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2-04-30
自从学校提出争创生态绿色学校,争当环保小卫士口号,我中队积极响应少先队总部号召开展“爱我校园”的保洁活动,在班队会上举行了“我为学校做什么”的主题队会,队员们个个争当环保小卫士,“弯弯腰,捡起一片废纸,还你一片绿色。”“小草青青,脚下留情。”“小草在睡觉,请您别打搅。”。。。。这些都成了小队员们的口头禅,他们改掉了乱扔垃圾的坏习惯,小队员们几个一组主动担任了宣传窗,花坛的保洁员,班内的门窗也被小队员们包干到户了,我们的教室是那样的整洁漂亮,一尘不染,在每次的全校卫生大检查中总是名列前茅,多次受到校领导的表扬。“学校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校园里经常还可以看到我们保洁小分队的身影。
3、文明礼仪伴我行,争做合格小公民
“请问:不小心伤害别人应说:( );看见老师,长辈应说:()……“为配合学校争创行规示范学校,我中队举行了“文明使者在行动”的主题队会。我们身边有哪些不文明现象,不文明行为,应该如何改正?队会之后,我中队组成了一支“文明礼仪宣传队”,把一些文明用语编成了通俗易懂,同学们乐意接受,易记易懂的儿歌,快板,小品,课本剧等,每周向全校师生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并印刷成宣传单分发到各中队,把文明礼仪传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抗非典期间,宣传小队的天使们把预防非典的知识编成儿歌向同学们宣传预防小知识,在学校少先队总部的组织下,走向街头向叔叔阿姨们宣传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和预防非典的小知识,安吉县电视台对我们作了独家采访,并在电视台播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本学年光荣地被学校少先队总部授予“文明礼仪示范中队”称号,每一次荣誉的取得,都将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注重我们的礼仪
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所以我们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是具备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的小学生。那么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试想假如全国每一个校园都共同创建文明校园,那么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将大大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将会大大加强,祖国的未来一定是繁荣昌盛、灿烂辉煌!
树立讲文明懂礼仪的社会风尚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它不但形成了灿烂的文化,而且还拥有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礼仪的历史。在儒家学说中,礼为天下先,强调以礼治国、以礼治家。从古至今,涌现出不少文明礼仪、素养极高的人,像孔融、周恩来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更需要文明礼仪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当今迎奥运,开展讲文明礼仪的宣传活动中,应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养成文明礼仪规范,争做文明的北京市民,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风尚。
礼仪就是礼节和仪式,它有三大要素:语言、行为表情、服饰器物。一般地说,任何重大典礼活动都需要同时具备这三种要素才能完成。礼仪的分类很多,可以分为个人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商务礼仪等,还有外事礼仪、习俗礼仪、礼仪文书等等。
礼仪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 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每个人的言谈举止都体现出他的行为是否文明,是否合乎礼仪。讲得轻一点,人们之间在相互交往中,特别是在与外国人交往中,如果不注意文明礼仪,会被人家耻笑。讲得重一点,不同民族之间,如果不互相尊重(各自的风俗习惯或礼仪),有可能会挑起民族仇恨和争斗。
礼仪的主要功能,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 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
礼仪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法律、制度属于社会规范的底线,虽然重要,但它们毕竟只是社会的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规范,而无法包含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法律规定,盗窃价值超过一定数额时要追究刑事责任,当达不到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时,则可依据治安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治安处罚。但是,如果治安处罚的条件也够不上,比如偷了别人的一件衣服怎么办?如果社会的所有成员都会小偷小摸,这个社会将是一个怎样的社会?然而,法律却管不了偷鸡摸狗之类事。怎么办?这就要依靠道德来规范。事实上,不偷不窃这既是道德的要求,同时也属于礼仪的要求。因为,小偷小摸行为显然不属于礼貌行为。小偷小摸如此,其他方面何尝不是如此。所以,没有规矩固然不成方圆,没有礼仪同样不成方圆。
从礼仪的现实条件来看,我们必须学习礼仪知识。讲礼仪是有条件的。首先,礼仪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就是我们平时所提倡的一些基本礼仪也不例外。如不随地吐痰需要纸巾、污物桶的物质基础;不随地大小便需要完善公共厕所设施。所以,讲礼仪要切合实际,礼仪过于繁琐或超前会成为负担。有钱人参加晚会固然可以穿晚装、礼服,但农民上山砍柴穿西装就没必要了。其次,礼仪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在多数国家,朋友见面时握握手是礼仪,但到了中东,异性之间随便握手弄不好是要受惩罚的。又如,在西方国家,朋友相见互相拥抱非常正常,但在我国,如果普通的异性朋友之间动不动就拥抱,就会受到人家的耻笑,甚至被对方认为是性骚扰。同样是在国内,在街上随地吐痰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表现,但农民在田间耕作时,如果也要求吐痰入盂则会成为笑谈。所以,讲礼仪要符合国情,不能照搬照抄,要实事求是。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倡导文明的社会礼仪。结合社会公德教育,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仪理念。进入车站、公园、社区等地,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制止不文明现象。针对当前公共生活领域中的突出问题,大力宣传文明上网、文明就餐、文明驾车、文明乘车、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礼仪,着重纠正违章行使、违章停车、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破坏绿化、损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引导人们做一个懂礼仪规矩、讲文明语言、守公共秩序的好公民,努力形成共同崇尚文明礼仪的社会氛围,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热情为主要内容的职业礼仪规范,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以及规范的仪态、语言,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服务。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学习礼仪知识,促进礼仪习惯养成,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着力塑造创新、诚信、包容、开放、文明的北京人的良好形象,树立讲文明懂礼仪的社会风尚,加快国际化城市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名人礼仪故事:张良拜师
张良(?—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诗歌
人人从我做起来
要让大地绿起来,
要让天空蓝起来,
要让江河清起来,
要让空气净起来,
要让花儿开起来,
要让鸟儿唱起来,
要让环境好起来,
人人从我做起来。
文明礼貌
学习争先虽重要,
文明礼貌也要好。
学校规定都遵守,
见到老师有礼貌。
同学之间相友爱,
友谊小手牵的牢。
爱护公物放心上,
树立新风我做到。
文明乘车歌
同学们,要记牢,
上下车时队排好。
上了车,不乱跑,
准备零钱去买票。
车厢里,不大叫,
安安静静秩序好。
有座位,不去抢,
老人孩子照顾到。
下车时,不拥挤,
耽误时间易摔跤。
讲文明,讲礼貌,
开开心心上学校。
都夸白兔有礼貌
小白兔,过小桥,
走到桥上瞧一瞧,
哎呀呀,山羊公公走来了,
摇摇摆摆跨上桥。
小白兔,往回跑,
站在桥头把手招。
“公公请您先过吧,
一步一步要走好。”
河水听了哗哗笑,
鱼儿听了蹦蹦跳,
都夸白兔有礼貌。
校园美
教学楼,真热闹。
杨柳青青花儿俏。
同学们,蹦又跳。
讲文明,懂礼貌。
见老师,问声好。
见同学,问声早。
爱环境,出新招。
有垃圾,专人管。
见废纸,弯腰捡。
护环境,人有责。
校园美,齐欢笑
故事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2.
文明礼仪伴我行
同学们:当你们在公交车上看见老弱病残的人,你是否给他们让过座?当你得到帮助以后,你是否说了一声:“谢谢!”在生活中有许多礼仪你是否做到了?
礼是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它告诉我们讲究礼仪的人要从待人接物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周恩来有一次去某地视察工作,他同机组人员一一亲切握手致谢,这时机械师蹲在地上工作,总理同其他人握手之后就站在机械师身后等他,并示意人们不要惊动他。机械师工作结束后转过身来,才发现总理在身后,忙说:“对不起,总理,我不知道您在等我。”总理笑着说:“我没有影响你的工作吧!”
总理的一举一动,充分说明了他的教养,他的风度,他的美德。
据说某明星驾车闯红灯,当警察拦截时,他却高声叫骂,某明星因为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名人小事见精神,在不同的场合下人的行为会发生变化,一些明星们也成了“名人”,但往往缺少周总理那样名人之举,两个例子对比多么鲜明。
周总理平易近人,对别人的劳动非常尊重,平日,服务员给他端送东西,他不是放下手里的工作,用双手接,就是微笑致意。有时,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与其相遇时,立刻停止,让总理先走,总理却站在那里,微笑着让工作人员先走……
总理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我们如何做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春秋的大学者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而春秋的孟子也说过:“有礼者敬人,…….敬人者人恒敬之。”可见,一个人讲礼貌是如何重要。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我们通过学习,努力去做,都会成为讲礼仪,懂文明守纪的好少年。
3.
文明礼仪伴我行
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是具备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记得一位名人曾说: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构成的,而不是由文字。无数事例表明,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是高尚的情操。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什么样的思想品质和什么样的道德水准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
南开大学校长在镜子上写了一句箴言:“面必争,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装。” 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仪表起码必须符合学校的气氛和学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体的仪表,是对老师同学的一种尊重。
同学们,文明礼仪是人类社会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学识水平,道德素质,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种资本。”良好的礼仪习惯的形成,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形象礼仪不仅涉及个人的自身形象,而且事关学校社会乃至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
文明是风,它可以吹拂每一位学子的心;形象礼仪是花,它能将校园装扮得更加美丽。激烈的社会竞争不允许我们停留于顾影自怜之中,让“形象礼仪常驻你我心中”,让我们“学好礼仪,美化形象”,努力用双臂构建自己的人生大厦。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那我们纵然拥有了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已对社会又有何用?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 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 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4.
一位母亲正骑自行车带着年幼的女儿迎面而来。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饼干掉在地上。母亲马上停下车,轻声对女儿说:“来,咱们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说着便把孩子抱下来,俩人弯腰一起去捡地上的碎饼干。就是这一普通的一幕,不由让人想起一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仔细想想,不是吗?无论这位母亲,还是将来的孩子文明素质如何,在这一细节中已有了答案。 而现实中,还有不少与“素质不高”对号入座的行为,都是因为不注意、不在乎而形成习惯后在举手投足间不经意就暴露出来的。说到文明素质,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向善、向美的天性,只是日复一日,因自我约束的态度、力度不同,才有了令人一目了然的区别。这一渐变,既与思想认识有关,更是一个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真希望我们在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人能抛掉坏毛病、养成好习惯,不容“小恶”,不拒“小善”,让不文明的画面、不和谐的音符,少些,再少些。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那我们纵然拥有了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已对社会又有何用?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 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 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柳州要构建文明和谐社会我们作为学生应如何去做?这是八中在最近组织全校学生讨论该话题的一个阅读材料,学校要求每班每位同学针对自身、他人、班级找出与校园文明礼仪相违背的做法,用你手中的笔描述出来,用你的心声去倡议大家自觉讲文明礼仪并,用你的好点子去完善我们的文明条例。 这是八中充满人文气息的德育育人活动的一个缩影,这里没有一点说教的意味,没有对学生横加批评和指责,没有命令和强制要求,有的是反思,关注,倾听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活动后从学生交上来令人叫好的整改措施,学校校容校貌的一点点改变,说明德育只有深入人心才会具有实效性。
第2个回答 2012-04-27
从学校提出争创生态绿色学校,争当环保小卫士口号,我中队积极响应少先队总部号召开展“爱我校园”的保洁活动,在班队会上举行了“我为学校做什么”的主题队会,队员们个个争当环保小卫士,“弯弯腰,捡起一片废纸,还你一片绿色。”“小草青青,脚下留情。”“小草在睡觉,请您别打搅。”。。。。这些都成了小队员们的口头禅,他们改掉了乱扔垃圾的坏习惯,小队员们几个一组主动担任了宣传窗,花坛的保洁员,班内的门窗也被小队员们包干到户了,我们的教室是那样的整洁漂亮,一尘不染,在每次的全校卫生大检查中总是名列前茅,多次受到校领导的表扬。“学校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校园里经常还可以看到我们保洁小分队的身影。
3、文明礼仪伴我行,争做合格小公民
“请问:不小心伤害别人应说:( );看见老师,长辈应说:()……“为配合学校争创行规示范学校,我中队举行了“文明使者在行动”的主题队会。我们身边有哪些不文明现象,不文明行为,应该如何改正?队会之后,我中队组成了一支“文明礼仪宣传队”,把一些文明用语编成了通俗易懂,同学们乐意接受,易记易懂的儿歌,快板,小品,课本剧等,每周向全校师生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并印刷成宣传单分发到各中队,把文明礼仪传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抗非典期间,宣传小队的天使们把预防非典的知识编成儿歌向同学们宣传预防小知识,在学校少先队总部的组织下,走向街头向叔叔阿姨们宣传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和预防非典的小知识,安吉县电视台对我们作了独家采访,并在电视台播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本学年光荣地被学校少先队总部授予“文明礼仪示范中队”称号,每一次荣誉的取得,都将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注重我们的礼仪
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所以我们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是具备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的小学生。那么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试想假如全国每一个校园都共同创建文明校园,那么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将大大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将会大大加强,祖国的未来一定是繁荣昌盛、灿烂辉煌!
树立讲文明懂礼仪的社会风尚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它不但形成了灿烂的文化,而且还拥有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礼仪的历史。在儒家学说中,礼为天下先,强调以礼治国、以礼治家。从古至今,涌现出不少文明礼仪、素养极高的人,像孔融、周恩来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更需要文明礼仪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当今迎奥运,开展讲文明礼仪的宣传活动中,应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养成文明礼仪规范,争做文明的北京市民,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风尚。
礼仪就是礼节和仪式,它有三大要素:语言、行为表情、服饰器物。一般地说,任何重大典礼活动都需要同时具备这三种要素才能完成。礼仪的分类很多,可以分为个人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商务礼仪等,还有外事礼仪、习俗礼仪、礼仪文书等等。
礼仪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 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每个人的言谈举止都体现出他的行为是否文明,是否合乎礼仪。讲得轻一点,人们之间在相互交往中,特别是在与外国人交往中,如果不注意文明礼仪,会被人家耻笑。讲得重一点,不同民族之间,如果不互相尊重(各自的风俗习惯或礼仪),有可能会挑起民族仇恨和争斗。
礼仪的主要功能,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 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
礼仪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法律、制度属于社会规范的底线,虽然重要,但它们毕竟只是社会的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规范,而无法包含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法律规定,盗窃价值超过一定数额时要追究刑事责任,当达不到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时,则可依据治安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治安处罚。但是,如果治安处罚的条件也够不上,比如偷了别人的一件衣服怎么办?如果社会的所有成员都会小偷小摸,这个社会将是一个怎样的社会?然而,法律却管不了偷鸡摸狗之类事。怎么办?这就要依靠道德来规范。事实上,不偷不窃这既是道德的要求,同时也属于礼仪的要求。因为,小偷小摸行为显然不属于礼貌行为。小偷小摸如此,其他方面何尝不是如此。所以,没有规矩固然不成方圆,没有礼仪同样不成方圆。
从礼仪的现实条件来看,我们必须学习礼仪知识。讲礼仪是有条件的。首先,礼仪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就是我们平时所提倡的一些基本礼仪也不例外。如不随地吐痰需要纸巾、污物桶的物质基础;不随地大小便需要完善公共厕所设施。所以,讲礼仪要切合实际,礼仪过于繁琐或超前会成为负担。有钱人参加晚会固然可以穿晚装、礼服,但农民上山砍柴穿西装就没必要了。其次,礼仪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在多数国家,朋友见面时握握手是礼仪,但到了中东,异性之间随便握手弄不好是要受惩罚的。又如,在西方国家,朋友相见互相拥抱非常正常,但在我国,如果普通的异性朋友之间动不动就拥抱,就会受到人家的耻笑,甚至被对方认为是性骚扰。同样是在国内,在街上随地吐痰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表现,但农民在田间耕作时,如果也要求吐痰入盂则会成为笑谈。所以,讲礼仪要符合国情,不能照搬照抄,要实事求是。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倡导文明的社会礼仪。结合社会公德教育,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仪理念。进入车站、公园、社区等地,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制止不文明现象。针对当前公共生活领域中的突出问题,大力宣传文明上网、文明就餐、文明驾车、文明乘车、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礼仪,着重纠正违章行使、违章停车、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破坏绿化、损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引导人们做一个懂礼仪规矩、讲文明语言、守公共秩序的好公民,努力形成共同崇尚文明礼仪的社会氛围,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热情为主要内容的职业礼仪规范,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以及规范的仪态、语言,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服务。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学习礼仪知识,促进礼仪习惯养成,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着力塑造创新、诚信、包容、开放、文明的北京人的良好形象,树立讲文明懂礼仪的社会风尚,加快国际化城市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名人礼仪故事:张良拜师
张良(?—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诗歌
人人从我做起来
要让大地绿起来,
要让天空蓝起来,
要让江河清起来,
要让空气净起来,
要让花儿开起来,
要让鸟儿唱起来,
要让环境好起来,
人人从我做起来。
文明礼貌
学习争先虽重要,
文明礼貌也要好。
学校规定都遵守,
见到老师有礼貌。
同学之间相友爱,
友谊小手牵的牢。
爱护公物放心上,
树立新风我做到。
文明乘车歌
同学们,要记牢,
上下车时队排好。
上了车,不乱跑,
准备零钱去买票。
车厢里,不大叫,
安安静静秩序好。
有座位,不去抢,
老人孩子照顾到。
下车时,不拥挤,
耽误时间易摔跤。
讲文明,讲礼貌,
开开心心上学校。
都夸白兔有礼貌
小白兔,过小桥,
走到桥上瞧一瞧,
哎呀呀,山羊公公走来了,
摇摇摆摆跨上桥。
小白兔,往回跑,
站在桥头把手招。
“公公请您先过吧,
一步一步要走好。”
河水听了哗哗笑,
鱼儿听了蹦蹦跳,
都夸白兔有礼貌。
校园美
教学楼,真热闹。
杨柳青青花儿俏。
同学们,蹦又跳。
讲文明,懂礼貌。
见老师,问声好。
见同学,问声早。
爱环境,出新招。
有垃圾,专人管。
见废纸,弯腰捡。
护环境,人有责。
校园美,齐欢笑
故事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2.
文明礼仪伴我行
同学们:当你们在公交车上看见老弱病残的人,你是否给他们让过座?当你得到帮助以后,你是否说了一声:“谢谢!”在生活中有许多礼仪你是否做到了?
礼是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它告诉我们讲究礼仪的人要从待人接物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周恩来有一次去某地视察工作,他同机组人员一一亲切握手致谢,这时机械师蹲在地上工作,总理同其他人握手之后就站在机械师身后等他,并示意人们不要惊动他。机械师工作结束后转过身来,才发现总理在身后,忙说:“对不起,总理,我不知道您在等我。”总理笑着说:“我没有影响你的工作吧!”
总理的一举一动,充分说明了他的教养,他的风度,他的美德。
据说某明星驾车闯红灯,当警察拦截时,他却高声叫骂,某明星因为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名人小事见精神,在不同的场合下人的行为会发生变化,一些明星们也成了“名人”,但往往缺少周总理那样名人之举,两个例子对比多么鲜明。
周总理平易近人,对别人的劳动非常尊重,平日,服务员给他端送东西,他不是放下手里的工作,用双手接,就是微笑致意。有时,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与其相遇时,立刻停止,让总理先走,总理却站在那里,微笑着让工作人员先走……
总理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我们如何做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春秋的大学者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而春秋的孟子也说过:“有礼者敬人,…….敬人者人恒敬之。”可见,一个人讲礼貌是如何重要。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我们通过学习,努力去做,都会成为讲礼仪,懂文明守纪的好少年。
3.
文明礼仪伴我行
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是具备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记得一位名人曾说: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构成的,而不是由文字。无数事例表明,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是高尚的情操。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什么样的思想品质和什么样的道德水准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
南开大学校长在镜子上写了一句箴言:“面必争,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装。” 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仪表起码必须符合学校的气氛和学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体的仪表,是对老师同学的一种尊重。
同学们,文明礼仪是人类社会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学识水平,道德素质,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种资本。”良好的礼仪习惯的形成,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形象礼仪不仅涉及个人的自身形象,而且事关学校社会乃至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
文明是风,它可以吹拂每一位学子的心;形象礼仪是花,它能将校园装扮得更加美丽。激烈的社会竞争不允许我们停留于顾影自怜之中,让“形象礼仪常驻你我心中”,让我们“学好礼仪,美化形象”,努力用双臂构建自己的人生大厦。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那我们纵然拥有了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已对社会又有何用?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 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 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4.
一位母亲正骑自行车带着年幼的女儿迎面而来。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饼干掉在地上。母亲马上停下车,轻声对女儿说:“来,咱们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说着便把孩子抱下来,俩人弯腰一起去捡地上的碎饼干。就是这一普通的一幕,不由让人想起一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仔细想想,不是吗?无论这位母亲,还是将来的孩子文明素质如何,在这一细节中已有了答案。 而现实中,还有不少与“素质不高”对号入座的行为,都是因为不注意、不在乎而形成习惯后在举手投足间不经意就暴露出来的。说到文明素质,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向善、向美的天性,只是日复一日,因自我约束的态度、力度不同,才有了令人一目了然的区别。这一渐变,既与思想认识有关,更是一个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真希望我们在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人能抛掉坏毛病、养成好习惯,不容“小恶”,不拒“小善”,让不文明的画面、不和谐的音符,少些,再少些。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那我们纵然拥有了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已对社会又有何用?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 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 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柳州要构建文明和谐社会我们作为学生应如何去做?这是八中在最近组织全校学生讨论该话题的一个阅读材料,学校要求每班每位同学针对自身、他人、班级找出与校园文明礼仪相违背的做法,用你手中的笔描述出来,用你的心声去倡议大家自觉讲文明礼仪并,用你的好点子去完善我们的文明条例。 这是八中充满人文气息的德育育人活动的一个缩影,这里没有一点说教的意味,没有对学生横加批评和指责,没有命令和强制要求,有的是反思,关注,倾听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活动后从学生交上来令人叫好的整改措施,学校校容校貌的一点点改变,说明德育只有深入人心才会具有实效性。使人高贵的是人的品格。 ——伦斯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管仲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朱熹
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孟德斯鸠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孟子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孔子
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 ——爱迪生
第3个回答 2012-05-14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一、个人礼仪
(一)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二)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三)仪态举止
1、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颁、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3、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4、起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二、见面礼仪
1、握手礼:握手是一种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与他人握手时,目光注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不可戴帽子和手套与人握手。在正常情况下,握手的时间不宜超过3秒,必须站立握手,以示对他人的尊重、礼貌。
握手也讲究一定的顺序:一般讲究“尊者决定”,即待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来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应。若一个人要与许多人握手,那么有礼貌的顺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序是:先上级后下、级,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j士。
2、鞠躬礼:鞠躬,意即弯身行礼,是对他人敬佩的一种礼节方式。鞠躬时必须立正、脱帽,西,或是边鞠躬边说与行礼无关的话。鞠躬前视对方,以表尊重的诚意。郑重地;,嘴里不6。后应双6先女士后男表示尊重与能吃任何东目礼貌地注视。
3、致意: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常用于相识的人种场合打招呼。在社交场合里,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
三、公共礼仪
(一) 特定公共场所礼仪
1、影剧院:观众应尽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间应当有礼貌的向已就座者示意,合其让自己通过;通过让座者时要与之正面想对,切勿让自己的臀部正对着人家的脸,这是很失礼的.应注意衣着整洁,即使天气炎热,袒胸露腹,也是不雅观的.在影剧院万不可大呼小叫,笑语喧哗,也铁把影院当成小吃店大吃大喝;演出结束后观众应有秩序地离开,不要推搡.
2、图书馆、阅览室:图书馆、阅览室是公共的学习场所。
①要注意整洁,遵守规则。不能穿汗衫和拖拉鞋入内。就座 时,不要为别人预占位置,查阅目录卡片时,不可把卡片翻乱或撕坏,或用笔在卡片上涂抹划线。
②要保持安静和卫生。走动时脚步要轻,不要高声谈话,不要吃有声或带有果壳的食物,这些都是有悖于文明礼貌的。
③对图书馆、阅览室的图书桌椅板凳等等属于公共财产,也应该注意爱护,不要随意刻画,破坏。
第4个回答 2012-03-26
诗歌
人人从我做起来
要让大地绿起来,
要让天空蓝起来,
要让江河清起来,
要让空气净起来,
要让花儿开起来,
要让鸟儿唱起来,
要让环境好起来,
人人从我做起来。
文明礼貌
学习争先虽重要,
文明礼貌也要好。
学校规定都遵守,
见到老师有礼貌。
同学之间相友爱,
友谊小手牵的牢。
爱护公物放心上,
树立新风我做到。
文明乘车歌
同学们,要记牢,
上下车时队排好。
上了车,不乱跑,
准备零钱去买票。
车厢里,不大叫,
安安静静秩序好。
有座位,不去抢,
老人孩子照顾到。
下车时,不拥挤,
耽误时间易摔跤。
讲文明,讲礼貌,
开开心心上学校。
都夸白兔有礼貌
小白兔,过小桥,
走到桥上瞧一瞧,
哎呀呀,山羊公公走来了,
摇摇摆摆跨上桥。
小白兔,往回跑,
站在桥头把手招。
“公公请您先过吧,
一步一步要走好。”
河水听了哗哗笑,
鱼儿听了蹦蹦跳,
都夸白兔有礼貌。
校园美
教学楼,真热闹。
杨柳青青花儿俏。
同学们,蹦又跳。
讲文明,懂礼貌。
见老师,问声好。
见同学,问声早。
爱环境,出新招。
有垃圾,专人管。
见废纸,弯腰捡。
护环境,人有责。
校园美,齐欢笑
故事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