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故事》中的哲学思想(阅读笔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景云书房”专题交流:

    宋士广:鲁迅曾对章衣萍、萧军等青年人说过,自己的哲学思想都体现在《野草》中。那么《好的故事》作为《野草》中的选篇,里面有没有鲁迅的哲学呢?我觉得是有的,而且这个问题恰恰是《好的故事》放在六年级是不是合适的一个争议焦点。不知道大家是否从中是否体会到了一些鲁迅的哲学?

    周容:一谈到鲁迅的哲学,大家好像都很害怕,都不敢说。在我看来,哲学家并非是不可亲近的学者,可能他们比一般人看得更透彻,但是他们把还原出来的话,他们还是一个真实的人的形象。所以鲁迅的哲学我觉得还是一种对生活的看法,鲁迅对于为人处事的认识。《好的故事》中提到“朦胧”,那么这种“朦胧”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的理解是也许就是他种半醒半睡的状态。在这种半醒半睡的状态之下,他能够看见一个好的故事,但我想说的是他为什么会在这种“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呢?

    文中第一段其实提到,这是一个“昏沉的夜”,“鞭爆的繁响在四近”。为什么他能听到“鞭爆的繁响”?按照《鲁迅全集》的记载,这个时候是1925年1月28号,农历正月初五,外面肯定在放鞭炮。在这个万家庆祝过年的时候,鲁迅“捏着《初学记》”看书,然后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做了个梦,他没有去参与到别人的过年的氛围中。那么我很自然会想到也许他很孤独,再联系到他之前兄弟失和,搬离八道湾,许广平还没有介入他的生活,所以说鲁迅这段时期应该说是孤独而又痛苦,这就是鲁迅当时的状态。

    孙雷声:哲学这个词非常大,是西方传统哲学,还是我们常说的生活哲学或人生哲学?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其裁剪,戴到鲁迅头上?如果单从这篇文章来看的话,刚刚几位老师的看法跟宋老师有不一致的地方,就是对“碎散”怎么理解?宋老师说“碎散”的也是好的,他尤其欣赏碎散,比如“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明显是作者喜爱的景色。我同意这一点。在故事真正开始的第7段里有:“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退缩之后是最美的时候,当所有的美景开始碎散的刹那,鲁迅觉得这个故事已经达到了高潮,他说:“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他似乎在告诉我们,当景物交织碎散之际就是故事最为清晰之时。

    这种类似于幻象的破灭,然后转归于现实的表述,在佛教道教里是有的,当然我不是说他信奉什么宗教。鲁迅在梦境最美的、最好的时候,他选择醒来。好梦易醒,彩云易散。中国传统思想里有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同时又对立足之境有着清醒认识,这种想法不知道能不能称为哲学。

    对于背诵内容,学生怎么背诵才合适呢?我觉得学生应该要慢慢背,鲁迅不厌其烦细述心事,每一个意象都和一件故事关联,他要把自己心里面最美好的东西一一道来,慢慢背才能背出每一个意象背后的故事。到第7段之后,我们发现意象发生了变化,“茅屋,狗,塔,村女,云”是从第5段里十几个意象里面选择几种,这几个意象集中之后,让我们想起的首先不是鲁迅的故事,我想到的是沈从文的《边城》。两个人的写作风格我们感觉迥乎不同的,鲁迅给的感觉是冷硬,沈从文的风格是温软,但是我认为天下的情愫是相通的,鲁迅未必不会在做梦的时候想到这些,想到这些的目的是是回到自己的过去,回到自己的故乡。故乡能给人什么呢?

    他这种讲故事的方式不是第一次,在《故乡》里面他看到闰土时候,他脑海里面跳出了一些词,而不是一些事情,跳出是“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他也是用一些点状的词汇来代替所谓的故事,因为每一个词后面都有一大堆故事,这些故事是什么呢?我想这个故事并不是一些我们以为的有情节的、让人难忘的具体故事,而应是一些非常平常的甚至是非常无聊的故事,但恰恰是这种故事最能够给在黑暗中前行的人以放松或者慰藉。我感觉今天来景云里非常合适,“景云里”三个字就是我们今天的答案,整个故事是“景”,主要意象是“云”,“里”就是故乡。

    这样看,所谓鲁迅的哲学也可能是:好的人生应是诗意的人生。

    宋士广:我这里还找了一些材料,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曾经和当时还是他学生的许广平讨论《过客》,他们探讨《过客》时候,关键词就是“将来”和“希望”,鲁迅曾经引用裴多菲的名言:“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在《呐喊》里他也说:“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那么在《好的故事》中,鲁迅有没有将“将来”和“希望”这组概念蕴含于文章呢?这篇文章有没有他对现在、将来、过去之间的思考呢?

    钟正德:我觉得还是比较明显的。第11段中,鲁迅说:“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这三个短句就很明显地可以看出他对自己梦境的美好追求。我觉得对美好梦境的追求是我们要探讨的一个重点,因为它越美好,就越能够表现出对这种梦境的一个追求。所以我刚刚在宋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好的故事》“好”在何处的时候,我其实是有一些保留看法的。因为我们教授的对象是初中生,如果上升的高度太高的话,初中生不一定能够理解,反而因为会因此产生对鲁迅文章的恐惧感距离感。我们是不是能够从语文的角度能够做出一些解读,能够让他们信服,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比如刚刚老师们都关注到的句子:“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这些意象之间他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我觉得这个是作为初中教师可以介入来关注的。他用的是逗号,为什么用逗号?我觉得他可能想强调的是这些东西每一个都是单独的个体。

    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第五段倒数第二行:“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诸影诸物相互融合”,这就是说这些单独的个体和谐相处,而后面这一句“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几位老师觉得这是一种悲伤。我倒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刚一融合,却又退缩”,关注点是不是能够放在后面的“复近于原形”,“原形”是什么?“原形”不就是又回到了之前看到的“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一直到后面的天,云,竹,也就是说这些非常富有代表性的农村的文化建筑也好,人也好,景也好,他们是单独的个体,但他们之间也会有相互联系,而这恰恰就是人和人、人和自然在农村最和谐的一种相处方式,这让人感到是非常向往的。

    而且我觉得第5段“我仿佛记得坐小船经过山阴道……”,这应该是鲁迅对于小时候的一种情境的回忆。小时候美好的情境,其实对于长大成人之后经历世间的苦难的人来说,仿佛就是一种最好的慰藉,这是一种能够让人在困难当中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的记忆。所以我觉得第5段和第7段是我们研读的一个重点。第5段童年的经历,某种程度上造就了第7段对于这样一个梦境的还原,而这其实恰恰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宋士广:钟老师认为这里面表现的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与陈天琦老师提到的山阴道的风光之美之间有一种呼应关联。我觉得《好的故事》里流露的情感或者思想,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思乡、怀旧和彷徨。鲁迅在《野草·希望》里面说:“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所以说当我们读到“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们会发现,当梦的碎影一点点散去的时候,鲁迅努力地去抓住它,抓不住就记得它。我觉得这里传递的是一种执着。他虽然没有想清楚路在何方,但他努力保留自己的希望,没有彻底绝望。我特别欣赏《野草》里的这几句话;

    在这样的境地里,谁也不闻战叫:太平。

    太平……。

    但他举起了投枪!

    这就是鲁迅的形象,它非常形象地表现出鲁迅当时虽然处于彷徨迷茫但仍保持战斗的姿态。

《好的故事》中的哲学思想(阅读笔记)
宋士广:鲁迅曾对章衣萍、萧军等青年人说过,自己的哲学思想都体现在《野草》中。那么《好的故事》作为《野草》中的选篇,里面有没有鲁迅的哲学呢?我觉得是有的,而且这个问题恰恰是《好的故事》放在六年级是不是合适的一个争议焦点。不知道大家是否从中是否体会到了一些鲁迅的哲学? 周容:一谈到鲁迅的哲学,大家好像...

好的故事的课文笔记
好的故事课文笔记如下:1、背景 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较艰苦。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作者同广大人民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2、文章主旨 这篇文章是鲁迅作品中少有的表现美好的文章。文中描写了很多美好的意象,但是最后...

野草中《好的故事》读书笔记300字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的,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②的手搁在膝髁上。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

好的笔记出自于鲁迅哪本书
《好的故事》出自《野草》散文集,是一首散文诗,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哲学的故事》读书笔记(1)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没有思想的地方就有混乱,无知的人群匆忙作出决定,事后又在悲凉无助时后悔不已。群体往往比个体更愚蠢、更暴力、更残酷。他可以趁这大好机会去周游世界。但震惊也是教育我们的最好手段。柏拉图在外漂泊了十二年,于各处汲取智慧的养分。年届四十,历经的种种人事已使他成熟。这样的正义是属于愚民的奴隶式道德,而不...

《哲学的故事》读后感
写第一篇读书笔记的时候我还认为这只是哲学的一本入门书而已,真是初生牛犊什么都敢说。《哲学的故事》就是把作者认为的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些思想家的故事、思想等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要做什么,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书中还联系了每个作者他们之间的...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读书笔记(上)
2、“好故事”就是值得讲且世人也愿意听的东西,发现这些东西是你自己孤独的任务。你必须拥有天赋的创造力,能以别人做梦都想不到的方式把材料组织起来。然后,你必须将一种由对社会和人性的鲜活洞察所驱动的视觉印象注入你的作品中,辅之以对自己作品人物和世界的深入了解。此外,你还必须拥有很多的爱...

《小故事大哲理》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机会只给准备好的人,这准备二字,并非说说而已。39 善于倾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40 培养自己的影响力 这个故事告诉...

《故事》罗伯特·麦基 读书笔记(1)
第一章中,麦基强调了故事的重要性,提出作家需挖掘人性、反思生活并赋予时代主题。他通过对比好与坏的故事,揭示了平淡乏味的根源在于故事设计的缺陷。好的故事从一开始就充满悬念,而坏的故事则在起始就显得拖沓无力。第二章深入剖析故事的结构,讲述了如何通过选择事件、构建场景和节拍,编织出具有连贯性...

解读罗伯特·麦基《故事》
《故事》一书的作者是罗伯特·麦基,周铁东担任翻译。麦基是美著名剧作家,编剧教练;周铁东拥有数十年好莱坞影视工作经验。关于两位的成就和荣誉,此处不再赘述。书中首段讲述了作家与故事艺术。引用肯尼斯·伯克的名言:“故事是人生必需的设备。”开篇点明故事的重要性,然而,紧接着却讲述故事的衰竭。指...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