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和道教的区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19

道家是产生于春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想,道教则是一种崇拜神明的宗教,只不过道教的理念融合了相当一部分道家学说,所以不少人将道家与道教混淆,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明确的宗教信仰,相比于道家思想的纯粹,道教理论融合了道家、儒家、佛家、阴阳家、先秦方士与原始神明崇拜等多个层面的理论,是独立的思想体系。

道家起源于春秋时期,诸子百家争鸣,道家就是其中之一,从阴阳的角度对宇宙和人类的行为进行剖析,是一种辩证的哲学观念,对于中国发展影响深远,汉至魏晋数百年间,也多被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后世的儒家理念中也吸纳了不少道家思想在其中,不过随着时代主流思想趋同,艰深晦涩的道家理论逐渐由显学变成了神秘学,精研道家理论的人越来越少。

道教起源于汉朝,兴盛于唐朝,是古代中国原始神明崇拜与思想理论结合的成果。道家理念有一个分支,那就是阴阳家,其理论就是阴阳、五行理论,又容纳了不少先秦方士的理念,所以形成了早期的到家雏形,逐步发展为现在的道教,但是道家并不是统一的,氛围不同的流派,学说体系有相似性也有相异性,五斗米教、茅山道、龙虎山、天师道等,都是道教的分支。道教在传教过程中,不断吸纳儒家思想,后续还吸纳了外传宗教佛教的部分理论,内容结构非常复杂,但是却能够完美融合,这才形成古代中国儒、释、道三家共存的局面。

道教的存在对于道家理念的传承也有相当大的积极意义,不断的思考与辩证,与道家理念相印证,所以说我国的道教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宗教,而是一个有着宗教属性的哲学学派,在古代中国传承的宗教大多都有这一特征,这是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不同的。

第2个回答  2019-01-26

道家——哲学派

道家创始人是老子,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先秦的老庄道家,秦汉黄老道家。道家讲究的是什么,修身养息、无为而治,结果才有了“文景之治”,为将来汉武帝打匈奴、稳定边疆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我们再往后看,蜀国军师诸葛亮、明朝国师刘伯温等都是道家。所以说道家才是古代帝王之术的核心。

道教——宗教流派

道教的历史不过两千年,它的前身是汉朝时期的张道陵在四川创立的五斗米教。所以姓张的那个人,就被称为“天师”。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张天师!道教是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尊奉道家创始人老子为道教祖师,奉《道德经》和《庄子》为道教典籍。

二者的区别有什么?

虽然两者都讲究的是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但道教有很多宗教仪式道家是没有的,其次道教的信仰和崇拜对象除了民间的神灵外,还有一些神话中的(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等),到了魏晋玄学后,道家基本就消失了,只能依托道教的信仰继续传承。

其次,道家是先秦时代的思想派,道教是两汉后形成的,而后再次分化成很多宗教,道家追求的是大道、道法自然,道教崇尚的是神仙、信仰和长生不老。

两者形成年代、传承谱系不同,道家是由老子、庄子开创的哲学思想体系,形成于春秋末年,代表人物在先秦有老子、庄子、杨朱、尹文、列子等,汉代有曹参、窦太后、刘安、严君平等。道教是由张道陵在东汉末年所创,初始为五斗米教,代表人物有张角、张道陵、张鲁、葛洪、陶弘景、王重阳、成玄英等。

总而言之,道教的思想理论来源非常复杂,远非传统的老庄之学所能涵盖。

第3个回答  2020-09-19

道家和道教在古人眼中是没有区别的,今人或以为二者不同,是由于西方的学科划分,西方有哲学、有宗教,中国人接受这两个概念后,用来审视中国的思想体系,于是将老庄王弼郭象这一系划为哲学,将道教划为宗教。当然,这种划分但也没错,按哲学与宗教的定义,道教的确属于宗教。可问题关键是我们为什么要用这个标准来区分中国思想,要知道古人是不分这些的,“如果你非要用现代人的眼光来审视这个事情非要用现代接受的思想来区别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

关于道家顺应自然,道教逆天而行(具体表现为祈求长生),这个观点我在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简史》中也看到过。其实顺应自然与祈求长生也有内在联系,道讲道法自然,,则为养生,这在庄子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且庄子中还记载了一些得道的仙人,如“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这些仙人水火不侵,与天地同寿。而这也实在是道教神仙信仰的重要来源,而神仙是得道者,得道者的其中一项特征为长生,因此道教追求长生与道家还是有一定关联,且其求长生的方法固然有炼丹、黄赤之术这类民间方术,但更根本还是在于法自然,因此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立。

现在新修的哲学史如郭齐勇《新编中国哲学史》,则认为老子为道家学派创始人,但老子以后,道家则分别向三个方向发展。庄子继承老子中关于精神哲学的部分,并深化之,后魏晋玄学将其推向极致,这是道家精神哲学一系。第二系则为稷下道家和黄老之学,这一系将法家思想与老子思想结合,合无为与法治为一,用“道”来为“法”提供内在依据,是为道家政治哲学一系。第三系则是道教,此一系将道家思想与民间术数和民间信仰结合在一起,并发展出完善的宗教组织,是为道家的宗教哲学部分。

不过道教讲的老子,如《老子想尔注》,的确对老子发挥的有点大,有借题发挥、过度解释的嫌疑,道教的思想也的确与老子、庄子存在很大差异,但其思想的确渊源于老庄,只是走上了另一条道路。略近于母与子的关系,因此将道教视为道家并无不妥,且古人一向以为如此。

我是净明派忠孝道法脉法字辈弟子

如果您喜欢道教文化请订阅此号

第4个回答  2020-09-19

道教道家和儒家的关系到底如何?其实这个问题主要是三点,道教和道家的关系,道教和儒家的关系,道家和儒家的关系。

第一点道教和道家的关系在许多人眼中是割裂的,认为两者没有关系,认为道教是打着道家旗号的迷信。但你如果从道教的传承来看道教,你会发现道教很早就有,伏羲演八卦、神农尝百草、黄帝问道广成子,摆脱不了道教的痕迹,夏商周时期,包括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其实是政教合一的政权,天子受命于天,天子在行使宗教的权利,整个民族都是以道教为宗,包括祭天地祖宗,也就是所说的敬天法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是替天来管理这片土地,这个天,就是道,这个天子,就是道德代表;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汉代之前,任何人都是道教徒,宗教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宗教,天子便是道教的掌教,代天宣化。

(黄帝问道广成子)

第二点道教和儒家的关系,历史上道教和儒家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者为两汉魏晋,此时道儒难分!所以这时有很多大儒写玄学著作,如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写的《春秋繁露》,《陋室铭》里西蜀子云亭的扬雄写的《太玄》,有许旌阳,王羲之等著名道教徒为官;第二个时期为科举考试后到唐朝灭亡,此时儒家对道教的态度很好,对道家思想也平等看之,在唐朝甚至有以道家思想取士的科举考试;第三个时期在宋朝之后,朱程理学让儒家成为道德神学,此时的儒家对道教开始产生一种不屑一顾,但须控制的态度。

(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图)

第三点是道家和儒家的关系,两者的关系在独尊儒术后就逐渐成为学术禁区,儒生眼中至圣先师不能有师父,哪怕他去找老子请教过两次都不行!在民国时这种禁区没了,以鲁迅为代表的新知识分子认为道生儒,鲁迅《故事新编·出关》一文中,孔子经常找老子请教,但懂了之后就不要这个师父了,甚至要谋害老子。无独有偶章太炎也有这种看法,他的《诸子学略说》中有:“老子以其权术授之孔子,而征藏故书,亦悉为孔子诈取。孔子之权术,乃有过于老子者。孔学本出于老,以儒道之形式有异,不欲崇奉以为本师;而惧老子发其覆也。”老子害怕关龙逢之事就跑了。(关龙逢者为后羿之徒,也是杀死后羿的凶手)

后儒家在战国末期再度融合进一步发展的道家学说出现了法家,其特征是孔孟之道的性善论变了,荀子为儒家大师提出了性恶论,他的徒弟韩非子和李斯皆成法家之人。后世司马迁给韩非子列传为《韩非老子列传》,更评价韩非子是:“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

近代以来,对道教和道家的研究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地山先生就是一位著名的研究者。他认为,道教的来源虽然驳杂,但发展到成熟时期,它的思想理论尤其是玄学方面几乎全部来自于道家。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在对世界的认识和自身追求等的理论建设上,这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基本上可以等同而论。也就是说,道家和道教的信仰基本上是一样的。

那么这二者信仰的究竟是什么呢?

信,诚也,仰,举也,信仰就是真心诚意地相信一件事物并实践它、推广它。二者相信这世间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那便是清净无为的大道。这个大道是道士们和学者们研究的对象,并且将之作为工作、生活的依据。人们可以通过平日里的修炼得成大道,与道融合。不过,二者在得道上的结果——长生久视上说法不同。

于道家而言,长生久视就是享受生命、寿终正寝,与此同时,他们认为,只要这个人的思想合于道,其肉体虽然死亡,其精神可以永远留存。所以道家人喜欢为先贤立碑,以纪念他们不朽的精神。古代人为圣人们修庙建碑,本意上是让后人们瞻仰圣人们的光辉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品格,后来这种行为成了神化先人的手段之一。人们前往庙宇中祭拜,更多的是为祈求自己的平安喜乐,或者是要达成某种心愿。就像是三国名将关云长,一开始被奉为武圣,是人们学习中忠义的榜样,后来,关云长头上的名衔越来越多,也一个比一个长,名号中不乏“三界伏魔”、“真元显圣”、“灵佑”、“护国保民”等带有祈福性质的字眼,慢慢地从一个榜样变成了一个偶像,完成了神化过程。

于道教而言,长生久视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永垂不朽,还包括肉体上的长生不死,也就是成仙。仙的寿命比常人不知道长到哪去,有的可以长到与天地同寿的地步。仙之所以超脱尘世,是因为他不像凡人那样对物质条件有很强的依赖性,有的仙不需要水和饮食,照旧不感到饥渴,甚至没有空气也能活下去。而且仙也能够出阳神,就是自身能够冲脱肉体的禁锢,以灵体的形式存在于天地间。相较于哲学流派,道教作为一种宗教的宗教性就在于此,其宣扬的东西不仅是对精神、思想的超越,也是对现世人生的超越。也有人据此认为不应该把道教和道家相提并论,因为前者中的迷信成分不应该被归入学科范畴。

第5个回答  2013-09-01
道家: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 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揉合了道家思想发展而成。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受到了道家的影响,禅宗在诸多方面受到了庄子的启发。 道家在先秦各学派中,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这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特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道教
道教是东汉时形成,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道教徒尊称创立者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后又分化为许多派别。道教直接吸收并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因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故名。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时宗教形式逐渐完备。奉老聃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道德经》(即《老子》)、《正一经》和《太平洞经》为主要经典。

道学
道学是指以道家或道教的意识形态(也就是道家或道教的经典)为研究对象,形成的一门系统的学问。

道士
 道士一般是师徒相传,信奉道教教 义并修习道法的道教神职教徒的职称。入道后,唯道是务,拜忏诵经,燃灯烧香,不务杂尘。但古代有的道士,虽拜师入道,而专门从事自我修炼,或著书立说。道士有出家和不出家的区别。金元以前大都是不出家住庵的道士。金元之际,全真道兴起,制定了出家制度。道士分全真派、正一派两大派,全真派道士必须出家住丛林,不娶妻,不茹荤。正一派道士大部分为不出家道士,
道士是男女的通称,女道士也可称道姑、女道;男道士也称乾道,相对女道士称坤道;黄冠专指男性道士时,女道士称女冠。道士的敬称道爷是男女通用的,而没有“道奶奶”。道士相互之间,则称道长、道友、道兄等也是男女通用的,道教以外的人也可以这样称呼他们。尊称学问精深、修炼有成或德高望重的道士可以尊称为先生、真人,一般是朝廷颁赐。道士们自己按修行也有尊号.

道学者
道学者是对那些从事道家意识形态的理论研究的人士的总称
崇尚道家,研究道学的,可以统称为(道学者),但他们本质是不能称呼为(道士)的,还是有所区别的

事实上,现代的所谓新道家就是道学者,他们本质上不是道士。
随着时间的进步,道教也开始逐步发展了皈依证制度,办理皈依证后,称此通过皈依仪式确立道教信仰的信徒为信士,信士是对在家信奉道教,奉道积善,建诸功德,吃斋诵经者的道教信徒的尊称,并非以钻研道教教 义和修习道法为职业的道教神职教徒(道士),信士在道教里,尤其是全真道,是不具备修习道法资格的,是有所区别的
坊间许多从事符法、预测或者风水堪舆的人士,未曾经受道教皈依,不懂道教经典,也不会道教科仪,却自称道士者也很多。这类人只能算是对某学业专攻的术士,和道士是不沾边的.现在网络及现实中有很多此类专攻术士或对道教经典有少许了解的业余学者,假称(道士),假借传授道法之名,混搅视听,蛊惑人心,收敛钱财,其行为是属于违法的,不但损害了对道教教 义不了解的信众的利益,加深了对道教的误解,更直接性的破坏了道教的形象及清规戒律
也有少数人员拿着道教皈依证冒充(道士)身份,坑瞢拐骗,欺瞒大众,其行为同样是属于违法的,道教皈依证只是确立宗教信仰,对在家信奉道教的基层信众的凭证,并非以道为职的道教神职人员(道士)的证件(全真派道教神职人员(道士)的证件为“净戒牒”,正一派道教神职人员(道士)的证件为“度牒”,正一派“度牒”都为道教祖庭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颁发,其牒文上都有其不同编号,在道教协会皆可咨询,辨别真伪)

由于现代电脑网络信息化的发达,很多青少年乃至成年人由于痴迷网络,很少接触现实社会,加上影视,小说和网络对道教夸张化的描述和演艺,以及本身缺乏对道教的了解,导致很多人对道教 产生了很深的误解,认为通过道教修行就可以飞天入地,斩妖除魔,开天眼见鬼神等一系列被现代传媒错误信息影响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追求,甚至有一些人因为感情或事业问题,就在网络或现实中寻求道教法术的解决方式,而被网络上或现实中的的不法之徒假借传授道法之名而利用,不但在个人利益上受到了损失,更在精神上受到了严重创伤,对道教反而加深了误解,更而进一步对道教产生了排斥,甚至敌对.

网络上很多人谈及自己佛道双修,有的是信仰佛教,修习道教或者信仰道教,修习佛教,此类人对自己的宗教信仰都不能坚定,自身的人生观念都处在十字路口和矛盾之中,你又怎么能去信任他的言论和跟随他的脚步呢?不但可能会被误导,更可能会对宗教信仰教 义产生偏 激的思想。
网络上和现实中很多人都想拜师学道,自古以来师父收徒弟,都需观察求道者品德操守,不论时代变迁,此是不变的规则。尤其道教,拜师收徒,规矩严明,派别之间更有专门的拜师科仪法事,不但要双方建立誓约,师父授于徒弟信物为凭证,更需上表文送达天庭,祈请天地众神为证,《全真清规》首列《指蒙规式》,称「大凡初真童蒙出家,寻问名师,然後投礼。既然出家,听从师训,长必成人。」对师父而言,在此期间除了教导清规戒律,还必须考察其人品行,合格者才能收下。至于道法的授受,都是由师父亲自传于弟子。历史上有「法不传六耳」之说,足见拜师对於道法传承的重大意义。如若有师不看人品,不顾门风,随意收徒,传授道法,此师自身品德就有问题,不遵祖训,不守道规,你与此人学习人生大道,又怎么会有好的结果呢?

请各位对道教有兴趣了解的朋友或有志为道教奉献的信众,可以去当地道教协会或附近省市的道教协会进行咨询,通过此类方式可以对道教有一个正确的了解

道家跟道教的区别
1. 起源时间不同:道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末期,而道教作为宗教则形成于东汉末年。道家在道教之前已有长久历史,出现了众多流派和杰出人物。2. 典型人物差异:道家的代表人物如老子和庄子,而道教的代表人物包括张角、张陵等人。3. 文化形态区别:道家是一种哲学思想流派,而道教则是一个具有组织结构和宗教仪...

道教和道家有什么不同?
1、性质不同:道家是先秦时期的学术派别之一,而道教是直到东汉才形成的一种民间宗教。2、特点不同:道教和道家区别很大道教最大特点是修养身心,长生者视做神仙,而道家却是以清净无为为宗旨去掉了神仙信仰和神仙修行,道教就不成其为道教了无论道教在哲学和医学等方面有多大的贡献,道教所有的理论都服...

道家和道教的区别
1、道家与道教产生于不同的时代 道家由老子、庄子开创的哲学思想流派,在春秋末年创立,而道教则形成于东汉末年,源于张陵所创的五斗米教。2、道家与道教有各自不同的代表人物 即使同一个人物在道家与道教之中也具备了不同的个性特征。就前者来说,道家的代表人物在先秦有老子、庄子、杨朱、宋钘、尹...

道家和道教的区别?
道家和道教的区别有:产生年代、典型人物、文化形态、思想核心、相互作用等。1、产生年代:道家是在春秋末年创立;道教形成于东汉末年。在道教形成之前,道家己出现相当长的时问,人才辈出,流派纷呈,并形成了先秦和汉初道家发展的两个高峰。2、典型人物 道家的代表人物在先秦有老子、庄子、杨朱、宋钘、...

道家和道教的区别是什么
道家和道教的区别是什么意识形态不同1、道家——哲学派道家创始人是老子,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先秦的老庄道家,秦汉黄老道家。道家讲究的是什么,修身养息、无为而治,结果才有了“文景之治”,为将来汉武帝打匈奴、稳定边疆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我们再往后看,蜀国军师诸葛亮、明朝国师刘伯温等都是道家。所以说...

道家与道教的区别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道家仅仅是一种思想文化流派,而道教是一个宗教团体,两者在文化形态上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4、道家与道教的思想不同 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

道家和道教一样吗
道家和道教本质上就不是一类事物,道家和儒家、法家、墨家等一样,是一个思想流派,创始人是老子,核心思想是无为而治,而道教跟佛教、伊斯兰教等一样属于宗教,有着崇拜和信仰及一系列的宗教仪式。道家出现的很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由老子创立,"道教"这个词出现的很晚,是在南北朝时期才出现...

道教和道家的联系和区别
道家已历经漫长发展,人才辈出,形成先秦和汉初两大高峰。道家与道教虽同根,却各有传承谱系。道家是一门思想文化流派,而道教则演变为宗教团体,两者在文化形态上展现截然不同的特质。作为宗教,道教着重于神灵崇拜与信仰,拥有教徒组织与一系列宗教仪式活动。道教主要派别传承清晰,凸显其宗教特性。

道家和道教的区别何在?
道家和道教的区别何在道家和道教的根本旨趣不同、道家与道教对鬼神的态度不同等。1、道家和道教的根本旨趣不同 道家与道教旨趣的不同集中体现在生死观上。老子虽强调爱身长生,但他所说的长生,本意是长寿,不是永生,《庄子》以生死为气之聚散,乃自然之道,生不足喜,死不足悲,顺之而已,总之,...

道家和道教的区别
1、起源不同:道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人物。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道德修养。道教形成于东汉时期,以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为标志。道教是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宗教信仰,强调长生不老、成仙得道。2、核心观念不同:“道”是道家思想的基石,它指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