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四川出现过那些著名军事人物

近代史上,四川出现过那些著名军事人物

《四川历代名将》网络版上线了哦!!

欲查看更多辞典请登录http://refbook.cnki.net/

 

说明

四川,乃“天府之国”,人杰地灵,名家辈出,自古有“天下雄才蜀中半”之誉。有关四川的政治文化名人、仁人志士,先辈师长们颇有研讨,著述丰富,然川籍军旅武将的专集迄今未见。蜀中名将是灿若繁星的四川名人中一个重要部分。晚辈少年从军,十六年行伍生涯,对军人感情尤深,十余年来朝夕收集整理资料,试图补此遗阙。现几经易稿,草成一册,以为研究四川军事史、军事人物志作点微薄之贡献。
  本书兼有人物传记和工具书性质,选收的范围是:
  一、凡出生于四川、原籍四川的古代著名军事人物和战将、重要农民起义首领,生平能查实者予以收录;在四川有显著战绩或卒于四川的历代外省籍名将,酌情收录。
  二、近现代的军事人物,中华民国的将领原则上选收中将以上军衔及相当级别能查实者;红军和人民解放军将领,因四川省内有关部门编写的《巴蜀名将》已专集收录,并将同时出版,为避免重复,故本书在付印前删去了130余位红军和人民解放军将领,约6万字,仅作名录附后,以与上书互为印证。至于有些虽不是将领,但属国内知名的军事人物或战斗英雄,亦作附录以备查。
  三、有些战将,历史上很有名,但因资料欠缺,故暂割爱,待后补续。
  本书的编排体例大致如下:
  1. 全书(含附录)共收390余人, 除去《巴蜀名将》立传者, 每人作一小传, 客观介绍其生平主要事迹, 不作评论, 以保持历史原貌。
  2. 所收人物, 均以生年先后为序排列, 生年相同者以卒年先后为序, 生卒年不详者据其活动事迹插入适当位置,知其大约者用 “约” 字表示。 文中的古地名一般夹注今地名, 古纪年夹注公元纪年。
  3. 所用资料, 皆取之于正史、 方志、 主要辞书、 大型人物传记、 党和国家公开发表的重要文献等, 尽可能地做到其事足征, 材料足信, 不揣测, 不臆断, 不杜撰, 力求准确客观。 凡有著述的, 在事迹末了, 列出主要书名, 但不介绍著作内容或评述。
  本书编写中, 曾得到四川大学图书馆、 巴蜀书社的领导和编辑同志的大力支持; 四川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彭静中、 唐光沛先生, 给予了多方面的指导, 尤其彭先生在百忙中审校了初稿, 并作序; 著名作家马识途前辈, 特为本书题签, 在此一并致谢。
  因属垦荒之举, 限于个人学识和水平, 书中错误难免,以此作引玉之砖, 求教于研治四川军事史、 人物志的师长和同行们。

任宝根
  1989年3月于川大

四川被誉为天府之国、 人文之乡, 历史上向有编纂史籍, 记述川中人物的传统。 且不论已佚的《巴蜀耆旧传》,顾名思义, 是记录川中人物的专书。 而今传世的 《华阳国志》, 记载巴蜀士女二百多人, 文臣武将, 巾帼英烈, 山林隐逸, 医卜孝流, 通过其所记述的人物行迹, 而反映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风貌, 有助于知人论世, 知所趋向。
  清代道、 咸以后, 记录巴蜀人物专书很少, 除载国史、文集、 碑碣之外, 一时人物, 罕得传闻。 因而及时收录各个时期的历史人物, 按行业和所从事, 而编纂专书, 就成了各传记作者应该承担的一项任务。 存史、 资治, 进行乡土教育, 于这些专书是赖。
  当今欣处盛世, 全国各族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 从事两个文明建设, 存史、 资治的修志工作, 正在全国普遍展开, 而记录地区各行业的人物, 是志书和地方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志笔不越境而书, 率多各记其市县的人物, 就从四川全省范围内看, 也侧重在近现代人物, 而且是综合性的。 至于专门记载全省某一专业性人物的书却很少, 特别是专门记载四川著名军事人物的则更少, 于是编写四川历代著名军事人物之书, 便到了应着手的时候。
  《四川历代名将》一书, 重点是专门汇录籍隶四川或在川中的军事活动上有历史影响的正面人物。 但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为了反映历史的全貌,所以对于正反两方面的人物都兼收并录,这是对解放前的状况而言。本书原拟重点记载我党我军的著名军事将领,期成一整体性的四川军事人物专书,后因即将出版的《巴蜀名将》一书, 已专收红军和解放军将帅,为避免重复,仅以名录附后备查。但作者在目录排列上,还是同时兼顾,以成完整。
  巴蜀群山环抱,交通维艰,容易故步,惯循旧辙,故李青莲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正因为这种状况,益增人们之盆地意识,艰于改革开拓。四川历来有作为的人,都曾东下出入夔门, 或北上往来剑关, 甚至多“身行万里半天下”。这样,既开阔了胸襟,又拓宽了视野,由于曾经沧海,才在事业上打下坚实基础,得以发出光和热,做出重大贡献。在《四川历代名将》这本书中,所记述的众多人物,曾得力于走出四川,或外地来川, 富于积极进取和开拓奋发精神。设想任何一位将才,如不立志走出家门,度越省门,甚至超迈国门,老死不出乡,能有多少见识和眼量!虽然时势造英雄,若不投入时代洪流,不能在生活海洋中游泳到胜利的彼岸,多将骈于草茅而虚度自己有所作为的美妙青春!
  作者从鲁迅先生的家乡,进入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又来到四川,景仰蜀中名将。历年多方收集资料,转入川大后,仍在军务部门和有关同志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下, 写成《四川历代名将》这本书,为蜀中将领立传。因此,这本书不仅会受到军内外广大读者的欢迎,而且,在盛世修志的今天,又为川中各县修志的同志,提供了参考资料,将受到特别重视和欢迎。
  承作者厚爱, 辱命弁言, 辞不获命, 敬恭桑梓, 古训是式, 谨缀数言, 借表一个退伍战士对川中名将的敬意, 是为序。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