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由于太子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就先于朱元璋死去,所以便由朱标之子朱允文继位,史称建文帝。建文帝继位不久,其叔叔朱棣就以清君侧之名,发起了篡位之战“靖难之役”,1402年,京城被攻破,大火冲天,从此建文帝不知去向,民间流传甚多,成了几百年的悬案。
建文帝朱允炆
那么历史上的朱允炆到底去了哪里呢?小编今天为大家好好的梳理了一番!
说法一:死于南京都城的大火之中
根据明史记载,在皇宫内发现烧焦的尸体,就认定是建文帝,于是就厚葬之。朱棣还辍朝三日,以示哀悼。但是明史的记载却存在疑点:一、尸体烧焦如何辨认其就是建文帝,并未详细解读;二、厚葬之为何找不到建文帝的坟墓;
靖难之役
三、皇帝的葬礼相当隆重为何除了官方记载无人得知。不过官方如此记载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建文帝的人看到群龙无首,从而各自散去,有利于朱棣的政治上主动,也在称帝扫除了障碍。
说法二:东明寺出家为僧
在东明寺的寺庙中,大雄宝殿的右侧有朱允炆的塑像,殿柱上刻有如下对联:僧为帝,帝亦为僧,一再传,衣钵相授,留偈而化;叔负侄,侄不负叔,三百载,江山依旧,到老皆空。万历的《钱塘县志·纪制》记载:“东明寺在安溪大遮山前,建文君为僧至此,有遗像。”所以建文帝“东明寺出家”一说也由此而来。
东明寺
说法三:三清山上做道士
据有学者考证,朱允炆晚年化名詹碧云,隐踪在江西上饶玉山三清山任三清宫住持道士,在三清福地借修建道教宫观为掩护,巧妙修筑了“明治山詹碧云藏竹之所“的陵墓和其他相关石雕、楹联、三清山石刻260余处,留下了“风流建水翁承赞,樽酒论文千载同“、“方豪上“、“都俞脱生“、“壶市安井“等一系列可供考研的石刻隐逸文化密码。
建文帝朱允炆亡国之后究竟去了哪里?至今也没有一个有力度的证据还证明。作为当时的统治者朱棣,为了维护自己的正统帝位,不得不作出建文帝死于大火的假相!作为造反者他们也会打着朱允炆的旗号,替天行道,这也是后续解谜人越发的困难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