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苦谛 怨憎会 爱别离 求不得 五取蕴各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1. 怨憎会:指的是对那些不喜欢的、不可爱的色、声、香、味、触、法,或者与那些意图不好、无意、不安分的人交往聚会时产生的怨恨和憎恶。
2. 爱别离:是指对那些喜欢的、可爱的色、声、香、味、触、法,或者对那些希望有利、有益的、快乐的、安分的人,如家人、朋友或亲戚,却不能与他们在一起、共同交往、聚会时产生的痛苦。
3. 所求不得:指的是六道中的众生,对于以上的各种苦产生的诉求,希望它们不要来到、却无法实现,因此产生的痛苦。
4. 五取蕴:是指由烦恼而生,或者生烦恼的有漏五蕴。五蕴包括色(肉体)、受(感受)、想(知觉)、行(意志、欲望)、识(结果)。五取蕴不包含无漏的有为之法,它构成了人的身体,并涉及到人的感受、知觉、意志等各个方面。
5. 苦谛:根据对现实的深刻观察,佛总结出人生的八大痛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所求不得、五蕴炽盛。这些痛苦构成了世间有情的生活,即所谓“苦谛”。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佛教中的苦谛 怨憎会 爱别离 求不得 五取蕴各是什么意思?
5. 苦谛:根据对现实的深刻观察,佛总结出人生的八大痛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所求不得、五蕴炽盛。这些痛苦构成了世间有情的生活,即所谓“苦谛”。

佛教说的八苦是哪八苦?
这是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法苑珠林·八苦部》)。出自梁简文帝《菩提树颂序》:“悲哉六识,沉沦八苦,不有大圣,谁拯慧桥。”译文:世上每个人都有六识,同时又要遭受八苦的折磨。如果不是因为有没有空性做大圣,谁能拯救它,帮它度过...

八苦是哪八苦爱别离?
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生苦。佛说,现实世界是痛苦的,我们生活在在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 生生死死,何时尽,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着。所以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就是大声的哭泣。爱别离就是喜欢的人不能在一起,怨憎会就是不喜...

请问佛界七苦中的(怨憎会,爱别难,求不得)分别指什么?
(一)指有情所受的八种苦恼∶即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盛阴。主要在说尚谛中之苦谛的内容。兹将八苦表列如次∶(1)生苦(ja^ti-duh!kham%)∶指报分之时所产生的苦痛。《五王经》以识支到出胎为生,《涅盘经》则分为五位∶{1}初出是受胎之初,系识支之位;{2...

“生。老。病。死。怨憎恨。爱别离。求不得。”出自...?
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和求不得,是精神上的痛苦。怨憎会,就是和怨恨、憎恶的人或事物在一起,无法摆脱,是一种痛苦;爱别离,和自己亲爱的人分离,是一种痛苦;五阴炽盛,五阴即色、受、想、行、识五种。‘炽’,火热也。盛,众多也。阴,障蔽也...

佛教八苦是什么
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五阴即是五蕴,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八苦又可以细分为三苦:苦苦、坏苦、行苦。八苦中,生、老、病、死、怨憎会,均属于苦苦,也就是由坏事所生的痛苦。爱别离、求不得,属于坏苦。五取蕴属于行苦,也就是由轮回流散产生的痛苦。

佛教为什么说“人生是苦”
根据南传佛教中的《长部》描述,佛陀把“苦”分为十一种:生、老、死、愁、苦、忧、恼、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最后概括的说“五取蕴即苦”。生,是指六道中的各种生命的诞生、出生、入胎、再生,还有五蕴中的显现,还有眼、耳、鼻、舌、身、意等所感受、获得的内容等,都为“生”。生是...

佛家七苦的佛家七苦说
在于人与生俱来的弱点和本性。佛教将人生之苦分为八种,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八苦。其中前四种是自然的痛苦,难以避免。后三种即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不合理的生活现实,而苦的总的原因和概括则是求不得,欲求长生不老不得,欲求身体健康不得,欲求不遇怨敌不...

佛教基本理论
苦谛认为生存就是痛苦,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八苦。集谛说一切存在都是由条件集合而成,苦也是这样,从十二因缘说、轮回说分析产生人生各种痛苦的理由和依据。灭谛阐述断灭贪欲、痛苦,达到最终解脱境界涅槃的道理。道即道路、方法,道谛阐述达到涅槃境界所应遵循的正确...

四圣谛的四圣谛的次序
此种行苦愚痴的凡夫不知不觉,唯有圣人能觉知,称为圣义谛苦,五取蕴苦属之。⑵、人生有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1、生苦:每个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记了。以人类来说,生时的众缘逼迫,就是苦。我们住胎时,子宫是最小的牢狱、胎儿手脚没法伸直、缩成...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