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1篇介绍梅州历史文化的文章。

将梅州历史文化并与讲城市有关的
我自己就是梅州人。。 要的是说梅州历史文化的,说现在的给我干什么,我不知道啊。。。。 混分就别说什么了

梅州市是中国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历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更是全世界客家华侨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园,被尊为“世界客都”。梅州市东部与福建省交界,南部与广东省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毗邻,西部与广东省河源市接壤,北部与江西省相连。梅州市的总面积为1.5925万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为496.89万。
市人民政府驻梅江区,邮编:514021。代码:441400。区号:0753。拼音:Meizhou Shi。
[编辑本段]<一>基本概况
梅花,是梅州市市花,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梅州标志性建筑——梅江桥及“一江两岸”。梅州标志性建筑——围龙屋。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和“山歌之乡、金柚之乡、客家菜之乡,单丛茶之乡”美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梅州市,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临潮汕,北接福建龙岩和江西赣州,南邻河源市,辖梅县、蕉岭、五华、大埔、平远、丰顺、兴宁市和梅江区六县一市一区,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梅州市曾经举办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和世界客家联谊会,誉称世界的“客都”,具有浓郁的别有特色的客家风情。
梅州是广东省规划建设的四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梅州、汕头、湛江、韶关)。昔日的山区小镇正逐步被花园式、绿中城、城中水的中等城市所取代,全市以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各县县城和农村小城镇为主体的城市架构基本形成。城建与水利成为新的亮点。梅城“一江两岸”工程被国家水利部誉为城市堤防建设“梅州模式”,被国家建设部授予2002年度“人居环境范例奖”,2004年被评为联合国人居环境项目“优秀范例奖”。梅州又是广东省的重要电力基地之一,全市水火电装机容量达25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80亿千瓦时。通信事业超前发展,建成了以公众通信网为主体、专用通信网为补充的现代化综合通信网络,实现了电话程控化、长途传输数字化和所有村通电话。
梅州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区内交通四通八达。
到2007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11953.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27.36公里,一级公路22公里,二级公路1816.89公里,三级公路和等级路8848.6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75.66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和公路密度均居全省山区市前列。梅揭、梅河、天汕、西环高速公路全线相继建成通车,使梅州山区融入了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快车道,由梅州至深圳只需3个多钟头,至广州只需4个钟头。同时,梅龙(梅州-福建龙岩)、兴畲高速公路正在动工建设,梅赣(梅州-江西赣州)、梅漳(梅州-福建漳州)高速公路已获国家立项建设。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居全省山区市前列。全市基本实现市到县1小时交通圈、县到镇通三级以上水泥路、行政村村址基本实现通水泥路、300人以上自然村的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梅州市2006-2030年公路网规划通过市政府审批。梅州被列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
航道建设和管理维护、港口码头建设也得到重视和加强,梅江、汀江航道整治工程全面推进,韩江干流三河坝以下航道整治工作立项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继广梅汕铁路(广州-梅州-汕头)和梅坎铁路(梅州-福建坎市)建成通车,开通了货运和客运后,梅杭、梅瑞铁路也已完成规划研究,铁道部已将两段铁路列入铁路网中长期调整规划。
境内有可起降波音737飞机的梅县机场,开通了至广州和香港的航班。
“世界客都·文化梅州”品牌基本形成。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长足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建设,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步走向和谐与协调。目前,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高考录取率多年来均保持在80%以上。“世界客都·文化梅州”品牌的重要载体——“三馆一节一剧”(叶剑英纪念馆、黄遵宪公园、中国客家博物馆、客家文化旅游节、拍摄一部反映客家先民大迁徙历史的电视剧)工作全面启动,叶剑英纪念馆和黄遵宪公园、客家博物馆已分别于2005年5月5日和3月28日正式动工建设,将于2007年底前建成开放。2005年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评估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此殊荣。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梅城的形象和魅力得到了新的跃升。
梅州市有七个省级艺术之乡。即梅县客家山歌艺术之乡、大埔县茶阳镇花环龙艺术之乡、平远县船灯舞艺术之乡、丰顺县埔寨镇火龙艺术之乡、五华县新桥镇竹马艺术之乡(新桥镇已并入华城镇)、兴宁市杯花舞艺术之乡、大埔县广东汉乐艺术之乡。其中有3个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即梅县客家山歌艺术之乡、大埔县茶阳镇花环龙艺术之乡、丰顺县埔寨镇火龙艺术之乡。此外,山歌大师汤明哲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优秀民间艺术师”。
[编辑本段]<二>经济概况
随着梅州地区以高速公路为主的道路建设全面铺开,梅州市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
2006年,梅州以“山洽会”为龙头,以打好经济攻坚战和过好社会稳定关为重点,经济社会在困难中得到新的发展。全年生产总值346.18亿元,比上年增长9.7%。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构成为22.4∶43.0∶34.6,第一、第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第一产业】 全市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77.57亿元,增长3.9%。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着力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全年粮食总产136.91万吨,增长2.8%。其中,稻谷增长2.5%,水果增长2.2%。农业产业化、商品化水平逐步提高。
【第二产业】 全市全年第二产业增加值148.89亿元,增长15.0%,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19.39亿元,增长15.1%。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87.19亿元,增长15.4%。全年工业用电量29.9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4%。全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196.57%,比上年提高26.2个百分点。其中:资产负债率比上年下降6.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15.5%,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全年实现利税总额45.10亿元,比上年增长28.7%。
【第三产业】 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19.72亿元,增长7.1%。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68亿元,增长17.4%,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136.92亿元,增长17.2%,餐饮业零售额16.54亿元,增长21.8%。全年交通运输业完成增加值18.21亿元,比上年增长9.6%。各种交通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88.96亿吨公里,增长13.1%;完成旅客周转量79.48亿人公里,增长12.0%;邮政、电信业营业收入14.24亿元,增长3.4%,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络服务日益发达。全市接待国内外旅客337.1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3%,旅游总收入36.74亿元,增长12.6%。
【基础设施】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81亿元,增长2.8%,剔除高速公路工程投资16.08亿元,全市地方固定资产投资为107.73亿元,增长8.5%。城镇以上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高速公路)88.93亿元,增长25.8%。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城镇以上单位投资(不含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电力及水生产和供应投资21.85亿元,占28.1%,交通、电信业投资12.98亿元,占16.7%;工业投资36.46亿元,占46.9%。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1453公里,增加97公里(不含当年新建未经省验收的乡村公路)。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72.2公里。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48.92万户,增长20.6%;固定电话用户94.48万户,增长1.7%;互联网用户超过10.33万户,增长7.4%。
【财政金融】 全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8.25亿元,同比增长20.26%。全年全市税收收入58.61亿元,比上年增加4.55亿元,增长8.4%。金融形势比较稳定。20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471.73亿元,比年初增长9.7%。城乡居民储蓄人民币存款余额345.36亿元,比年初增长8.3%。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04.78亿元,比年初减少0.4%。
【外经外贸和利用外资】 全年进口总额464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2%。全年出口总额38122万美元,增长22.8%,其中国有企业出口836万美元,减少79.8%;“三资”企业出口14993万美元,增长109.1%;私营企业出口21813万美元,增长13.28%。全年合同利用外资项目165个,金额2686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8%,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82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0%。
【物价和人民生活】 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2%(上年为100%),上涨0.2个百分点。城乡人民生活有新改善。据抽样调查,梅州市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259元,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3%;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4369元,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4.3%。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有所提高,市区为43.2%,比上年降低2.1个百分点;农村为45.6%,比上年降低1.3个百分点。全市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5788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继续改善。当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49650.9万元,废水排放达标率为77.6%,废气排放得到进一步控制。“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达6775.5万元。全市各类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数3118人,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各级政府救济人数17.98万人次。全市大部分乡镇初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网络,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新进展。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抽样调查推算,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28‰,死亡率为5.35‰,自然增长率为4.93‰。
目前, 全市五家民营企业入选广东民企百强,她们是梅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威华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明珠集团有限公司、宝丽华集团有限公司、梅州市龙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私营企业情况:
到2004年底,全市有2640户私企,投资者680人,雇用员工32568人,注册资本64.37亿元。其中:农业企业50户、采矿业38户、制造业844户、建筑业125户、电力企业57户、交通运输业40户、批发零售业1019户,居民服务业189户,信息软件业8户。
个体经营户资料:
到2004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64137户,从业12万多人,注册资金10.55亿元。主要分布如下:
批发零售业40429户,其中住宿餐饮业5397户,租赁商务服务221户,咨询调查业9户。
居民服务业5562户,其中理发美容保健业2024户。
农林类142户。
采矿业385户。
制造业7195户。
农副食品加工业822户。
服装靴帽百货业664户,印刷媒介475户。
电力燃气323户,电器器材181户。
交通运输600户。
信息传输互联网服务245户,租赁商务服务221户。
2004年度,新发展私营企业665户,新增注册资金20.5亿元;新开个体户9277户,新增注册资金10.5亿元。本期注销个体户8829户,实际新增442家个体户。
特色经济提升壮大
伴随着招商引资工作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加快,各县(市、区)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努力培育壮大特色经济。
兴宁市重点扶持机电制造业,特别是广东明珠、南丰电气、鹏鑫科技三家企业全部实现预定目标后,兴宁机电制造业的总产值将超过8亿元;服务好总投资45亿元、总装机容量87万千瓦的兴达电厂,总投资2.5亿元的宁江建材日产2500吨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项目等,力争用几年时间把资源型工业打造成年产值超30亿元的产业;充分发挥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提升壮大工艺纺织这个传统产业,筹建集漂染、织造、整理、加工为一体的纺织工业村。
梅县(含梅江区)着力培育新型工业、生物医药型工业、高新技术型工业“三大支柱”产业,打造电力、电子通讯、建材、汽车配件、工艺、医药化工“六大基地”。
丰顺县主要是依托产业优势,重点做大做强电声行业。目前电声行业已经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成为招商引资的热点行业,该县也成为全国较大的电声产品基地。今年1—4月,丰顺县的电声企业产值就达2.4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47%。大埔县坚持以瓷工富县为核心,重点抓好陶瓷、电力两大支柱。其中仅陶瓷方面,该县去年以来就新办陶瓷企业58家。而梅江区则立足地处区域中心城市的实际,在大力发展工业项目的同时,认真做好经营城市文章,积极引进、鼓励、支持民营资本投资第三产业,构建物流配送基地,大力发展连锁超市,打造特色商品街,提升餐饮服务业。今年第一季度该区的第三产业产值7831万元,同比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商品销售总额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和18%。
此外,平远的稀土、林木深加工,五华的机电工业,蕉岭的水泥工业等特色产业也在加快县域经济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壮大,一批优势产业集群逐渐形成并成为各县(市、区)的产业品牌。
[编辑本段]<三>自然地理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北邻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四县,西北接江西省寻乌县,西面连广东省河源市的龙川、紫金县,西南、南面与汕尾市的陆河县、揭阳市的揭东县、揭西县相接,东南面和潮州市的潮安县、饶平县相连。全境地理座标位于东经115°18 ′至116°56′,北纬23°23′至24°56′之间。全市土地面积15899.62平方公里。最大的盘地是兴宁盘地。
梅州地处五岭山脉以南,全市85%左右的面积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土地肥沃,含钾丰富。
梅州地下资源丰富
矿藏点多面广,开发前景广阔。已探明的有煤、铁、铜、锰、铅、锌、银、锑、稀土、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等48种,530多处矿床。 其中煤储量2.7亿吨,占全省第二位;锰、 铁储量分别占全省的20%和30%。梅县的铜、蕉岭的石灰石、大埔的瓷土、兴宁的煤、平远的铁,以其储量丰富、品位高而颇负盛名。但由于2005年8月7日,在兴宁市黄槐镇一煤矿发生"8.7矿难",造成至少123名矿工遇难,梅州的全部煤矿已经被封闭。 也给当地经济造成一定损失,特别是兴宁市。
水资源丰富
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250.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28.7亿立方米,产水量259.7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发电量77.5万千瓦,地下温泉多(特别是丰顺县)、水温高、水量大,还有丰富的矿泉水资源。
动物资源
梅州境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经济价值较大的主要兽类和鸟类有200多种,两栖、爬行类动物有100种以上。
植物资源
梅州境内有2000多种高等植物,已被记载的有1084种,隶属于182科,598属。这些植物中,有材用、药用、油脂、芳香、蜜源、淀粉、果类、鞣料植物等,极富科研、实用和观赏等价值。
[编辑本段]<四>行政区划
梅州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梅州市 面积15899.62平方千米,人口500.94万人(2006年),其中非农人口130.61万人。
梅江区 面积 298平方千米,人口 31万。邮政编码514000。区人民政府驻金山街道。
兴宁市 面积2105平方千米,人口 113万。邮政编码514500。市人民政府驻兴田街道。
梅 县 面积2755平方千米,人口 61万。邮政编码514733。县人民政府驻程江镇。
大埔县 面积2470平方千米,人口 52万。邮政编码514200。县人民政府驻湖寮镇。
丰顺县 面积2710平方千米,人口 67万。邮政编码514300。县人民政府驻汤坑镇。
五华县 面积3226平方千米,人口 120万。邮政编码514400。县人民政府驻水寨镇。
平远县 面积1381平方千米,人口 25万。邮政编码514600。县人民政府驻大柘镇。
蕉岭县 面积 960平方千米,人口 22.5万。邮政编码514100。县人民政府驻蕉城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
[编辑本段]<五>旅游
梅州市内酒店、宾馆、商厦林立,梅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梅州市内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著名的景点有:梅江区的千佛塔、人境庐、泮坑旅游风景区,梅县的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雁鸣湖旅游度假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阴那山省级风景区、叶剑英元帅故居和纪念馆、联芳楼、洞天湖旅游度假区,平远县的五指石省级风景名胜区,丰顺县的丰顺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龙鲸河漂流、龙归寨瀑布,蕉岭县的长潭旅游度假区,五华县的汤湖热矿泥山庄,兴宁市的合水旅游区、神光山旅游区,大埔县的客家土围楼-花萼楼,大埔三河镇旅游景区等。其中,大埔三河镇在2008年9月被确认为广东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饮食文化:在梅州,可以吃到有很多客家美食,如:客家酿豆腐,梅菜扣肉,客家娘酒,梅州腌面,等等。
[编辑本段]<六>历史沿革
梅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发现和近几年的文物普查统计,梅州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遗物点398处。南汉设敬州,宋开宝四年(971年)改敬州为梅州,元代设梅州路,明属潮州府,清设嘉应直隶州,民国3年梅州改名梅县,先后属潮循道、第六行政督察区。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设置兴梅专区,1950年,成立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平远7县。1952年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1965年设立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79年原梅县所辖梅州镇由区级升县级称梅州市后,梅县地区辖7县1市。1983年,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梅县地区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1988年,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1994年,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即辖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梅州市总人口3802186人;梅江区 313821人、梅县 516761人、大埔县 352013人、丰顺县 449769 人、五华县 879286人、平远县 215856人、蕉岭县 203173人、兴宁市 871507人。
截至2002年12月31日,梅州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全市共有5个街道、161个镇,2089个村委会、236个居委会。
截至2003年5月16日,全市共有4个街道(包括经市政府批准成立的梅县新城街道,但未得到省政府批准)、154个镇,共有179个居委会、2082个村委会,33779个村民小组。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梅州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6个街道、104个镇。
[编辑本段]<七>著名人物
梅州由于是侨乡,在海内外拥有众多的著名乡贤。其中较为著名的如现代的叶剑英、黄遵宪、泰国前总理他信、现任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及前著名足球运动员李惠堂等。
梅州的公车是无人售票的。
12路是千佛塔到半坑的,俩地方都是旅游的,
半坑是爬山的,千佛塔就字面上的意思
6路能去客家公园,客家公园旁边还有黄遵宪故居
6路还经过亲水公园,就一公园来的
还有去佛光寺的专线,那里就是吃斋的。
不过这8路不经过汽车总站。
就是五洲城汽车站
梅城还有个顺风客运和江南汽车站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19
  梅州地方一级的行政区划建置,始于五代十国南汉乾和三年(945)即后晋开运二年,升程乡为敬州,领乡县。宋开宝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熙宁六年(1073)废梅州复置程乡县,隶属潮州。元丰五年(1082)复置梅州,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绍兴六年(1136)废梅州复设程乡县,隶属湖州。绍兴十四年又复置梅州,仍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梅州升为梅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复隆为梅州,领程乡县,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宣尉使司。元贞元年(1295),梅州隶属潮州路,延祜五年(1318),改直隶广东道宣慰司。明洪武二年(1369),废梅州复置程乡县,属广东布政使司潮州府。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乡升格为直隶嘉应州,统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4县加上本属的程乡县称“嘉应五属”,直属广东省辖。嘉庆十二年(1807)升嘉应州为嘉应府。嘉庆十七年复为嘉应州,仍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四县。宣统三年(1911),嘉应州复名梅州。民国3年(1914)废州府制,梅州改名梅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于1949年10月设置兴梅专区,1950年1月26日,国务院发文成立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平远7县。1952年底撤销兴梅专区,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1956年2月,粤东行政区分为惠阳、汕头两专区,兴梅7县属汕头专区。

  1965年7月设立梅县专区,原兴梅7县从汕头专区分出,归属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79年月,原梅县所辖梅州镇由区级升格为县级称梅州市后,梅肥地区辖7县1市。1983年6月,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后,梅县地区由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

  1988年1月,广东实行市管县体制,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3月正式挂牌),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1994年6月,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即辖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12-13
在百度知道打上“梅州”二字就可以大体掌握我们梅州的基本概况,要清楚了解的话建议你亲自去梅州各地走走看看。看文章看不出什么来的。

求1篇介绍梅州历史文化的文章。
单丛茶之乡”美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梅州市,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临潮汕,北接福建龙岩和江西赣州,南邻河源市,辖梅县、蕉岭、五华、大埔、平远、丰顺、兴宁市和梅江区六县一市一区,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地。

梅州介绍短文
梅州,一座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城市,以“丹霞府、舞阳岩、梅花道”之名而闻名,被誉为山水田园风光的代表。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背景,诸如梅州文化、闽西革命运动等,还有着独特的地方美食,如梅州牛肉、梅州腊味等,让人流连忘返。梅州的自然风光同样令人赞叹不已,丹霞山景区、舞阳岩风景区、...

梅州客家文化综述梅州文化
位于中国南方的梅州,是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被誉为中国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的交汇点。它以独特的客家文化闻名遐迩,特别是其岭南骑楼,享有"文物由来第一流"的盛誉,被国务院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殊荣。近年来,梅州市实施"文化梅州"战略,致力于挖掘和保护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客家民居,...

历史文化名城梅州内容简介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梅州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这个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城市,与闽西、赣南接壤,管辖着梅江区、梅县等八个县(市、区),总面积达到1.6万平方公里,居住着约500万人口。这里不仅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更是历史与文化的交融点。梅州市的历史底蕴深厚,可以追溯到久远的过去。它被...

梅州客家文化梅州简介
黄遵宪,这位爱国诗人、外交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梅州的骄傲。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的贡献,对国家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近代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他的故居,如梅城的人境庐、荣禄第以及古民居恩元第,均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珍贵的文化遗产,...

文章:梅州民俗文化
饱经沧桑的一江两岸,梅州干部群众用汗水和智慧,塑造成梅州历史文化名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当夜幕降临,两岸华灯竞放,霓虹闪烁,梅江河中,浮光跃金,满河泛彩,母亲河显得更加青春娇媚。岸上的公园草地和回廊台阁,早已成为人们休闲和群众文化生活的好去处。无论是海外游子还是各地游客嘉宾,来梅城后...

介绍一下梅州
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460多万。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的美称,素以文化教育发达著称。梅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南汉置敬州始,至北宋改为梅州,清朝设直隶嘉应州。1949年10月设置兴梅专区,1952年8月并入汕头专区,1965年建立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88...

介绍一下梅州
梅州客家人被誉为“中国吉卜赛人”,不仅因为他们的迁徙历史,更因为其卓越的才华和对文化的贡献。梅州,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近代客家人的集散中心,被赞誉为“客都”。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与福建省和江西省接壤。梅州下辖梅江区、梅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和平远县等6县1区,代管...

[世界客都,文化梅州,幸福客都,从心开始] 世界客都梅州
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风水宝地,吸引着我们去探究,去追寻,值广东省第四届六祖文化节,梅州千佛莲花山分会场暨千佛宝塔奠基20周年庆典之际,本刊记者来到这恰人的家园,对梅州市旅游局局长陈建新进行了专访,陈局长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梅州的情况。 梅州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人口507万,下辖8个...

写作文梅州的传统节曰
过年的各种习俗便是让年味变得更加的强烈,习俗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年里最有意义的一部分。 4. 关于《梅州民俗文化》的作文600字以上 在传统梅州,俗民保留着极具初民图腾信仰遗俗的地方水神崇拜。 崇拜的地方水神主要有:"仙人叔婆"、梅溪公王、龙王、水扛伯公等,庙宇或神坛遍布山区的村村寨寨,并以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