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九卿制变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06

秦朝时期,中央政府机构实行了一套名为三公九卿的制度,以适应封建统一国家的需要。三公包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掌管全国事务、军队和监察,直接隶属于皇帝,旨在加强皇权。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则监察百官。九卿则有廷尉、治粟内史等,各自负责司法、财政、祭祀、民族事务等职责。


汉代时期,虽然沿用三公九卿的结构,但官职名称和权力有所变化。汉武帝时期,中央官制进一步分化,形成内外朝制度,丞相权力被削弱,尚书台的权力逐渐上升,御史大夫的职能也发生了转变。例如,大司马取代了太尉的部分职能,御史大夫则变为全国最高法官和监察官,后来又改为大司空,不再担任法官职务。


东汉时期,尤其是光武帝以后,尚书台成为决策机构,三公权力被进一步削弱,司徒等官职的地位降低,太傅、太保等上公职位则在新帝即位时被用来总揽朝政。中央官制的演变反映了皇权的加强和相权的削弱,如大将军等军事官职地位提升,反映了战事频繁的现实。


三国时期,魏国官制沿袭曹操时期设立的中书省,权力逐渐转移,尚书台和三公九卿的权力进一步分化。西晋时期,三公九卿的结构虽存,但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形成预示着更深层次的官制变革,标志着皇权与相权关系的持续调整。


南北朝和隋朝时,三公九卿制度的权力进一步被削弱,最终在隋文帝的三省六部制中被取代,结束了近800年的历史,标志着这一制度在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中的终结。


扩展资料

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为秦王政接受李斯建议所制,以皇帝为尊,下有三公,分别为太尉,管理军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理国家监察事务。九卿对丞相负责,按其职能,行使权利。九卿其实并不止此数,但按韦昭所说的“汉正卿九”,用秦时的官名分别为:奉常,掌管宗庙祭祀,和国家之礼;郎中令,负责皇帝禁卫;卫尉,负责皇宫守卫;太仆,负责皇帝车马;少府,负责皇帝财政;廷尉,负责司法;典客,负责外交和内部少数民族事务;治粟内史,负责粮食和财政;宗正,负责皇室事务。

详情

三公九卿制变更
秦朝时期,中央政府机构实行了一套名为三公九卿的制度,以适应封建统一国家的需要。三公包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掌管全国事务、军队和监察,直接隶属于皇帝,旨在加强皇权。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则监察百官。九卿则有廷尉、治粟内史等,各自负责司法、财政、祭祀、民族事务等职责。...

列举从秦朝到明朝宰相权力的变更
秦朝:中央集权--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 秦始皇时的三公:百官之首的丞相;总管军事的太尉;主管监察的御史大夫。九卿:掌管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管宫殿警卫的郎中令;掌管宫门屯卫的卫尉;掌管御用车马的太仆;掌管刑法的廷尉;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的典客;掌管皇族、宗室谱系名籍的宗正;掌管财政的治粟内史;...

三公九卿制在汉朝的发展情况
在汉武帝之前,三公九卿制实际已有近代君主立宪的影子。丞相为主要的治国大臣,丞相府中有个百官朝会殿,皇帝有时也亲临朝会殿与丞相商议国事,或由丞相主持廷议,然后领衔上奏。汉武帝之前,丞相的位高权重,连皇帝也不能不敬三分。凡丞相进见,皇帝得离坐;丞相病重,皇帝得亲临问疾,并遣使送药...

三公九卿反映了我国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
三公九卿一制名存实亡。 到了南北朝时期,虽然朝代变更不止,少数民族入侵,但是在中央官制上并没有阻止三公九卿的进一步衰败。刘宋出了一种“三公”“三司”“两大”的中央官制。三公就指太傅,太师,太保;三司是太尉、司徒、司马;二大指大将军、大司马。但已经不设九卿。隋朝统一中国后,隋文帝制三省六部,原本的...

简述中国古代中枢官制 由秦清
中枢制度又随着朝代的变更发生了改变。主要是开始了有三公九卿制开始转行为了三省六部制。比如说“把三公列入了八公并置”,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政体又有变化。大体上讲,尚书台(尚书省)的性质发生变化,它从少府中独立出来,但却由国家政务中枢变为国务总署,即由中央决策机构变成中央最高行政执行机构...

西汉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成为什么机构?
西汉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成为什么机构? 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结构从秦朝一直沿用到两晋,直至隋文帝创三省六部制。从三省六部制的结构上来看,也无处不有着三公九卿制结构的影子。此后,一直到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废掉中书省、尚书省及门下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中央官制三级制度才算寿...

三公九卿指什么?
宗室名籍、全国财政、山海池泽和皇室生活供给、京师治安、治宫室等中央事务机构。当时虽无九卿之称,但实际上这些中央事务机构超过9个。秦始皇设置九卿后,汉初仍沿用秦制,只是名称有所变更。直到王莽时期,九卿之名才正式出现,成为九个机构及其长官名称。现今,三公九卿通常用来概括秦汉时期的中央官制。

三公六部九卿什么意思
三公九卿是中国古代对中央官制的概念性总结,起源于秦始皇的制度创新。三公指的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们是皇帝身边的高级官员,分别负责行政、军事和监察工作。这一制度在历代有所演变,如明朝时期,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清朝时内阁首辅的权力进一步被削弱。九卿则是指中央政府的九个重要部门的首长,...

周朝的三公和西汉的三公有什么区别?
通常会用“位列三公”来形容官员职位中的顶峰,三公九卿制也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政治制度之一。然而事实上,不同朝代的三公实际上是有区别的。一、称谓的不同。三公最早起源于周朝,《周礼》里面有记载,三公称“太师“、”太傅“、”太保”。而随着历史...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是如何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又确保了皇帝的绝对权...
1.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2.分工明确,行政效率高。 3.丞相位高权重 4.新的较完备的官僚制度。 编辑本段变更 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 秦王朝在确立 皇帝 尊号的同时,还总结了战国以来各国的官僚制度,建立起了一套适应封建统一国家需要的中央政府机构,这就是 三公九卿 制度。 三公 ...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