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18项液相流动相注意事项,液相达人更近一步!

如题所述

流动相在液相色谱法中的作用极为关键,理想的流动相应具备低粘度、与检测器兼容性好、易于获得纯品以及低毒性的特征。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流动相主要由水性溶剂、有机溶剂或它们的混合物构成。流动相的配制方法、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分析结果,尤其是保留时间。

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流动相的配制通常涉及用水性溶剂、有机溶剂或它们的混合液。水性溶剂也经常用于缓冲液。在实践中,由于资料上表示的内容与实际操作方法的差异,可能导致流动相的不同,进而影响色谱图和分析结果。通常,溶剂的混合采用体积比(V/V)或重量比(W/W)进行。由于溶液体积受温度影响变化,使用重量比混合可制备再现性较好的混合溶剂,尽管操作较为复杂。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可按体积比进行混合,但在某些情况下,如与胺类粘度高溶液混合时,有时采用重量—体积比(W/V)的方法。

液相色谱通过柱填料与流动相之间的质量交换实现样品组分的分离。为了达到良好的分离效果,流动相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1. 对样品具有一定的溶解能力,避免样品在柱中沉淀。如果溶解度不足,应尽量选择流动相中含比例较大的成分,以减轻进样对流动相的影响,保证基线稳定。

2. 与样品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确保分析过程的稳定性。

3. 流动相的粘度要小,以提高分离效果,降低柱压降,延长泵的使用寿命。可以通过提高温度来降低流动相的粘度。

4. 流动相与使用的检测器兼容,例如,使用UV检测器时,应选择对紫外吸收较低的溶剂配制流动相,避免在设定波长内有紫外吸收。

5. 流动相的沸点不宜过低,以防止产生气泡,影响实验进行。

6. 在配制流动相后,需进行脱气,以去除溶解的微量气体,防止在检测过程中产生噪声,影响检测准确性和柱的分离效率。

为确保液相色谱实验的顺利进行,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1. 选择流动相时,注意过滤溶剂,以防止固体微粒污染泵、进样器和柱头过滤片。实验室应准备不同类型的过滤膜,用于过滤水溶性和脂溶性流动相。

2. 保持储液瓶的清洁,避免瓶内残留的污迹影响实验结果。使用HPLC级溶剂进行清洗。

3. 保证溶剂的质量,选用HPLC级的溶剂、水及缓冲盐,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 注意流动相脱气不充分可能导致压力波动、噪音增加、色谱图出现毛刺等问题。推荐采用真空脱气、超声波脱气、加热煮沸或吹氦等方法确保流动相的脱气效果。

5. 防止流动相供给不畅,确保储液器中的流动相充足,避免因空化现象引起的压力不稳定。注意储液器盖子的开合,避免形成真空。

6. 防止流动相和储液器被污染,定期清洗系统,防止微生物生长,避免使用污染的流动相。

7. 选择流动相时,确保其不改变填料性质,避免影响柱的性能。例如,低交联度的离子交换树脂和排阻色谱填料对某些有机相敏感。

8. 注意流动相的纯度,以延长色谱柱的使用寿命,避免溶剂杂质积累。

9. 选择流动相时,确保其与检测器匹配,如使用UV检测器时,流动相在检测波长下应无吸收或吸收较小。

10. 保持流动相粘度较低(应<2cp),以促进溶质的扩散和传质,降低柱压降,缩短分离时间。

11. 选择具有适宜溶解度的流动相,避免样品在柱头沉淀,影响纯化分离和柱子性能。

12. 选择易于回收的流动相,通常采用挥发性溶剂。

13. 遵循三倍规则,逐步调整有机溶剂的含量,以优化保留因子。

14. 从粗调过渡到微调,直至找到最佳分离条件。

15. 注意有机溶剂和水性溶剂的混合方法,确保分析结果的一致性。使用体积比或重量比混合时,分析结果,尤其是保留时间,可能产生显著差异。

16. 配置50%乙腈水溶液时,注意区分按体积比(V/V)和百分比表示的差异,实际操作时通常采用简便的体积混合方法。

17. 定期监测流动相的pH值,避免大气中的CO2影响。

18. 更换柱子及流动相时,注意使用过渡溶剂,避免两种不互溶的流动相直接替换,导致分离效率降低。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知识分享】18项液相流动相注意事项,液相达人更近一步!
4. 注意流动相脱气不充分可能导致压力波动、噪音增加、色谱图出现毛刺等问题。推荐采用真空脱气、超声波脱气、加热煮沸或吹氦等方法确保流动相的脱气效果。5. 防止流动相供给不畅,确保储液器中的流动相充足,避免因空化现象引起的压力不稳定。注意储液器盖子的开合,避免形成真空。6. 防止流动相和储液...

【知识分享】液相色谱如何做保养?快转发给实验室的小伙伴们
1. 流动相溶剂瓶保养:水相溶液需勤换,有机相溶液避免阳光直射,且定期清洗过滤头。玻璃材质的过滤头使用稀硝酸泡洗,不锈钢材质的则通过超声清洗。2. 高压泵保养:解决压力波动问题,通过清洗流路和脱气流动相。定期更换清洗阀上的过滤白头,以维持泵的正常运行。3. 进样器保养:防止交叉污染,主要通...

最全的液相色谱柱知识分享和选择技巧分享
选择粒径需根据实际情况,平衡分离效果和柱寿命。孔径的大小与分子尺寸匹配,保证分子自由进出填料孔并进行分离。孔径小,含孔率高,比表面积大,载碳量高,适合分离较大分子。小分子通常使用80到120微米的孔径,大分子则需300微米或更大。颗粒形状和比表面积也影响色谱性能,球形颗粒在使用黏度较大流动...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