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愁的写作背景如下:
该诗写于1972年。余光中的祖籍是福建永春,他于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当时由于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时间的隔绝,致使余光中多年没有回过大陆。他一直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在强烈的思乡之情中,诗人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余光中,男,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籍贯福建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母为江苏人,故也自称“江南人”)。诗人。曾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当代著名评论家。主要作品有《乡愁》《余光中经典》《传说》,其中《传说》获台北新闻局金鼎奖歌词奖。
人物评价:朱炳仁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诗与艺术的桥梁关系——“把艺术当做诗来做,把诗当做艺术来做”。
他认为,好的诗与好的艺术是相通的,都是美的表达,都是真情实感的展现。”谢冕教授也表示,“朱先生铜玩得很好,你会惊诧于他将冰冷坚硬的铜以一种柔软温情的感觉展现在你的面前,这是他至高的人文主义情怀和真性情的体现,而这种情怀,也是诗歌所需要的。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天国的夜市》、《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五陵少年》、《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等十余种。其中最著名有《乡愁》。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仍在“与永恒拔河”。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学习思路:诗人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组织内容,抒发深深思乡之情。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在,四个人生阶段。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这是一种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一现在的海峡。小时候离家读书,通过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所以乡愁诗小小的邮票。这思念的对象既是母亲,也是故乡。在这里,故乡即母亲,母亲即故乡。
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到后来,时空的隔离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
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四节诗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那色彩便是乡愁,一层层加深。
余光中的《乡愁》是什么背景下写的?
余光中的《乡愁》写作背景是余光中于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当时由于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时间的隔绝,致使余光中多年没有回过大陆。他一直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在强烈的思乡之情中,诗人于1972年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了这首诗。作品赏析 《乡愁》是余光中诗集《白玉苦瓜》中的一首...
请问余光中的《乡愁》写作背景是什么?
余光中的《乡愁》写作背景是余光中于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当时由于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时间的隔绝,致使余光中多年没有回过大陆。他一直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在强烈的思乡之情中,诗人于1972年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了这首诗。诗中通过“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
乡愁的写作背景
《乡愁》的写作背景如下:《乡愁》该诗写于1972年,余光中的祖籍是福建永春,他于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当时由于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时间的隔绝,致使余光中多年没有回过大陆。他一直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在强烈的思乡之情中,诗人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了这首诗。《乡愁》赏析 ...
乡愁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人们评论,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屡...
乡愁写作背景
乡愁写作背景如下:1.时间:1972年。2.地点: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 3.结果:余光中于1949年离开了大陆,来到了台湾。由于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时间的隔绝,导致余光中多年没有回过家乡。他从不忘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在强烈的思乡之情中,诗人写下了这首诗。乡愁作者余光中的简介:194...
乡愁的写作背景
关于乡愁的写作背景如下:该诗写于1972年。余光中的祖籍是福建永春,他于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当时由于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时间的隔绝,致使余光中多年没有回过大陆。他一直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在强烈的思乡之情中,诗人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了这首诗。作者简介:余光中,男,...
余光中的<乡愁>写作背景是什么~
余光中的《乡愁》是在1971年创作的,那时他已有20多年未返回大陆,强烈的思乡之情促使他在台北厦门街的家中创作了这首诗。在抗日战争爆发的1937年,10岁的余光中开始经历与亲人的多次分离,先是随父母在上海和重庆之间迁徙,随后在22岁时来到台湾,并进入台湾大学外文系学习。尽管他的专业是外文,但余光中...
席慕容乡愁的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当时的台湾与大陆之间仍不能公开往来。但是很多台湾人,包括海外的游子,却身在海外,心系大陆。而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继承了...
乡愁的写作背景
全诗语言优美而真切,道出了余光中对故乡,对祖国的浓浓眷恋之情。《乡愁》一诗情深意切,既是渴望祖国的同一,亦是表达对故乡的眷恋。乡愁,思乡之愁,长存于心,未曾断绝,余光中的万般情感早已浓缩在那一曲《乡愁》中去了。《乡愁》的赏析 在意象上,选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
席慕蓉的<乡愁>写作背景是什么?
背景: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后来赴台湾。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