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自然观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如题所述

自然观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我认为当前自然观研究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对自然观的论述中喜欢采用科学理论中相应的数学公式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有陷入科学理论自身的深究中去的倾向。我认为应该尽量用简洁的方式来叙述问题,不要引用过多的数学公式和避免对科技理论本身的深究。在自然观的研究中应该时刻注意两点:第一,自然观要把握住其本身作为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而应该对自然科学技术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第二,自然观作为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国家的相关政策,诸如“科教兴国”,“科技创新立国”等政策要有参考和借鉴的作用。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如果自然观在本身的形成过程中过多的引用复杂的数学公式,则会失去其一般性和普遍性。因为自然观的研究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因而要对整个自然界起指导作用;它不是仅仅来自自然界的某一部分,并对这一特定的自然界的某一部分产生作用的。而引用的公式一般来自某个学科,所以其不是普遍成立的。另外专职于科技工作的人员一般也都是从事某一个职业,所以对于非他所从事行业的学科他可能并不了解或者了解很少,所以在他学习和研究自然观的过程中那些与他的职业关系不大的公式他可能不熟悉。这样的话对公式的讨论或者借助于公式来论证自然观的做法意义似乎不大。这是其一。其二是,自然观若果要作为国家在制定科技战略的指导思想,那么它本身的叙述应该简洁但不失深刻。这样的要求可能会比较难实施,但可以作为一个尝试的方向。近年科学出版社引进了多套日本理工科教材,范围涉及电子、电气、信息、通信、自控、光学等等基础学科和先进技术。比如象“21世纪电子电气工程师系列”,“电子电路读本”,“图解电子电路读本”等等。这类图书的一个特点就是在编写的过程中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分析具体的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也没有过多的拘泥于具体题型的求解过程,而是把重点放在对整个学科范围内所涉及的学科体系的介绍,尽量做到覆盖面广,使得读者在阅读相应的书本之后能够对整个学科有清楚的认识。并且书中有很多图表,看起来非常容易理解。同时仅从厚度上来说这些图书相比其他的同类图书都比较薄,象国内的小学生课本一样的厚度,给人的初印象就是没有了对砖头一样厚的巨著的恐怖,感觉比较容易接近。如果自然观的研究能这样做,那么一些非“专业人士(指专门做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学者)”就比较容易学习并接受它了,从而使得自然辩证法更容易对现实世界起到指导作用。
  二、自然辩证法研究人才稀缺,使得当前自然观的研究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培养具有较高哲学素养和科学修养的人才,以便使自然观的研究能同步于或者紧随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观作为哲学的核心之一,与科学的关系是直接互动、辩证作用的。但无论自然观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总是要受到作为实践的科学的制约;科学的发展决定着自然观的形态。恩格斯讲过:“在从笛卡尔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自然科学的进步决定哲学家前进的隐喻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决定着哲学的发展。自然观是与自然科学直接联系的哲学思想,理应受到科学的制约。但现实的情况可能不是这样的,很可能存在着自然观的研究与它的理论来源――科学技术相脱节的情况。理工科出身的人在哲学以至社会科学方面的修养可能比较欠缺,而文科出身的人在科学理论方面也可能存在同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加强同时具备较高哲学素养和良好科学理论功底人才的培养是有意义的,我们应该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三、对自然观的作用重视不够,自然观的研究有和实际脱节的倾向。针对这个问题,应该加强强调自然观对科学技术的指导作用以及对社会、经济(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与作用,紧密联系社会现实、经济生活以及生态环境,加大宣传自然观的现实意义。在教材(《自然辨证法新论》(修订版),陕西人民出版社)第二章“当代自然观”中,感觉对自然观对科学技术的指导作用这个问题阐述的比较少,另外在本书中自然观与社会的关系放在了第七章“科技、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中来讲,这样感觉有些减低了对这个问题讨论的力度。另外在有关自然观的有关例证中所举例子有些嫌老,本人认为这类例子最好和现实的结合度能够紧一点,这样方能体现自然观当下的重要作用。比如说在自然观部分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中可以尝试用多媒体手段来加强教学的效果,这方面的素材很多,有记录片,有相关的流行歌曲(象迈克尔•杰克逊的“Earth Song”,“Heal the World”的MTV都深刻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等等;在论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反面典型时,现实中的例子很多。例如:国家对地方引进外资的条件虽然做了明确的规定,比如高污染企业不允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投资办厂,但现实情况不是这样的,我在广东东莞上班的时候去公司需要经过一个有一万员工的外资大型印染厂,那个印染厂的周围常年都缭绕着恐怖的烟雾,随烟雾飘浮着刺鼻的化学品味道。其他的电子厂、塑胶厂的污染虽然比印染厂要小一些,但其数目更多,在那边几乎可以说是遍地都是。然而这些厂照样是天天生产,年年如此。我曾经想过为什么当地政府不停办这些工厂,一任其自由的污染着我们头顶碧蓝的天空。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的自然观在经济利益驱逐下变的扭曲了,或者可以说他们没有正确和完整的自然观。虽然有国家法律,有地方规定,但对那些人却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更悲哀的是我们为了经济的利益不仅允许别人来污染我们的环境,而且我们自己也在加紧着污染自己的家园以至我们自身。在我原来的工作中有机会接触到化工行业的一些情况(我原来从事的工作是化工自动化设备的设计与生产),据我了解,中国化工比较发达的几个省份基本都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包括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山东、河北等,但同时这些地方的环境污染也是非常严重的。我自己亲自去过浙江和江苏的几个地方,有亲眼的目睹;也在和同学的谈话中听到一位来自浙江某个乡镇的同学说起他们那里的化工污染就很严重,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可以看到的后果了:近年来当地妇女的自然流产率明显增多了。这些现实的事例让我感到触目惊心,但又深感无可奈何。所以希望在自然辩证法的相关研究中加强对这些方面的强调与宣传,唤醒人们保护环境,热爱地球,共同珍惜我们共同的家园的良知,我不认为这些事情只能是某些民间的环保团体在地球的某个角落里做的道义上的呼吁,自然辩证法应该能站起来摇旗呐喊,并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09
生态自然观与科学发展观
生态自然观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相对于自然世界来说,人类社会有本质不同.人不仅有自然属性,更有社会属性.生态自然观和科学发展观根本是一致的,科学发展观更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上,突出人类生活的社会属性.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内涵丰富,完整同意的科学体系.科学发展观人为:实现社会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绝对不能够破坏自然环境,不能够强调二元结构,不能够拉大城乡差距.

科学发展观充满辩证思维,从全局出发,考虑社会的全面发展,形成了综合协调可持续等基本内容.

科学发展观根本上在于实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实现了人的发展与自然发展的辩证统一.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2007年10月12日下午4点,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学术论坛”第四期在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李树雪副教授作了题为“古代科学发展与自然观”的报告,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张培富教授做主持人兼主评人。许多教师、博士生、硕士生等参加了本次学术讨论。

李树雪老师自2005年留学英国归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又有感于当代我国人文环境的缺失,于是他试图从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探究如何营造中国的科学文化氛围。此次报告主要分四部分内容:古希腊自然哲学与自然观及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特征;对中国古代自然观的评价;儒家文化是否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值得关注的现象及问题。

第一部分:古希腊自然哲学与自然观及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特征。(1)古代自然哲学的渊源。古代自然哲学是作为远古蒙昧时期的原始宗教和原始思维的对立面而产生的。(2)古希腊自然观。(3)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特征。中国古代自然观是一种有机论自然观,强调整体和联系,注重事物的变化发展,注重解释事物与现象的关系。

第二部分:对中国古代自然观的评价。主要探讨了了比利时籍物理学家普利高津,瑞典探险家斯文,英国著名的科学史家李约瑟等人对中国古代自然观的看法。普利高津和斯文对中国古代自然观有很高评价,而李约瑟认为儒家文化对于科学的贡献几乎完全是消极的,李约瑟的观点在中国学术界特别是科学史界有着很大的影响。

第三部分:儒家文化是否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一)近代以来的流行观点及逻辑困境。(1)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文化的批判,以李约瑟为代表的科学史界的论断,20世纪70年代的批林批孔和当下流行的王小波式的对传统文化基本持否定态度观念来看,中国近代以来流行的观点仍是儒家文化思想对于科技发展起着一种排斥和阻碍的作用。(2)逻辑困境。儒家文化排斥、阻碍科技发展的观点和论断,自然有其立论的基础。然而,这些观点和论断如果能够完全确立的话,却无法解答一个逻辑上的难题:如果儒家文化是与科技截然对立的,那么为什么在儒家文化的巨大影响下,中国古代居然能孕育出辉煌的科技成就?(二)儒家文化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科技内涵。儒家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科技内涵,一方面,儒家经典诸如《大戴礼记·夏小正》、《诗经》、《尚书·尧典》、《礼记·月令》等,包含着丰富的科技知识;另一方面,历史上有众多儒家学者参与科技研究,并作出了贡献,使得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儒学化的特征,具体表现为“经世致用”、“仁知合一”的学科,如医学、农学、天文学、数学、地理等,得到较充分的发育。(三)儒家文化的当代价值:消弥现代科技的负面影响。在当代科技发展中,儒家文化其价值理性可与当代科技的工具理性形成互补,从而消解当代科技进入社会应用层面后而形成的一些负面后果。

第四部分:值得关注的现象及问题。(一)欧洲中世纪的科学文化发展徐缓,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若认为中世纪一团漆黑,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1)在这样一个理性贫瘠的思想土壤中,西方何以能孕育出无比灿烂的近代科学?(2)西方从反科学文化到科学的文化是如何实现的?(二)中国在春秋战国时,出现了在全世界都有名的大思想家、哲学家,但问题是:(1)中国没有经历像欧洲一样的反科学的中世纪,为何却没有产生近代科学?(2)为什么100多年了中国没有人获诺贝奖,中国何时可以赶超西方发达国家,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到底用到了什么地方?

李树雪老师报告结束后,张培富教授作了精彩点评和总结。他一针见血指出李树雪老师比较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的自然观,根本是如何定位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价值,目的是怎样重建中国现代科学文化。张培富教授针对李树雪老师的报告,认为应搞清 “古代科学技术”与“近代科学技术”的区别和联系;五四以来,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承袭多抑或少导致了中国科学技术的现状?

此外,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也踊跃地向李树雪老师提出一系列问题来讨论,如:学术“大家”与“小家”的判断标准;仅从古代科技成就断定儒家文化促进了中国科技的发展是否依据不足等。除了李老师做了回答外,其他老师和同学也积极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讨论非常热烈。最后,张培富教授总结到,正是老师和同学积极的提问,提出深刻的问题,才会不断推进论坛向更高学术水平发展。

如何理解自然观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自然观与科学发展的关系:1、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知识的丰富,可以让人类更了解自然,明白自然现象的原理。自然科学的发展可以为人类的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推动可持续发展。2、形成正确的自然观,有助于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环境的同时更加关注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如此会为自然科...

如何理解自然观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1、自然观为自然科学提供宏观指导,自然观的革命会引起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2、自然科学为自然观提供科学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会证实或证伪自然观,从而导致自然观的变革。

如何理解自然观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自然观与自然科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正确的自然观有助于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自然观,同时也会纠正错误的自然观,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如何理解自然观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自然观亦即世界观,是人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基本观点和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能力必将更加科学。

自然观的演变和自然科学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
1、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自然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自然观。但是,有时自然观一词也指称自然哲学。2、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现象的各种具体科学。二、二者关系 1、自然观为自然科学提供宏观指导,自然观的革命会引起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2、自然科学为自然观提供科学基础,自然科学的...

如何理解自然观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科学可以解开自然奥秘,科学发展可以利用自然奥秘,但需要尽可能的减少副作用,这就是自然观和科学发展的关系。

谈谈自然观的演变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1、可能是我的专业知识不够,我看不懂楼主问题,到底想问什么?2、按照我自己的理解 自然观演变就是自然界慢慢发展变化,科学发展是以试验的方式来发现或改变自然界的东西,这两者有交集的部分,但也有冲突的部分。人即使是利用自然科学来发展,不发明核弹之类绝大破坏力的工具,未来还是没有救!还是...

在人类的历史上,自然观的演变和自然科学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自然观的演进总是和科学的发展相互促进的。 人类的先民们在最原始的集体劳动中初步认识了自然,形成了最原始的自然观和原始科技。科技的发展使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和手段得以不断改进,从而推动了自然观的演进。同样自然观的演进也使科技本身的发展有了指导和帮助。 诚然,当一种自然观因本身的滞后必然会...

自然观的演变和自然科学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
1、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自然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自然观。但是,有时自然观一词也指称自然哲学。2、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现象的各种具体科学。二、二者关系 1、自然观为自然科学提供宏观指导,自然观的革命会引起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2、自然科学为自然观提供科学基础,自然科学的...

历史上自然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正确的自然观有利于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人对自然的进一步认识。研究知道原理后,非常好的造不出来先造出来一个一般的,能用的,谁一开始都不是造出来非常好好的,早出来后可以改进提高,这就是科技发展的过程,想要一下子造出非常好的,结果可能是什么都造不出来了,因为违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