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到一则报道引发热议:信阳市平桥区高粱店乡的“余湾村小学”,学校只发英语书,不上英语课。英语作为三大主科之一,从小学三年级就开设了相关课程(有的发达地区从一年级开始便开设了英语课)。英语在中考,高考中所占的分数和语文,数学一样,可见这门功课对学生升学的重要性。这所学校为何只发英语书而不上英语课呢?这不是耽误学生的学习吗?
说到这样做的原因,学校的负责人也是很无奈:学校不能按照教学要求开展英语教学的原因是学校没有专业的英语老师,现任老师都是年纪比较大的老教师,英语知识实在有限,不能胜任英语的教学。
有心请一些高素质的专业老师来开展英语教学,只是学校经费预算有限,最多只能出一年1.3万元的代课费,一个月仅仅一千多元,这样的工资待遇哪里能请到专业的英语老师呢?所以英语课就这样耽误了下来。
很多网友看了1.3万这个年薪,还以为自己看错了,或者是小数点搞错了,不应该是年薪13万吗?即便没有13万,年薪五六万总是要有的。年薪1.3万,连最低工资标准也没有达到,这样的工资待遇去请英语老师,这不是开玩笑嘛?
身为一个乡村教师,我知道,这并不是玩笑,而是很多农村学校的现实和无奈。余湾村小学的尴尬的现状在广大农村并不是个例,这个让人心酸的“笑话”至少凸显出了乡村教育面临的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是老师结构不合理,要么是老龄化,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年轻老师下不来,留不住,留下的多半是原来的中师生和由民办教师转正的老师,这一批老教师现在基本上都面临退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为农村教育坚守了一辈子,这些老师工作认真踏实,但是年龄老化,知识更新跟不上日新月异的变化。
要么是低龄化,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学校老师基本都是新分配的定向师范生,大的20几岁,小的只有20岁,自己都还是半大的孩子,而且这些老师带不了一年两年的就要么调走,要么辞职,又换一批定向生,学校老师就像走马灯似地换了一批又一批,乡村学校成了定向生实习基地,因为条件太艰苦。
第二是代课老师工资奇低,低得我们去请代课老师的时候都不好意思提工资待遇。随着定向生的大量分配,在我们县区,代课老师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还是农村学校地处边远,有的老师宁愿辞职也不来上班,所以还是会需要请一些代课老师。
学校经费本来就不宽裕,代课老师的工资只能给到一个月一千块左右。这样的待遇不要说有教师资格证的专业人才,很多农村妇女都是不来的。只能去动员那些在家带小孩的留守妇女,这样的“老师”还指望教学质量?不出安全事故就谢天谢地了。
这则关于农村学校英语课只发书不上课的报道,凸显的是农村教育的尴尬,而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笑话来看,而应该看到农村教育面临的危机。如果乡村教育不能得到重视和发展,何谈教育的均衡发展呢?希望以后这样的让人心酸的“笑话”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