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反感“专家建议”?

5月19日,“专家不建议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专家称买房比租房划算”、“专家称今年6到10月是购房好时机”这几个话题,同时引发了热议。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甚至有些互相矛盾的“专家建议”,让很多年轻人对“专家建议”产生了怀疑。健康、育儿、投资理财等领域,和大众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专家建议较多且争议较大的领域,其中,投资理财尤甚。有些人听信“专家建议”,结果亏惨了,时隔七年还对这个人有心理阴影。

不知道大家看过2002年的春晚没有,其中《卖车》小品中就有一句当年的春晚经典语录:忽悠,接着忽悠。当下年轻人集体反感专家,我觉得用这句话来解释再合适不过了。

就在前不久,大家应该关注到了吧,专家竟然出现了自相矛盾的建议,有网友说:”专家建议得很好,下次不要再建议了。”“我这边建议,专家们建议的时候先和别的专家打一架。”是哪两个矛盾的观点呢?“专家不建议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和“专家称买房比租房划算”,好家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啊,年轻人黑人疑问脸,后来话题登上热搜后,“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的话题也登上了热搜。

一会不建议掏空六个钱包付首付、

一会儿建议收入低的出租闲置房子、

一会建议月供不超过收入一半、

一会说不要用空气炸锅、

一会又说空腹不建议吃东西。

我的确需要建议,但能不能符合一点基本逻辑。

穷人:可怜可怜我吧,我已经2天没吃东西了,你看,衣服都是破的,我还生病了。

专家建议:年轻人,要多吃肉蛋奶啊,病重一定要去医院,怎么这点常识都不懂呢?

what???

其实从生活经历、人生境遇、知识水平方面来说,每个人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专家也是人,自然也不例外。可是我们每个人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啊,不能大放厥词吧?尤其是那些专家们,他们是具有特殊身份的人,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毕竟是可以影响别人的一群人。

可如今这些专家们提出了很多脱离实际的建议,一点都不接地气,不仅不能为大家指明方向,解决问题,还加重了年轻人的焦虑和恐慌心理。一些年轻人认为,有的专家,根本没有深入普通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完全是纸上谈兵,这种建议有什么意义呢?

每天在办公室挺个大肚子,顶个秃头边喝茶边嘀咕:哎,现在的年轻人怎么都这样,我以前多苦啊,一点不知足……说完给你上一堂政治课,让你留下加班。最后还说年轻人要多吃苦少玩乐,毕业结婚买房子。

还有一点让大家觉得很可笑,就是自相矛盾,就像前一段时间冲上热搜的三条话题,#专家称买房比租房划算#、#专家称今年6到10月是购房好时机#、#专家不建议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尽管不是一个专家的建议,但我可不管是哪个人提出的什么观点,我只是把专家当作一个整体。

所以咯,年轻人看到的都是专家截然相反的建议,有网友提议“建议专家们先自己开个会”“建议专家统一话术,不要自相矛盾”。

脚没粘过灰,戴着精英眼睛,文质彬彬的建议:

穷人如果没有闲置的房子出租,可以开滴滴兼职!

不建议掏空六个钱包付首付,这样压力很大!

可是你问我解决方案?对不起,不知道!

建议通勤时间不要太久!可是单位附近房租好,对不起,这不是我的专业范畴,我只能说时间太久不好……

我在这里建议专家要么读万卷书,要么去工地搬搬砖,不要闭门造车了,正常人不太需要那些没用的小建议。建议专家们学习当年咱们的毛主席,还是员工的时候,为了创业做准备,做了三十二天的农民考察工作。

不过反思一下,当“专家建议......”慢慢没有权威指导意义的时候,加上信息泛滥的当下,年轻人该从哪里寻求“建议”呢?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31

“专家建议”还靠谱吗?


5月19日,“专家不建议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专家称买房比租房划算”、“专家称今年6到10月是购房好时机”这几个话题,同时出现在了微博热搜上,引发了热议。

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甚至有些互相矛盾的“专家建议”,让很多年轻人对“专家建议”产生了怀疑,以至于后来热搜榜上还出现了两个话题:“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以及“年轻人为什么反感专家建议”。

健康、育儿、投资理财等领域,和大众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专家建议较多且争议较大的领域,其中,投资理财尤甚。

投资理财,是和普通人切身利益最直接相关的领域,也因为专业性较强,是普通人最容易听信专家建议的领域。但是,很多人因为盲目听从所谓的“专家建议”去投资,没赚钱不说,还亏了不少。

他们当中,有人把工作几年仅有的积蓄,买了某专家推荐的股票结果亏了,时隔七年还对这个人有心理阴影;有人跟着“炒股策略专家”买股票一天亏了20万,几次亏损下来,再也不敢根据专家建议操作股票了。

还有人在上了名人理财课后,就认为自己有了投资理财的能力,20万积蓄全部打了水漂;有人认识不少专家和内部人士,自以为有了“内部信息”结果还是逃不了亏钱;也有人在亏损之后逐渐明白,即便是“专家建议”,也需要自己去分析其中的可行性。

从他们的经历中可以看到,普通人投资理财,往往在小白阶段,会迫切想要学习并参考“专家建议”,但一些专家提出的建议并不是经过严谨的分析论证得出的结论,更像是脱离真实情况的高谈阔论,小白的分辨能力不强,很容易被坑。要想根据“专家建议”投资赚钱,前提是自己必须要有足够强的分辨力。

买专家推荐的股票跌了50%,时隔七年还对他有心理阴影


                                   

Sally | 30岁 互联网从业者

2015年,我大学毕业两年,当时还是不懂股市的小白,在听某专家的分享时,他非常笃定地判断某只股票“肯定会涨上来。”他虽然不是研究股票的专家,还说自己不炒股,但是他能说会道,感染力非常强,我就信了他“肯定会涨”的判断。

我投了几千块钱,不多,因为那时候工资也不高。第一周赚了1000多块钱,算是不错的,结果没想到从第二周就开始狂跌,跌了50%,就没再涨回去。

这个事情已经过去7年了,现在我还在炒股、买基金,也会亏,也会经历反反复复的涨跌,但我不会怪谁,因为都是自己做的决定,我自己认。但是,只要想起当时那个专家说的话,以及我亏掉的股票,我还是会很生气。那个专家现在还很活跃,我对他已经有心理阴影了,别人跟我说他的八卦,我都会全盘相信,就因为我对这个人已经失去信任。

2015年这个事情发生后到2017年,两年时间我都没有再碰过股票。因为那次真的不只是亏钱那么简单,而是让那时候的我失去了希望。

我那时候正在经历事业的转型,生活很拮据。先是从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跳出来,进入一个陌生又有很多不确定性的新行业,税前工资只有4000多元,到手2667元。后来我决定转型,又是从零开始,工资高了一些,税前6000多元,到手也就4000多元。

当时投那两只股票,是我搜刮了好几张银行卡才凑出来的七八千块钱。我那时候连几块钱都要抠抠搜搜,但还是抱着希望买了当时看来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两只股票,因为我想靠这个改变自己的生活,或者是为炒股生涯开个好头。

那时,作为小白,我确实很需要参考专家的意见,学习劲头也非常强,听那个专家的分析,还是我用早上洗漱这种碎片化的时间听的。虽然生活很苦,我还是觉得可以通过学习让自己生活变好,但那件事情给了我很大打击,觉得怎么努力也没用,甚至在想,如果说那时候不听他的,我作为一个小试牛刀的小白,可能见好就收了,或者一开始就不会倾注自己几乎全部的积蓄。

2017年,我的月薪涨到1.5万元,才慢慢开始恢复理财。假如,同样是占我50%的资产,2017年坑我一把,我可能只是生气。因为2017年我生活有希望,但在2015年就是给我毁灭性的打击了。话说回来,专家的话肯定不能全信。我现在有时候也听专家的分析,但是我都是选择性、总结性地听,会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情况筛选专家传递的信息。

一天亏了20万,专家说“我也不是神仙”


                                   

问天 | 54岁 个体户

我是炒股20多年的老股民,在股市亏了不少钱,但不甘心还是想炒,平时就会在社交媒体上刷一些博主、大V的分享和课程,觉得有道理的地方就记下来。

2015年的时候,我工作赚了一些钱,都投到了股市里。有一天,一个人加我微信,说是某公司的炒股策略专家,能给我推荐股票,赚了钱再给他费用。他介绍了很多自己推荐过的成功案例,还说了很多专业术语,是不懂这行的人说不出来的。

我那时一直没有在股市里赚到钱,心里着急,有贪念。而那个专家推荐的股票,我当时自己判断也觉得不错,就信任他了。

一开始他推荐的股票,有几支确实表现还不错。

有次,他推荐了一支股票,连续涨了几天。我手里有100万资金,又加了100万杠杆,一共200多万,大部分都买了这支。其实当时股票高位横盘,也就是股票涨到一定程度,由于流入资金有限,买卖双方在那个高点位的价格上下波动不大,但我以为还要涨,就买了。

第二天它就跌了一点,我咨询他,他说后面会慢慢涨。我也没多想,第三天,还在跌,我问他,他说“不要慌,不要急,会涨起来,听他指令”,说到了卖出的时候会告诉我。我又等了等。结果,第四天,突然一下大跌,我一天亏了20多万。

我有点生气,去找这个专家,他不接电话,后来在微信上回复说自己也不是神仙,跌了也没有办法,我们吵起来,他就把我拉黑了。

这次之后,我还踩过很多坑。比如网上有个老师分享了一个“管道战法”,说是给买的股票价格划一个区间,只要上涨超出某个价格,就卖出,跌到某个区间就买,我跟着操作了两次,都亏了。

这么多年下来,我在股市亏了至少有几十万,后面操作其他股票就没有听专家的了。

现在,我还是会看社交媒体上专家、博主的分享。跟着他们可以学一些基础知识,比如这些专家,至少让我知道,什么时候可能是主力建仓,即庄家买入股票的过程。还有一些大行情趋势的分析和判断,可以听一听。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我现在投资会谨慎,先拿一小部分钱试验一下,看对方说的对不对,到底能不能赚钱,如果效果不错,再加大投入。

炒币亏了十多万后明白,普通人要学会如何分辨“专家建议”


                                   

郑海翔 | 31岁 个人投资者

我从2018年开始接触股票,2020年底开始接触加密货币。在小白阶段都交了不少学费,尤其是加密货币投资。

去年上半年,我关注了几十个大V,跟着他们学习投资加密货币,也跟着他们投资了很多种币,基本没有赚的,但其中一次亏损,让我从中吸取了不少经验和教训。

大概去年2月份,有个大V一直推荐一个币,称一定能涨起来,未来很有前景。当时看到这个大V的粉丝数量在币圈属于头部,觉得他具有一定可信度。很多粉丝也都在评论区称自己跟着这个大V赚到钱了,当一群人都在喊单的时候,自己很难不受影响。

加上当时加密货币正处于牛市,大V推荐的这个币,也是由币圈最大交易所的子公司发行的。于是,我就相信了大V的推荐,投资了20多万进去。

但事实是,项目方并不像大V推荐的那样靠谱,常常搞一些监守自盗的把戏。到5月左右,那个币已经跌了很多,我实在坚持不下去要“割肉”退出的时候,亏得大概只还有3万多。

在那时我刚进入这个圈子,没什么分辨能力。到现在,踩了很多坑后我明白过来,这个大V其实是自己先买了这个币,通过喊单,喊一群人来买,币价就会抬高,这样他就可以高点退出赚钱了。因为他自己是直接利益相关方,才会不遗余力的一直推荐那个币。

经过这一年多的学习,我自己的认知水平已经有了一定提升,现在再看很多币圈大V的建议,就能大概分辨清楚,他们言论的背后,是由哪些因素在推动。我现在还真正关注的大V,只剩下几个了。

我也逐渐明白,真正的高水平专家,是能够给出靠谱建议的,但是,普通人要真正收到能对自己有用的靠谱建议,必须要自己有一定的分辨力。

首先,我们要学会分辨哪些人是高水平的真专家,哪些是低水平的伪专家。判断专家的建议是否靠谱,不能单纯只听他的一面之词,更要看他过往的履历,是不是有足够的经历或研究支撑他的话。

其次,即便是高水平专家给出的建议也并不一定可取,“屁股决定脑袋、位置决定思想”,有时候很多专家发出的言论,是由他的“位置”决定的。我们可能和专家的利益并不一致,甚至在一些专家眼里利益高于一切,我们就是被收割的一方。

此外,每个人的处境不同,真正专家给出的建议,我们照搬也不一定适用,比如巴菲特的很多策略适合大资金投资者学习,但明显不太适合小资金投资者。

总的来说,我们要冷静看待一切专家建议。

上了名人的理财课自以为会投资,结果20万全打了水漂


                                   

周岩 | 32岁 酒店工作人员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有位出身普通的人因为在一档节目里口才很好,上完节目之后就红了。我很喜欢那档节目,觉得他特别有才华,非常崇拜他,视他为偶像。

之后,他频繁参加各种节目,这让我相信,他已经是一位有社会地位的名人了。我关注了他所有的社交账号和公司官方账号,当看到他出了一套“如何发财”、“如何积累财富”的课程后,我本着对他的信任,报名了他的线下培训课程。

这套课程并不便宜,费用要一万五千元,还只培训三天四夜。我当时还在老家一个小县城工作,培训班却在上海。说实话,报名交钱的时候有点心疼,但想着当时的工作不太顺利,去了上海还可以找新的工作,也就没有犹豫。

到上海当晚,我发现来上课的大概有五十人,基本都是外地的,我在当晚还遇到一位老乡,两人聊的不错,让我更加坚信,这是趟“发财之旅”,因为大家都是抱着发财梦来的。

这套课程是小班授课,每个班7个人,为了课程内容不泄漏,每天早上课程顾问才将当天的课程表送到大家手上。第一天课程主要教大家学习理财知识,应该买哪只股票,哪只基金。第二天课程也差不多,会有行业人士来做嘉宾,讲他们是如何发财的。第三天上了升级投资课程。晚上大家住到一起,会交作业,也会互相交流学习。

因为这次培训,我自认为跟着这位名人学到了不少理财知识,还交到了几个能一起交流投资的好友,加上课程完成后,课程顾问会在群里发消息帮助大家了解最近投资行情,我觉得自己具备了把投资理财付诸实践的能力。

前期,我还比较谨慎,只买了些股票和基金。当看到一起上课的好友说自己投资赚到了钱,我胆子也大了,还投了一些小项目,前后加起来有20万,但最后基本都没有收益。

积蓄没有了,我心里发慌了,只得在上海找了一份后厨的工作,维持生计。我当时只是告诉家里人去上海找工作,长期没有赚到钱,给我带来很大压力,之后还专门报了冥想课程,才缓解焦虑。

现在回看,不能说这套课程完全没用,我在里面也的确学习到了一些理财知识,结识了一些做生意的人,但也不是上了课就学会了投资。最后亏了20万,一部分原因是我自己没有控制住贪欲,一心想着赚大钱,投机取巧的心态在作祟,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的认知能力还不够。

我现在已经回到老家,找了女朋友,生活稳定,也不再想着赚大钱。有过这次经历后,我的教训是,专家的建议可以听一听,但不要盲从,千万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


                                   

第2个回答  2023-06-21
年轻人越来越反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问题:年轻人对社会问题的反感可能来自于一些社会问题的存在和缺乏对问题的解决办法,比如不公平的机会、歧视、针对弱势群体的欺凌、贪污腐败等。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破坏、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对年轻人的生活和未来构成了威胁,因此他们往往对这些问题感到非常反感。
价值观的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化,年轻人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他们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平等、多元化和包容性,而对死板的传统规则和陈旧的传统观念会产生抗拒。
面对以上问题,对政府和社会来说,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政策宣传: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向年轻人传达一些重要信息,包括对社会的建设、环境的保护和个人价值观的改变等等,以便建立正面的认知和态度。
打击腐败:政府应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解决贪污腐败问题,同时加强监管和惩处力度,以保证公平和正义,避免年轻人的反感情绪进一步扩大。
加强环境保护:政府应该重视环境保护,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破坏和危害。同时应该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一方面限制环境污染的产生源头,另一方面即使环境污染已经形成,在日常管理和维护中也要及时承担。
传承和创新:政府和社会应该传承和创新一些有益的价值观或发现更加包容性的价值观,并建立一种既现代又具有稳健性的和谐价值观。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年轻人对价值观的需求和追求,并避免产生激进和过度抗议等情况。
追求年轻人对政府和社会的反感,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呈现出一个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未来,需要建立开放的、民主的和多元化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所有年轻人的需求和关切都应该得到充分的解释和尊重,避免引起反感和冲突等情况的发生。
第3个回答  2023-01-11
不知道大家看过2002年的春晚没有,其中《卖车》小品中就有一句当年的春晚经典语录:忽悠,接着忽悠。当下年轻人集体反感专家,我觉得用这句话来解释再合适不过了。
就在前不久,大家应该关注到了吧,专家竟然出现了自相矛盾的建议,有网友说:”专家建议得很好,下次不要再建议了。”“我这边建议,专家们建议的时候先和别的专家打一架。”是哪两个矛盾的观点呢?“专家不建议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和“专家称买房比租房划算”,好家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啊,年轻人黑人疑问脸,后来话题登上热搜后,“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的话题也登上了热搜。
一会不建议掏空六个钱包付首付、
一会儿建议收入低的出租闲置房子、
一会建议月供不超过收入一半、
一会说不要用空气炸锅、
一会又说空腹不建议吃东西。
我的确需要建议,但能不能符合一点基本逻辑。
穷人:可怜可怜我吧,我已经2天没吃东西了,你看,衣服都是破的,我还生病了。
专家建议:年轻人,要多吃肉蛋奶啊,病重一定要去医院,怎么这点常识都不懂呢?
what???
其实从生活经历、人生境遇、知识水平方面来说,每个人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专家也是人,自然也不例外。可是我们每个人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啊,不能大放厥词吧?尤其是那些专家们,他们是具有特殊身份的人,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毕竟是可以影响别人的一群人。
可如今这些专家们提出了很多脱离实际的建议,一点都不接地气,不仅不能为大家指明方向,解决问题,还加重了年轻人的焦虑和恐慌心理。一些年轻人认为,有的专家,根本没有深入普通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完全是纸上谈兵,这种建议有什么意义呢?
每天在办公室挺个大肚子,顶个秃头边喝茶边嘀咕:哎,现在的年轻人怎么都这样,我以前多苦啊,一点不知足……说完给你上一堂政治课,让你留下加班。最后还说年轻人要多吃苦少玩乐,毕业结婚买房子。
还有一点让大家觉得很可笑,就是自相矛盾,就像前一段时间冲上热搜的三条话题,#专家称买房比租房划算#、#专家称今年6到10月是购房好时机#、#专家不建议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尽管不是一个专家的建议,但我可不管是哪个人提出的什么观点,我只是把专家当作一个整体。
所以咯,年轻人看到的都是专家截然相反的建议,有网友提议“建议专家们先自己开个会”“建议专家统一话术,不要自相矛盾”。
脚没粘过灰,戴着精英眼睛,文质彬彬的建议:
穷人如果没有闲置的房子出租,可以开滴滴兼职!
不建议掏空六个钱包付首付,这样压力很大!
可是你问我解决方案?对不起,不知道!
建议通勤时间不要太久!可是单位附近房租好,对不起,这不是我的专业范畴,我只能说时间太久不好……
我在这里建议专家要么读万卷书,要么去工地搬搬砖,不要闭门造车了,正常人不太需要那些没用的小建议。建议专家们学习当年咱们的毛主席,还是员工的时候,为了创业做准备,做了三十二天的农民考察工作。
不过反思一下,当“专家建议......”慢慢没有权威指导意义的时候,加上信息泛滥的当下,年轻人该从哪里寻求“建议”呢?
第4个回答  2022-11-12
不知道大家看过2002年的春晚没有,其中《卖车》小品中就有一句当年的春晚经典语录:忽悠,接着忽悠。当下年轻人集体反感专家,我觉得用这句话来解释再合适不过了。

就在前不久,大家应该关注到了吧,专家竟然出现了自相矛盾的建议,有网友说:”专家建议得很好,下次不要再建议了。”“我这边建议,专家们建议的时候先和别的专家打一架。”是哪两个矛盾的观点呢?“专家不建议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和“专家称买房比租房划算”,好家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啊,年轻人黑人疑问脸,后来话题登上热搜后,“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的话题也登上了热搜。

一会不建议掏空六个钱包付首付、

一会儿建议收入低的出租闲置房子、

一会建议月供不超过收入一半、

一会说不要用空气炸锅、

一会又说空腹不建议吃东西。

我的确需要建议,但能不能符合一点基本逻辑。

穷人:可怜可怜我吧,我已经2天没吃东西了,你看,衣服都是破的,我还生病了。

专家建议:年轻人,要多吃肉蛋奶啊,病重一定要去医院,怎么这点常识都不懂呢?

what???

其实从生活经历、人生境遇、知识水平方面来说,每个人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专家也是人,自然也不例外。可是我们每个人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啊,不能大放厥词吧?尤其是那些专家们,他们是具有特殊身份的人,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毕竟是可以影响别人的一群人。

可如今这些专家们提出了很多脱离实际的建议,一点都不接地气,不仅不能为大家指明方向,解决问题,还加重了年轻人的焦虑和恐慌心理。一些年轻人认为,有的专家,根本没有深入普通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完全是纸上谈兵,这种建议有什么意义呢?

每天在办公室挺个大肚子,顶个秃头边喝茶边嘀咕:哎,现在的年轻人怎么都这样,我以前多苦啊,一点不知足……说完给你上一堂政治课,让你留下加班。最后还说年轻人要多吃苦少玩乐,毕业结婚买房子。

还有一点让大家觉得很可笑,就是自相矛盾,就像前一段时间冲上热搜的三条话题,#专家称买房比租房划算#、#专家称今年6到10月是购房好时机#、#专家不建议年轻人掏空六个钱包凑首付#。尽管不是一个专家的建议,但我可不管是哪个人提出的什么观点,我只是把专家当作一个整体。

所以咯,年轻人看到的都是专家截然相反的建议,有网友提议“建议专家们先自己开个会”“建议专家统一话术,不要自相矛盾”。

脚没粘过灰,戴着精英眼睛,文质彬彬的建议:

穷人如果没有闲置的房子出租,可以开滴滴兼职!

不建议掏空六个钱包付首付,这样压力很大!

可是你问我解决方案?对不起,不知道!

建议通勤时间不要太久!可是单位附近房租好,对不起,这不是我的专业范畴,我只能说时间太久不好……

我在这里建议专家要么读万卷书,要么去工地搬搬砖,不要闭门造车了,正常人不太需要那些没用的小建议。建议专家们学习当年咱们的毛主席,还是员工的时候,为了创业做准备,做了三十二天的农民考察工作。

不过反思一下,当“专家建议......”慢慢没有权威指导意义的时候,加上信息泛滥的当下,年轻人该从哪里寻求“建议”呢?

年轻人为什么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年轻人建议专家不要建议,是因为在现代社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获取信息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专家的建议往往基于他们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可能无法完全契合年轻人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与以往有所不同。他们更加注重个人体验、自我实现和多元化,而不是传统的稳定...

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听专家建议(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反感专家建议?)
个别人的言行不当严重影响了专家的整体信誉。当一些专家发表违背常识的言论或者提出不切实际的建议时,年轻人的抵触情绪便会上升。一些专家在社交媒体上的不当言论也引发了年轻人的反感。他们希望专家能够真正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发表空洞的建议。五、年轻人的自主意识增强 随着教育程度的...

年轻人反感专家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还能相信专家吗
原因有二:第一个原因是专家没有站在年轻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打着为年轻人好的旗号,一些不合理的建议。第二个原因是专家未感同身受,建议越来越离谱。我们能相信真正的专家,千万不要相信伪专家建议。众所周知,我国结婚人数和新生儿出生人数正在降低,这不仅和年轻人的自我选择有关,最重要的原因是结婚...

为什么年轻人普遍对于专家抱着不信任的态度?
1. 专家失去公信力 在过去,人们对于专家的认可是通过他们的学历、工作经验等来证明的。但随着各种丑闻和舆情事件的不断发生,例如疫苗门、造假门等等,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对于专家的信任感。他们会怀疑是否这些所谓的“专家”真的有资格给出正确的建议和决策。2. 社交媒体的泛滥 现在的社交媒体发展...

年轻人越来越反感“专家”,问题出在哪儿?
以下是一些可能解释年轻人反感“专家”的原因的观点。1.信息过载和虚假信息泛滥:当今社会,信息爆炸式增长,网络和社交媒体成为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然而,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保障,虚假信息和谣言在网络上泛滥。年轻人面临着信息过载的困境,很难判断哪些信息是真实和可信的,哪些是虚假和欺骗性...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相信专家了?
现在的年轻人不相信专家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 信息过载: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年轻人可以轻松获取海量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难以辨别哪些信息是可靠的,哪些是不准确的。这可能导致年轻人对专家的观点产生质疑。2. 专家声誉下降:近年来,一些专家的言行和观点被揭露出存在不诚信或错误,...

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听专家建议
为何不爱听专家建议原因:如今的专家建议质量太低了。互联网时代的传统的权利关系被打破了,反智人群获得了话语权。当下的年轻人也更加自信了。很多专家给出的建议,看上去好像是给一些年轻人的,但实际上有些专家根本就不知道当下年轻毕业生的处境。导致专家的建议即便是适用,也仅仅是适用专家所在的那一方...

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听专家建
在一定程度上,专家的某些建议就是挡了年轻人的道,正在剥削年轻人,所以这种反感也是本能的。当专家的建议影响到年轻人的利益时,年轻人一定会站出来进行反对。如何理性看待专家建议:“专家建议”多姿多彩,是社会之福;“专家建议”凋零冷清,是社会之痛。对于一些离奇离谱的“专家建议”进行批评、修正,...

年轻人为什么“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首先,专家的建议通常是从理论和实践经验出发,但是年轻人往往有着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专家的建议可能不一定适用于年轻人的具体情况,甚至可能会限制年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现代社会的信息流通速度越来越快,年轻人对于新技术、新事物的...

专家为什么成了贬义词
一、专家建议与年轻人的疏离 数字经济智库副院长储殷指出,年轻人不愿听取专家建议的首要原因是专家建议的质量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专家在技术中立上的可信度受到质疑。此外,随着反智主义的兴起和传统的权利关系的颠覆,专家的话语权受到挑战。如今,年轻人更加自信,对专家建议常常持有怀疑态度。例如,中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