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官最高规格谥号,为什么李鸿章左宗棠没得到?

如题所述

中国人有“重死轻生”的文化传统,对于死后的名声非常重视。所以才要“盖棺论定”,对死者的一生进行总结评价。谥号,就是这种总结评价的简洁概括。

清朝沿袭明朝的礼仪制度,因此也有谥号的存在。当大臣死去后,吏部官员会拟定几个谥号,供皇帝选择。1917年1月29日,庆亲王奕劻死去。虽然那时候末代皇帝溥仪已经下台,可还居住在紫禁城,俨然一个小朝廷,内务府等机构运转如常。内务府按照惯例,给奕劻拟了一个谥号。

溥仪却认为奕劻在晚年干尽坏事,只给出了4个谥号让内务府选。这4个谥号分别是“谬、厉、丑、幽”,都是一些恶谥。后来,最后由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给奕劻选了一个偏中性的谥号“密”,这才解决了问题。

在清朝,文臣武将的谥号是分开的,分别以文、武开头。另外还有以忠字开头的谥号,属于文武大臣通用。

当然,谥号也是有等级之分的。文官最高等级的谥号,便是“文正”。能够获得这一谥号,是一名文官极高的荣誉。明朝内阁首辅大臣李东阳弥留之际,得之死后将得到“文正”的谥号,竟然喜极而泣。

正因为“文正”是一种极高的荣誉,统治者也很少将这个谥号赐予给大臣。清朝近300年时间,只有8名文官获得了“文正”的谥号。他们分别是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就连大名鼎鼎的李鸿章、左宗棠,都没有获得“文正”的谥号。李鸿章的谥号是“文忠”,仅次于“文正”;左宗棠的谥号是“文襄”,又差了一个级别。

这里面大家比较熟悉的应该是曾国藩了。曾国藩是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首,被《清史稿》赞为“中兴以来,一人而已”,获得“文正”的谥号自然是众望所归,无可厚非。其余7个人又是什么来头呢?


汤斌是清朝初期的官员,一生清正廉明,死时身上仅有俸银8两,靠友人捐赠20金才得以出殡。汤斌死后,乾隆皇帝追加谥号“文正”。汤斌是清朝第一个获得“文正”谥号的文官。

刘统勋是雍正、乾隆时期的官员,官至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以直言敢谏闻名,是乾隆皇帝的股肱之臣。刘统勋死后,乾隆皇帝忍不住涕泣,对群臣说:“朕失一股肱!”遂赐谥号“文正”。

朱珪是乾隆、嘉庆时期的官员,曾经在朝廷与和珅作针锋相对的斗争。晚年时入直南书房,成为嘉庆皇帝的“智囊”。朱珪死后,嘉庆皇帝亲自赐奠,赐谥“文正”。

曹振镛是曹操之后,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官至首席军机大臣,从政52年没有犯下大的过错。林则徐便是他的门生。曹振镛死后,道光皇帝赐谥“文正”。

杜受田是道光、咸丰时期的官员,是咸丰皇帝的老师,被视为咸丰皇帝的左臂右膀,推荐过林则徐等名臣。杜受田死后,咸丰皇帝亲自带领两班大臣前往祭奠,谥号“文正”。

李鸿藻是同治、光绪时期的官员,跟李鸿章没有一毛钱的关系,李鸿藻还因《里瓦几亚条约》,策动“清流派”官员弹劾过李鸿章。李鸿藻深受慈禧太后信任,于78岁高龄去世,获赠谥号“文正”。

孙家鼐是咸丰、同治、光绪时期的官员,为咸丰九年(1859)状元,与翁同龢同为光绪皇帝的老师,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学务大臣等。1909年去世后,获赠谥号“文正”。孙家鼐是清朝最后一名获得“文正”谥号的文官。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0

文官的最高规格谥号文正,但这不是清朝独有的。对于文官来说,奋斗一辈子,不管多大的官,不如能够在临死前获得一个文正谥号。李鸿章和左宗棠自然不用多讲,他们都是晚清中兴的名臣,可以说是无人不知。可他俩竟然都没有得到文正。李鸿章获得的是谥号“文忠”,而左宗棠的谥号是“文襄”,这是怎么回事呢?之所以他俩没有获得文正,主要有两点。第一,文正是最高规格,不可轻用,否则就烂大街了。第二,要想获得文正是有标准的,至少在朝廷的眼里是如此,显然这两位还不符合。


第一

文官的最高规格谥号文正,文官一辈子是梦寐以求的想要,这倒是可以理解。可对于朝廷来说,不能动不动就封这个,正所谓物以稀为贵,一旦每任皇帝都肆无忌惮的放开的话,那么也就没有那么珍贵了。所以我们不难发现,从大宋开始,每个朝代能够获得文正的也就区区几人。大清两百多年也就八个人曾经拥有,在晚清也只有像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等人得到文正这个谥号,那么再加上李鸿章和左宗棠的话,必然还要有张之洞等人,毕竟这些人都是所谓的中兴之臣。如果这样的话,对于晚清这几十年来说,文正就发放的有点多了。

第二

不管获得什么谥号其实都是有规定的,尤其是皇帝个人的喜好。在大清只有官至大学士或是翰林出身者,方能享有“文”字谥号,在“文”字谥号中,又以“文正”为首,“文忠”、“文襄”次之。那么如何选定呢?除了功劳和地位之外,还有官员的平时为官特点。毕竟文正主要是在立德、立言、立功方面具有超凡贡献的名臣,就像司马光所说的那样,“文---勤学好问、道德博闻、爱民慈惠;正----内外宾服、身正言明。在大清还有一个特别,如果是帝师的话,那么概率将大大的增加。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创建了淮军和北洋军,在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作乱是有功的。可是李鸿章颇有非议,尤其是他主和以及签订的条约来看,他被人所诟病。其实谥号“文忠”已经对得起他了。左宗棠,功劳不小。他平定太平天国、收复新疆,按说这样的功劳应该足矣。可是左宗棠并非一个纯粹的文官,他早就弃文从武了,而且他也不是进士出身,可他也有《左文襄公文集》流传后世,所以在朝廷看来,“文襄”也符合他的地位。

如果按照大清的标准来看,李鸿章和左宗棠的确有点不符合。但还是那句话,谥号并非就完全的客观,很多时候受制于朝廷和皇帝的主观的态度。

第2个回答  2020-12-15
因为在清朝的时候文官比较好升职,因为他们大多都在京城里,而且李鸿章左宗棠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当权满清贵族的亲信,所以他们才没得。
第3个回答  2020-12-17
一朝一般只有一个人能得到文正,曾国藩已经得了,其他人自然没有。其次,李鸿章争议太大,不会给他文正,左宗棠连进士都不是,只是因为军功被赐同进士出身,谥号也自然不会太高。
第4个回答  2022-04-09
李鸿章要是号文正,大清十几个皇帝的棺材板都会压不住了,卖国贼,上下五千年此人第一,左公因为没考上进士,所以也没有文正的谥号

清朝文官最高规格谥号,为什么李鸿章左宗棠没得到?
当然,谥号也是有等级之分的。文官最高等级的谥号,便是“文正”。能够获得这一谥号,是一名文官极高的荣誉。明朝内阁首辅大臣李东阳弥留之际,得之死后将得到“文正”的谥号,竟然喜极而泣。正因为“文正”是一种极高的荣誉,统治者也很少将这个谥号赐予给大臣。清朝近300年时间,只有8名文官获得了“...

清朝文官最高规格谥号是什么,李鸿章榜上无名,三百年中只给八个人?
最高规格是文正,这个称号不是谁都可以拿到的,要有功于社稷和真正有本事的人,还要有帝王认同了,要是帝王不同意,就算你有天大的本事,你也评不上了。李鸿章得不到清政府的认同,自然就拿不到文官的最高规格了。文官最高规格谥号是文正 在清朝文官最高规格谥号是文正,相信大家对这个谥号不是很了解...

“文襄”左宗棠与“文忠”李鸿章,谁的谥号规格更高?
那么李鸿章他其实所获得的这一个叫做文忠的时候,就排在第4位,也就是等级相对来说较高一些的。而相对来说的话,左宗棠他所获得的这一个谥号,那么等级其实会更低一些,排在第33位。

左宗棠谥号是文襄,李鸿章谥号是文忠,两个谥号谁的级别更胜一筹?
况且李鸿章是因为自己对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才能够获得这么高的谥号,反观左宗棠,她的谥号是因为慈禧看他劳苦功高,才能够勉强有了这个谥号。获得一个谥号尚且十分勉强,就不难看出谥号的排名也是比较靠后的了。李鸿章之所以可以获得这样高的谥号,也可以看出君主对其超高的评价。而他能获得这样的谥号,更是他...

左宗棠后来的官职比曾国藩李鸿章都高,为何谥号却比他们低得多?
历史上左宗棠一生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还曾率众收复了占中国六分之一国土的新疆,其贡献和成就一点也不会比别人差。更为关键的是,左宗棠曾担任清朝权力中枢机构军机大臣,这一点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生前都未曾做到,那为何谥号等级却比他们低了很多呢?左宗棠的出身是晚清名臣中最低的,因没有什么家庭...

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有谥号,谁的谥号规格更高?
另一方面“正”虽排名不靠前,但“文正”二字和宋朝道学相向,整个清朝也只有八个人获得“文正的”谥号,这八个人都是文官,出身翰林,更重要的是都当过帝师。再来看一下李鸿章的“忠”和左宗棠的“襄”,前面说了忠是最高的标准了,按照常理...

历史上封给文官最高的谥号是啥?
清代权利核心机构为军机处,但军机处给大臣上谥号时最高只能谥到“文忠”。一般情况下,只有为人臣者道德功业皆极其出众,经内阁草拟由皇帝亲赐这一无限哀荣。所以直到大臣去世后上谥号时皇帝对大臣的最终看法才可见端倪。有名的如晚清红人李鸿章谥“文忠”,左宗棠、张之洞都谥“文襄”都没有得到最高...

“文襄”左宗棠与“文忠”李鸿章,哪一个人的谥号规格更高?
所以清朝谥号的规格是跟明朝一致的。那么我们就可以从《明会典》的记载中看出,李鸿章的缢号等级要比左宗棠的谥号等级高出了不少。李鸿章的谥号是“文忠”,是排在第四的,而左宗棠的谥号是“文襄”,已经排到二十开外去了,可以说李鸿章的谥号是远远高于左宗棠的。

左宗棠谥号是文襄、李鸿章谥号是文忠,谁的规格更高呢?
清朝时期,一般非翰林出身者(或进士出身者)),不得不授以"文"字谥号。左宗棠三次进京参加会试,均名落孙山,终生没有考中进士,照说是得不到"文"字谥号,更别说"文襄"了。好在慈禧太后看在左宗棠劳苦功高的份上,赐予他同进士出身,这才有机会获得"文襄"谥号。综上所述,李鸿章的"文忠"谥号...

左宗棠后来的官职比曾国藩李鸿章都高,为何谥号却比他们低很多?
因为左宗棠出身学历不高的,加上为人脾气非常火爆,把同事都得罪光了,自然给他选择谥号就随便来了。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名臣谥号 我们都知道,晚清很多名臣都有谥号,比如说曾国藩的谥号是“文正”,李鸿章的谥号是“文忠”,左宗棠的谥号是“文襄”等等,为什么左宗棠的谥号会那么低的?按理说他的贡献...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