人无不为之倾倒。渠首三大主体工程修建在岷江出山口处。这里群山环抱,大江中流,气势恢宏,景色绝佳。堰功人物,代代相济;文人墨客,多会与此。都江堰灌区是四川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四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物华天宝,地杰入良”,历史上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灌区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市华彩及城镇风光,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灌区水利,星罗密布,各展风韵,各具特色,令人赏心悦目,“人民渠、东风渠、三合堰、通济堰,碧水落伯;黑龙滩、三岔湖、鲁班水库,湖光涟滟;龙泉洞穿,天工开物,灵水泉涌”。全灌区呈现出“长龙地上走,银河天际流;彩虹起深谷,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图景。

都江堰用她的乳汁,哺育西蜀大地,创造了“天、地、人、水’和谐共荣的光辉典范。在人类向21纪跨越的伟大进程中,都江堰将显示出她更加辉煌的新姿。都江堰渠道工程位于青城山麓的岷江干流上,距成都55公里,创于古蜀国开明王朝。

都江堰这一复杂、巨大而又巧妙、绿色的工程,使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在此达到了至高的境界。换而言之,它是符合今天全球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等思潮的楷模。

岁月悠悠,江水悠悠,都江堰经历了无数王朝的更迭,却依然是源头活水涌流不绝。伴着国运的兴衰,他像一位历史老人,饱经忧患,蹒跚而行。特别是近代以来。国运不昌,堰务不振,到本世纪40年代末,都江堰灌区面积由历史上的 300余万亩,萎缩到 282万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都江堰的改造与发展开始了一个新纪元。国家先后投资75亿元对古老的都江堰进行了规模宏大的改造和建设。

从 50年代初至 60年代末,扩灌成都平原及周边高地,灌溉面积达678万亩。80年代初,由南北中三路打通横亘于成都平原东部的龙泉山,建成黑龙滩、三岔、鲁班等大中小型水库300多座,把都江堰的水源源不断地引到“十年九旱”的广大丘陵区囤蓄灌溉,使灌区面积扩大到了858万亩。

目前,都江堰灌区已形成由渠首枢纽,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塘堰等,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灌区工程规模庞大,现有干渠55条,长2437公里,支渠536条,长5472公里,斗渠5460条,长12037公里,斗渠以上建筑物5万余座。其中干渠工程有水闸 998座,隧洞 334座,渡槽 415座,涵管 965座,倒虹管91座。蓄水设施有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8座,小型水库326座,塘堰4.8万处,总蓄水能力15亿立方米,形成了具有都江堰灌区特色,引、蓄、提相结合的工程格局,使滔滔岷江,任凭调遣。“东流不尽秦时水,西望长陪太守祠”。历史在这里跨越了2250个春秋。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都江堰的汩汩银流,奔腾不息,从李冰的时代一直流淌到今天。为了继承李冰开创的业绩,历代治蜀者均把堰务作为安邦定国、保土安民的大计。川西人民更是前仆后继,百折不回,与岷江凶猛无比的夏潦秋汛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拼搏。

历汉、晋、唐、宋,都江堰的灌溉面积由初期的 70万亩扩大到 200万亩;至明、清又增至300万亩。长期受到都江堰孕育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早在汉代就成为全国著名的五大都城之一;到了隋代,已经是“水陆所辏,货殖所萃”的大都会;唐时更发展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时称“扬一益二”(扬州第一,益州第二)。元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对成都发达的水上商运写到:“河中船舶舟楫如蚊,运载着大宗的商品,来往于这个城市”,足见成都经济之繁荣

都江堰灌区位于四川盆地西部,介于东经 103029’-105024’、北纬 290 24’-31029’之间,地跨岷、涪、沱三江,东临清江。总体规划面积为2.86万平方公里,现灌区幅员面积2.32万平方公里,受益范围包括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眉山、遂宁、资阳7市37个县(市、区),总体规划灌溉面积1500万亩,目前实际灌溉面积1007万亩。都江堰灌区主要由成都平原区、岷江、涪江、沦江流域部分丘陵区及龙泉山低山区组成。成都平原区:面积约0.67万平方公里,占灌区幅员面积的23.4%,海拔450-730米。岷涪沱三江丘陵区: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灌区幅员面积的对71.7%,海拔400-500米。龙泉山低山区:位于平原区与丘陵区之间,面积约0.14万平方公里,占灌区幅员面积的4.9%,最高海拔1050米。灌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雨丰沛。多年平均气温15.l℃-17 3℃;多年平均降雨量880-1250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875.1-1222.1毫米。

毗河、中河、北河于县城赵镇的三江半岛汇流成沱江。沱江从三江半岛之梅林公园东下1O公里许,切开龙泉山,形成险峻的沱江小三峡——鳖灵峡、明月峡、九龙峡。鳖灵峡为沱江第一峡;全长 0.8公里,相传此峡为古蜀王望帝相鳖灵所凿,山崖上现还有“三皇庙”供奉鳖灵;明月峡长 6.5公里,因江流逶迤前行,弯状似月,故叫明月峡;九龙峡长 1公里,从明月峡进入九龙峡,只见右岸有九条凸出地面的山脊,沿山而下,穿江而过,又顺左岸的山势窜上山巅,如九条蛟龙戏于山水之间,人称“九龙过江”,故此峡名日九龙峡。

洪雅旅游十八景 炳灵严王峡--瓦屋山镇北端,观赏千米长峡碧波如镜、索桥凌空的壮观景色,瞻仰灵祠遗址,追怀鳖灵治水业绩,体味浓郁的羌风楚韵。

青白江区地处成都近郊,原为古蜀三都之一的新都属地,距西南中。心城市成都25公里,与闻名世界的广汉三星堆遗址相邻,因境内有清白江大河流过而名。水路以毗河通向川东,故开发甚早,可追溯到殷商时期,古蜀鳖叉开凿金堂曾在此留下足迹。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07
古往今年,沱江的上源五支有许多不同名字,如毗河又叫郫河、毗桥河和前江,湔江又叫半淙水和中江;石亭江又叫妥江、沉犀江和后江,绵远河又叫绵阳河。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下不少传说。毗河流域里的新都繁阳山,据说是汉代道教天师张道陵修炼的地方,上面还有浴丹池、通仙井和麻枯洞;石亭江南边七里,有着东汉孝子姜诗的家。姜诗的老母爱喝石亭江的水,因为那水甘洌可口;爱吃石亭江的鱼,因为那鱼鲜美无比。姜诗夫妇每天总让小儿去挑水捕鱼,供奉老母。有一天,这可怜的孩子失足落水,淹死在石亭江中,姜诗夫妇忍住悲痛,瞒着母亲,亲自挑水供水供鱼的重担,只说儿子到成都求学去了。到了冬天,还假装缝制棉衣,送往成都,实际上是把棉衣和泪水一齐抛向江里。姜诗夫妇的孝心,终于感动了上帝,他家门口忽然涌出一股清泉,味道和石亭江一样的甘甜,每天早晨,泉水里还蹦出一对鲤鱼,让姜诗维持母孝之道。至今,这个孝泉还在,但鲤鱼早已没有,泉池周围形成了一个大集镇,名叫孝泉镇。

沱江在金堂峡河段:古代称为金堂江,以下又称中江。过了金堂峡,进入汉代叫做牛县的简阳,所以江名又称牛水或牛江,唐代那里又称雁水或雁江。接着,江流通过资阳、资中县境,古代又有资江之名。资中县东南江边有个唐明渡,相传安禄山造反时,是唐明皇带着杨贵妃逃亡摆渡的地方,这段江流又称珠江。接着,沱江又流过内江,包围城市绕了半圈,留下李白的著名诗句。接着流过富顺县,那里的江名又称金川,宋代方志上称力釜川,釜就是锅,说江流环绕县城,很象一口锅。沱江两岸崩落的大石留在江心里,叫作“三台七曜石”,实际上那是七块巨石分为两层,也算是古代的一处名胜。接着,江流到达泸州,汇入长江,在泸州那里,晋代《华阳国志》提到江中有“大阙、小阙”,那可能呈十分巨大的礁石。相传沱江汇入长江之处,江面十分宽阔,夏天涨起了洪水,“两江环合,弥漫浩渺”,好象大海一般,泸州人把这种景色称为“海观”,而且曾在江边盖起了一座海观楼。据说《封神榜》里的周朝大官尹吉甫就生在那里。尹吉甫的儿子尹伯奇,因为忍受不了后母的虐待,曾在山腰一块大石上作曲弹琴,抒发心中的悲愤,最后跳进江中自尽。那块石头后来称为抚琴台。由于诸葛亮《出师表》里有“五月渡泸”这句话,于是后人在泸州江边上修起了一座渡泸亭。东面的堡子山,又称得功山,相传是诸葛亮渡江前扎营的地方,山下有条小溪,名叫马谡溪,相传马谡的部队就驻扎在那里。不过,从宋代起,考古家们研究过孔明渡泸的地方,大家都认为他渡的是金沙江,而不是这条沱江。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白果镇总人口39807人
白果镇地处金堂县城东南部,东邻高板镇平桥乡,南接简阳市宏小气鬼乡,西与历史文化名镇五凤镇和青白江区人和乡相连,北靠工业集中发展区淮口镇。镇政府驻白果场,距县城34公里。镇内山、丘、坝兼有,全镇幅员面积近57.47平方公里,拥有耕地28826.4亩(其中田9000亩,土29000亩),辖10个村和1个社区,295个村民组,总人口3.9807万人。沱江河穿境而过5公里,境内沱江河、杨溪河、万家河水资源与砂石资源丰富。镇内盛产水稻、小麦、玉米、水果、食用菌、黑山羊等。成南路穿境而过10公里,有互通式立交桥一座,把白果与成都的时空距离缩短至38公里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11-07
沱江河的历史就是还没有人的时候就有了沱江。

简阳沱江河的历史 注:一定要是历史
在简阳县城处从右岸汇入沱江:发源于金堂东南龙泉山的资水河,又名阳化河,古称资溪,长114公里,在资阳县北昆仑渡从左岸汇入沱江,发源于仁寿县北境龙泉山的球队溪河,古称珠溪,长140公里,在资中县球溪口从右岸汇入沱江,发源于安岳西境山丘的蒙溪河,古称大蒙溪水,长120公里,在资中县东南蒙溪口从左岸汇入沱江;发源于...

关于简阳沱江的诗句
3.简阳沱江河的历史 注:一定要是历史 古往今年,沱江的上源五支有许多不同名字,如毗河又叫郫河、毗桥河和前江,湔江又叫半淙水和中江;石亭江又叫妥江、沉犀江和后江,绵远河又叫绵阳河。 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下不少传说。毗河流域里的新都繁阳山,据说是汉代道教天师张道陵修炼的地方,上面还有浴丹池、通仙...

沱江河的资料
简阳市环保局每个月对沱江河流简阳段3个断面进行水质监测的时间定在每月9日,而负责监测自来水公司的水源水和出厂水的卫生防疫站的取样时间同样不在这段时间。 事实上,简阳市政府部门是从2月26日开始介入污染事件的。简阳市政府的一份综合报告说,这天,简阳市环保局接到报告,得知简阳与上游县交界的宏缘、养马河段出...

怎么写关于简阳市的沱江河
简阳市的沱江河:沱江,长江上游支流。沱江自简阳市宏缘乡林荫寺进入资阳市境内,南向流经简阳市养马镇、石桥镇、东溪镇(右纳绛溪),至新市镇南出境,南入雁江区境,在简阳境内流长84.9公里。平均流量为255立方米\/秒至275立方米\/秒。发源:沱江发源于海拔4984米的九顶山。上源分三条水流。东源为...

关于简阳沱江的诗句
2011年4月27日,新的沱江一桥及东溪大道通车。2. 用诗句形容家乡简阳,可描绘其美景与情感。例如:“沱江流水绕城流,碧波荡漾映简阳。” 这样的诗句既展现了沱江的美丽,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3. 简阳沱江河的历史悠久,古称金堂江,也称中江、牛水或牛江、雁水或雁江等。江流经过资阳、资中县境,...

桥坚强沱江大桥简介
位于四川省简阳城区的沱江大桥,也被称为沱江一桥,坐落在国道318(319)线上,横跨着沱江河。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7年,经过多次改造,其中包括1996年的加宽工程,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这座大桥全长590.08米,主体结构为砖石,主桥设计独特,为9孔40米悬链线双曲拱桥,引桥则是8孔20米的圆弧线...

关于郫县沱江河的作文 :1.历史 2.地理位置 4.现在的问题 5. 保护它
沱江最大的几条支流:发源于简阳东境龙泉山的绛溪河,古称绛水、赤水,长75公里,在简阳县城处从右岸汇入沱江:发源于金堂东南龙泉山的资水河,又名阳化河,古称资溪,长114公里,在资阳县北昆仑渡从左岸汇入沱江,发源于仁寿县北境龙泉山的球队溪河,古称珠溪,长140公里,在资中县球溪口从右岸汇入沱江,发源于安岳西境...

沱江大桥的介绍
四川简阳沱江大桥位于国道318(319)线简阳城区内,跨越沱江河流,该桥始建于1967年,1996年进行了加宽改造,全长590.08米

沱江河在那里嘛.?
因为绵远河最长,所以现在把它定为沱江的正源,另外两条上源支流就算旁支。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发源于川西北九顶山南麓,绵竹市断岩头大黑湾。南流到金堂县赵镇接纳岷江分水——昆河、青白江、湔江及石亭江等四条上游支流后,穿龙泉山金堂峡,经简阳市、资阳市、资中县、内江市等至泸州市入长江。全长...

一江两岸,柳绿花红!原来简阳沱江的美是这样来的...
坚决守护这条生命之河。沱江,作为支撑地区生态的重要支流,其水生态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我们期待着,通过持续的努力,简阳市的沱江不仅能保持其美丽的外貌,更能流淌出健康的生命力,成为每一位市民心中的绿色家园。让我们共同见证,简阳市的沱江流域,如何从法规、治理到人心,一步步走向更美的未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