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 全文白话翻译 以及每段前面的曲名解释 :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等等...(内详)

长亭送别 全文白话翻译 以及每段前面的曲名解释 :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幺篇、上小楼、幺篇、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四边静、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收尾。
[赏析]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是剧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由莺莺主唱,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之一。这折戏没有曲折复杂的戏剧情节,它以赴长亭途中、长亭别宴、长亭话别为序,展现了一卷情景交融的暮秋别离图,主要通过19支曲子,集中刻画了莺莺送别时深细而复杂的心绪,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感情细腻、纯真而又充满内心矛盾的少女形象。莺莺的离愁别绪,反映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表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人情的严重束缚和压制。这折戏景物描写与抒情、叙事融为一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烘托出人物复杂的感情和微妙的心理。曲词雅俗相济,自然而华美,修辞手法多样,显示了王实甫深厚的语言功力。

筵(yán)席 余荫(yìn) 蹙(cù)愁眉 经忏(chàn) 杯盘狼藉(jí)

保揣(chǎi)身体 憔悴(qiáocuì) 暮霭(ǎi) 胸臆(xiōngyì)

2.字形比较:

倩疏林 萋迷 今宵

婧才 凄凉 云霄

靓丽 挣揣 罗帏

靖边 惴栗 思维

菁华 遮蔽 维护

腈纶 敝衣 狼藉

眼睛 舞弊 书籍

3.词语补注:

① 筵席:宴饮的酒席。

② 蹙愁眉:皱着眉头。蹙:皱、收缩。

③ 杯盘狼藉:指饮宴后乱七八糟的样子。藉:践踏,凌辱。

④ 金榜:古代科举殿试录取时,发榜公布的文告。

⑤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容不好看,精神不振。

⑥ 胸臆:文中指胸膛,亦可指心里的话或想法。

1. 资料检索:

①王实甫,中国元代杂剧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与生平事迹不详。他的创作活动大致在元成宗的元贞 、大德年间。长期混迹于教坊、行院,与伎艺为伍,当是位不得志的落拓文人 。编撰杂剧 13 种 ,只有代表作《西厢记》与《丽春堂》传世,《 贩茶船 》、《 芙蓉亭 》各传曲文一折,余则散佚。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创造了文彩斑斓的元曲语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可以说就是这种风格的一个杰出的代表。

②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腊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充分领会本文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和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5-25
汗… 要一定语文功底啊 高中就没有学好
网上没有搜索的吗?应该很多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5-25
jhfgtyu

长亭送别的白话译文(西厢记的)
听他说“要走了”,人顿时消瘦下来;远远地望见十里长亭,人更消瘦了:这离愁别恨有谁能理解? (红娘说)姐姐今天怎么不打扮?(莺莺说)你哪里知道我的心里呵!(莺莺唱) 【叨叨令】看见准备着离去的车和马,不由得我难过生气;还有什么心情去插花儿、贴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妩媚;准备好被子、枕头,只要昏昏沉沉地闷...

《西厢记》—— 长亭送别 原文及翻译,一句一翻译!求
第一部分(科白和【端正好】等三曲),是赴长亭路上的场面,写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端正好】一曲,情景交融,写深秋景象勾起她的离情别绪。【滚绣球】一曲,主要以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来抒发离别的怨恨。【叨叨令】以丰富的情态描写,补述莺莺动身前已经产生和未来将要产生的愁绪。 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

王实甫的《长亭送别》全篇译文
《长亭送别》用正宫,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说正宫的声情是“惆帐雄壮”。可见《长亭送别》这一折的音乐应是惆怅的、悲壮的。曲牌,俗称“牌子”,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比如【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等等,每一个曲牌,在韵上必然属于一种宫调。不同的曲牌在字数、平仄、押韵上往往不同。曲词是按...

长亭送别起首〔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三支曲子
(斟酒后,坐下)(莺莺长叹)长亭送别》开篇景物描写的作用。 起首〔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三支曲子,系莺莺赴长亭途中所唱。莺莺是怀着无可排遣的离愁别恨,前往长亭为张生送行的。莺莺一上场唱的第一支曲子〔端正好〕,主要是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她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

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诗句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

赏析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赏析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第一个场面--莺莺赴长亭途中的三支曲子:【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联系剧情)复制粘贴的不要来我也不是没有自己找过好吗... 赏析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第一个场面--莺莺赴长亭途中的三支曲子:【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联系剧情)复制粘贴的 不要来 ...

长亭送别翻译下三折的【一煞】和【收尾】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

翻译一下大学语文中的《长亭送别》,最好的答案有高追分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

《西厢记》中最脍炙人口的曲辞是哪些?
最脍炙人口的是“长亭送别”一折的曲辞:[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辉。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一声“去也”,松...

请帮忙翻译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几个句子。谢谢!
(《端正好》至《叨叨令》)送别途中 《端正好》:浓色重彩 以景写情(《脱布衫》至《朝天子》)长亭别宴 《滚绣球》:借景抒情 哀婉动人(《四边静》至《二 煞》)临别叮咛 《叨叨令》:口语入曲 通俗真切(《一煞》至《收尾》)长亭别后 《一煞》、《收尾》:虚情实写 正语反诘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与课文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