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

急!!!!!!解释!!!!!!!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释读〕:孔子说:“学的东西能经常用到,多么令人愉快啊;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处来,多么令人高兴啊;别人虽然不理解自己,自己却不怨恨,这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tì),而好(hào)犯上者,鲜(xiǎn)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释读〕:有子说:“一个人敬爱父母兄弟,却喜欢冒犯上级,这样的情况是很少的;不冒犯上级的人,却喜欢作乱,这样的事没有出现过。君子专力于根本的事情,根本的事情做踏实了,‘道’就能生发。所以说,敬爱父母兄弟,是致力于仁的根本啊。”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xiǎn)矣仁。”
〔释读〕:孔子说:“满口虚假的好话,满脸伪善的神色,这样的人是难以有仁善的行为的。”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释读〕: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谋划、办事是否出于中正?与朋友的交往是否符合信?老师的教导,我付诸行动了吗?”
1.5
子曰:“道(dào)千乘(shèng)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释读〕:孔子说:“领导国家的人对待国家和人民的事情要严肃认真、并守信;有计划地使用资金、不当用则不用,人民就不会劳累贫困;指导老百姓按照时节从事各项工作,才能有收获。”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释读〕:孔子说:“为人子弟者在家要敬爱父母兄弟,出门要尊敬师长同事,谨慎守信,博爱众人,向仁者学习。行为上能做到这样,就可以学习先王遗文了。”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释读〕:子夏说:“尊敬贤者、远离色端;尽心竭力服侍父母;辅佐君上尽力忘我无私心;与朋友交往言语符合信。这样的人虽然说自己没有学过,我一定要说他是学过的。”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释读〕:孔子说:“一个想成为君子的人内心如果不敬重,就无德行可体现,所学也不能巩固;应当坚持忠和信,交朋友也当以此为原则;有错误,就要努力改正。”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释读〕:曾子说:“如果为官者终身行为谨慎,并追念逝去的先人,民风就会变得纯厚。”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yú)?抑与(yǔ)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释读〕:子禽问子贡:“老师每到一个国家,都会参谋该国之政事,是他自己求来的,还是别国主动找他咨询的?”子贡说:“老师是以温、良、恭、俭、让得来的。老师这种求取的方法,是有异于别人求取的方法的啊。”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释读〕:孔子说:“父亲在世,若不支持自己的志向实现,自己虽不能逆父之意而行,但不可放弃己志;父亲去世后,行为如何则取决于自己,在三年守丧期间不改变父亲的行为准则,就算得上是孝了。”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释读〕:有子说:“礼乐制度的施行以能达到中和为最好。先王能治理好国家实现生民之道,正是这方面做得好,所以,小事大事都能按照礼处理得恰到好处。但是,如果有事情行不通的时候,为了达到和谐而采用一些手段来实现和的目的,做法却不符合礼,这样也是达不到目的的。”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释读〕:有子说:“约信以义为原则,信言才能实践;谦恭符合礼,才能免遭羞辱;爱人不忘爱亲人,这才不失根本。”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释读〕:孔子说:“一个想成为君子的人不求美食,不求安居,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之人学习并修正自己的不足,如此,可算是好学了。”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释读〕:子贡说:“贫困而不讨好奉承,富有而不骄逸奢侈,人若如此,怎么样?”孔子说:“这样也不错了。但还不如贫困而乐于追求善道,富有而遵守规章制度。”子贡说:“《诗经》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说的就是一个人要不断修磨、提高自我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啊,可以跟你讨论《诗》了,告诉你一点,你能有所发挥,知道其意旨了。”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释读〕: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思虑的是自己如何能了解别人。”
想要更多可以去http://779871185.qzone.qq.com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26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 子:对男子的尊称,这里特指孔子。曰(约):说。时:时常。习:用于实践,实习。亦:也是。乎:吗。朋:同学为朋,同志为友。愠(运):怨恨,恼怒。"

【译文】 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1-22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第3个回答  2013-02-16
孔子说“学过的知识不断地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
第4个回答  2013-02-09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