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学者徐继畲的生平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3
  徐继畲,晚清名臣、学者,《纽约时报》称其为东方伽利略。徐继畲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之一,又是近代著名的 地理 学家,在文学、 历史 、 书法 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清朝学者徐继畲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徐继畲的生平简介
  徐继畲(yú),字健男,号松龛,山西五台县东冶镇人。生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卒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他是一位爱国者,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之一,又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在文学、 历史学 、书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

  1826年中进士,1842年任福建布政使,道光皇帝召见,命他办理厦门、福州两口的通商事宜。

  从此,他多方接触欧美人士,了解近代世界的 政治 、经济、历史、地理等知识。从1844年到1848年,他用五年之功完成了《瀛寰志略》。

  1865年,他被召进京,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兼同文馆总管。

  1867年10月21日,他接受了美国政府赠送的华盛顿画像。

  1869年,他告老还乡,乡居至死。

  徐继畲后人捐297件传家宝换城市户口 26年后仍是农民。

  1989年,徐继畲第六代孙女徐惠云作了 决定 ,要将这笔庞大的遗产捐赠给太原的三晋 文化 研究会。它们的回报是,三晋 文化研究 会帮助解决徐继畲七世孙徐进伟等人的城市户口。26年过去了,当年解决户口的愿望成为泡影,徐家捐赠出的绝大部分文物移交给了山西省博物馆(如今改名为山西博物院)。还有近30件文物却在此前下落不明,至今无从寻觅。
  徐继畲的评价
  徐继畲的华盛顿论直探我们作为人的内心愿望

  从我在华盛顿特区所住的白宫往窗外眺望,我们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纪念碑高耸入云。这是一座很高的方尖碑,但就在这个大碑邻近有块小石碑,上面刻着:米利坚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这些话并非出自美国人,而是由福建巡抚徐继畲所写,1853年中国政府将它勒石为碑作为礼物赠送给我国。

  我十分感谢这份来自中国的礼物。它直探我们作为人的内心愿望:拥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也有不受国家干预的言论、异议、结社和信仰等自由。这些就是我们美国220年前赖以立国的核心理念。这些就是引导我们横跨美洲大陆登上世界舞台的理念。这些就是美国人今天仍然珍惜的理念。

  ——克林顿:美国第42任总统

  徐继畲的华盛顿论具有开创性的典范意义

  徐继畲对华盛顿的评价,是他在无所依傍、无所继承、无所参考的情况下独立做出的,这反映了他的高见卓识。在徐继畲之后,中国知识界有的继承、演绎,有的发展、深化了徐的评论,其大框架依然是事功与道德,其主要方面,依然是创立 民主制度 与个人高尚品德,而这两点,都是徐继畲开创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徐继畲的华盛顿论在近代思想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典范意义。

  ——熊月之:上海市社科院副院长、历史所所长、研究员

  徐继畲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破冰醒世之功

  徐继畲的开放思想形成与其所处时代相关,更与早年博学多闻、后来在福建等沿海省份与西方人广泛接触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他摆脱了传统的羁绊和束缚,思想开放的程度大大超越了同时代的清朝官员和其他的思想家;社会转型时期,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方法带给权力中心人物不同的政治命运。徐继畲的开放思想及其实践活动,给中国近代化留下深刻启示和借鉴,那就是打破坚冰,唤醒国人,发展先进生产力及其生产关系,实现强国富民的伟大目标。

  ——孙丽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徐继畲是近代著名爱国主义者

   鸦片战争 时期,徐继畲主张积极抵抗外来侵略。战后徐继畲对外交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正视列强入侵,主张“镇静为主”,力求“民夷两安”,试图掌握对外交往的主动权。徐继畲也有力不从心、向外国侵略者妥协退让的时候。在处理神光寺问题上,徐继畲采取了借用民力釜底抽薪的 办法 ,这正是他处理对外事务的一贯态度。而当时各方强加给徐继?的“强民从夷”、“抑民奉夷”之类的指责是不负责任、缺乏事实依据的。

  ——邵雍: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历史系教授、博导

  徐继畲第一个提出了

  鸦片战争爆发后,徐继畲的言行,表明他是这个时期禁烟派、抵抗派的代表人物,与林则徐等人一样,捍卫了国家的主权与尊严。徐继畲第一个指出“变局论”(“此古今一大变局”),并提出备战和戎、平等外交的主张。“和”是战后徐继畲等人(包括道光帝)处理中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鸦片战争中的“战”与“和”。以“战”打 天下 ,以“和”治天下,历史就这样在反复交替中前进,历史人物也就在历史活动中展现他的真实面貌。

  ——徐松荣: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在被动对外开放中徐继畲实现了学术转向

  徐继畲的舆地考证从西北到东南、从陆地到海洋的转向,是他尝试贯通中外历史地理、介绍海外新知识的连结点。利用中国海洋图书与雅裨理的口述相对接,以中国海洋 经验 验证西方知识,是《瀛环志略》取得 成功 的重要因素。重新“发现”中国海洋史,含有冀望中国在海洋突围再起的深意。借鉴历史, 反思 对策,反映了徐继畲海洋意识的感悟与觉醒。另外,经过了考证与推测后,初步可以断定:《瀛环志略》并非道光皇帝授意撰写。借此机会以正视听。

  ——杨国桢: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导

  徐继畲教会国人通过认识世界来认识自身

  徐继畲首次把整个世界描述为 “大海所环绕的陆地”,《瀛环志略》的命名标志着中国人对世界地理空间的认识从传统“畿服”理论到近代地理学的转变,并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中国政治思想、外交政策等领域的近代化进程。

  ——王尚义:太原师范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徐继畲的思想影响了中国近代进程

  徐继畲 “以商制夷”的对外策略思想,发端于家乡的晋商氛围、本人兼收并蓄的开放学风、沿海任职的亲身经历;形成于《瀛环志略》中对世界格局的冷静考察与判断;实践于以处理福州洋人入城事件等一系列对外交涉活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刘晓丽: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开放与传统

  作为睁眼看世界的思想先驱之一,徐继畲具有开放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世界观、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关注等等;作为一个深受 传统文化 浸润的士子,徐继畲的身上又打着不可磨灭的传统的烙印,他忠君、他推崇八股文、他为了子嗣而纳妾……集“开放”与“传统”于一身的徐继畲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兼收并蓄接受 “外部世界的信息”,“向中国的维新迈进了决定性的一步”;另一方面他又屈从于传统,自觉不自觉地去迎合社会的主流意识。

  ——雒春普: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徐继畲善用折中的方法处理对外关系

  徐继畲很大程度上抛弃了传统的华夷观念,通过自己的实践,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向国人介绍外面的世界,且用折中的办法解决相关事务。徐继畲给外交以一定的空间,成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

  ——冯素梅: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瀛环志略》 孕育 着近代民族观念

  由传统民族意识向近代民族观念的跨越,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从“华夷”向“中西”话语的转型,则是这一历史性跨越的基本前提。《瀛环志略》面对的是一个完全的“华夷”话语的时代,徐继畲的《瀛环志略》却特立独行地放弃以“夷”来指称西方各国,建构起一种具有近代意义的话语模式,构建了从传统观念的“天下”到近代意义的“世界”的新的认知体系。它为中国近代 民族主义 的转型和凝练,提供了最初的思想基石和历史资源。

  ——王先明: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中心暨历史学院教授、博导

  徐继畲及其《瀛环志略》成为西方人观察中国的风向标

  19世纪中叶,徐继畲及其着作是西方人特别是传教士们观察中国的风向标。弼莱门的书评 《一部新的中文地理书》,主要翻译《瀛环志略》的内容;卫三畏的文章,则注重《瀛环志略》的学术意义。在中国人眼里作为观察世界之窗的《瀛环志略》,在西方人眼里却成为探询中国文化的一条路径。传教士们还认为,《瀛环志略》的刊行能够在知识和思想的层面帮助他们的在华事业。

  ——吴义雄: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博导
  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在徐继畲的著述生涯中,《瀛环志略》是他最重要的一部著作。道光二十二年(1842),徐继畲晋京升见。道光皇帝询问海外形势与各国风土人情,他具所知答对,道光皇帝遂责成他纂书进呈。徐继畲发奋努力。随时采访,广为搜集资料,公余著述。《瀛环志略》初名《舆地考略》,道光二十

  四年(1844)初稿完成,改名为《瀛环考略》。其后,他继续采寻西人杂说,询问西方官员,参阅魏源《海国图志》(初版),补充疏漏,使《瀛环考略》日臻完备,定名为《瀛环志略》,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初刻于福建抚署。同治四年(1865年)经沈桂芬大力提倡,董恂奏准,由总理衙门主持重刻,次年刻成。该书分10卷,分装6册,总分图共44幅。书中先为总说,后为分叙,图文并茂,互为印证,于各洲之疆域、种族、人口,沿革、建置、物产、生活、风俗、宗教、盛衰,以及列国比较,皆言之颇详,亦间有议论。

  《瀛环志略》一出世,便受到国内外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曾任到福建巡抚的刘鸿翔赞誉此书是“百世言地球之指南”。福建道员鹿泽长说该书“于国家抚驭之策,控制之方,实有裨益”。郭嵩焘初以《瀛环志略》述英法诸国之强,以为过,后出使英国,才叹曰:“徐先生未历西土,所言乃确实如是,且早吾辈二十余年,非深识远谋加人一等者乎?”道咸间,读过此书的内外大臣,有祁隽藻、吴文镕、董恂、曾国藩等人。尤为难得的是,刘韵珂、刘鸿翱、彭蕴章等,竟然以一、二品大员身份,为书作序,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他们虽然赞扬了徐氏书,但依然是在天下观里来赞扬的。刘鸿翱序云:“夫中国,天地之心;四夷,天地之四肢也。……我朝幅员之广,亘古无二。中华十八省外,南极越南,北极俄罗斯,东极朝鲜,西极雪山、葱岭,几得亚细亚之全土。”与天下观迥异的那部分,他们就视而不见,只当是隐恶了。李慈铭则斥曰:轻信夷书,夸张外夷,尤伤国体。

  《瀛环志略》传往日本后,受到广泛重视,被认为是“ 通知 世界之南针”,有助于他们的维新变法。因此,他们多次刊印此书,在“辛酉版”(1861年刻)中还将书内的未用名词分译日文和英文。咸丰三年(1853)六月,浙江宁波府集《瀛环志略》书中有关介绍美国和推崇华盛顿的文字,镌刻赠送美国,被砌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纪念塔第十级内壁上。后来,徐继畲的名字被美国收进了《世界名人录》。

  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不仅介绍了西方的科学技术,还介绍了西方的民主制度。在叙述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同时,徐继畲盛赞美国第一任

  总统华盛顿的丰功伟绩及其创立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创举,对华盛顿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其认识高度至今难以超越: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即美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总之《瀛环志略》介绍并推崇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人物,这在当时来说,确系首创,给予中国当时的思想界以及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以重大影响。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康有为在读了《瀛环志略》之后才“知万国之故,地球之理”,并把此书列为他讲授西学的教材之一。梁启超在读了《瀛环志略》后“始知五大洲各国”,并认为中国研究外国地理是从《瀛环志略》和《海国图志》才“开始端绪”。这些维新思想家都从《瀛环志略》中汲取了 营养 ,促进了他们进行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实践。

猜你喜欢:

1. 有关清朝皇子学习的历史故事

2. 关于清朝学者纪晓岚的趣事

3. 清正廉洁学习心得体会6篇

4. 康熙皇帝的生平事迹

5. 陈圆圆生平简介

清朝学者徐继畲的生平简介
作为睁眼看世界的思想先驱之一,徐继畲具有开放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世界观、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关注等等;作为一个深受 传统文化 浸润的士子,徐继畲的身上又打着不可磨灭的传统的烙印,他忠君、他推崇八股文、他为了子嗣而纳妾……集“开放”与“传统”于一身的徐继畲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兼收并蓄接受 “外部世界的信息...

清朝大臣徐继禹简介
道光六年进士,历任广西、福建巡抚、闽浙总督、总理衙门大臣、首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徐继畲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之一,又是近代着名的地理学家,在文学、历史、书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着有《瀛寰志略》、《古诗源评注》、《退密斋时文》,《退密斋时文补编》等。参考百度百科:http:...

清朝历史上有哪些关于徐继畲的记载?对徐继畲有什么评价?
是徐继畲助人为乐治国的杰作,是向国人介绍现代世界大势的佳作,是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丰碑。以开放的心态看大势,全方位开放才能为改革提供动力、压力和活力。我们要以现代的眼光和时代的高度重新审视和认真研究徐继畲及其作品,尽快把徐继畲这一重要历史人物搬上银幕和舞台,让世界重新认识陕西。郭:前陕西主席 抢首赞 ...

历史上哪一个人堪比林则徐,曾被诬指“汉奸”,如今少有人知?
徐继畲是最早认清当时世界形式的中国人之一,他在鸦片战争之后,清醒的认识了清朝与世界列强之间的差距,同时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后世的人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徐继畲出身于山西的一个书香世家,祖上皆为读书人,他从小便接受着当时最好的教育,而他本人也极为聪明。十九岁那年他成功中举,并于三十一岁...

瀛寰志略简介
《瀛寰志略》的编纂者徐继畲,是晚清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他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充分吸收了西方地理学的知识,为该书的编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外,他还注重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使得《瀛寰志略》内容丰富、资料详实。总的来看,《瀛寰志略》作为中国较早的世界地理志,不仅在当时对中国地理...

美国华盛顿纪念碑上,为什么有一段清朝汉字?
原来,徐继畲在1847年至1851年任福建巡抚兼闽浙总督期间,为了了解西方,就在之前所编著的《瀛寰考略》上,采用西人杂说,询问西方官员,参阅魏源《海国图志》,编著了《瀛环志略》一书。在叙述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同时,徐继畲盛赞华盛顿:“按华盛顿,异人也。

乾隆和华盛顿竟是同一时代的人?当时清朝已经落后美国了么?
1849年,福建巡抚徐继畲的《瀛寰志略》问世,中文知识界第一次对美国的政治制度,做出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兀兴腾(即华盛顿)既得米利坚之地,与众议曰:得国而传子孙,是私也。牧民之任,宜择有德者为之……以四年为任满,集部众议之,众皆曰贤,则再留四年(八年之后,不准再留)……乡邑之长,各以所推书姓名...

入关完成了清朝大一统的是孤儿寡母摄政王,失去了清朝的天下的又是孤儿...
虽然如此,我们的民族,前失去了史可法,后失去了谭嗣同这样的旷世奇才,深为可惜。

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是谁,外国人称:他功绩不亚于发现美洲...
这个人就是张骞,因为张骞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探险家,而且他是第一个去了西域的人,并且张骞还花费了十三年的时间去了非常多的国家,所以才会被俄罗斯的一个学者评价为“在中国史的重要性,绝不亚于美洲之发现在欧洲史上的重要”。张骞是西汉时期的一个人,在西汉想要与西域的大月氏连手攻打匈奴时,张骞...

第二次鸦片战争简介
徐继畲编著的《瀛环志略》一书,对世界近八十个国家的风土人情、舆地沿革及社会变迁,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其中各卷篇的开头,附有粗略的地图。该书传入日本后,影响很大。 鸦片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边疆会出现危机,开始重视对边疆地理的研究。姚莹的《康輶纪行》系考察西藏后而著。他提出要警惕英国对...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