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1个错误决定差点颠覆秦国,幸亏出现一个人,写了一篇劝谏书?

如题所述

说起战国时代的终结,总是绕不开一个君王,正是这个君王,让华夏大地聚而为一,此人就是秦朝的开创者秦始皇嬴政。

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有些人认为其过分独裁,不值称颂,有些人却认为,此人雄韬伟略,完成一统。

我们本篇暂不论秦始皇统一华夏之后的功和过,我们只论战国末期的嬴政,因为在嬴政统一华夏之前,他的1个错误决定差点颠覆秦国,但幸亏出现一个人,写了一篇劝谏书,硬生生地把嬴政的这个错误给纠正了过来。

出现的这个人叫李斯,这篇劝谏书就叫谏逐客书,那么谏逐客书为何能改变嬴政想法?不单此书极具说服力,关键李斯字好,关于这件事,我们还得从嬴政为何会发布逐客令慢慢说起。

秦国接连发生的三件事。

秦王嬴政继位之初,由于年幼,政权牢牢被吕不韦和太后赵姬把持着,并且吕不韦和赵姬又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这还就算了,嬴政亲政之前又出现了一个嫪毐,这三人彻底把秦国清明的朝政给搅乱的一塌糊涂。

嬴政长大之后,嫪毐的野心日益膨胀,想要杀了秦王,让自己的儿子当秦王,高估自己实力的嫪毐被秦王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摧毁了,嫪毐的多行不义,最重要了自己的命。

作为嫪毐引荐人的吕不韦,自然不能幸免,对权力极其渴望的嬴政,借着这个机会,把吕不韦的相权也给剥夺了,这两件事让嬴政很是郁闷,一个仲父一个假父,真是够了。

当然,吕不韦时间爆发之后,秦国又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韩国水里专家郑国的间谍身份被曝光了,三件事情加起来,让嬴政得到了一个极其危险的结论,那就是山东六国的士子没有好人,他们连自己的国家都不爱,又怎么会秦国呢。

差点毁了秦国的逐客令。

随着上述三件事情的一起发酵,秦国旧贵族发现,打压山东士子的机会来了,于是纷纷上述嬴政,细说山东士子对秦国的威胁,于是一道震惊天下的命令,从咸阳嬴政的宫殿中颁布了,那就是驱逐秦国境内所有的山东士子。

这条命令一下,山东士子为止恐慌,当然这条命令推翻了从春秋开始,秦国不拘一格任用山东人才的优良作风,也直接让秦国领先六国的社会制度,瞬间土崩瓦解了。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嬴政的这个决定如果在秦国真正的实行几年,那么秦国势必会回到旧贵族统治国家的奴隶社会,君主想要听到合理的建议,那也几乎不可能了,更别说以后的统一六国了。

讲到这里,我们着重说一下,为何秦国历代君主都比较喜欢用山东诸侯的人才,这是因为这些人在秦国没有根基,相比较旧贵族而言,更容易被控制,尾大不掉的概率,也会降低很多。

李斯的一丝侥幸扭转了嬴政的决定。

所幸的是,秦国的逐客令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就被嬴政终止了,这是因为被秦国驱逐的山东布衣英才中有一个叫做李斯的人,也正是他改变了秦王政的决定。

即将被驱逐出秦国的李斯,抱着一丝侥幸给秦王写了一封信,没想到这封信还真被送到了秦王的手里,这封信就是我们现在还能有幸欣赏到的《谏逐客书》。

《谏逐客》

李斯这封信,其实说的也就三方面的内容,但是这篇文章却极具说服力,三方面的内容,层层相扣,李斯说的第一点就是列举了一大批山东英才强大了秦国,从百里奚到商鞅,从张仪再到范雎,这些人物的成就,都拍打着秦王政的内心(《谏逐客书》中记载:客何负于秦哉),但这还没完。

李斯说的第二点准确地抓住了秦王贪婪的性格,李斯列举了秦王用的东西,宝剑啦,珠宝啦,甚至是后宫的美女,几乎都是外地盛产的,这让嬴政很脸红。

而最后一点就是有点要挟的意味了,那就是秦国不用这些人才,这些人才,势必会在山东六国找到依靠,从而强大别的国家,让秦国的统一之路更加缓慢而已,秦王看到之后眼前一亮,立即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立即撤回了逐客令,并且对李斯大力提拔。

飞鱼说:

嬴政1个错误决定差点颠覆秦国,幸亏出现一个人,写了一篇劝谏书,这个错误就是驱逐非秦国的人才,这个人就是名相李斯,写的一篇是《谏逐客书》,还别说,我们后世人还真有服气,因为这篇文章,我们现在还能看到,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找来读读看。

谏逐客书为何能改变嬴政想法?不单此书极具说服力,关键李斯字好,李斯三步走说服秦王的撤退,可以说李斯改变了整个战国的走向。

李斯画像——出自《秦时明月》

当秦王政看到李斯句句在理的劝谏书以及那一手漂亮的好字,不管结果如此,嬴政的眼前一定是一亮的,我们打个比方,假如李斯只是一个普通官吏,写的文章翻来覆去就是不能驱逐,然后一手烂字,那么嬴政又多少耐心去读完呢,我想这几乎没有,所以李斯的好字很重要,后来秦始皇让李斯主持“书同文”,也和他的好字分不开。

说到这,可能有些朋友会有疑问,一个即将被驱逐的人写的书信还能交到秦王手中,这有点扯吧,其实还真不扯,因为嬴政管辖秦国时,几乎所有的事情都亲力亲为,从后来的秦始皇一天阅读几十斤的公文以及秦国官员抱怨事无巨细皆决于上就能看出,秦始皇的过分独裁,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秦国的发展,所以这封信能被秦王看到,亦在情理之中。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嬴政1个错误决定差点颠覆秦国,幸亏出现一个人,写了一篇劝谏书?
嬴政1个错误决定差点颠覆秦国,幸亏出现一个人,写了一篇劝谏书,这个错误就是驱逐非秦国的人才,这个人就是名相李斯,写的一篇是《谏逐客书》,还别说,我们后世人还真有服气,因为这篇文章,我们现在还能看到,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找来读读看。谏逐客书为何能改变嬴政想法?不单此书极具说服力,关键...

嬴政要逐出六国食客,被谁劝住了?
秦始皇嬴政在当年还没有统一六国之时,曾经下令驱逐一切来客,而当时的李斯也在被驱逐的人的名单之中,因此李斯为了留在秦国,专门给秦王写了一封信,劝秦王不要去驱逐客卿,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谏逐客书》。当年之所以秦始皇要把来到秦国的其他国家的人驱逐走,这主要是当时韩国害怕被秦国灭掉,于是便...

李斯的《谏逐客书》是何内容?为何能让嬴政改变主意?
这件事在秦国政坛引发了巨大震动,很多人不得不收拾行囊离开秦国,李斯是楚国人,自然也在驱逐之列。就在这关键时刻,李斯站了出来,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冒险给秦王嬴政上书,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谏逐客书》。没想到这封奏疏真的让嬴政改变了主意,收回驱逐六国客卿的成命,这封《谏逐客...

谏逐客书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谏逐客书》是李斯给秦始皇的一个奏章,发生在秦王嬴政十年。秦国宗室贵族借韩国派水工修灌溉渠,阴谋消耗秦的国力,谏秦皇下令驱逐一切客卿。秦王读了李斯这一奏章,取消了逐客令。可见本文说服力之强。 作者先谈历史,以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召士纳贤为例,强调重用客卿之重要。接着再谈现实,作者列举秦...

李斯《谏逐客书》 赏析
《谏逐客书》这篇文章在论证秦国驱逐客卿的错误和危害时,没有在逐客这个具体问题上就事论事,也没有涉及自己个人的进退出处,而是站在“跨海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高度,来分析阐明逐客的利害得失,这反映了李斯的卓越见识,体现了他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政治主张和用人路线。文章所表现出的不...

求助,为秦始皇写一篇小传,200字内
统一六国大势所趋没屠一座城,却被描述成一个嗜杀好战的暴君。坑了460个骗子方士,焚了些书,就说造成中国文化空前绝后的断代了。可事实证明中国文化断的少,倒是秦国断的干净,好多事物被一把火烧成了历史之谜。修个长城就要说人家图安逸了,龟缩了。没生在边关,不晓得边关百姓疾苦,成天提防着...

李斯的详细资料
”由此可见,李斯是一个功利心极重的人。 李斯到泰国以后,正赶上秦庄襄王去世,秦王嬴政继位。李斯先在吕不韦手下做门客,后来又被任命为郎。郎是国王的侍卫。李斯利用职务之便,给秦王赢政上了《论统一书》。在书里,李斯回顾了秦国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深刻地指出,各诸侯国被迫服从秦国,就象秦国的郡县服从...

谏逐客书赏析能达到目的的根本原因
对李斯来说,把《谏逐客书》写好并不难,他一不小心就把《谏逐客书》写成了千古名作。难的是,要让《谏逐客书》达成它的使命——改变嬴政的决定,挽救他的命运,也挽救那些外客们的命运。作不到这一点,《谏逐客书》就只能是一堆华丽的文字垃圾。李斯才不在乎后世会有多少人来读他的《谏逐客书》,有多少...

秦始皇的过错
要求把所有秦始皇的过错全部发上来.只要过错.不要功绩.并且简略.不要一下子发一大堆上来.而且尽量少一些焚书坑儒之类的世人皆知的事情.一些细小的事情也都要.12月4日中午1点之前.好的... 要求把所有秦始皇的过错全部发上来.只要过错.不要功绩.并且简略.不要一下子发一大堆上来.而且尽量少一些焚书坑儒之类的世...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呢?
这才出现了嬴政给了吕不韦的那“三十个字”,何功于秦?何亲于秦?大家心知肚明,但也正因如此,吕不韦对于秦国的隐患就愈发严重。于是,嬴政下令,吕不韦一家不用去自己的封邑了,改去巴蜀。吕不韦正是因为看到了嬴政对自己的忌惮,心里清楚,如果他不死,那么对于吕氏一族的惩处是不会停止的,最终...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