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意识哲学

如题所述

首先,需要对“意识哲学”这个概念加以说明。哈贝马斯把意识哲学作为交往理论的靶子。不论是他对现代哲学史的阐释还是他解决现代性问题的方案,都与对意识哲学范式的批判密切相关。他针对的是知识论哲学向语言哲学的转向:近代认识论哲学把语言符号作为意识的表现工具,认知行为的主体是“意识”而非“符号”,而语言哲学不再从意识的功能而是从语法结构中解释知识论问题[3] 。哈贝马斯把“意识哲学”限定于认识论问题,认为近代哲学在意识之中寻找知识起源的一整套方法、范式。本文中的“意识哲学”概念则更为宽泛,用来指代从近代认识论哲学中演变出来的几种历史解释形式,这些形式相互区别,甚至相互对立,但是在与文化哲学的历史解释模式相左的意义上,这些相互对立的形态却具有共同性,因此统称为“意识哲学的历史解释范式”。由于自身根植于近代以来的哲学传统,意识哲学的历史解释跳不出“主体—理性—历史”的窠臼,它总是把“意识主体”放在历史的阿基米德点上。概言之,意识哲学的历史解释模式是以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寻找对现代性的哲学理解,这种理解必然要落回到现代性之中,因此不可能取得批判性的视角。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6

意识

师父经常给你们说第八意识,实际上,第七意识,就是意念当中的意根。按照唯识的原理,就是对唯一的意识这个原理来说的,阿赖意识就是第八意识,那么第九意识和第十意识,实际上是真知的阿赖意识,你已经掌握了第八意识,就是你能够在八识田中触 摸 到佛的理念了。师父劝导你们如果做了坏事,千万不要留着,如果坏事进入了你们的第八意识,这个人的根就开始烂了,第六意识没有关系,所以佛说,八识田中只能种好的,不能种烂的。

种善的,意根还有救,可以把意念赶快转换过来,但是真正到了阿赖意识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见到佛性了。师父今天跟你们讲的就是见证佛性,见证佛性是什么?你发现了佛性,你才能见证佛性。比如,你跟这个人谈佛的时候,这个人开始不跟你讲,你慢慢跟他讲到理念,举例,你跟他说:你看见人家汽车压死人,你会是什么感觉啊?他说:我会很心痛,很难过,那么这个人的意识当中就存在了佛的意识了,就是意根当中有善良的东西了,明白吗?你就可以度他了。

很多心理学家探讨过,人的意识是会转换的,从第六意识转换到第七意识,再转换到第八意识,进入八识田中,如果这个善良意识种得好,你的第九意识、第十意识实际上就是佛的意识、菩萨的意识,那你这个人的脑子一定很干净,一定不会做错事情。就像我们小时候老 师说的:你要动动脑筋啊,你要往深里去想啊,这个“深”就是意识、意识田啊,大家听得懂吗?所以,唯识就是要知道自己修行的境界。

今天我唯一的意识,我就知道我要修行,我修行要提升。要知道自己修行的境界、修行的阶梯,你必须要知道自己走在什么阶梯上,你现在在人间,你想一想,如果你现在是在阿弥陀佛的西方极 乐 世 界,你是上等上品,还是上等中品,还是上等下品?还是下等上品,下等中品,下等下品?你要懂得你现在学佛到底是在初级阶段,还是中级阶段,还是高级阶段?你必须要明白自己,你现在是个好人,还是个坏人?碰到这些事情,你会怎么处理呢?那就是意识。

要改习性,要改掉身口意不清净的部分,那么你的意识就会上台阶,否则还是在六道中轮回。忙了半天,老在六道里转不出来,那你不是白修了吗?开着一辆车,不认识路,绕来绕去,还是在这个地方,明白了吗?必须要知道自己走到什么路,上到什么台阶。要知道,烦恼要断,生死要了,我们在人间活着就是要断烦恼,死了就是要了生死,离开六道,才能修出光  明。因为六道里是轮回,所以它苦啊,它不会有光 明的。

只有修出六道,才能得到光 明,有了光 明之后,心才会光 明,所以叫光 明 心。发菩提心,就是要去度 化一切众生,我们今天发菩提心,就是要去度 化一切众生。

师父跟你们讲在学佛中有三 点非常重要。

第一,要学习开悟,要学习觉圌悟。很多人说觉 悟是悟出来的,实际上学佛真的能学出悟性来,感觉能感觉出悟性来。这个“悟”是怎么来的?就是你学出来的,就是你悟出来的,开悟就是去悟,学习觉 悟就是你去学。

第二,必须走在正 法上。师父已经讲了,“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所有的东西都是来去空空,都是没有的。想想看,你还会有什么?这就叫懂的正,无论如何要消除自己对人间的迷惑,要消除贪瞋痴,这个人就容易正。比方说,你今天不正了,你今天去度人,你看见这个人,你很喜欢,你去度他,度人这是一个正 法,但是因为你喜欢她,你看见她年轻,你喜欢她,你去度她了,实际上你就是不正了。

那么“正”为什么会评判出你这个不正呢?首先,你觉得你是不是贪了?因为你喜欢她,贪了吧?贪瞋痴当中,你总有一点。你今天不想去度这个人,你学 佛 学偏了,因为你有恨在心里,对不对?今天你们有很多的人觉得他有点钱,你们就拼命地去度他,最好还弄点生意做做,你们这是绝对偏差,因为你们有贪心在里面。所以,贪瞋痴三毒不除,你的心不能正。

第三,要清净自己,就是时时刻刻让自己清净。师父告诉你们,清净心是最难最难的,你们想想看你们来的人,叫你们坐在这里很长时间不动,个个都是坐不住的。你们看看人家法   师,坐在那里可以几个小时不动。因为他们的心安静,他们就能够坐着不动。而你们不停地动,你们的心静不下来,所以你们的行才会动,逃得过人家的眼睛吗?

想一想,因为你不能清净心,你就会和邪迷走得太近。师父曾经跟徒 弟讲过,第一次去香 港的时候,香 港有个最有钱人的亲戚请我们吃饭,师父没有告诉你们,如果告诉你们了,很多人的心就要动起来了,应该怎么样,应该怎么样,心不干净啊,人家有钱跟你有什么关系啊?人家的钱是人家的,你的还是你的。你有的,人家没有,人家有的,你没有,那是很正常的,你为什么要邪迷呢?为什么要迷惑颠倒呢?所以,要少欲智见,就是说,你的欲 望越少,你真正看到的东西才会多,你才会看到智慧的东西。

其实,学佛各教各宗各派到最后是学两条路,今天因为有很多高僧大德在,师父就讲得深了,你们要好好学啊,一条就是解脱之道,一条就是菩提道。师父分析给你们听,解脱道是什么?就是要离开六道轮回,下一次不能再来了,不吃苦了。菩提道是什么?就是不单自己要解脱,还要发菩提心,去教 导众生和自己一样地去解脱。实际上,讲给你们听,你们就明白了,一个解脱道,是让自己解脱离开六道,就是进入阿罗汉,就是声闻、缘觉道,还有一条就是菩萨和佛的道,他们不但要自己修好,还要去救 度众生。

你们听得懂吗?你们修心修了半天,师父现在讲的是最关键的两条道啊。用现代白话 佛 法跟你们讲,一条道是先把自己修好,没有业障,没有灵性,干干净净,能够脱离六道,这是第一条解脱道。

第二条道是你上去了,脱离六道之后,你又下来救人,你又做菩萨了,那就是第二条道,那就是菩提心。我们要懂得第一条道实际上就是缘觉和阿罗汉,属于解脱道,它是断烦恼的道,至少在人间他可以没有烦恼,他才可以求得解脱,因为有烦恼的人是不能求得解脱的。

无所得,实际上就是断烦恼。师父刚刚跟你们讲到现在,无所得,就是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都没有得到,无所得就是无所谓,无所得就是要懂得断烦恼。烦恼是怎么来的?我今天失去一个东西了,我今天得到一个东西了,就开始生出烦恼了,为什么会失去啊?为什么会得到啊?烦恼就来了,无所得,没有得到的,就一定没有失去的,没有得到哪来的失去呢?举个简单例子,你去买六和 彩,你想中奖,结果没有中到,那你就失去了,如果你连买都不买,哪有中奖或不中奖呢?

不失去了。不追求财色名食睡就是断烦恼。对自己的财不去追求,色不去追求,名不去追求,对自己吃的东西不去追求,睡觉也不去追求。很多人拼命地睡觉,也是不好的业障啊。你们知道吗,一个人超过八小时的睡眠之后,人会稀里糊涂的,想想,你们要是睡十几个小时,醒过来后,是不是腿都不会走路了啊?头是不是晕晕的?所以,菩萨叫我们睡觉都要节制,多睡觉都是一种贪啊。

要明白,不追求就是断烦恼。我不追求名利了,我的烦恼就没有了,对不对?看看很多的政 治人物,今天在高位,可是一下来,什么都无所得,对不对?想想台 湾地区那个原来的领 导人,他做总统的时候非常牛,他现在下来了,无所得啊,什么都得不到,还要被 关在监狱里,他在做总统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多为民众想想,自己少贪一点呢?就是因为没有智慧啊。

哲学中,什么是意识?
在哲学中,意识被定义为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但它又具有主观性,因此意识是客观存在和主观感受的结合。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

哲学上的意识是什么
在哲学的范畴内,意识指的是客观世界在人类大脑中的反映,这是大脑独有的功能。唯物主义者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理论,即物质是世界的本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因此,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反映。哲学领域内没有统一的答案,不同哲学流派对同一问题可能持有截然不同的见解。意识的概念并非孤立存在,它与物质世界紧...

哲学上的意识是什么
哲学的意识就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什么是哲学 对什么是哲学,罗素并没有给出定义,但有个描述性的说法: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至今仍...

什么是哲学意义上的意识
1、在哲学意义上,意识被认为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2、意识是精神活动的一部分,涵盖了情感、认识和意志等方面。

谈谈关于文化哲学的问题吧!!
一、什么是意识哲学 第一个时期(17世纪初叶—19世纪末):哲学家纷纷提出各自的意义理论。17世纪以来的西方哲学主张科学的职能在于探索真理,哲学则揭示意义,特别是科学概念、假说或理论的意义,这是两者的区别及关系。人们相信意义是说话者自己心里的内容或观念或图象,它决定心外的对象或指称。 第二个时期(19世纪末叶...

哲学上“意识”的定义
与物质相对应的哲学范畴,指与物质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精神现象。意识对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家们依照他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对意识也有不同的理解。唯心主义哲学家强调意识对物质的本原性,因而把意识理解为超物质的独立存在的实体,是创造或产生物质世界的本原,意识的内容就是意识本身。唯物主义哲...

哲学说的意识是什么?
意识是哲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人类思维、知觉、感觉、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总和。意识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看法。例如,柏拉图认为意识是一种独立于物质世界的精神实体,而康德则认为意识是一种被动接受外界刺激的器官。

哲学上“意识”的定义
1.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基于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协调工作的神经活动。2.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与物质相对应的哲学范畴,指与物质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精神现象。意识对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三、哲学史上的意识观 1. 人类早期阶段已经注意到意识现象的存在...

意识是什么?用哲学的观点来解释
意识,是指人所特有的反映现实的最高形式,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反映,也可以说意识就是人的心理,是人自觉的、有目的的高级心理部分。

什么是哲学意义上的意识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意识是精神的一部分,包括情感、认识和意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