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评价

如题所述

史学界一些观点认为这样的结局造成了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在鸦片战争后被迫五口通商,以及一系列条约,而这些都是半个世纪前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来华提出的要求。
马戛尔尼认为清朝实质上是极其虚弱的,“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要击败它并不困难。从此,18世纪盛行于欧洲的关于中国强盛富庶的看法开始改变 。
乾隆:“······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且天朝所管地方至为广远,凡外藩使臣到京,驿馆供给,行止出入,俱有一定体制,从无听其自便之例······岂能因尔国王一人之请,以至更张天朝百余年法度······则天朝自有天朝礼法,与尔国各不相同。尔国所留之人即能习学,尔国自有风俗制度,亦断不能效法中国,即学会亦属无用。天朝抚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不贵重。尔国王此次赍进各物,念其诚心远献,特谕该管衙门收纳。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下有。······是尔国王所请派人留京一事,于天朝体制既属不合,而于尔国亦殊觉无益。特此详晰开示,遣令该使等安程回国 。”
拿破仑·波拿巴:“外交官拒绝叩头就是对皇帝不敬。马戛尔尼与阿美士德提出中国国君答应如派使节去英国也要他叩头!中国人拒绝得对。一位中国的使节到伦敦应该向国王施英国大臣或嘉德骑士勋章得主一样的礼。你们使节的要求完全是荒谬的。把使臣等同于他们君主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由他们签署的协定如无派遣他们的当局批准就不算有效。任何君主从来也不会把使臣当作与他地位平等的人。被派到土耳其的勋爵在受苏丹召见时难道可以不穿要求的皮里长袍吗?……一切有理智的英国人应该把拒绝叩头看成是不可原谅的事。觐见中国皇帝却要遵行英国的习俗,这是没有道理的。如果英国的习俗不是吻国王的手,而是吻他的屁股,是否也要中国皇帝脱裤子呢? ”
朱学勤:天朝体系和英国人开始搞的条约体系,是当时东西方两个“世界体系”。满清上下自满于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马嘎尔尼退让,但只能以单腿下跪为限。“也不知道是少跪了哪一条腿,总之是铩羽而归,而中国则与当时正处于雏形的‘WTO’失之交臂 。
斯通:中国听不懂自由贸易的语言,只听得懂炮舰的语言。从此有了令中国屈辱不已的鸦片战争 。
罗素关于磕头事件的观点:“当我们不把磕头当作一件可笑的事情时,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中国 ”。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评价
1. 学界部分观点将鸦片战争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结果联系起来,认为前者是基于后者未能达成的要求所引发的。2. 马戛尔尼对清朝的实力有着低估,将其比喻为一艘破旧的战舰,并认为击败中国并不困难。3. 18世纪欧洲流行的中国强盛富庶的看法,因马戛尔尼之行开始转变。4. 乾隆皇帝在回复马戛尔尼的请求时...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评价
1. 学界部分观点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未能达成预期结果有关。2. 在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并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要求半个世纪前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即提出。3. 马戛尔尼视清朝为虚弱的对手,“犹如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他认为击败中国并非难事,此观点...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评价
中国在鸦片战争后被迫五口通商,以及一系列条约,而这些都是半个世纪前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来华提出的要求。马戛尔尼认为清朝实质上是极其虚弱的,“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要击败它并不困难。从此,18世纪盛行于欧洲的关于中国强盛富庶的看法开始改变 。乾隆:“···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

马戛尔尼使华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使团回国后将在华的经历记录了下来,颠覆了中国过去的形象。马戛尔尼本人在访华后说“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可以说这次外交活动,使中国过去在世界上的光辉形象发生了转变,欧洲人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中国的国际形象也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二、由于大清的无知,使中国...

如何评价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并失败回归这一事件?
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是为本国商品打开中国市场的一次尝试,带有炫耀资本主义实力和文明、强行开拓殖民利益的意图。清政府严正地拒绝了英国无理要求,维护了中国主权,但同时又坚持闭关自守,反对扩大两国正当贸易,也不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影响
马嘎尔尼使团访华虽然失败了,但是马嘎尔尼使团的访华却给中国和英国乃至欧洲带来不一样的影响。对中国来说,中国丧失了一次与近代工业文明接触,认识世界,改变封闭状态的良好机遇。对此,佩雷菲特先生曾说过:“如果这两个国家能增加它们间的接触,能互相吸取对方最为成功的经验;如果那个早于别国几个...

历史事件评述——马戛尔尼访华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又称马戛尔尼来华,指的是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政府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想在开拓中国市场的同时搜集情报,于是派乔治·马戛尔尼等人访问中国的事件[1][2]。然而,由于中英两国政治、经济结构的截然不同,而双方政府为了维护本国的社会制度和历史传统,在各自的利益上...

为什么马戛尔尼对中国的评价是负面的呢?
他们顽固的沿用他们无知祖先的笨拙方法,由于船只吃水浅,无法抵御大风的袭击”,他们由此得出的判断是“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马嘎尔尼发出过这样的感叹“中国人首次看见欧洲的船只,至今已经有250年了,中国航海已经衰落到被人看不起,并加以耻笑的地步了……当时英国使团“惊奇的发现中国的帆船很...

1,马戛尔尼率使团访华是在清朝什么时候,目的是什么,结果怎么样?_百度...
5. 访问结束后,马戛尔尼对清朝的印象变得极为负面,他将大清朝比喻为一艘即将沉没的大船,这一观点影响了欧洲对中国的看法。6. 与此同时,乾隆皇帝对英国持有既轻视又警惕的态度,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反映了一种本能的自保意识。7. 遗憾的是,这种政策导致中国错过了认识和接触近代工业革命的机会,直到...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后记影响
马戛尔尼使团的访问虽然未能达成预期目标,但它开启了一次东西方大国之间的首次直接接触。这次失败的尝试虽然没有实现其贸易和外交目的,但它在无形中拉开了中英关系的新篇章,对后续的两国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3年后的嘉庆二十一年,英国再次派出访华使团,由罗尔·阿美施德为主使,托马·斯当东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