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期中历史考试复习资料

苏教版的《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
期中考试

我们考试不允许带书
只可以带自己整理的资料

拜托各位帮帮忙找找啊
最好是具体点的
但是不需要太繁的

  1.文艺复兴
  时间:14世纪前后
  地点:意大利
  原因:最早出现资产阶级生产关系
  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实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人物、成就: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大师(《最后的晚餐》、《蒙娜利莎》)
  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利叶》)
  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开辟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经济的出现
  过程:
  (1)1487年,葡萄牙的迪亚士从葡萄牙往东航行,到达好望角。
  (2)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到达美洲。
  (3)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枷马到达印度等地
  (4)1519—1522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完成了环球航行。
  影响:
  (1)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对世界影响)……
  (2)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资本主义发展影响)
  (3)资本主义市场开始形成
  (4)证明了地圆学说 (同学补充,非重点)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新兴的阶级——新贵族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1640—1688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
  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文献:《权利法案》(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产阶级扫清了障碍,推动了世界的历史进程。
  革命特点:时间长、过程曲折、妥协(不彻底)
  4.美国独立战争
  原因:
  (1)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2)殖民地人民强烈不满,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3)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原因)
  时间:1775—1783
  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领导者: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的种植园主
  结束标志: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文献:《独立宣言》(革命中颁布)《美国宪法》(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联邦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
  (1)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
  (2)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
  (2)人民群众积极参战
  (3)法国、荷兰等国的支援
  (4)华盛顿等人的正确领导和灵活的战术
  5.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间:1789—1794
  开始标志:1789年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
  领导者:资产阶级
  结束标志:1794年4月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
  文献:人权宣言(革命中颁布)《法典》(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拿破仑在革命后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革命特点:
  (1)过程艰难曲折
  (2)革命最彻底
  6.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840年前后
  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特征: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广泛英雄,人类进入“蒸汽世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
  理论指导:牛顿力学
  成就:
  (1)机器的发明与制造:绵纺织业——冶金——采矿
  (2)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
  (3)交通工具的创造:轮船、火车
  (4)新能源:煤炭
  影响: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生产关系:改变了社会面貌;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斗争尖锐
  (3)国际格局: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重点!)
  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
  7.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
  ①宪章运动:
  原因: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
  时间:1836—1848
  内容: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特点: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影响:
  (1)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3)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
  ②《共产党宣言》
  时间:1848年
  起草者:马克思、恩格斯
  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③巴黎公社
  背景:
  (1)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
  (2)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3)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影响: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8.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缺乏生产力)
  核心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时间:1861—1865
  战争目的:维护国家统一
  领导者:美国总统林肯
  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颁布)
  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局面开始有利于北方,为北方取胜创造了条件
  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北方胜利的原因:
  (1)内战中,北方政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支持。
  (2)北方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
  (3)北方政府维护国家的统一,具有正义性。
  9.资产阶级统治的扩大和巩固
  ①俄国1861年改革
  背景:1.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1)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
  时间:1861年
  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统治。
  领导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内容:
  (1)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是,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影响:
  (1)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这次改革虽然流下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②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1)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利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2)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3)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时间:1868年
  人物:明治天皇、中下级武士
  内容:(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影响:(1)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对比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1.都是在国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2.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改革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成为两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4.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5.改革后实力增强,开始对外扩张。
  ★19世纪中期,美、日、俄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各自通过什么途径解决?
  面临的主要问题: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日本——幕府统治危机;俄国——农奴制危机。
  解决途径:
  (1)美国通过1861年—1865年的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2)日本经过武装倒幕斗争,建立了明治天皇政府,并于1868年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
  (3)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实行了废除农奴制的资产阶级改革。
  10.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开始标志: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特征: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和生活领域,电力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
  理论指导: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
  成就:
  (1)电力的广泛使用:“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研制耐用碳丝灯泡
  (2)新机器的创制:“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德国)设计出内燃机,带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和飞机;电报、电话的发明
  (3)新能源:石油
  影响:
  (1)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关系: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注意即帝国主义过度
  (3)国际格局: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导致“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新兴工业部门:电力、化工、汽车、航空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对于生产的影响不如第二次显著,新技术的发明主体与其说是科学家,不如说是有才能的技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现往往直接导致技术发明。
  (2)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心在轻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则重心转移到重工业,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
  (3)第二次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不仅有能源动力革新,且扩展到材料、信息和动力技术的全面革新。
  (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心主要在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展开,德国和美国成为相对中心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时间:1914—1918
  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主要参与国家:英国、法国、俄国(于10月革命后退出)——三国协约;德国、意大利(后加入协约国作战)、奥匈帝国——三国同盟
  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结果:德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影响:
  (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
  (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五四运动)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以外)
  12.俄国十月革命
  时间: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
  领导者:列宁
  意义: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注意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国)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
  相同点:领导力量基本相同,都是由布尔仁政什维克党领导的。
  不同点:反对对象不同,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性质不同,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的结果不同:二月革命后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进行对外参加一战,对内镇压人民的政策,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13.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外有帝国主义保卫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2.但这一模式也有严重的弊端: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总之,从长远来看,它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1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如何形成的:
  (1)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定了《凡尔赛和约》。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定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在美国的倡议下,美、英、法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15.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和法西斯的发展
  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表现: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业部门的危机;从1929年到1933年共5个年头;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总额缩减了2/3。
  影响:
  (1)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人大量失业,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2)垄断资本家为保持价格,维持利润的,宁愿大量销毁产品,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3)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罗斯福新政
  时间:1933年
  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措施: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影响:
  ①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2)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4)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
  ②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法西斯的发展
  (1)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2)解散了一切工会,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3)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
  (4)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
  (5)德国法西斯政权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6)对外疯狂扩军备战。
  16.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范围:全球各地的30多个国家
  开始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
  ★慕尼黑阴谋
  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捷方必须在十天之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
  影响: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绥靖政策
  含义: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这些侵略活动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它们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因此,它们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想顶峰。
  影响: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二战开始和扩大
  (1)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1940年四五月间,德军又向欧洲西部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英国也遭到了德国飞机的猛烈轰炸。
  (3)1941年6月德军掉头向东,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4)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之中。
  ★二战的转折点
  (1)1942年7月-1943年2月,俄国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国军队的闪击战失败。反法西斯国家由防守转为进攻
  (2)1942年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战场的形式
  (3)1942年,英美军队在北非了阿拉曼击溃了德意军队。不久,意大利投降
  (4)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5)1945年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二战的影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社会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打击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民主
  性质:反法西斯国家的正义战争
  17.美国经济的发展
  ①战后的繁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又称为黄金时期)
  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3)政府也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表现: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②经济危机和经济调整(20世纪70—80年代)
  70年代经济地位下降的原因:
  (1)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经济危机,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西欧、日本的高速发展冲击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
  70年代经济危机的表现:
  (1)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2)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3)1975年以后,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发展缓慢,但通货膨胀)
  80年代经济好转(但负担加重)的原因:
  (1)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2)通货膨胀
  (3)债务负担较重(受美苏争霸的影响)
  80年代经济好转的表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经济形式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
  ③美国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
  原因:
  (1)美国政府进行社会经济改革
  (2)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
  (3)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表现:
  (1)经济增长加快
  (2)通货膨胀率下降
  (3)低失业率
  (4)财政赤字逐年递减,出现盈余
  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18.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①欧洲经济的发展
  战后欧洲经济发展的原因:
  (1)利用美国的援助(直接原因)
  (2)采用最新近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主要原因)
  (3)工业基础好,劳动力素质高
  战后欧洲经济发展的表现:
  (1)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大体达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
  (2)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②欧洲的联合
  1.20世纪60年代,法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
  2.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1991年签署协定,两年后生效)
  原因:
  (1)使西欧各国联系密切
  (2)在美苏争霸,美控制西欧的情况下,西欧国家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有必要联合发展
  作用:欧盟成立以后,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性质:区域性的经济政治组织
  ③日本的崛起
  原因:
  (1)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战略的需要,开始扶持日本(直接原因)
  (2)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3)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表现:
  (1)20世纪50年代(1955年)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速度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年均增长10%)
  (2)1964年,日本东京成功的举办了奥运会
  影响: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膨胀,军费支出增加,引起亚洲临国的关注和不安
  19.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①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在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
  开始:1956年苏联共产党的“二十大”
  结果:1964年,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失败的根本原因: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年):经济改革的重点是重工业,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势力有所提高(在美苏争霸中占主动),但他的改革仍没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

  ②苏联的解体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了政治方面。此后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1991年12月15日,苏联解体,叶利钦成为俄罗斯的领导人。
  影响:改变了历史进程
  (1)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
  (2)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
  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19
我有人教版的,挺好的,但没有苏教版的。抱歉。

初三历史期中上册知识点
(1)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改革成功的决定因素 (2)能够立足国情,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发展生产力,满足广大人民利益。 (3)改革家的远见卓识和政治魅力,具有勇于探索、坚强不屈、与时俱进等优秀品质。 (4)改革措施必须行之有效,能够顺应民意,解放思想,善于吸取、借鉴世界先进文化和不同制度的优越性。 5.初三历史期中上册...

九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一】世界古代史 (一)人类的形成 1.人类的出现:猿类——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2.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二)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前约3500年)——尼罗河流域——金字塔...

九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历史考哪些内容?
总之不会考全部,但是会比正常的期中考试的内容多一点。初三化学期中考试知识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2、溶质的质量分数取值范围0---S\/(100+S)【酸碱盐】1、指示剂:A紫色石蕊: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B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显红色 2、酸: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

初三上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与社会复习大纲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2)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社会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3)打击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民主性质:反法西斯国家的正义战争17.美国经济的发展 ①战后的繁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又称为黄金时期)原因:(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初三历史期中考试范围
关于初三历史期中考试范围如下: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多种多样,包括封建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和科举制度等。其中,在九年级历史期中考试中,学生需熟悉封建制度和科举制度的基本情况。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体制,它以皇帝为统治者,通过封建等级制度将国家组织起来。科举制度则是中国...

求九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期中复习提纲,下有详解。
九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期中复习提纲。只到第12课 美国的诞生其中.2.6.10.11.12为重点,最好详细一点。按照课本顺序:第一单元1.人类的形成2.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3.西方文明之源第二单元4.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5.中古欧洲社会第三单元6.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7.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8.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初三历史知识点总结部编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一、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的背景:教会封建势力对人性的迫害;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壮大 2、文艺复兴的内容: 时间:14—17世纪 地点:从意大利开始,几乎蔓延到西欧所有国家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3、文艺复兴的性质: 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

期中考试复习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的方法有哪些啊?
历史画个年代尺,把重要的事梳理出来,然后再逐个理解每个历史事件的意义(或影响)性质。地理的话,一张世界地图必备,熟悉重要的山脉,运河,大洋,大洲。然后是一张中国地形图,一般中国地形图上的河流,高原,山脉都是要记住的,其次就是多背背气候极其特征。生物嘛,了解一个植物的重要器官与它们各自...

马上要期中考试了,我的生物和历史不行,怎么复习啊?
1.根据人的遗忘曲线,只有不断重复背才能记得牢.。2.临睡前,早上背书效果好,捂住耳多读书也可以记忆得比较深刻。3.可以用列表,对比的方法记忆。4.实在记不住,可以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5.一段一段来,这样会快一点的,要是全篇一起反而很慢,另外可以利用奖励的办法啊,背好一段...

大家好我几年上初三了 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 我觉得学习有问题 晚上不...
政治买个初中政治知识点,背过 化学貌似有九十几个公式,背过,书上的实验,背过 物理,背公式,把每个例题都弄明白 好像主科就这几个。要是历史生物地理的话,把书全都看一遍就行了。(注意,一次最好看两章及以上的量)接着买那种天利分年级卷子,每次一张模拟考试的感觉把它都做了,对了答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