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简述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公平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7年提出的。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
1.报酬分配与不公平感的产生。
2.个人消除或减轻不公平的方式:(1)通过自我解释达到自我安慰;(2)改变比较对象或另选比较方式;(3)采取行动改变他人的收支状况;(4)采取行动改变自己的收支状况;(5)放弃工作,重寻新的分配关系。
3.公平理论的实践意义
<1>在不公平感产生的原因上,应处理好公平分配与正确判断的关系。
<2>在解决不公平感的方式上,应处理好制度改革与观念转变的关系。
〈3〉在利分配的比较方式上,应处理好比较范围和比较标准的关系。
42、什么是挫折?挫折心里产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管理者应如何帮助遭受挫折的人战胜挫折?
所谓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必要条件:<1>个人所追求的目标是重要的,其行为动机是强烈的;
<2>个人认为目标原本是可能达成的;
<3>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个人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
如何帮助战胜挫折<1>帮助受挫折进行客观而冷静的分析;
<2>帮其建立正确的“失败观”;<3>对其采取宽容态度;<4>改变工作环境和气氛;<5>采取心理咨询和治疗法。
43、什么是群体的结构?对群体的同质结构和异质结构的分析揭示了哪几点有价值的好结论?
1群体的结构是指按一定标准划分的群体成员的分布状况。
2 <1>在完成简单任务时,同质结构的群体效率较高
<2>在完成复杂任务时, 异质结构的群体效率较高
<3>群体成员对待重大问题的基本观点和信念,必须保持一致
44、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群体的归属感2群体的认同感3群体的支持力量
45、什么是非正式群体?它有哪些特征?
1非正式群体。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社交的需要,而在工作环境中自发形成的一种无名目,却实际存在的群体。
2.它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1>规模小,并且一般不带政治色彩;<2>群体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和爱好为基础;<3>群体内推选最有威信的人当首领;<4>群体内有一套不成文的惩罚制度和手段几较强的自卫性和排外性;<5>群体的成员之间有一条比较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46、非正式群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有哪些作用?管理人员应对如何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
一、形成原因<1>利益的一致;<2>共同价值取向和兴趣与爱好一致; <3>工作与生活方式;<4>亲朋关系或相似的背景<5>接近因素
二、作用:1可以从多方面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2可以加强信息沟通3促进个性的积极发展4协助正式群体发挥整合作用
三如何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1正视非正式群体的存在2针对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3为非正式群体提供目标和行为模式4做好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的工作5尊重非正式群体的独立性
47、什么是群体内聚力?内聚力高的群体具有什么特征?群体内聚力对群体及其成员的行为会产生何种作用?
1群体内聚力,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两个方面
2、1、群体的目标结构2、群体规范的性质3、群体的领导方式4、成员的个性特征5、群体与外部的关系6、群体的地位7、群体规模的大小8、信息沟通状况9、奖励方式10、成员的身心健康
3、a群体控制力增强b群体成员的自信心与安全感增强c有利于促进群体内人际关系协调4群体内聚力对工作效益的影响
48什么是群体士气?如何才能提高群体士气?
1、群体士气指群体或组织成员的群体意识和精神状态。
2、如何提高1对组织目标的赞同2合理的经济报酬3对工作的满足感4领导者的精神状态与领导方式5成员间人际关系和谐6良好的工作环境7良好的意见沟通
49、什么是从众行为?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1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只在表面上表现出与群体其他人保持一致的行为
2客观因素1.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2.群体成员的从众倾向;3.群体中有威信人的从众行为。主观因素1年龄、性别因素2个人需要3情绪因素4智力因素5自尊心和自信心
50、试述群体压力理论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1群体压力: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
2①管理人员应当重视群体规范的建设和良好群体气氛的形成
②应当正确认识群体压力下个体所产生的从众行为的复杂情况
③应当正确对待在群体压力情境下的对抗行为与独立行为,努力将各种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④应当重视增强群体的内聚力,以使群体内部形成必要的正常压力。
51、什么是群体决策?它与个人决策相比有哪些长处和局限性?
1群体决策指群体成员参加讨论并取得一致意见的过程
2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比较
①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相比有许多优点:(重点)
A.信息全面、完整:群体决策可以收集多个人的意见 B.选择余地大:C.可以降低错误发生率: E.提高对最终决策的认同感F.增加决策的合法性
52、简述合作情境和竞争情境的特征以及它们对群体和个体行为所产生的作用。
合作情景的特征:1交往双方具有共同的目标2交往双方的利益是相融的
竞争情境的特征:交往各方存在目标和利益上的相斥关系2交往各方之间存在成败、得失、输赢的比较
它们对群体和个体行为所产生的作用:a、1合作能产生出比单个人力量的机械和大得多的主题力量2合作能促使合作者之间的分工,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3合作能使人际关系和谐,能使人际关系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
b、1竞争对于竞争各方能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2竞争情境会对竞争各方产生压力,这种压力会转变为推动人的积极性的动力3竞争会优胜劣汰,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4竞争情境会导致竞争者之间关系的紧张,会在竞争者中间产生一种内在的分离倾向。
53、简述影响竞争和合作的因素。
1利益结构2奖励方式3人际关系4外界压力5个性因素6文化因素
54、什么是冲突?对冲突的性质和作用应当如何认识?
1所谓冲突:就是两种目标的互不相容和互相排斥激化的表现。
2性质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 1、建设冲突2、对抗性冲突
3作用:1群体内部力量加强分歧减少2群体转变为以工作和完成任务为主的群体3领导方式由民主型转变为专制型4逐渐转变为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群体5要求每个成员更加效忠和服从,形成‘坚强的战线’.
55、结合我国的国情,谈谈在管理实践中应当如何正确发挥合作和竞争的作用?
竞争与合作并不是一对“敌对兄弟”,竞争离不开合作。因为有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收拢五指、攥紧拳头、形成合力。既竞争又合作,才能突破孤军奋战的局限,实现双赢或多赢。
我们通常说的竞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在某项活动中力争胜过对方的行为。即双方争夺一个目标,且只有一方得胜,一方失败。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目标在某项活动中联合协作的行为。双方有一致的目标,而且双方共享结果。对于企业也是如此。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不仅是自然界的法则,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竞争才能激发动力、增强活力,促使企业不敢稍许懈怠,不断推进科技进步,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竞争是企业成长壮大的根本途径,也是一个行业能够健康发展的前提,搞市场经济不能没有竞争。
然而,竞争离不开合作。参与合作的企业将比那些独行侠 式的企业占有更大的优势。因为有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收拢五指、攥紧拳头、形成合力。在有些情况下,接受对手的存在并善待竞争对手,也同样能够促进自身的发展。
实践证明,既竞争又合作,就能突破孤军奋战的局限,把自身优势与其他企业的优势结合起来,把双方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既提高自己也提高别人的竞争力,实现双赢或多赢,才是最终目的。
56、什么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状况对个人和组织有什么影响?
一、人际关系:是组织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它既包括心理关系,也包括行为关系。它是一群相互认同、情感相互包容、行为相互近似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成的关系。
二、1、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2、对工作效率的影响3、对群体内部成员协作团结的影响4、对人际沟通的影响5、对组织和群体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57人际之间有哪些心理需求?一个好的管理者应具有什么样的人际反应特质?
一、1包容的需求2控制的需求3情感的需求
二、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注意个人特质、相似性、熟悉性 和 接近性。有温暖、能力、和外表吸引三个方面,要包容动机强、行为主动、善与人交往、关心爱护别人
58、试比较人际之间的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两者的特点。
(1)单身沟通:它是指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而另一方只接收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两者之间的地位不变。
(2)双向沟通:它是指发送信息者,在发出信息后,还要听取对方对信息的反馈意见,直到双方对信息有了共同的了解为止。
59、试述造成人际沟通障碍的原因及克服沟通障碍的途径。
一、造成沟通障碍的主要因素
(一)语义上的障碍;(二)知识经验水平的限制;(三)知觉的选择性障碍;
(四)心理因素引起的障碍;(五)组织结构层次的影响;(六)信息过量的影响。
二、改善沟通的方法
(一)重视双向沟通;(二)重视面对面的沟通;(三)重视利用附加信息的沟通;(四)正确使用语言文字。
60、什么是组织结构?组织机构在组织管理中具有什么意义?
1指组织各部门之间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
2组织的管理结构:(1)决策层(2)协调层(又称职能层)(3)操作层(双称执行层)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一般决定了组织的纵向结构,而管理幅度决定横向结构。
61、试比较古典组织理论、人际关系组织理论、现代组织理论的特点。
一、古典组织理论特点:1强调权威和层次2主张专业化分工3有明确的规章制度4不考虑人情关系
二、人际关系组织理论特点:1主张更多分权2、倾向于扁平的组织结构3、提倡部门化
三、现代组织理论特点有:(1)把组织看作社会大系统的一部分(2)组织本身也是一种系统,由若干子系统组成
62、从传统组织理论到现代组织理论,对组织效能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哪些变化?
1适应能力2决策分权化3融洽的心理气氛4高的经济效益
63、简述莱维特的组织变革模式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一、1结构2任务3技术4人群
二、这种变革的模式使我们从改革过程中看到了内外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注意到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及影响的复杂性,将有助于我们在组织变革中抓住关键,带动其他因素,使改革顺利发展。
64、让职工参与,对于组织变革有何意义?参与管理制度在发达国家中出现了哪些形式?
1、可以鼓励职工最大限度地贡献出自己的智慧、经验和创造力,使整个组织发挥更大的效能,同时使职工获得“社会性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
2、1生产委员会2职工建议制3生产线小组责任制4实行工人参加小组管理5“初级董事会”制度
65、“工作再设计”包括了哪些内容?
1扩大工作范围2实行工作轮换3采用弹性工时。
66、什么是领导?它有哪些要素构成?
1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动过程。
2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所处的环境
67、简述领导者的权利性影响力和非权利性影响力的构成因素及特点。
1权利性影响力:传统因素、职位因素、资历因素
特点:这三个因素所形成的权利性影响力,不是由于领导者本身的素质及现实行为所引起的,而是外界赋予的其核心是权利。
2非权利性影响力:品格因素、能力因素、知识因素、情感因素
特点:这四个因素所形成的非权利性影响力,是领导者自身的素质和现实行为造就的,它与职权本身无直接关系。,是以内驱力的形式来发生作用的,是构成领导者影响力的内在方面。
68、领导集团的合理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1年龄结构2智能结构3专业结构4性格气质结构
69、领导行为有效性的理论有哪几种理论模式?它们有哪些共同特点?这些理论对指导管理实践有何意义和不足?
1领导行为四分图模式2领导管理方格模式3、PM型领导模式4利克特的领导系统模式5勒温的领导作风理论6领导有效性理论评价
共同点:1都根据两个大体相同的标准来划分领导行为的类型2都试图把各种各样的领导行为划分成若干典型的类型3都试图找出一种最佳的领导行为。
意义:鲜明地突出了领导行为最典型的特征,从而为级别和确定领导风格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领导者改进领导行为、提高领导效能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足:脱离了具体的情境条件,没有考虑到领导过程中其他各种因素可能对领导效果产生的影响。
70、领导有效性的权变理论有哪几种理论模式?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1领导行为的连续带模型2菲德勒模式3通路-目标模式4领导参与模式5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共同点:在于都是对各种权变因素的分析,包括领导人自身的特点、下属的特点、群体的特点以及组织机构等领导行为的影响。
不同点:在于它们对权变因素,也即环境因素的理解有所不同,对领导者有效性的评价标准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71、什么是决策?如何理解决策的科学涵义?
一、决策是指组织领导者为了实现组织的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从同时存在的若干准备行动的方案中,合理地选择最佳行动方案的过程。
二、1决策是组织领导者的智能2决策的任务和内容主要是为组织的发展选择目标和行动方案3决策的核心是方案择优4决策是一个过程。
72、什么是风险型决策?它与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风险型决策是又叫统计型决策或随机型决策,是介于确定型和非确定型两种类型之间的一种决策。
主要区别:1存在着决策者企图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2可以选择的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3存在着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两种以上的客观状态4不同行动方案在不同客观状态下的损失和收益可以大致计算出来5决策者不能肯定未来将出现的哪种客观状态,但可大致估计其出现的概率。
73、决策的一般程序怎样?在决策过程中领导者起什么样的作用?
一、1发现问题、确定目标2拟定方案、分析评估3方案选优4贯彻实施,追踪决策
二、1重视信息的原则2可行性原则3对比择优原则4民主决策原则5决策程序化原则
74、在决策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决策质量与决策的认可水平之间的关系?
1高质量低认可类问题2高认可低质量类问题3高认可高质量类问题4低质量低认可类问题。
参考资料:江苏省泗洪县魏营中学 刘加建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