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经历

陆游的一生经历,帮帮忙!!!!

陆游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一、陆游的生平

陆游是南宋最杰出的诗人,他的生活经历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125-1170)为读书学诗、科举失意、初仕罢归时期。家庭良好的爱国教育;与唐琬的婚姻悲剧;复试被黜的原因。

第二阶段(1170-1189)为入蜀从军、东归宦游、再遭免职时期。南郑前线的军营生活;入范成大幕府的诗酒生活。

第三阶段(1190-1210)为退居山阴时期,除一度入朝主持修史外,一直闲居在家。

二、陆游的创作道路

陆游的诗歌创作道路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也可分为三个时期:

1. 四十五岁之前为初期,此期的创作受江西诗派的影响较大,曾几、吕本中的爱国精神和诗法技巧都给他以很大的教益,其诗歌的爱国主义基调已初步奠定,但视野还不够广阔,同时偏重形式技巧,以“藻绘”为工,尚未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

2. 四十六岁至六十五岁为中期,是陆诗创作臻于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他创作最为辉煌的高峰期。火热的前线生活为诗人的爱国诗歌创作开辟了崭新的天地,频繁的迁徙使其眼界和心胸都随之大开,他的诗风逐渐跨越了江西诗派的藩篱,形成了博大宏肆、雄浑苍劲的主导风格,这是陆游创作中具有本质性的变化。

3. 六十六岁至去世为晚期,陆诗的内容和风格较之以前又有所变化。自然风光、田园景物、农村生活成为诗中表现的主题,风格也趋于闲适自然、古朴平淡,但诗人的爱国热情始终不衰,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中期的主导风格。这二十年,诗人写了七千多首诗,是他创作的又一丰收期。

三、陆游的其他文学创作

1. 陆游是一个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作家,他不仅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词和散文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和辛弃疾并称“辛陆”。其词的内容相当广泛,风格也多种多样,“其激昂慷慨者,稼轩(辛弃疾)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陈与义)、朱希真(朱敦儒)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晏几道)、贺方回(贺铸)之上。”(刘克庄《后村诗话》)结合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来看,其词可大体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激昂慷慨、沉郁雄放的爱国词作,也是陆词中最突出的风格,此类词主要抒发作者建功立业的报国雄心及壮志未酬的感慨不平,表达了陆游强烈的爱国思想,代表作品有《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第二个方面是清雄旷达、恬淡飘逸的闲适词作,此类词多是晚年所作,反映了词人退居山阴后的隐逸心态,但词中也蕴藏着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及作者以孤高自许的坚贞节操,代表作品是咏物词《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第三个方面是纤丽婉约、缠绵执着的爱情词作,显示出词人用情专一的高尚品格,代表作品是《钗头凤》(红酥手)。有《放翁词》(一称《渭南词》)传世。

2. 陆游的散文师法韩愈、曾巩,前人推为“南宋宗匠”,其文内容广泛,文体不一,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史传散文,代表作品主要是《南唐书》,此书虽然是历史著作,但作者借史书义,张扬戮力同心、共纾国难,维护国家正统,仍然贯穿着爱国情感。第二类是笔记散文,代表作品主要是《老学庵笔记》,此书载轶闻、评时事、论人物,平允谨严,见解深刻,形式自由灵活,行文简短精练,既具有高度的学术、史料价值,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第三类是游记散文,代表作品主要是《入蜀记》,生动地描绘了他入蜀途中所见所闻的壮丽山河、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文情并茂,议论风生,行文雅洁,笔法自如,是有口皆碑的名作。第四类是传记散文,代表作品有《姚平仲小传》、《曾文清公墓志铭》,此类作品善于选择最有典型性的言行来点染人物神采,重点突出,事迹生动,语言雅健洗练,颇能打动人心。有《渭南文集》传世。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3
陆游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一、陆游的生平
陆游是南宋最杰出的诗人,他的生活经历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125-1170)为读书学诗、科举失意、初仕罢归时期。家庭良好的爱国教育;与唐琬的婚姻悲剧;复试被黜的原因。
第二阶段(1170-1189)为入蜀从军、东归宦游、再遭免职时期。南郑前线的军营生活;入范成大幕府的诗酒生活。
第三阶段(1190-1210)为退居山阴时期,除一度入朝主持修史外,一直闲居在家。
二、陆游的创作道路
陆游的诗歌创作道路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也可分为三个时期:
1. 四十五岁之前为初期,此期的创作受江西诗派的影响较大,曾几、吕本中的爱国精神和诗法技巧都给他以很大的教益,其诗歌的爱国主义基调已初步奠定,但视野还不够广阔,同时偏重形式技巧,以“藻绘”为工,尚未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
2. 四十六岁至六十五岁为中期,是陆诗创作臻于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他创作最为辉煌的高峰期。火热的前线生活为诗人的爱国诗歌创作开辟了崭新的天地,频繁的迁徙使其眼界和心胸都随之大开,他的诗风逐渐跨越了江西诗派的藩篱,形成了博大宏肆、雄浑苍劲的主导风格,这是陆游创作中具有本质性的变化。
3. 六十六岁至去世为晚期,陆诗的内容和风格较之以前又有所变化。自然风光、田园景物、农村生活成为诗中表现的主题,风格也趋于闲适自然、古朴平淡,但诗人的爱国热情始终不衰,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中期的主导风格。这二十年,诗人写了七千多首诗,是他创作的又一丰收期。
三、陆游的其他文学创作
1. 陆游是一个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作家,他不仅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词和散文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和辛弃疾并称“辛陆”。其词的内容相当广泛,风格也多种多样,“其激昂慷慨者,稼轩(辛弃疾)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陈与义)、朱希真(朱敦儒)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晏几道)、贺方回(贺铸)之上。”(刘克庄《后村诗话》)结合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来看,其词可大体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激昂慷慨、沉郁雄放的爱国词作,也是陆词中最突出的风格,此类词主要抒发作者建功立业的报国雄心及壮志未酬的感慨不平,表达了陆游强烈的爱国思想,代表作品有《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第二个方面是清雄旷达、恬淡飘逸的闲适词作,此类词多是晚年所作,反映了词人退居山阴后的隐逸心态,但词中也蕴藏着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及作者以孤高自许的坚贞节操,代表作品是咏物词《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第三个方面是纤丽婉约、缠绵执着的爱情词作,显示出词人用情专一的高尚品格,代表作品是《钗头凤》(红酥手)。有《放翁词》(一称《渭南词》)传世。
2. 陆游的散文师法韩愈、曾巩,前人推为“南宋宗匠”,其文内容广泛,文体不一,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史传散文,代表作品主要是《南唐书》,此书虽然是历史著作,但作者借史书义,张扬戮力同心、共纾国难,维护国家正统,仍然贯穿着爱国情感。第二类是笔记散文,代表作品主要是《老学庵笔记》,此书载轶闻、评时事、论人物,平允谨严,见解深刻,形式自由灵活,行文简短精练,既具有高度的学术、史料价值,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第三类是游记散文,代表作品主要是《入蜀记》,生动地描绘了他入蜀途中所见所闻的壮丽山河、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文情并茂,议论风生,行文雅洁,笔法自如,是有口皆碑的名作。第四类是传记散文,代表作品有《姚平仲小传》、《曾文清公墓志铭》,此类作品善于选择最有典型性的言行来点染人物神采,重点突出,事迹生动,语言雅健洗练,颇能打动人心。有《渭南文集》传世。
第2个回答  2006-05-11
陆游是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

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然而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

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在陆游的生活和创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身着戎装,来往于前线各地,抗敌将士的艰苦生活和爱国热情,极大地开拓了他的诗歌境界,豪迈而悲壮也成为他一生诗歌创作的基调。

作为一名杰出的诗人,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这些诗中大多数都是与抗击侵略者的有关的。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自己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愁闷心情。
陆游的诗歌不仅始终贯注着炽烈的爱国热情,而且同情当时人民的疾苦。忧国和忧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里交织在一起。他在《太息》、《秋获歌》等诗篇里,揭露了官僚和豪强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同时又真切地写出了下层人民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

除了诗歌作品,陆游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有的记生活琐事,有的议论国计民生,有的叙述友人事迹,但都贯穿以爱国情感,有很强的感染力。

陆游一生饱经忧患,对普通人民所处的环境有充分的了解。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同代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陆游丰富的创作实践对他以后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更为显著的,还在于他强烈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方面。他的诗文作品,对遭受异族压迫的人民是莫大的精神鼓舞。每当民族的生死存亡关头,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位在自己85岁的生命历程中深切关注祖国命运的诗人。

陆游和唐琬的哀情故事

南宋的大词人陆游(1125-1209),在1144年娶了他的表妹唐琬,第二年,唐琬就被逐出家门,原因依古人的说法是「不当母夫人意」「二亲恐其惰於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以上的意思是说,唐琬在夫家,与婆婆不合;或说因为夫妻两人太恩爱,公婆认为会妨碍陆游的上进之心,所以常常责骂唐琬,而造成二人的分手.

真相:根据陆游自已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陆游与唐琬是相爱的,他们分手以后,陆游又被迫娶妻,而唐琬也改嫁了皇族赵士程,但真正两人的哀情传世的一段,就是两人的重逢於相别后的十年,在绍兴城外的沈氏园中,那是一个春日,陆游来此赏春,而唐琬和丈夫赵士程
也来此游春,而在此意外的重逢.两人重逢,又无法当面相诉离情,随后,唐琬派人送来一些酒菜,默默以示关怀,而就与丈夫离去,陆游在伤心之余,就是园子的壁上题下了一首哀怨的《钗头凤》.

两人重逢后没有多久,唐琬就因心情忧伤而忧死(在历史上记载:「未几,怏怏而卒」--没有多久,就心情忧郁而死)

陆游在死前一年(八十四岁,1208年),又来到沈园,写下了: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正是陆游对唐琬最深的怀念,第二年,陆游终於也追随著唐琬去到另一个世界了.

沈园绝恋

沈园位于绍兴市区东南的洋河弄。宋代池台极盛,为越中著名园林。据载:南宋诗人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却为陆母所不喜,陆游被迫与唐琬分离,后来唐改嫁赵士程,陆游再娶王氏。十余年后他们春游沈园相遇,陆游伤感之余,在园壁题了著名的《钗头凤》词,唐琬见了不胜伤感,也和词一首,不久便忧郁而死。陆游为此哀痛至甚,后又多次赋诗忆咏园,有"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句。沈园亦由此而久负盛名,数百年来,风雨沧桑,沈园已"非复旧池台"。

近年来绍兴重建了沈园,在其东部建双桂堂,内辟陆游纪念馆,展出了陆游在沈园的经历,以及陆游的爱国史迹和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中部为宋代遗物区,这里的葫芦形水池、池南的假山、池西的古井,都是宋代遗物。。园西为沈园遗迹区,以气势雄浑,表制古朴的孤鹤轩为中心。正南用出土断砖砌成的断垣上,刻有当代词学家夏承焘书陆游的《钗头凤》词,点明了造园主题。东南有俯仰亭,西南有闲云亭,登亭可揽全园之胜。孤鹤轩之北,有碧池一泓,池东有冷翠亭,池西有六朝井亭,井亭之西为冠芳楼,底楼设茶室,供游人品茗。整个园林景点疏密有致,高低错落有序,花木扶疏成趣,颇具宋代园林特色.

陆游,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 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

参考资料:http://zhanggx.jdjy.cn/sc239.htm

第3个回答  2006-05-11
陆游(1125--1201),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陆游出生的第二年,“靖康之难”就发生了。他的家人跟着百姓
,也开始流浪逃亡的生活。“儿时万死避胡兵”的经历,在他的记忆里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陆游的父亲陆宰,是个具有很强的爱国意识的士大夫,在他的家里,经常谈论的是国家的局势,这对陆游以后爱国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的志向。
陆游少有文名,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列第一,因为他平常“喜论恢复”,又名在奸臣秦桧之孙的前头,所以在复试的时候,被秦桧除名
。直到秦桧死去,陆游才得到起用,开始步入仕途。
陆游一生主要的经历可以分成三个时期:
1.45岁以前,任职福州、临安,因支持主战将领张浚北伐,而且反对权臣龙大渊等人,所以在张浚北伐失败后,陆游先被贬至镇江,接着又被以“交接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宋史》本传)的罪名罢职,在家闲居三年。
2.45岁--65岁,入蜀、罢官。陆游45岁以后在夔州、南郑、成都等地任职。他在南郑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下任职,虽然时间只有八个多月,但却是陆游一生中最可宝贵和珍惜的时光。为了纪念这一段生活,他把自己的诗集命名为《剑南诗稿》。他经常身着戎装,骑着战马,驰骋在当时的西北边防前线。这样的生活,开拓了他的眼界,他的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但是陆游坚持抗金的立场以及正直敢言的个性,总是会招来当朝的权贵以及庸碌之辈的嫉恨和嘲讽。所以陆游在这近二十年时间中,屡屡被贬,回到故乡山阴闲居,然后又被起用,又被贬。这正象朱熹所说的:“恐不合作此好诗,罚令不得作好官也。”(《答徐载叔书》)
3.65岁以后,闲居山阴。从宋光宗绍圣元年(1190)以后,陆游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故乡山阴度过的。在近20年的岁月中,他“身杂老农间”,和他们一起劳作,还为他们的孩子看病,同时写了不少表现农村生活的诗歌,当然,陆游至死都无法忘怀中原尚未收复、金瓯依然残缺的现实,所以,85岁的诗人,在弥留之际,写下了《示儿》一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一首诗被前人认为有“三呼渡河之意”。
陆游一生的经历,决定了他诗风的变化。陆游最早师从江西派的大诗人曾几,但是中年蜀中的生活,改变了他的创作风格。他开始不满意早期的“只务藻绘”的诗风,而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他感到只有这种风格才能最好地抒发自己炽热的感情、宏大的抱负,才适合自己狂放不羁的个性特征。到了晚年,“满眼是桑麻”的环境和安宁的农村生活,是他的诗呈现出平淡自然的风貌。所以,赵翼总结陆游诗歌发展的三个阶段是:“少工藻绘,中务宏肆,晚造平淡”(《瓯北诗话》)。
第4个回答  2021-10-18
一、陆游的生平
陆游是南宋最杰出的诗人,他的生活经历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125-1170)为读书学诗、科举失意、初仕罢归时期。家庭良好的爱国教育;与唐琬的婚姻悲剧;复试被黜的原因。
第二阶段(1170-1189)为入蜀从军、东归宦游、再遭免职时期。南郑前线的军营生活;入范成大幕府的诗酒生活。
第三阶段(1190-1210)为退居山阴时期,除一度入朝主持修史外,一直闲居在家。

陆游的小故事
1、陆游从小经历国难的痛苦,幼小的心灵滋长了对祖国、对民族的爱。少年勤奋。二十九岁参加两浙地区的考试,被取为第一名。奸相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参加考试。秦桧暗示考官,要让秦埙得第一名。考官没买账,秉公办事,让陆游得了第一。秦桧十分恼火。第二年,陆游到京城临安考试。主考官又让陆游得第一。

陆游的五起五落简要说明?
期间,陆游写下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平戎策》,提出北伐中原取长安须先取陇右,同时积蓄粮食加强训练士兵的军事主张。为此,陆游得以在抗金前线定军山、大散关一带巡查战略要塞,体验军旅生活。只可惜,宋孝宗没有采纳陆游的《平戎策》,也没有安排王炎的北伐。陆游只体验了8个月的军旅生活,幕府解散。

陆游有怎样的人生经历
陆游天性爱读书,自幼有“扫胡尘”、“清中原”的梦想。28岁时,陆游到临安参加考试,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参加了这次的考试。本来秦桧想授意主考官陈之茂让自己的孙子当第一,但是由于陆游的文章太好,陈之茂没有听从秦桧的安排。秦桧一怒之下,取掉了陆游的卷子 。不过,殿试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秦埙...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经历五起五落,分别是什么?
1、33岁入仕陆游虽然出生于名门世家,但是他的一生却是很坎坷的。2岁时即遇上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而他的父亲为了避难,后来便辞官回乡躲避战乱。而陆游便是在自己的老家度过了少年时期,从小陆游便很聪慧好学,在他12岁的时候,便能写诗作文,通过自己过人的才华,以及祖上的功劳,后来陆游被封...

陆游那个年代皇帝叫什么
陆游(1125年-1210年)陆游一生经历南宋四位皇帝:高宗赵构、孝宗赵伯宗、光宗赵敦、宁宗赵扩。南宋皇帝谱:高宗赵构(1107-1187)(1127-1162)年在位,在位36年 高宗赵构,宋徽宗第九子。1127年即位于南京(今商丘),史称南宋,1138年迁都杭州。1162年,让位给太子,自称太上皇。死于1187年,时年81...

陆游生活在什么时期
陆游2岁的时候北宋就消灭了 他是生活在南宋时期,经历了宋高宗 宋孝宗 宋光宗 宋宁宗四任帝王。陆游[1125年11月13日(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1210年1月26日(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南宋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市越城区)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

简单概括陆游的人生经历,五十字以内,尽量用白话文,急!!
陆游在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乾道七年(1171年),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

陆游的经历
陆游是南宋最杰出的诗人,他的生活经历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125-1170)为读书学诗、科举失意、初仕罢归时期。家庭良好的爱国教育;与唐琬的婚姻悲剧;复试被黜的原因。第二阶段(1170-1189)为入蜀从军、东归宦游、再遭免职时期。南郑前线的军营生活;入范成大幕府的诗酒生活。第三阶段(...

陆游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大诗人。陆游幼年时,正逢金兵焚掠江南,他时常听父老议论国事,见父辈言及形势危及时愤激慷慨的情形;对此他深受感动,从小就萌生了抗金之志。由于他长于兵间,有“儿时万死避胡兵”的惨痛经历,有与人民同患难、共命运的童年,因而产生了...

陆游生平的简介
一、早年经历与教育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自幼聪慧过人,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因长辈有功,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之职。陆游一生致力于文学研究和创作,尤其以诗为最。他的诗风格独特,兼取前人所长,打破了江西诗派的束缚。二、仕途经历 陆游的仕途并不顺利。尽管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并终于进士及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