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重人格》描写了卡梅伦·韦斯特羁患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简称DID),又叫多重人格障碍,给自身和家庭带来的极大痛苦和影响,赞扬了卡梅伦勇于把握自己命运的精神。该书一方面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作者既是文中主人翁一位DID患者又是一位心理学家,本书是他获心理学博士学位时的毕业论文;另一方面,本书又不同于一般论文,他对于许多令人心碎的细节,以及卡梅伦心灵扭曲的痛苦场景描写得清晰贴切,很多比喻用得新颖别致。
卡梅林出生在一个恶心的家庭,用老邻居艾比的话来说:那个家庭装的都是蛆。卡梅林(呢称卡姆)四岁开始受到外婆、母亲的性虐待,外婆母亲的乱伦给小卡姆造成了身心的伤害,导致卡姆人格分裂,中年犯病,从一位成功的商人一下变成一个DID患者。
全书用了许多湿答答、粘答答,比如湿答答的车道;湿答答的天气;外婆湿答答的下身;被汗浸透的湿答答的裤筒、床单、餐巾纸;马萨诸塞州的冬天漫长、寒冷,常常需要铲雪工人来除掉马路上厚厚的积雪,全书笼罩着一种诡秘的气氛,让读者感到压抑、紧张、甚至恐惧,却又忍不住想一气读完。
“记忆”或“缺乏记忆”是构成这种病症的一大要素。
卡姆一共有二十四重人格,心理学上叫做“他我”,本书上唤作“分身”,小卡姆每受到一次性虐待,就活生生分割出一部分自我,用“他(她)”来承受那些令人作呕的痛苦经历,然后把这部分记忆“完全”抛弃,自已仍然以一个貌似完好的人格继续自己的人生,尽管卡姆清醒时完全没有那些痛苦事件的印象,但卡姆生病体质弱时,那些尘封的记忆便一个个冒出来——有给卡姆带来心灵宁静和解脱,让卡姆与大自然达到和谐状态的,温柔、慈悲的精灵佩尔;有时时不忘鞭策、激励、驱使卡姆一路往前冲的,代表行动、创造力和成就的利夫;有帮助卡姆熬过许多黑暗日子,风趣、幽默、随和的巴特;有自卑、怯懦,说话结巴的克莱等等。
在人的社会生活中,不同阶段或不同场合我们都会有一定的角色转换,比如《蜡笔小新》上,妮妮的妈妈在忍受了小新一下午的调皮捣蛋、啰嗦干扰之后,终于一反平常的温柔娴淑,对着小家伙大吼大叫,吓得刚进们的妮妮哭着喊:“你不是我妈妈!”她还是妮妮的妈妈吗?当然是。只是表现出了她的另一面、她的另一个自我,“另一个”妮妮所不熟悉的妈妈而已。
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会有许多个“自我”,从卡姆的分身里可以看到正常人不同“自我”的影子,比如利夫代表上进,积极努力的那个自我;佩尔巴特代表朋友家人面前随和、温文、风趣的那个自我;克莱则代表消极、自卑、退缩的那个自我、、、不同的是:正常人的自我可以通过意志控制,对外表现出统一的思想,自我一般是相对恒定的;而DID患者则无法用意志来控制体内那些“他我”“分身”,他们可能在同一场合或相对的一定时间内以不同的角色出现,甚至改变自我——分身会莫名其妙跳出来,发出符合他们身份的非我的怪声音,做出许多意想不到的事。卡姆每次发病,身子都不由自主按照分身的意志行动,包括自残身体,卡姆的分身斯威奇曾好几次割伤自己寄生的身体(卡姆的身体),卡姆可以感觉到不对劲,却无力阻止。
儿时受到过虐待的人,尤其是经历过乱伦事件的人,几乎都怀抱着深沉的、根深蒂固的罪恶感和耻辱感,一方面他们感到害怕、恶心、愤怒,另一方面面对的又是自己最亲最亲的人,于是他们大多选择拒绝承认遭受虐待的事实,想方设法把它“藏”起来,而拒绝承认事实就得忍受心灵的煎熬。大多数羁患DID的人,最大的困难就是承认和接受这个事实——过去的生活,,否认事实,只会使情况恶化。
文章结束时,卡姆最终顽强地战胜了自己的病,并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DID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战胜DID并不是彻底消除体内的分身,而是让分身们实现连接,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利用催眠放松等方法让分身们按时出来“透气”,讲述自己的需要和痛苦。争对DID患者最大的困难,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是要卡姆接受事实,即劝说其为自己拍摄录像——每个分身出现时的录像,就象到电视台接受采访,说出自己想说的,然后把录像放给病人看,让他们亲眼目睹自己的多重人格特征,清晰地了解自己童年所受虐待经历完全真实,承认自己确实是DID患者;也让分身们明白大伙共同寄居在一个身体里,大家必须和谐相处,爱护自己的身体,使分身们逐渐进入有序状态,知道什么时候能出现、什么时候不能出现,像正常人一样,拥有一个相对恒定的自我。学会让自己停留在现在,不再退回过去中!
学会表现愤怒、感受哀伤,学会做一个完整的自己。常常在报端见到某某名星吸食白粉以求麻醉,某某名星又割腕自杀,,种种都延于工作的压力,习惯了灯光掌声的名星们,为牢牢把握住自己的FANS,他们做FANS喜欢的事,唱FANS喜欢的歌,穿FANS喜欢的服饰,自己的快乐痛苦、喜爱厌恶却完全封锁起来,长期的压抑,没有自我,是导致心理疾病的最直接原因。
心理学家詹姆斯·高登·季尔博士说:“保持本色的问题,像历史一样的古老,不愿意保护本色,即是很多精神和心理问题的潜在原因。没有比那些想做其他人和除他自己以外其他东西的人,更痛苦的了。”
不论好与坏,你都必须保护本色,人格的颜色,需要你用生命去保护。
二十四重人格作品背景
《24重人格》这部作品深入探讨了患有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的卡梅伦·韦斯特所经历的痛苦和挣扎,以及他如何勇敢地面对和掌控自己的命运。这本书不仅展现了韦斯特在心理学领域内的学术价值,作为DID患者同时也是心理学家的他,将个人经历与学术研究相结合,撰写了一部既独特又深刻的心理学论文。韦斯特出...
二十四重人格作品简介
《24重人格》这本书是一本兼具文学性和学术性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让人感到震撼的书籍。卡梅伦·韦斯特以强烈的细节描绘和感人的清晰描写,揭示了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对家庭的影响,他的双重身份——既是人格分裂患者,也是心理学家,使得这本书与众不同。在《24重人格》中,韦斯特将自己人格分裂的经历,...
二十四重人格的作品简介
…《24重人格》是一本能够让你敬畏心灵的自我保护力量的书,它也能使你为韦斯特勇于把握自己命运的精神而喝彩。
二十四重人格相关书评
《24重人格》不仅是一本探讨生命、爱与自我成长的深刻作品,它也是一本健康手册,让读者在独具魅力的文字中感受生命的复杂历程。这本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思考自我、理解和接纳不同人格的机会,也激发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提醒我们关注心理健康,追求内心深处的自由与和谐。
二十四重人格的相关书评
书评人:李玲一个人有24个分身,童年的性虐待记忆使得24重人格分裂、癫狂,生活向黑暗的悬崖飞坠……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是一种匪夷所思的经历。然而,《24重人格》(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中译本)一书能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凭的绝不仅仅是内容特别而产生的奇观性效应。作者卡梅伦·韦斯特对...
二十四重人格
比利有24重人格,(《二十四重人格》的作者卡麦隆·韦斯特是位心理学博士,他根据自己多重人格的亲身经历写出这本书。根据医生的判断,比利拥有24个人格)。下面几张图是比利不同的人格所画,可以看出画风是很不相同的。也有一些人怀疑比例的多重人格是个骗局,因为他过于聪明,这一切都是他精研心理学...
二十四重人格的介绍
《二十四重人格》的作者是卡麦隆·韦斯特,是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
推文:吕天逸《24分之1》
在故事的开端,有一个二十四重人格分裂的攻,他的一天被二十四份懵比填满。重要的事,他要重复二十四遍,连早餐吃什么也得经过二十四人议会小组的投票决定。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半吊子心理医生,生活开始了一波分分钟笑到你生活不能自理的沙雕爆笑篇章。受孟繁,一个食梦兽和魅魔的混血,凭借着...
有什么好的行为心理学书?
《二十四重人格》深入探讨了个体人格的复杂性,通过多个案例分析,揭示了人格形成的深层次心理机制,对于理解不同人格特征背后的动机和心理过程有极大帮助。《心理画外音》则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出发,巧妙地融入心理学理论,通过轻松幽默的方式,解释心理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让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不...
二十四个比利(未完)
2018.1.2 今天开始读《二十四个比利》by丹尼尔·凯斯辣~ 这本书让我想起《二十四重人格》by卡麦隆·韦斯特,同样是多重人格,同样是真实事件。给我的感觉是《二十四重人格》故事性可能更强一些,进行过一定的艺术加工(因为回忆本来就是不十分精准的),而《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