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世界史考研经验分享?

如题所述

中国人民大学世界史考研经验分享

一、谈谈择校问题

院校分析:

院校分析是能决定成功与否的事,所以建议早早就要开始准备;每个人在学习属于自己专业事都有一定的偏好,因此必然熟知自己所喜欢的板块学校的强弱。我的建议是如果题目一样,可以选择定三所院校,所谓“法乎上者得其中,法乎中者得其下,法乎众者得其上”。当然一定要对这三所院校的招生数量,题目难度,生源要有一定的了解,因为政策与院校都是变动的,尤其是9月份出招生目录的时候极为关键,要学会在这三所中进行横跳。

我所理想的三所院校即人大、武大以及华东师大。杂事与个人情绪问题终于使我在8月底终于放弃武大,改考人大。择校需要理性,顶尖院校的竞争压力有时候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要学会合理调试自身情绪,吃顿好的,打一下午球,看部电影对总体考研影响都不大。

考研初试:

政治:

(一)强化阶段,九十月份

进入九月份后,也就进入了我们考研学习的强化阶段。在九十月份,我们还是要注重基础题,打好基础。在这段时间要把考研政治的内容全部复习完,建议复习的顺序是:马原、毛中特、史纲和思修法基。具体的可以参考如下:

一、学习目标:复习完书本基础内容。

二、阶段重点:做好选择基础题。

三、复习建议:

1时间:每天1-2小时之间。

2做题

这里主要是指选择题,这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考研政治的选择题占分很高,如果选择题能得到高分,基本上政治就能取得比较理想的分数。这个时期每天大约拿出1小时到2小时的时间,具体时间还要看自己的复习情况。

这里推荐肖秀荣的《知识点精讲精练》《讲真题》《1000题》。具体流程:《1000题》做3遍,第一遍时,看一章《精讲精练》做一章《1000题》;第二遍时,几章或一个学科一起做;第三遍时,只做之前的错题。

3整理

做题很重要,但是如果不整理就前功尽弃啦,所以同学们做完题一定要整理错题。与此同时,也要对整本书整理,形成自己的网络框架,真正的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比如整理错题可以建立一个错题本,不必要抄写,只需要记住错了的知识点就可以,或者也可以在错题页加入标签,主要是提醒自己去看错题。整理书的框架可以用A4纸,自己写写画画哪本书哪章都讲了什么,这个主要是帮助自己梳理知识。

4关注新大纲

考研政治大纲每年都会做出一些调整,一般来说不会对复习造成太大的影响。但还是建议大家看看一些专家对新大纲的解读,以便安心。政治大纲一般是在每年9月中旬左右发布,届时大家可以尽快参考考试大纲,再细划分复习区域,制定计划,也可以根据解读重点把握一下新大纲中增加和调整的知识点。

(二)冲刺阶段 十一十二月份

一、学习目标:对重点和高频考点知识进行强化记忆。

二、阶段重点:政治分析题知识点和时政。

三、复习建议:

1每天2个小时左右。

2十一月份

在这个阶段我们仍然要背诵知识点,并开始多加关注当年从一月份到十一月份重要的时政内容,多关注时政网站了解重要的时政新闻,特别是党的一些重要会议以及重要事件周年纪念的讲话内容,还要关注与中国相关的重要国际大事。同时不仅要研究真题内容,对做过的错题也要揣摩弄清楚。还要着手练习分析题并弄明白答题技巧与方法,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推荐用书:《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冲刺8套卷》(肖秀荣)

3十二月份

这是我们考研学习的最后冲刺阶段。在这个阶段同学们要认真研究比较有权威的押题卷,研究选择题以及相关知识点,熟读背诵重要的分析题,掌握答题技巧并锻炼应试能力,从而信心十足从容的走向考场。

推荐用书:《终极预测4套卷》(肖秀荣)

其实有很多老师的预测卷都出的挺好的,比如蒋中挺、任燕翔、石磊老师等,但是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老师的卷子都背,即使都背也容易背混了,所以在这里建议大家,大题就抓住肖秀荣老师的最后四套卷,选择题可以每个老师的都做一下,他们出的都很有水平,一些题也比较有代表性,最重要的是做选择题不会耽误太多时间,还能帮助我们回忆一些知识点。

考前一周

1.熟悉考场流程,牢记大题知识点

2.背诵预测卷分析题和时政热点。尤其是肖秀荣四套卷

3进行全套模拟考试。

英语一:

推荐用书:

1《黄皮书》,这本书是非常经典的,一直深受考研学子的信赖与喜欢,阅读有这本书就足够了。

2作文书推荐两个老师的,王江涛的作文和何凯文的作文。

这里还是要强调大家,英语不在参考书,关键是阅读真题做好,所以千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预测题上,把真题研究透了比什么都强。

复习时间:考研英语是在下午的2:00-5:00进行的,时间共3小时。所以复习的时候也建议大家把学英语的时间放在下午,并保证在3小时以上,这样不仅能让我们提前熟悉考试时间,还能提前适应下午考英语的感觉。

(一)强化阶段 九十月分

一、学习目标:熟读并详细分析近10年真题。

二、阶段重点:关键是做阅读真题。

三、复习建议:

1单词记忆每天进行,要不间断。

2定时做真题阅读,做完后详细分析。

这个时候做阅读,要利用整段的时间去做完阅读,万不可做完一篇就对一篇答案。四篇阅读做完之后,要分析每篇阅读。有同学分析阅读会很慢,很仔细,那可以每天分析2篇,其实关键不在于速度,而在于质量,如果能分析的很好,分析慢不要紧,关键是收获。

阅读过程中大家会遇到很多重复出现的词,也就是高频词。建议大家把阅读中常见的词语记下来,可以单独成立一个单词本之类的。

3阅读完成之后,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完形填空、翻译和新题型,但分析时可以不用像阅读那样仔细,其实只要阅读做好了,新题型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冲刺阶段 十一十二月份

一、学习目标:真题阅读和新题型全部做完

二、阶段重点:大作文和小作交

三、复习建议:

1每周要坚持自己写作文,不用太多,2、3篇即可,主要是锻炼自己的写感。遇到好的句子,一定要记下来,并加工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容易记住。

2此阶段还需要继续练习真题阅读。真题是要一遍一遍的去做的,这个时候不建议做一些预测题,因为英语不像是政治,有考察重点,英语一般是押不中题的,主要是对语言的感受,所以抓住真题就好了。

3 同时单词继续背,不一定非要抽出时间,在写作文的时候,在做阅读的时候,顺便就背单词啦。

一、关于专业课 313历史学基础
我是历史学本专业的,大学不算勤奋也不算懒惰,也算读过几本书,但达不到手不释卷。开始准备考研,应该在2021年一月份左右。寒假放假以后,我特意在学校多待了几天思考我的考研规划。

在图书馆多借几本书,一本张帆的《中国古代简史》,一本阎步克老师的《波峰与波谷》,朱英老师的《中国近代史》,还有一本近代史的著作忘了名字。打算寒假回家看。或许是下了充足的信心,当时我斗志昂扬,目标是应该要考一个985/211。只考中国史,因为我大学看的书基本上都是关于中国史的。我打算把中国史多梳理几遍,我相信自己专业课一定行的。寒假在家几乎每天都没有浪费,学习专业课应该保持在每天五小时,在b站陆续看了阎步克老师的中国古代史上,邓小南老师的古代史下,以及二位老师的《中国古代政治文化》,还有华中师大朱英老师的中国近代史公开课,认真做了笔记,然后把我借的书认真的看了一遍,其中我发现张帆老师的《中国古代简史》,内容简介,并且善于吸收新观点,逻辑性强,是很耐看的一本书。

《波峰与波谷》搭配着阎老师的公开课,让我在大学阅读的古代史书籍的基础上又对古代史有梳理了一遍。开学以后我就为自己定下了目标,就是回到课本,因为大学阅读其他书籍很多不懂的我经常翻阅我们的朱绍侯的那本中国古代史课本,对课本比较熟悉,当时我的想法是对比阅读多本中国通史,根据自己的理解找重点,做笔记。究竟怎么做笔记,这个每个人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来看,而我本身是根据大纲解析上的大框架来作笔记的,基本上相当于思维导图,帮我理清思路,而没有把内容都抄上去。从三月份开学看到四月份,中国古代史才勉强看完,同时看几本书工作量极大,但也打了比较好的基础。近代史我大学的时候不太喜欢,阅读的也比较少,我学的比较辛苦,基本上就是看书,(书太厚,因为学过相关课程,也看过一些近代史的著作,我对课本也就没怎么看,我基本上只看了长孙博大纲解析,总体对我帮助很大)画框架,思考,我总是看的小心翼翼。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想过换成了313历史学统考,但是我看了好多次统考真题都被吓住了,真的好难,世界史虽然以前学过,但是基本都忘完了,我大多数世界史题目都不知道,每次都说算了,还是考中国史吧,直到四月底的某一天晚上,去研友宿舍玩,分析了上一届的考研情况,一起聊了聊天,大概从那一天起我正式的下决心要考统考了。当时的想法是我要找到我的优势到底在哪,因为我本科不好,也没有听过很多讲座,自我感觉也没有什么学术积累,更没有什么眼界,只是看过几本书而已,我要考研,我没什么可以拼过别人,有的恐怕就是比别人更努力一点,而统考就凭复习量就可以吓到一大部分人,而我如果不被吓到的话,我可能已经战胜了一部分人了,而且我认为当时我的中国史一轮复习已经结束,我可以全身心去搞一个多月世界史,这种思维给我了很大的动力。那天晚上睡得很晚,就在思考世界史的复习计划。第二天就开始拿出吴于廑版的世界上古史开始开,说实话真是把我难住了,那段时间我睡眠一直不太好,就连睡梦中大概都是世界上古史的一些人名比如"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乌鲁卡基那改革""波克霍利斯改革,"这些人名把我折磨的要死要活,我也在下课的时候去问老师,怎么办,老师的建议就是多看几遍就好了,我知道再难别人都不能帮我去记啊,只能自己去多看,去克服。大概世界史看到中世纪,因为我自我反思没有什么太大收获,还浪费了我太多时间,我觉得我不能再这样看下去了,我要调整复习思路,于是把世界史书丢掉了,我开始看长孙博世界史大纲解析,我就一字一字看大纲,不懂的就把吴于廑的世界史六卷本当做工具书来用,去查阅,去看不懂的相关内容,地图买的张芝联的世界史地图,不懂的就看。每天大概花三四个小时去看这个,边看边做笔记画框架,框架后面写重要内容,过一段时间根据自己复习思考写一点小短文。每天复习学习前先复习阅读前两天学习的内容,反反复复。学到6月26号,世界史一轮复习结束。大概到这一天我的专业课一轮复习粗略结束,心中还是没有数的,但确实也有很大的收获,给我最大的感觉是长孙博的大纲解析让我走出了世界史学习的阴霾,为后来的其他学习打下了比较坚固的基础。下面就是我在刚开始看的时候,根据大纲解析做出的笔记。学完世界史后,我得另一个感觉就是世界史就是一个”纸老虎“,看着吓人而已,实际上各章各部分的考点非常单薄。

笔记一:

笔记二:

笔记三:

暑假二轮复习:

之前 一个多月的时间,反复看大纲解析,不会的翻书,这段时间真的好痛苦,因为每天面对的是几乎完全不熟悉的内容(一个人接受新内容、新观念往往是缓慢的,这也是很多跨考的坚持考中国史自命题的原因,因为大多数同学都是以前接触中国史比较多,而对世界史比较陌生),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我的脑中只是大致有个基本的概念,但大概得框架还是没有搭建出来,我心里很焦急。当时已经期末考试完准备放假了,每天没什么事,也没有课,可以花一天的时间复习。经过一天的规划,我打算把暑假把专业课分成两部分。

因为有一点基础我对中国史还是充满自信的,七月份我打算趁热打铁继续进攻世界史,我的计划是根据自己前一个多月的基础学习,按照每单元,结合课本和长孙博的论述题,自己总结那种基础性很强的题,在总结的时候,顺便思考相关的边缘性题目。例如:关于罗马从前到后大概需要总结不超过五道题吧, 我所理解的就是每个时代或者朝代的前中后期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你必须把每个时代的主要矛盾吃透,其他次要矛盾基本上也可以在解决主要矛盾的过程中顺便解决。(1)罗马共和国前期(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的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这是共和国前期的"主要矛盾"(2)罗马共和国后期(公元前三世纪到二世纪)的领土扩张及其影响。(3)罗马共和制向帝制转变的原因(公元前一世纪前后)(4)罗马帝国时期的各王朝发展及戴克里先、君士坦丁的改革(包括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5)罗马帝国后期的危机与日耳曼民族的入侵。等等 我大概是这个思路去做,当然内容绝不限于这五道题,而是以这五道题为中心把相关问题吃透,而必须保证这五道题很熟悉,并且参考资料自己总结到笔记本上。大概做了一个多星期,我觉得还不错比较适应。我就确定要这样做了。因为三月份开学一直没回家,加上天热,我就在7月8号回家呆了三天。去学校后按原计划做,基本上每天一单元,或者两单元,在7月25号左右完成了这个过程,当时觉得还是不够,心里框架有了,但是不够通透,我当时就需要一个国别史资料,我到处找,终于找到了新东方的国别史讲义,我把它打印出来,花了五天时间看完。7月31号晚上,躺在床上我的心情特别的激动,一是因为我这时候才对世界史有了感觉,有了更多一点的通透感,少了更多的畏惧感,我觉得我已经战胜了我自己,以后我不会怕世界史了。二是因为我明天终于可以学中国史了,因为我更爱学中国史,我觉得学中国史特别有意思。那天晚上我发了一个朋友圈,真的是开心到两点才睡着觉,第二天起床开心的去学中国史。 中国史我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因为对框架很熟悉,我就是画时间表,写重点。上面画时间表,写每个朝代的重要的事,下面写每个朝代不同时代的"主要矛盾",并且根据主要矛盾的时间发展去画框架,这时候我看书很少,大多数靠记忆,每天学的很快乐。因为害怕世界史忘记,每天也花一个小时看世界史。八月底结束了中国史的二轮复习。整个暑假专业课学完了二轮。当时心里已经比较有概念了。此外,长孙博的那本大纲解析我一直带在手边不停的去看。

笔记一 :

笔记二:

九月份开始三轮复习:

第三轮开始我的指导思想就是查缺补漏,并且开始阅读记忆长孙博的名词解释了,因为名词解释是各单元的“珍珠”,长孙博上面选用的都是真题,真题考过的自然非常重要,必须尽可能有印象。每天早上8:00到10:00花两个小时阅读名词解释,一小时中国史,一小时世界史,每天各一个单元,晚上我是以专题的形式开始复习。因为九月份学校组织开始在中学实习,事情特别多,刚开始还不让回学校,耽误了有几个星期,第三轮复习到国庆节结束才基本结束。到后期我思路也不是特别清晰了,就是不停的在重复,不停的再看大纲解析内容,思考不会的内容。名词解释大概二十多天看一轮,每天两小时不间歇的阅读理解。十月份还买了周予同的《中国历史文选》,每天没事的看一篇,以准备应付考试时候的材料题。十一月份还是早上看背长孙博的名词解释两小时,晚上六点到九点半,是两个小时看早上背的名词解释相关单元的论述,我看论述是先看目录,自己先想答案,然后再翻看后面的内容。这个过程对我来说真是非常有意义,因为对同一相关内容,我在一天的时间内,几乎看了三遍多,只不过是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这样一方面加深了我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比较符合记忆规律。晚上的另外一个半小时开始分析真题,从07年到18年,先自己想答案再对答案,不会的不懂的就查课本这个工作在十一月份做完。同时从十一月开始我根据做真题得出的经验我发现世界史考的很细,例如:论述法兰西第二帝国和拿破仑二世。 这种题算是比较细的了,一般人关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一世,这种题基本上就是统考的出题风格。为了这些我开始以几个重要国家为主开始画世界史的时间框架,再根据每个国家的不同时代的"主要矛盾"去想每个国家每个时代可能会出的题,根据统考论述三道题的第三题中外关系的出题方式,一个国家画完以后,我在后面又画中国和这个国家的大事年表。大概做了有七八个国家(英、法、美、德、俄、日、印度)这几个国家,大概花了半个月时间,这半个月我觉得价值特别的大,不会的我查网上的各种资料,查专业书,帮我理清了很多问题。

笔记一:

笔记二:

笔记三:

笔记四:

考前复习猜题:

十二月就进入考研那个月了,我的想法是不用太紧张,放慢一点脚步,省得乱了方寸。一继续看长孙博的名词解释,不过时间放在了晚上睡觉前,很快,一个多小时大概可以看30多页。早上两个小时仍然再看大纲解析去查缺补漏,害怕漏掉什么东西,晚上六点到九点就是看名校近些年真题,分类统考真题,然后找规律猜题。我发现每年北大等几个名校真题有和统考真题重复。然后根据我画的中国史,世界国别史,中外关系史年表时间轴,分析真题出题角度,模仿真题出题角度方法,猜今年应该出什么题。这个工作基本上做到12月20号。20号以后我就没怎么学习,就是整理东西,准备去考试。不过从九月份开始阅读记忆名解,到这时大概过了有四五遍。我当时的系统性,脑中的框架性还是有的。心中不慌。

笔记一:

笔记二:

考试:

根据我做以前真题的经验,今年的专业课是有史以来最简单的一年,从选择题就可以看出来,以往基本上至少有五六个不会,甚至八九个都不会。出的比较偏,能做到三十分以上绝对是大神,今年我感觉我只有一道选择题不太确定,名解以前至少有两个很难,是那种像"蒂博尼哥罗起义"、”罗莎卢森堡“的难,今年就约翰布朗起义也就难一点点,而且长孙博大纲解析上美国南北战争部分上有介绍,因为我自己大纲看的比较熟悉,我也基本上答得上。但从这两年的情况来看,出题已偏简单了后面材料题都是比较简单的,一个人元朝的驿站,一个是二战后的冷战。论述题除了论述题第二道也就是世界史那道论述题:论述中世纪盛期英法王权发展的异同,我猜到了但是没有仔细思考整理以外。其他的基本上全都会,比较简单一些。中国史那道论述题是论述汉魏士族的形成过程。(我在暑假猜题的时候原封不动的答案写在笔记本上,答案主要受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两本书影响)只是写的完整不完整的问题。第三道是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这道题我没想到,因为之前统考论述题从来没有建国以后的,但是这道题本来也比较简单,再加上我整理中外关系的时间表的时候,我也查了相关资料,也可以比较好的答出来。

个人专业课使用资料:

教材: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上下),河南大学出版社;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河南大学出版社;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高等教育出版社。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六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

历史地图集:谭其骧:《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张芝联:《世界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

教辅:《长孙博大纲解析》《长孙博名词解释》《长孙博论述题》《长孙博历年真题解析》《范无聊论述题》

同学们选择了考研这条道路,只要坚持、认真、细心,就一定能够取得你应得到的成功果实。祝看到此篇文章的考研人都能够顺利上岸!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中国人民大学世界史考研经验分享?
自我感觉也没有什么学术积累,更没有什么眼界,只是看过几本书而已,我要考研,我没什么可以拼过别人,有的恐怕就是比别人更努力一点,而统考就凭复习量就可以吓到一大部分人,而我如果不被吓到的话,我可能已经战胜了一部分人了,而且我认为当时我的中国史一轮复习已经结束,我可以全身心去搞一个多月世界史,这种思维...

如何考上人民大学历史系研究生
除此之外,对专业课的复习还应该尽量拓展。我的拓展思路是从世界通史角度出发,围绕“通史”主题阅读一批书,比如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上下)》,勒纳《西方文明史(上下)》等等。接下来按照国别史的线索再读一批书,如钱乘旦《英国通史》,米盖尔《...

如何评价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专业?
首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专业的师资力量非常强大。该校历史学科的教师队伍中,有许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些教师不仅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还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术研究视野和深入的学术交流机会。其次,中国人民大学历史专业的课程设置非常...

世界史考研科目
世界史考研科目 不同院校考研科目略有不同,这边以中国人民大学的世界史为例,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 313历史学专业基础 专业介绍 世界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为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世界史...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考研经验分享?
总体来说,考研主要分为四个过程:确定目标学校和专业、复习、初试和复试。 一、确定目标学校和专业 这是考研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确定目标学校时一定要慎重,因为每个学校的专业课考试题目不一样,后期如果临时调整目标会对复习过程产生影响。不管是考学科教学、中国史、世界史还是考古文博,我都建议尽量多地...

考研难度解析:世界史硕士好考吗考哪些内容呢?
2、世界史硕士考研考什么?(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13)历史学基础 (--)无 或(101)思想政治理论 (252)法语(二外) 《新大学法语》(1、2册)李志清,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313)历史学基础 (--)无招生单位所在地自划线院校(10001)北京大学(11)北京市是(10002)中国人民大学(11)北京...

世界史专业最好的大学
世界史专业最好的大学如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考研的好处如下:1、增加就业机会。研究生的学历比本科生高,如果毕业院校给力,含金量高的话,在行业中会更吃香。职场中的上升空间和就业机会都要比本科生高得多,...

世界史专业有什么特点
中国古代史研究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实力不容小觑。中国近现代史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校同样拥有很强的实力。世界史的研究,则由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在...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专业怎么样?
其次,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涵盖了世界史、中国史、考古学等多个领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课程,全面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研究能力。同时,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和实地考察,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再次,中国人民大学...

考研哪些学校容易考些?
1、历史专业: 就历史专业来说,世界史专业要比中国史专业容易一些。中国史方面比较好考的高校有社会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河北大学(该校的历史专业尤其是宋史在业界还是一定声望的)首都师范大学等;世界史方面,中国人民大学的世界史比其他热门高校稍微好考一点,但是15年之后该校扩大了推免生比例,考中...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