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逻辑学》读后感分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分享者:余同学

第一部分:

逻辑学的主题是清晰高效地思考

有些人非常聪明伶俐,但是逻辑性却不是很突出,他们有逻辑思考的潜能,也就是说,具备清晰高效思考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显然还没有成为其日常生活的习惯。

在逻辑学中,显而易见的事实被强调得最多的,但是我们经常对之视而不见。

第1章是准备,成为一个逻辑思考者需要搭建的思想框架

第2章阐述贯穿逻辑思维的基本原理

第3章论证逻辑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

第4章讨论非逻辑思维的根源

第5章围绕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展开论事

个人观点的论述,没有统一的、有说服力的衡量标准,则是完全不合逻辑的幼稚表达;

第一章 学习逻辑思维的思想准备

01 全神关注

许多错误的产生源于我们注意力不够集中,尤其是在面对相似的情景时。相似性使得我们忽略眼前的实际情况,对应该关注的地方视而不见,草率作出结论,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想要当然地认为相似的情景只不过是对曾经经历过的事物的简单重复。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叶子。每个情景都有它的特殊性,而我们必须对此特殊性保持敏感。

观察是知识的重要来源

全神贯注与被动接受是不兼容的, 不要对周边的事务漠然处之,要用心去看,用心去听,学会关注细节,不因小事而疏忽 。

02 确认事实

事实是既成的,所以有其客观性,它独立于我们的观念而存在。

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 。确认事物的存在,你需要实地去考察,比如它真实存在,就一定存在于某个地方,如果这个地方可以到达,就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来确认它的真实性。

但是对于类似林肯被刺之类的事件,如何证明其真实性呢?显然,我们自己不能证明其真实性,直接证据法已然失效。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只能求助于一些可以作为间接证据的事物。例如:官方记录(警方记录,死亡报告等)、当时的报纸、照片、回忆录、日记、国会档案等,所以这些不同领域的权威资料只能用林肯被刺是事实来解释。

事实可以被认为是客观的,也可以被认为是主观的。事物和事件都客观的,他们都存在于公众领域,原则上可以为每个人所获得。

总结来一下如何直接确认事实:如果某个事物是我们可以亲身体验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亲自投身其中,获得第一手资料。如果没有条件获得第一手资料,我们就必须严格考察所获间接资料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确认事物的真实性。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必须投入足够的注意力,因为认真审查证据来源的真实性及可靠性是最重要的。

03 观念与其对象

我们大脑中的每个观念最终都源于对事物的描摹,而真实存在的事物却独立于观念之外。

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正确的观念忠实地反映其对象的客观秩序,与之相反,错误的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

在面对错误观念的时候也并非无计可施。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观念与其对象的关系来确认观念的正确与否。如果某一观念与其对象的对应关系扭曲脆弱,我们就可确认该观念是错误的。

只能通过观念来了解世界,但并不能因此就认为我们只能把握观念。观念是人类认知的工具,而非最终目的。观念是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桥梁,正确观念能使此桥固若金汤。而最有效的确认观念正确与否的方法, 是透过观念本身去观察其所表现的对象 。

04 留意观念的本源

观念的来源依旧是独立于人脑意识的客观事物。

如果我们认为观念是不依靠客观事物的无根之花,就永远不可能真正理解它。

越是忽略观念的客观根源,观念就会变得越不可靠。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客观与主观的联结纽带将会断裂。到那时,我们看到的外部世界只是大脑的创造品,而非世界本身的面貌,观念将与世界脱节。

大脑中的观念,如我们所知,是主观的范畴,而我们所关注并意欲确认的事实,是客观的范畴。要确认事实,我们必须绕过观念直观外部世界。如果我们成功地为观念在外部世界中找到了对应物,那我们就确认了一个事实。

05 观念联系事实

人类认知主要由 3 部分形成 :

( 1 )客观存在的事物;

( 2 )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

( 3 )我们为其创造的语言,借之我们才能与他人交流。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事实都是清晰明确的,但观念在客观世界中都有其特定的本源,观念与客观事物之间往往并非简单的联系。

观念与客观事实之间联系简单直接明了,称为简单观念,

简单观念 相对容易验证,因为它所对应的客观事物只有一个,

我们如何解释那些错误观念的产生呢? 错误观念即对客观事物作出偏离其本源的错误反映。没有任何观念可以完全脱离客观世界,即便是最荒谬的想法。但是观念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可以变得遥远而难以捉摸。  错误观念是我们在应该全神贯注时却麻痹大意的产物,是我们对客观世界作出一相情愿的假设的结果 ,它只能由我们自己负责。

06 将观念付诸语言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 首先是事物,然后产生观念,最后出现语言 。即使 一个观念清晰明确而且忠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为了交流的方便,我们也应该用语言表达出来 。观念必须和语言紧密切合,人们才能畅顺交流。然而,给观念找到合适的语言并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这一工作常常充满挑战性,我们不是都有词不达意的经历吗?

某个观念是否清晰明确的过程一样,必须寻其根源 —— 客观事物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清楚表达我们的观念,仅仅是因为没有完全了解自己要表达什么。所以,回头重新审视观念的外在来源,理清思路,合适的表达将随之而来。

为了保证所运用语言的精确性,必须回归语言的本源 —— 客观事物 。语言要忠实表达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从而使我们的沟通有坚实的事实基础。

07有效沟通

语言和逻辑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们可以通过回顾语言和观念之间的关系看得更清楚,只要我们试图与别人就某个观念进行沟通,语言就必然是不可或缺的 。而且,就如前文所述,语言和观念的匹配度越高,沟通就越清晰、有效,语言和观念的匹配仅仅是沟通最基本的第一步。下一步是为观念建立连贯的陈述。

思维混乱不可能带来有效沟通 。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在想什么都不明白,又怎么能够清楚地表达给别人听?然而,明确的观念也并不会自动地保证有效沟通。或许我很清楚自己要说什么,但是很可能一张口就词不达意,表述混乱 。

以下是一些 能够带来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 :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的听众会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 ,有时,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听众和我们一样了解问题的背景信息,可以牢牢把握所要讨论的问题,但实际上,可能很多听众对这些信息根本一无所知;

说完整的句子;

不要将主观看法当成客观事实 ;

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 ;

不要对外行人使用业内行话,沟通的关键是理解。最忌讳两件事:一是对人讲话态度傲慢;二是故作高深,让人云里雾里 。

08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语言

09避免闪避式语言

10 真相

所有的逻辑推理,所有的论证,目的只有一个:找出某个事物的真相。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因为在有些情况下,真相是难以捉摸的。但不探寻真相更荒谬,因为真相是我们所有努力的意义所在。

真相有两种基本形态,一为本体真相,一为逻辑真相 。

在任何特定的情况下,对真相的确认都要去检查别人所认定或推测所得的真相在现实中是否存在依据。确认真相就是要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决定命题真假的依据是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的基础之上的。

逻辑真相,如我们所见,反映的是命题内容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关系。

语言逻辑应该以事实逻辑为基础 。

第二部分:

逻辑学的原理:事物只能是其本身;对于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都要有明确的“是”或“非”,不存在着中间状态;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在同一时刻,某个事物不可能即是这样又不是这样。

首先基本原理是不证自明的;

其次基本原理的另一大特点是它是不能被证明的

灰色地带是指真相不能被清晰确认出来的情况。生活中充满了这种情况,我们不得不打起精神来面对它们。但是不要制造太多的灰色地带。有些人太过于关注生命中的灰色地带,以至于他们逐渐使自己相信生命中除了灰色地带就没有别的什么了。现实中确实存在部分这样的情况。但我们必须明白,事实上,大部分事物还是清晰明确的,千万不要以偏概全,认为所有事物都是灰色的;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有点睁眼瞎了。灰色地带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事物有时候并不是黑白分明的。你常常会发现自己所处的境地不属于绝对意义上的黑或者白,它们没有明确的对立面。这仅仅说明你没有看清楚它们。不要将你主观上的某个灰色观念无限放大到包括整个世界,并且认为这就是世界的本来面貌。

要明白:或许现在你不能弄明白事物的真相,但是,不确定的情况之所以可能出现,正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确定性的经验。

万物终有其根源:事物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它们都有其自身的根源。我们不尽知每个事物存在的理由,但我们知道它们的存在都有理由。作为理性的动物,我们用相当一部分精力来探寻这些理由。我们想知道为什么事物会是这样。

论证是逻辑学的语言:

逻辑推理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论证。论证的成败取决于其所包含的推理的好坏。推理的过程,就是根据已知正确的第一个观点,推断出第二个观点,而第二个观点之所以正确,是由于第一个观点的正确。

论证可以是错综复杂的,这主要是因为它可能会包括许多命题。但是,每个论证,无论它在形式上是多么复杂,本质上都是极其简单的。每个论证都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两个不同类型的命题:一个“前提”和一个“结论”。前提是一个支持性命题,它是一个论证的起点,包含着推理的出发点所依靠的基础事实。结论是被证明的命题,它在前提的基础上得出,并为大家所接受。复杂论证通常包含大量的前提,而且各前提之间往往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关系。你可以有一整套相互关联的前提,其中一个可能建立在另一个前提之上,所以要摆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

最简单的论证由两个命题组成,一个前提和一个结论,或者称为一个支持性命题和一个被证明的命题。

前提是论证的基础,正确论证有赖于正确的前提。所以一个正确的论证第一步就是要确认前提的正确性。

一个论证,有两个基本要素:前提和结论

如果一个经济学家作出了一个预测,比如,通货膨胀将在未来六个月内收缩,并且希望不经过任何解释,大家就可以接受他的观点。此时,这个预测的可信度完全取决于这个专家的权威性。因发言人的权威性而接受他的观点也不是不合理的。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这么做。如果某人是某个领域的泰斗,我们都会期待他就所从事领域的问题发表一些观点,我们相信这些观点是有益的。但是,论证提供给我们的知识的可靠性远远高于权威所能提供的。这是因为当我们领会了一个正确论证时,我们依靠自己知道了一些东西是正确的。我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为了使论证正确有力,我们必须关注其事实(内容)和形式(结构)。

命题的真实性是论证正确的必要条件。这个原则已经被给予足够的重视。下一个问题是论证的有效性。只有结构正确的论证才能有效,换句话说,结构的合理性是论证正确的必要前提。有效性的内涵并不总是能用几句话就说得清,所以,如果你还没有把它弄明白,要耐心点。

条件论证又称假言论证

是一个包含“如果……那么……”结构的论证。它反映了我们思维的习性。例如,“如果努力工作,那么你最终将实现你的目标”,或者“如果周四天气很好,我们就去露营”

条件论证的可靠与否取决于你对论证中前提与结论的了解程度及它们的联系方式。如果论证的因果关系十分脆弱,就此下结论就是草率的。注意,条件论证是具有前瞻性的,可靠的预言来自于对过去事实的积累。

如果论证中的结论是否定的,那么前提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否定的。

我们所讨论的所有论证都是演绎论证。传统区分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的方法是:演绎论证是从一般到个别,而归纳论证则恰恰相反。这是区分两者的有效方法,但有其局限性。更准确地区分两者的方法是:演绎论证得出的是必然性结论,而归纳论证只能得出可能性结论。

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都具有论证的两个基本要素:前提和结论。

演绎论证的基本原理是:从一个我们知道为真的命题(大前提)开始,经过抽丝剥茧的分析(通过小前提到结论)得出原始命题后隐含的是什么。

简单的逻辑学读后感
简单的逻辑学读后感1 近来从网上看到一本小书,是一个美国人写的,不足150页,但读起来感觉越来越厚,不得不佩服外国作者的魅力了,甚至连本书的编辑也感慨:越不凡,越平凡!这本书书如其名,就是《简单的逻辑学》。 本书将逻辑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准备,为成为一个逻辑思考者而要搭建的必要思想框架。第二、...

《简单的逻辑学》读后感分享
逻辑真相,如我们所见,反映的是命题内容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关系。 语言逻辑应该以事实逻辑为基础 。第二部分: 逻辑学的原理:事物只能是其本身;对于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都要有明确的“是”或“非”,不存在着中间状态;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在同一时刻,某个事物不可能即是这样又不是这样。 首先基本原理...

《简单的逻辑学》读后感
观察是知识的重要来源,逻辑是智慧的开端。逻辑能将我们从谬误中分离出来,帮助我们发现真相。学习逻辑能敏锐我们的大脑神经,保护我们避免被错误给误导,让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我们认识的世界也会变得更加清晰。许多错误的产生源于我们注意力的不够集中,尤其是面对相似的情景。我们总是想当然的认为...

读《简单逻辑学》的一点小感悟
出乎意料,这本书读起来并不是晦涩难懂,这使得我一下沉浸在逻辑学的世界里流连忘返,激发了我对于逻辑学这一门学科极大地学习兴趣。 《简单的逻辑学》由前言及五章的内容组成:第一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第二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第三章:逻辑学的语言;第四章:非逻辑思维的根源;第五章: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

简单的逻辑学读后感
简单的逻辑学读后感 篇1 近来从网上看到一本小书,是一个美国人写的,不足150页,但读起来感觉越来越厚,不得不佩服外国作者的魅力了,甚至连本书的编辑也感慨:越不凡,越平凡!这本书书如其名,就是《简单的逻辑学(BeingLogical)》。 本书将逻辑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准备,为成为一个逻辑思考者而要搭建的必要...

《简单的逻辑学》初中读后感
《简单的逻辑学》初中读后感1 逻辑学不仅仅是辩论社会里的利器,更是日常生活中表达阐述自己的手段,像极了血肉人类的骨骼。刚入职场年轻人需要用逻辑阐述表达自己,老练的管理者更需要用逻辑清晰的传达自己的命令。只有先定好目标基调,才能一步步的完善细节,用最短的时间向着共同的目标大步迈进。 在工作中,逻辑能力强...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