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朋友圈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明清之前的皇帝通常用庙号或谥号称呼,例如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宋高祖赵匡胤,而明清皇帝习惯用年号称呼,比如洪武皇帝朱元璋、万历皇帝朱翊钧、乾隆皇帝弘历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仔细探究,耐人寻味。
要弄清这种现象,只要梳理一下庙号、谥号和年号的关系,就能明白其中的奥秘。
商朝讲究祭祀和敬拜,建设专门的家庙,追加庙号,供奉先王。周朝继承了商朝的谥号制度,废止了庙号制度。秦朝因庙号和谥号的追加,必定造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因此双双废止,庙号制度一度中断了数百年。
汉朝建立后,重启了庙号制度,从此成为一项重要的礼仪制度,延续到了清末。庙号的评定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礼纪》明确记载:“祖有功而宗有德。”功是指开国或奠基的功业,德是说守成之德。祖和宗之间是开基和承嗣的关系。
上图_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庙号:太祖) (谥号:高皇帝)
开国皇帝常用的庙号有太祖和高祖,两者可以指一个人,比如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死后,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官方正式名称是“汉太祖高皇帝”。司马迁在写《史记》时,任性地将庙号和谥号揉合在一起,尊称为“高祖”,造成后世误读,一直以汉高祖称呼刘邦。
太祖和高祖也表示血亲之间的不同关系。《尔雅·释亲》中解释:“曾祖之父为高祖”,“烈祖之父为太祖”。三国时期,曹丕登基建魏,追尊父亲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丕死后,谥号皇文帝,庙号高祖。既表明两人是魏国的奠基开国之君,也是父子关系,追尊的庙号没毛病。
在南北朝时期,庙号被玩坏了。石勒、刘裕、陈霸先等人均打了高祖的庙号,甚至南朝宋的第三任皇帝刘义隆被弑杀后,谥号文皇帝,庙号太祖。这位皇二代,却享用了开国皇帝的庙号,后世议论纷纷,指摘不断。
与祖类似,宗的庙号同样也有讲究。一般来说第二任皇帝的庙号通常为太宗。在大一统王朝中,汉、唐、宋、元、明、清等六朝的第二任皇帝刘恒、李世民、赵匡义、孛儿只斤·窝阔台、朱棣、皇太极均被尊为太宗。
上图_ 陈霸先(503年—559年),字兴国,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年号:永定) (庙号:高祖) (谥号:武皇帝)
庙号还有褒贬之分,举例来说,褒义的有世祖、圣祖、成祖等,代表有二刷天下之功,有仁宗、孝宗、睿宗等,说明是仁爱孝顺的贤君,贬义的庙号有肃宗是指中兴未成之主,高宗是由盛转衰的君主。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是个特例,他发动了靖难之役,病逝后庙号太宗,明世宗朱厚熜后来将朱棣的庙号改为成祖。
拥有庙号最多的皇帝是明末崇祯皇帝。他死后,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尊其为思宗,后改为毅宗,隆武帝朱聿键即位后,三改庙号为威宗,满清入关后,四次改庙号为怀宗,最后追谥为“庄烈帝”。直到民国时期,明思宗才成为崇祯正式的庙号。
唐朝以后,皇帝的谥号字数过长,例如唐玄宗的谥号是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在称呼上多有不便。官方改用庙号作为称呼,久而久之成为约定俗成的传统,比如唐高宗、宋仁宗、元世祖等,从此每个皇帝都有了庙号。
上图_ 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谥 号:武穆、忠武)
庙号和谥号有交集,也有差异。两者都是历史人物死后,统治集团对其一生所作所为,给予一定评价意义的称号,对历史人物进行高度概括。此外,两者同样包含了褒、贬和同情的成份,隋朝第二代皇帝杨广死后,唐高祖李渊追谥为炀帝,原因不言自明。
与庙号不同,谥号的应用范围更大,皇帝、妃嫔、诸侯、大臣以及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等都能得到谥号,例如岳飞的谥号是忠武,乾隆帝嫡妃富察氏谥号孝贤纯皇后,同时,统治集团可以将执政理念与谥号结合在一起,汉朝倡行孝道,在评定皇帝的谥号时,加缀孝字,例如孝文、孝景、孝武等。
在隋唐以前,谥号只有一两个字,简明扼要。唐朝以后,皇帝的谥号的字数逐步增加。清朝乾隆皇帝的谥号是最长的,多达25个字,在读之前,请先深吸一口气,ready go:“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读完有木有缺氧的赶脚?皇帝的正式称号应该庙号在前,谥号在后,合二为一,构成先王的全号。在奏折中,大臣称呼乾隆皇帝时,用高宗纯皇帝就可以了。
上图_ 乾隆皇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1799年),(谥号:纯皇帝) (庙号:高宗) (年号:乾隆)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宣布以年号纪年,目的是以年号纪录君主的在位年长,首个年号是建元,此后逐步制度化。由于年号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的皇权,因此,建元成为帝王开国的重要象征。
明清之前的历任帝王,对待年号相当任性,凡是天降祥瑞或发生国家发生重大事件,就会更改年号,此举与汉武帝的初衷背道而驰。明清帝王基本是一帝一元,既通俗易记,又体现时间顺序,因此,用年号称呼明清皇帝成为习惯,其中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前的年号是“正统”,夺门之变后,他复辟成功,再次登基,改元“天顺”,是明清皇帝中唯一拥有两个年号的皇帝。
历史上的年号超过了500个,常见的年号通常有两至四个字组成,例如汉武帝的元狩、王莽的始建国、宋真宗的大中祥符等。字数最长的年号是西夏皇帝李元昊使用的“天授理法延祚”,历时十年,以及他孙子惠宗李秉常的年号“天赐礼盛国庆”,为期六年。
上图_ 武则天(谥号:则天大圣皇帝→则天大圣皇后) (年号:证圣、圣历、神功、久视、神功、神龙)
史上最牛的“年号达人”要数唐高宗李治和武周女皇武则天这对夫妻了,前者拥有14个年号,后者也用了14个年号,外加4个临朝称制的年号,在21年间用了18个年号。而梁武帝萧衍共有七个年号,其中的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有同花顺的赶脚。
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不是康熙,而是崇祯,公元1628年,明思宗朱由检开始使用崇祯年号。他煤山自缢后,朝鲜感念明朝助其抗倭的恩德,不但收容明朝遗民,还沿用崇祯年号,直至清末,前后历时265年。
庙号、谥号和年号作用不同,地位不一,是封建帝制的产物,代表了王者至上的礼教,体现了威严神圣的制度,蕴含了内容丰富的文化。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庙号、谥号和年号也随之而去,成为中国古代的国粹,如今回味,百感交集。
文:计白当黑
参考资料:《尔雅·释亲》《史记》《礼纪》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为何人们用“年号”称呼明清皇帝,而其它朝代多用庙号或谥号?
在历史的朋友圈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明清之前的皇帝通常用庙号或谥号称呼,例如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宋高祖赵匡胤,而明清皇帝习惯用年号称呼,比如洪武皇帝朱元璋、万历皇帝朱翊钧、乾隆皇帝弘历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仔细探究,耐人寻味。上图_ 清 陈书.岁朝丽景图 要弄清这种现象,...
为什么我们称呼明清的皇帝都用年号,而之前的都用庙号或谥号?
1、庙号就是死去的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是由死去皇帝的继任者和大臣们所定,其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除了秦始皇时期,庙号被废止过,历朝历代都沿用,和谥号最显著的区别是庙号只属于君主。 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等,这些就是庙号,在魏晋南北朝之前,庙号有着严格的规定...
为何人们用“年号”称呼明清君王而其它多用庙号或谥号?
根据历史在《礼纪》中记载的汉朝可以看出:“庙号的作用在于祖有功而宗有德。”二、“谥号。”其实谥号和庙号的作用差不多,谥号是也用于已经逝去的先人。只不过谥号是用于那些对国家有过重大贡献的人。谥号与庙号唯一有些不同的是,谥号可以运用的范围更加的广泛,不只是那些对国...
人们用“年号”称呼明清皇帝,而其它朝代却多用庙号或谥号,为什么?
按照“正宗贤祖”的标准,开国君主是祖先,继承人是祖先。在唐代,除了被征服国家的国王和皇帝短八门之外,通常都有庙号,所以人们称之为庙号。明清两代皇帝的一生一般用一年(一元一命)。为了表达的方便,人们称之为“年”。目前,没有历史数据和文献证据表明,朱元璋通过诏书和祖传教诲以书面形式接受了...
为什么清朝皇帝是年号而其他朝代是庙号?
一般说来,古代皇帝有庙号和年号。如通常我们所称的唐太宗、宋太祖之类的就是庙号,而乾隆、崇祯则是年号。在明代以前,我们一般都称庙号,因为有的皇帝基本上每年一个年号,无从称起,而在明朝开始,皇帝虽然也有庙号,但他只有一个固定的年号,很少再改动,所以就习惯叫年号。
为什么历史上大多以谥号或庙号称皇帝,但清朝皇帝多以年号称呼,如顺治...
不仅是清朝,习惯上人们对于明朝的历代皇帝也多以年号称呼(除了明太祖和明成祖)。因为在更早的许多皇朝,一个皇帝的年号是不固定的,有时甚至一两年就换一个新的年号,有的皇帝共有十多个年号,而庙号是死后谥封的,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庙号,所以那时的皇帝往往就被人们以庙号称呼。
为什么说明清的时候用皇帝的年号,而以前都用谥号?
以前的皇帝也有年号,年号,就是用来纪年的,古代没有公元纪年法,一般是以皇帝年号+x年来纪年。谥号是皇帝死了以后才有的。只不过由于清剧的泛滥或者其他什么原因,清代的年号才让人觉得很常见 年号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年号发端于中国,后来日本、越南、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高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也...
为什么唐朝皇帝和明清不同,前者叫庙号,后者叫年号
出于避讳,后人便用不同的称谓来指代皇帝。用庙号、谥号、年号、尊号等指称皇帝是最常见的方法。谥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后继者根据其生前品行所给予的一种特殊称号。庙号则是帝王死后在太庙中专立一室,以供后人祭祀所取的名号。年号是一种纪年的方式,新的皇帝继位,通常立一个新的年号,标志改朝换代,借以...
为什么人们会用年号来称呼明清两朝的皇帝?
在梳理人们对皇帝的称号时,看到不少人都支持这样一条规律:隋之前的皇帝多用谥号称呼,唐朝到元朝的皇帝多用庙号称呼,而明清的皇帝多用年号称呼。用谥号、庙号或年号称呼皇帝,是为了避皇帝讳。像谥号,就是为了人们方便称呼过世的君王而创造出来的,这在之前已经讲过。庙号是皇帝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
皇帝有庙号和年号,可是为什么唐朝称庙号而明清称年号?
因为古代皇帝年号可以有很多个,比如年号的开创者—汉武帝就有十二个年号!而明清两朝的皇帝纵其一生基本也就一个年号,且年号本身就具有积极的寓意,所以大家都习惯用年号称呼明清两朝的皇帝了。至于庙号和谥号,为什么在唐成为一个分水岭,也是有原因的。首先我们先来区分一下什么是庙号什么是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