呴,读[xǔ],同“许”音。
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全部读音为[ xiāng xǔ yǐ shī, xiāng rú yǐ mò ] ,其中的湿,指湿气;而呴,指吐口水,此引申为湿润。这两句用中华书局的译义理解,就是前后句都是倒装句,可以解释为 “ 以湿相呴,以沫相濡 ” ,白话释义就是“ 用湿气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 ” 。
但是根据《新华多功能字典》和《辞海》对这两句的解释,是都可以合而为一的,意思可以解释为 “ 用唾沫相互湿润 ” 。后比喻在困难时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帮助。
扩展资料
“相呴以湿,相濡以沫”典故出自出自《庄子·大宗师》。
原文: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白话释义:
泉水干了,鱼的身体处于干涸的陆地上,如果要保持其外相,就要”呴以湿,濡以沫”,不如把它们放到江里湖里,这样就可以忘掉他们的外相。(同样的道理)与其赞誉尧和不认可桀,不如都忘了把他们都化作“道”。
鱼的外相是因为水创造的,人的外相是道创造的。外相由水创造的(鱼),在池水中穿行就可以得到给养;外相由道创造的“人”,不无端生事就可以得到安定。所以说:在江湖里,鱼的外相可以忘掉了,人相从道的角度来看,也可以不去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