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许多喜剧文学会具有悲剧色彩

如题所述

美学范畴中的悲剧和喜剧,不单是指特定的戏剧类型,而是指具有“悲”和“喜”的特殊审美效果的文艺作品。我在这里所谈论的悲剧,也主要是指广义上的具有“悲”的审美因素和审美效果的文学艺术作品,如诗歌、小说、戏剧、音乐、电影等,或者称之为具有悲剧美的悲情作品。鲁迅说:“悲剧就是把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所以悲剧作品的故事情节大都是以主人公的失败、出走或死去为结局的,或者说,故事的内容和结局是悲哀的,悲惨的,使人产生悲伤、怜悯的感情。但很多人都愿意花钱去看悲剧作品,宁愿去伤心流泪,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源于悲剧的美感。记得有两部很出名的悲剧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和《泰坦尼克号》,在影院引起了观众一片唏嘘和哭泣,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另外,还有我国经典名曲如《梁祝》、《二泉映月》等以悲剧故事为背景内容,由于营造了浓郁凄美的悲剧美感氛围,也受到人们的喜爱。所以,人类共同的审美心理是大都喜看悲剧作品,西方国家的人们对悲剧作品尤为欢迎,都认为悲剧文学是最具有深度,最具有感染力的,世界著名的小说、戏剧、电影、音乐名著的情节内容大多是悲剧故事。如曹雪芹的《红楼梦》、鲁迅的《伤逝》、巴金的《家》、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歌德的《浮士德》和《少年维特的烦恼》、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的《哈姆雷特》和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电影《魂断蓝桥》和《泰坦尼克号》、乐曲《梁祝》、《二泉映月》等。我国“四大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也全是悲剧。别林斯基说:“没有一种诗像悲剧这样强烈地控制着我们的灵魂,以如此不可抗拒的魅力,使我们心向神往,给我们如此高尚的享受。”这句话道出了悲剧的艺术魅力和美感作用。美感是由美的事物引起的一种精神上的审美愉悦。悲剧作品就是最具吸引力和情绪感染力的,它以其独特的悲剧美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和心灵,引起读者和观众的经历、心灵、情感和性情的共鸣,激发起强烈的心灵震撼和审美快感。欣赏(阅读或观看)喜剧作品,常常使人发笑,使人感到轻松愉快;而欣赏悲剧作品,却能令人“悲”以至于饮泣流泪,荡气回肠,黯然神伤,并且在哭泣哀伤后觉得心情舒服畅快,获得了内心的审美愉悦和情感、精神的满足,即所谓的“悲中有乐”,这就是悲剧的基本美感效果。但这种“悲”,大多包含了严肃、庄重、崇高、壮烈等内容,在情感的愉悦中还寓有“真”的启迪、“善”的教诲和“美”的享受,能使人在悲痛中奋发振作,得到情感的满足和心灵的畅快,使性灵得到陶冶、净化和升华,从而得到多方面的审美快感。悲剧的艺术,它给人一种悲感、美感,但是悲中有快乐,有启迪,有教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
这类具有悲剧美的文学作品是很多的,古今中外都有,各种体裁都有,它们具有无穷的悲剧美感,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去品味,去感悟,去体会。如《诗经·氓》,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失街亭》,话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艾青的诗《大堰河——我的保姆》,鲁迅的小说《祝福》、《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曹禺的话剧《雷雨》,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莫泊桑的小说《项链》,莎士比亚的著名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甚至还有带着或浓郁或淡薄的悲伤情调的一些作品,如韩愈的散文《祭十二郎文》、朱自清的《背影》、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这些带着悲伤情调,具有悲剧美的文艺作品使人感动,使人悲伤,使人流泪,使人深思。
我们应该怎样鉴赏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悲剧美呢?我认为,鉴赏悲剧作品的美感,品味其丰富深刻的悲剧美,可从以下几点来把握:

1、通过故事情节把握悲剧人物的类型

悲剧作品从所表现的人物类型上可分为英雄人物悲剧、小人物悲剧和反面人物悲剧。如项羽在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下霸王别姬,自刎乌江,成为“失败的英雄”;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为人类而受刑,被马克思誉为是“哲学日历上最高的圣者和殉道者”;岳飞、文天祥等精忠报国,却被奸臣弄权害死。这些都是英雄人物的悲剧,英雄的英勇壮烈的行为和凄凉悲壮的遭遇命运表现出强烈恢宏的悲壮美,引起我们深沉的感慨和深远的思考,给人无尽的感染、启迪和教诲。鲁迅小说中塑造的祥林嫂、阿Q、孔乙己、涓生和子君等都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人物——下层劳动妇女、贫苦农民、知识分子,他们的悲惨遭遇和不幸死去,让人一洒同情泪,生发出怜悯和哀伤,透视出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冷漠和罪恶,是一种令人同情,引人深思的小人物悲剧。特别是祥林嫂,一个勤劳善良、忠厚老实的农村劳动妇女,她备受生活的打击,丈夫死去又被迫改嫁,社会要求她守节但又不让她守节,而在夫死子亡后还要承受迷信思想和贞节观念的纠缠和折磨,且被冷漠的人们奚落、嘲弄,“想做奴隶而不得”,失去了做人的一切权力,最后只有寂然死去。其悲剧具有典型性,是典型的小人物悲剧。别里科夫害怕社会变革,害怕新生事物,竭力维护沙皇专制统治,成为沙皇统治的帮凶;麦克白战功赫赫却弑君篡位,成为一个“具有伟大灵魂的坏蛋”。别里科夫的死、麦克白的堕落等给人一种震惊和思考,人性的蜕变和丑恶竟会达到如此地步!他们的悲剧则属于反面人物的悲剧。

2、根据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

悲剧作品从人物悲剧命运造成的原因上可分为性格悲剧、命运悲剧和社会悲剧,其实都是社会悲剧。如鲁迅的小说都写的是平常人和平常事,悲剧主角都是社会底层的普通人——旧中国劳动妇女、贫苦农民和下层知识分子,而他们的悲剧命运都是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和毒害而产生的,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的,其悲剧命运令人战栗,令人深思,是典型的社会悲剧。谚语曰,“性格即命运”,即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就决定什么样的命运。也有些悲剧的原因主要源于主人公个人的性格因素,如软弱、忧郁、虚荣、轻信等,但也离不开社会的影响,因为人是社会的人。如《项链》中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看似偶然的命运悲剧,连作者也说:“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但我们深入思考,你会发现,她的悲剧在偶然中带有必然性,这是由于她内心的思想性格中受到了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严重毒害和侵蚀,而且根深蒂固,势必造成她“片刻虚荣,十年艰辛”而执迷不悟的人生悲剧。同时,这又和当时法国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爱慕虚荣,重色轻才的社会环境和价值取向是分不开的。

3、深入领会主人公的悲剧命运给人的启迪和教益

悲剧文学除了以情感人之外,还能通过它所包含的社会内容本身引起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去思索这个悲剧形成的主客观因素和社会、思想根源,并以之作为人生的教科书,避免重蹈他人人生悲剧的覆辙。所以,悲剧的美感除了感性的情绪感染作用外,更有理性的人生启迪和指导作用。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人从作家创作的的悲剧故事中受到了真善美的启迪和教益。如《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根源,主要是由于封建礼教思想(贞节观念、迷信思想)的毒害;《项链》中玛蒂尔德的悲剧源于资产阶级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腐朽思想毒害;《套中人》中别里科夫的悲剧源于沙皇专制思想的毒害等。这些悲剧让人认识和感悟到:落后、愚昧、腐朽的思想会毒害人,造成人生的悲剧。这就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解放思想,破除迷信,追求进步,更加富有智慧的生存生活。

4、深入理解和领悟作家的创作意图和审美理想

悲剧文学的美感,一方面来自悲剧所包含的社会内容本身,它给人情绪感染,给人思想启迪和教益;同时,又来自作家、艺术家的创造;创造又源于他的创作意图和审美理想。如曹禺谈《雷雨》的创作时说:“在黑暗的旧社会里我捱过了大半生。……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我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时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可见,《雷雨》这部悲剧的创作意图正是以血缘、爱情和阶级矛盾的纠葛来揭露和批判封建旧中国家庭的黑暗和丑恶。鲁迅的小说《药》写了华夏民族的悲剧,其创作意图正如鲁迅先生自己所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我怎么做起小说来》)巴金的小说《家》写了高觉新、鸣凤、钱梅芬等人的悲剧,控诉了封建大家庭及封建思想的罪恶,并深刻的指出“青春是美丽的东西”。巴金说:“我写《家》,就象在挖开回忆的坟墓。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就常常被迫目睹一些年轻的生命横遭摧残,得到悲惨的结局。”“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诉’。”作者对封建制度的控诉,对青春的歌颂和赞美正是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审美理想。所以,深入地理解和领悟作家的创作意图和审美理想,更能加深我们对悲剧作品的认识,更能增强我们对其悲剧美的领悟。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为什么许多喜剧文学会具有悲剧色彩?
很多喜剧文学之所以会有悲剧的色彩,第一是为了切近现实,第二是欲扬先抑。我们的生活永远不可能只有欢笑,没有泪水。所以喜剧文学在创作的过程中虽然是秉持着“喜”的原则,但是基于生活,故事取自生活,不可能避免悲剧。就好像电视剧西游记》一般,在大家的眼里,这应该算是一部喜剧了。因为最后唐僧师徒...

为什么许多喜剧文学会具有悲剧色彩
悲剧作品从人物悲剧命运造成的原因上可分为性格悲剧、命运悲剧和社会悲剧,其实都是社会悲剧。如鲁迅的小说都写的是平常人和平常事,悲剧主角都是社会底层的普通人——旧中国劳动妇女、贫苦农民和下层知识分子,而他们的悲剧命运都是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和毒害而产生的,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的,其悲剧命运令人战栗,令人...

为什么伟大的作品,即使是喜剧也往往有着强烈的悲剧色彩?
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吧,在悲剧中烘托喜剧色彩,总之是为了具有某种教育意义,对比的强烈才能更加的引人深思,突出作品的主旨,因为人们在面对悲剧的时候才会更加理性的去思考。

中国文学作品大多是悲伤的形式,你知道为什么吗?
喜剧让别人笑,悲剧让他人哭。文学揭露了人性的善恶美丑,人生的悲欢离合,很多想阐释的无所谓是一个又一个悲剧。从孟姜女哭长城、封建主义的压迫到近代百年战乱之苦,悲剧作品从来都是占据了主要地位。文学讲究有感而发,诸如种种的底层悲苦,常常让作家切身体验,心有所感,对现实进行艺术提炼。比如我国...

学写作 | 什么是悲喜剧?
悲喜剧在文学中的功能主要在于描述生活的双重性,通过戏剧性的交织展示现实的复杂性。它不仅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形式,也为小说创作提供了独特的视角,通过悲剧与喜剧元素的融合,让读者在笑声中体会生活的悲喜交加。这种装置在艺术作品中既能引发共鸣,也能激发思考,是文学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创作手法。

...东宫》悲剧虐恋,却悲不过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
悲剧能占据一定的影视市场, 是因为真正的人生往往充满了悲剧色彩 ,悲剧能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情能力,抓住观众的心理。有人喜欢悲剧,就有人喜欢喜剧,因为悲剧许多过于沉重, 喜剧则不然,能够使人感到瞬间的轻松愉快 ,可以舒缓人们快节奏生活下的压力。许多剧也的确如此,比如 《传闻中的陈芊芊》颠倒...

一道一尼的哲学性思考 浅析《桃花扇》的悲剧色彩
中国古代悲喜剧戏剧是中国戏剧文化的结晶,最能代表中国戏曲文化精神,甚至能够折射出时代的价值取向。《桃花扇》是一部杰出的悲喜剧,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崇高的历史地位。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言:“吾国文学中,其具厌世解脱之精神者仅有《桃花扇》与《红楼梦》耳。”由此可见《桃花扇》的影响力。 《桃花...

【略谈色彩词在文学作品中的功用】 文学作品中的悲剧色彩
所有这些,对表现人物形象、深化主题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以色彩词暗示人物的心理 以色彩词表现人物的心理,对刻画人物、烘托气氛具有直接的感染力。这里先以苏童的小说为例进行说明。苏童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具有变态的心理、扭曲的人格、悲剧的命运。他们生活在冷酷而又绝望的空间里,痛苦地挣扎着,其小说世界...

文学的艺术性某种程度上是否取决于其悲剧性?
悲剧确实在等级上高于喜剧。如果说幸福和美好是某种意义上的平衡,那么悲剧就是那些试图打破平衡的情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就是一场悲欢离合的剧目,结尾都是自己的死亡和周围人的死亡。我们笑过爱过开心过,却最终都会成为过眼云烟。对个人来说,这就是一种悲剧。但是...

悲剧性和喜剧性在中外文学作品中的不同表现
悲剧着力表现的是个人意志与不可抗拒的命运的冲突。进入封建的中世纪表现为性格悲剧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我国古代神话的悲剧表现为人在与自然抗争中毁灭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我国进入封建社会后就表现为平民与封建贵族的冲突如《窦娥冤》。古希腊喜剧家阿里斯多芬喜剧具有强烈的讽刺和思辨色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