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兵车行》中“车辚辚、马萧萧”仅仅是象声词吗?还有没有别的意思?

如题所述

辚辚,发出急速、连续、短促、硬物相撞声,发出格格声,可说明此车行进速度快 表现兵夫们走得匆忙;萧萧,即马的嘶鸣声。联系上下文也可理解为兵将们因为急着赶路,不停抽打马匹,马匹的萧萧鸣叫之声不绝于耳。

《兵车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叙事诗。全诗寓情于叙事之中,在叙述次序上参差错落前后呼应,变化开阖井然有序,并巧妙运用过渡句和习用词语,造成了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诗人自创乐府新题写时事,为中唐时期兴起的新乐府运动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全诗(节选)如下: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耶娘 一作:“爷”)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译文如下:

大路上车轮滚滚战马嘶叫,出征的青年弓箭挂在腰间。

父母和妻儿纷纷跑来相送,灰尘弥漫天空不见咸阳桥。

亲人们牵衣领足拦路痛哭,凄惨的哭声直冲九天云霄。

过路的人站在旁边询问原因,回说官府征兵实在太频繁。

扩展资料:

关于此时的创作背景,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是讽刺唐玄宗对吐蕃的用兵(见单复《读杜甫诗愚得》卷一)。《杜臆》云:“旧注谓明皇用兵吐蕃,民苦行役而作,是也。此当作于天宝中年。”当时唐王朝对西南的少数民族不断用兵。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

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讽刺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对南诏的用兵,此时杨国忠专权,谎报军情,弄得民怨沸腾(见钱谦益《钱注杜诗》卷一)。上述两种说法均可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兵车行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26
兵车行(xíng)·杜甫

车辚辚(lín),马萧萧,行(xíng)人弓箭各在腰。
耶(通“爷”,父亲) 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gān)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xíng)人,行(xíng)人但云点行(háng)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hái)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qǐ )。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 è ),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jiū)!

词义

1.行:本是乐府歌曲中的一种体裁。但《兵车行》是杜甫自创的新题。

2.辚辚:车轮声。萧萧:马鸣声。行(xíng)人:指被征出发的士兵。

3.走:奔跑。咸阳桥:指便桥,汉武帝所建,唐代称咸阳桥,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

4.干(gān):冲。点行(hāng)频:频繁地点名征调壮丁。

5.过者:过路的人,这里是杜甫自称。点行(hāng):当时征兵用语,即按名册点名征召出征。"但云"以下,全是行人的答话。

6.或:不定指代词,有的、有的人。防河:当时常与吐蕃发生战争,曾征召陇右、关中、朔方诸军集结河西一带防御。因其地在长安以北,所以说"北防河"。西营田:古时实行屯田制,军队无战事即种田,有战事即作战。"西营田"也是防备吐蕃的。

7.里正:唐制,每百户设一里正,负责管理户口。检查民事、催促赋役等。右时以皂罗(黑绸)三尺裹头,曰头巾。新兵因为年纪小,所以需要里正给他裹头。

8.武皇:汉武帝刘彻。唐诗中常有以汉指唐的委婉避讳方式。这里借武皇代指唐玄宗。唐人诗歌中好以“汉”代“唐”开,下文“汉家”也是指唐王朝。边:用武力开拓边疆。

9.荆杞(qǐ ):荆棘与杞柳,都是野生灌木。陇(lǒng)亩:耕地。陇,通“垄”,在耕地上培成一行的土埂,中间种植农作物。

10.秦兵:指关中一带的士兵。耐苦战--能顽强苦战。这句说关中的士兵能顽强苦战,像鸡狗一样被赶上战场卖命。

11.长者:即上文的"道旁过者",即杜甫。征人敬称他为"长者"。"役夫敢伸恨":征人自言不敢诉说心中的冤屈愤恨。这是反诘语气,表现士卒敢怒而不敢言的情态。

12.关西:当时指函谷关以西的地方。这两句说,因为对吐蕃的战争还未结束,所以关西的士兵都未能罢遣还家。

13.比邻:近邻。

14.青海头:即青海边。这里是自汉代以来,汉族经常与西北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地方。唐初也曾在这一带与突厥、吐蕃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15.啾啾:象声词,表示一种呜咽之声。
应该是象声词,没有其他含义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辚辚,发出急速、连续、短促、硬物相撞声,发出格格声
可说明此车行进速度快 表现兵夫们走得匆忙
萧萧,即马的嘶鸣声 如:萧萧班马鸣。——唐·李白《送友人》
如果联系上下文 也可理解为兵将们因为急着赶路 不停抽打马匹 马匹的萧萧鸣叫之声不绝于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11-30
的规范的功夫

...马萧萧”仅仅是象声词吗?还有没有别的意思?
辚辚,发出急速、连续、短促、硬物相撞声,发出格格声,可说明此车行进速度快 表现兵夫们走得匆忙;萧萧,即马的嘶鸣声。联系上下文也可理解为兵将们因为急着赶路,不停抽打马匹,马匹的萧萧鸣叫之声不绝于耳。《兵车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叙事诗。全诗寓情于叙事之中,在叙述次序上参差错落前后...

...马萧萧”仅仅是象声词吗?还有没有别的意思?
应该是象声词,没有其他含义 展开 506003508 | 发布于2008-11-26 举报| 评论 1 0 的规范的功夫 502448034 | 发布于2008-11-30 举报| 评论 0 0 为您推荐: 车辚辚怎么读 车辚辚 马萧萧 歌词 车辚辚马萧萧翻译 车辚辚马萧萧什么意思 车辚辚马萧萧 狄仁杰 车辚辚马萧萧微笑。 饮马萧萧 车马...

《杜甫诗选 兵车行》(杜甫)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啾啾:象声词,即唧唧,一种呜咽之音。这里是想像中的新鬼旧鬼的悲惨呜咽声。 【译文】 战车隆隆地辗过,战马不断地嘶叫,出征的士兵都将弓箭佩在了腰间。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一时间尘土飞扬遮蔽了咸阳桥。亲人拦在路上拽著士兵的衣角痛哭流涕,哭声一直冲上云霄。过路行人询问这事情的起因,士兵们匆匆忙忙地...

兵车行 原文和翻译
行:本是乐府歌曲中的一种体裁。兵车行:是杜甫自创的乐府新题。辚(lín)辚:车行走时的声音。萧萧:马蹄声。行人:从军出征的人。耶娘妻子:父亲、母亲、妻子、儿女的并称。从军的人既有十几岁的少年,也有四十多岁的成年人,所以送行的人有出征者的父母,也有妻子和孩子。耶,同“爷”,父亲。

《兵车行》李白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意思
1、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翻译:大路上车轮滚滚,战马嘶叫,出征的青年弓箭挂在腰间。2、这诗句出自:《兵车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叙事诗。全诗以“道旁过者问行人”为界分为两段:首段摹写送别的惨状,是纪事;次段传达征夫的诉苦,是纪言。此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借征夫对老人...

萧萧声中萧的意思是什么
萧萧是一个象声词有这么几中:(1) 形容马鸣声。唐.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2) 形容风声。史记.卷八十六.刺客传.荆轲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3)形容落叶声。唐.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具体是哪种声音,一般...

杜甫兵车行注释翻译赏析
《杜甫兵车行》注释、翻译、赏析 名句: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导读】这是一首反对唐玄宗穷兵黩武的政治讽刺诗,可能作于天宝十载(751)。天宝以后,唐王朝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的征战越来越频繁,战争的性质,已由天宝以前的制止侵扰、安定边疆,转化为残酷...

马鸣后面填什么象声词?
1、《诗经·小雅·车攻》写道:“萧萧马鸣,悠悠斾旌。”注:萧萧:象声词,马长鸣声。2、唐代李白的《送友人》诗中有: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3、唐代杜甫的《兵车行》诗中写道:车辚辚,马萧萧。——大路上车轮滚滚...

杜甫《兵车行》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