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词类活用

如题所述

1、名词作动词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2、动词作名词

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一、原文

出自 《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先秦:孟子及其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扩展资料

一、简析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

本篇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其次,本篇中还大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鱼与熊掌对比,把生与义对比,把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把“乡为”与“今为”对比,这样互相比较,道理说得更加清楚,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二、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三、创作背景

孟子约在齐威王时到过齐国。似于同时又到过魏,曾先后见过魏惠王及魏襄王。在齐宣王时又到齐。他还去过滕、薛、宋、邹、梁等国。《史记》说孟子时,秦、齐诸国用商鞅、田忌等人,以富国强兵和攻伐为事,而孟子所述乃“唐虞三代之德”,被认为“迂远而阔于事情”而不受重用,故孟子与其门徒万章等人著书立说。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09
一词多义
1.而
呼尔而与之。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或表修饰)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连词,却 2.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 3.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 4. 得
二者不可得兼 得,得到,拥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故不为苟得也 取得 5.为
乡为身死而不受。情愿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第一个“为”:为了,表目的。第二个“为”:接受。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采用 6. 之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定语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 的 人皆有之 代词 它 文中指羞恶的本心 得之则生 代词 它 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 呼尔而与之 代词 它 文中指行道之人 乞人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代词 它 文中指万钟的俸禄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代词 它 文中指接受俸禄的行为 此之谓失其本心 结构助词 它,指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 7. 生
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获得生命 8.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 呼尔而与之 给 9.加
万钟于我何加焉 增加,这里指带来的好处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虚报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增加 10莫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没有什么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没有谁 11.故
故患有所不辟也 所以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因 12.则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那么

得之则生 就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连词,这里表假设 13.凡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凡是;只要是
通假字
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乡”通“向”,从前。例句:“相为身死而不受”。
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 “辟”通“避”,躲避。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5. “辩”通“辨”,辨别。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今异义
1.可以
古:能够用来 今:能够 2.是
古:这 指示代词 今:判断动词 3.豆
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今:豆子 4.钟
古:古代的量器 今:计时器具 5.加
古:益处

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省略句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舍生而取义者也。省略主语“我”。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动词作名词 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12
一、通假字
1.辟:“避”,躲避
2.辩:“辨”,辨别
3.得:“德”,感激
4.与:“欤”,吗
5.乡:“向”,从前
• 二、一词多义
• 1.与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欤”语气词,“吗”
• 蹴尔而与之: 给予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2.而 ①修饰:蹴尔而与之
呼尔而与之
笑而应曰
杂然而前陈者
②顺接:乡为身死而不受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4-21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动词作名词 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第4个回答  2008-12-06
】《左传》传说是春秋末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但对这书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这部著作是战国初期的一位历史学家、散文家的作品。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把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作,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作者写这部书的目的,并不全是为解经而作,而是从历史家的角度,采取《春秋》的大纲,再参考当时的许多史籍而写成的。因此,《左传》大大丰富了《春秋》的内容。有些内容与《春秋》的记载是一致的,有些则与《春秋》不一致,并比《春秋》多写了十三年。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的许多史料,比较详细而完整地反映了春秋时期列国之闻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一些情况。《左传》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它的文学价值很高,极善于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特别善于描写战争,也善于刻划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心理活动,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鱼我所欲也词类活用是什么?
鱼我所欲也词类活用是如下:一、爱: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惜)。二、爱:吴广素爱人(爱护)。三、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喜爱,喜欢)。四、明: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名词,视力)。五、明: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形,清楚、明白)。六、明: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上足以事父母...

《鱼我所欲也》词类活用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

鱼我所欲也词类活用是什么?
名词作动词: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作名词: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重点字解释:1、鱼,我所欲也(欲:喜爱的,想要的)。2、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3、生亦我所欲也(生:生命)。4、所欲者有甚于生者(甚:超过)。5、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偷生)。6、故患有所不辟...

鱼我所欲也词类如何活用?
《鱼我所欲也》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动词作名词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简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几句论证说:生命是我珍爱的,...

鱼我所欲也词类活用都有哪些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初三[鱼我所欲也]通假字和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得:名词作动词,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生:动词作名词,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假字 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

鱼我所欲也的词类活用 是词类活用不是其他的
文皱皱的不适合在谈话中使用,文章中到是可以用。但单用这一个很显然显得空洞。所以,在几个事物作选择可以这样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词类活用有哪些?
一、通假字 1.辟:“避”,躲避 2.辩:“辨”,辨别 3.得:“德”,感激 4.与:“欤”,吗 5.乡:“向”,从前 • 二、一词多义 • 1.与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欤”语气词,“吗” • 蹴尔而与之: 给予 • 未复有能与其...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有词类活用吗
翻译为现代语为:人人皆有善性,贤者能保有善性不丧失。《鱼我所欲也》一文未见特殊句式,也无词类活用现象,乃普通陈述句。总结,《鱼我所欲也》中关于善性的论述,指出善性非贤者独有,而是人人本具,贤者则能保持善性不丧失。文中关于善性的阐述,简洁明了,不涉及特殊句式或词类活用,为普通...

万钟于我何加焉词类活用
万钟于我何加焉”出自《鱼我所欲也》。如果要说词类活用的话,本句中的“加”属于动词用作名词。加,简单直接地理解,就是增加,属动词。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样万钟的俸禄对我来说能增加什么呢!这里增加可解释成“好处、益处"即”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