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教育偷盗的孩子?

如题所述

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如果发现孩子有偷盗的行为,应该及时制止,但是也要注意教育方法,以免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大的伤害,可以参考以下方法进行教育。

1、帮孩子建立所有权观念

虽说“自我中心期”是成长轨迹,但身为父母,不能对孩子的“贪得无厌”视而不见,要开动脑筋尽早帮孩子建立起“所有权”的观念,即让孩子知道尊重别人的所有权。父母可以“以身作则”,在收好自己的物品同时,嘱咐孩子及时归置好自己的物品,父母可以向孩子借用玩具,并告诉孩子要使用多长时间,征得孩子的同意,方可把物品带走,在归还时要向孩子说“谢谢”。

2、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控制冲动的能力。例如,买回孩子想要的东西,父母可以不马上给孩子,而是告诉孩子,当他有好的表现时才能得到。如果孩子没有乱碰商场里的东西,家长一定要表扬孩子的自制力。

3、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如果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手偶游戏、编故事等方式,让宝宝辨别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要他体会丢了东西会是多么着急,并鼓励他及时归还物品。

注意事项:孩子偷窃肯定有自己的原因和理由,爸妈应该先询问孩子偷东西的理由;另外打骂会迫使孩子撒谎,并且导致日后更多的撒谎,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打骂会让孩子委屈,关闭了沟通的“门”。

更有些心急的父母看到孩子偷窃就不顾是否有陌生人或亲戚朋友在场就批评孩子,这是错误的。甚至发现陌生人或旁人在嘲讽羞辱偷东西的孩子时,一定要及时阻止。对孩子的教育不应该建立在伤害孩子自尊的基础上。

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进行合适的疏导,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只有合适的教育,才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22
其实没有那么严重。但是有些妈妈不懂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指责甚至打骂孩子,这不仅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激发了他们的对抗和报复心理,还会让孩子对自身产生深深的厌恶,“小偷”的标签从此深深地印刻在自己的脑海里,成为了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因此,3-6岁孩子出现“偷拿”别人东西的情况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同样也需要家长重视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好品行和好习惯塑造的奠定期,如果孩子到了童年期和青春期还出现这个问题,那问题就不会这么简单了。因此,坏习惯一定要遏制在萌芽阶段。 为了遏制这个不良行为的继续发展,妈妈可以做的是: 1.适度满足孩子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孩子出现了任何事情,首先要从家长自身找原因:是不是平时我们对孩子不够关注?孩子适度的物质要求是否给予过满足?如果这两方面做得不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满足一下孩子,不要让他再去通过这种方式来填补匮乏的心理。 2.强调物品的所有权问题 帮助他认识生活中的物品所有权问题,如“孩子的”“妈妈的”“爸爸的”,如果你使用孩子的脸盆时也能和孩子打个招呼,孩子在动你东西的时候也会照着学样子,进而对别人的东西也会学着尊重。 3.创造一个不让孩子做坏事的环境 有的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偷偷地拿爸爸妈妈的钱,解决这样问题的方法是:不要在家里放太多的钱,并且把钱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创造一个不让孩子做坏事的环境比揪出谁是“小偷”更有意义。 4.让孩子当面归还所拿物品 如果一旦发现孩子拿了别人的物品,一定要孩子当面归还,并且道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