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作动词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2、动词作名词
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一、原文
出自 《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先秦:孟子及其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扩展资料
一、简析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
本篇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其次,本篇中还大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鱼与熊掌对比,把生与义对比,把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把“乡为”与“今为”对比,这样互相比较,道理说得更加清楚,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二、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三、创作背景
孟子约在齐威王时到过齐国。似于同时又到过魏,曾先后见过魏惠王及魏襄王。在齐宣王时又到齐。他还去过滕、薛、宋、邹、梁等国。《史记》说孟子时,秦、齐诸国用商鞅、田忌等人,以富国强兵和攻伐为事,而孟子所述乃“唐虞三代之德”,被认为“迂远而阔于事情”而不受重用,故孟子与其门徒万章等人著书立说。
鱼我所欲也词类活用是什么?
鱼我所欲也词类活用是如下:一、爱: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惜)。二、爱:吴广素爱人(爱护)。三、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喜爱,喜欢)。四、明: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名词,视力)。五、明: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形,清楚、明白)。六、明: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上足以事父母...
《鱼我所欲也》词类活用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
鱼我所欲也词类活用是什么?
名词作动词: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作名词: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重点字解释:1、鱼,我所欲也(欲:喜爱的,想要的)。2、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3、生亦我所欲也(生:生命)。4、所欲者有甚于生者(甚:超过)。5、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偷生)。6、故患有所不辟...
鱼我所欲也词类如何活用?
《鱼我所欲也》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动词作名词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简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几句论证说:生命是我珍爱的,...
鱼我所欲也词类活用都有哪些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初三[鱼我所欲也]通假字和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得:名词作动词,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生:动词作名词,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假字 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
鱼我所欲也的词类活用 是词类活用不是其他的
文皱皱的不适合在谈话中使用,文章中到是可以用。但单用这一个很显然显得空洞。所以,在几个事物作选择可以这样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词类活用有哪些?
一、通假字 1.辟:“避”,躲避 2.辩:“辨”,辨别 3.得:“德”,感激 4.与:“欤”,吗 5.乡:“向”,从前 • 二、一词多义 • 1.与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欤”语气词,“吗” • 蹴尔而与之: 给予 • 未复有能与其...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有词类活用吗
翻译为现代语为:人人皆有善性,贤者能保有善性不丧失。《鱼我所欲也》一文未见特殊句式,也无词类活用现象,乃普通陈述句。总结,《鱼我所欲也》中关于善性的论述,指出善性非贤者独有,而是人人本具,贤者则能保持善性不丧失。文中关于善性的阐述,简洁明了,不涉及特殊句式或词类活用,为普通...
万钟于我何加焉词类活用
万钟于我何加焉”出自《鱼我所欲也》。如果要说词类活用的话,本句中的“加”属于动词用作名词。加,简单直接地理解,就是增加,属动词。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样万钟的俸禄对我来说能增加什么呢!这里增加可解释成“好处、益处"即”对我有什么好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