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形象

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代表性的事件以及人物的外号

  三国演义人物简介
  三国演义人物简介
  当年看三国演义鉴于人名太多,边看边记,最近迁居偶尔翻出,今录之。所列之人有些并未出场,只被提及,但为书中所述当时时期之人,故而列之。有的只有官名或称呼(如督邮、单于等)也统而列之。原稿有每人初出场或初被提及之页数及回数,但因各人所阅版本不同,只列回数。战敌更替频繁,各人所属国、官衔经常变动,只能大致列一二。内容皆为演义中内容。人名以汉语拼音排列。匆忙急就,手忙脚乱,错误不少。
  A
  阿会喃:八十七回,孟获管下第三洞洞主,蜀军南征被张翼所擒,释后为获所杀。

  B
  鲍信:三回,初为济北相。剿青州黄巾军,被害。
  鲍忠:五回,鲍信之弟。为华雄斩。
  鲍隆:五十二回,桂阳管军校尉,猎户出身,为赵云所杀。
  鲍素:一百十一回,蜀将,姜维帐下。
  边让:十回,九江太守,为夏侯敦截杀。
  边洪:三十八回,孙翊从人,杀孙翊后。被斩。
  卞喜:二十七回,并州人,汜水关守将,善使流星锤,为关羽杀。
  卞氏:六十八回,曹操妻,生曹丕等四子,被立魏王后。
  步骘:四十三回,字子山,东吴谋士。
  步阐:一百二十回,晋西陵太守,为陆抗杀。
  邴原:六十六回,与华歆、管宁善,号为龙腹。
  卑衍:一百六回,公孙渊将,为夏侯霸杀。
  毕轨:一百六回,曹爽门客,字昭先。为司马懿斩
  白寿:九十七回,蜀将,病亡。

  C
  陈蕃:一回,汉灵帝时太傅。
  陈耽:二回,司徒,为十常侍害。
  陈琳:二回,袁绍主簿,字孔璋。降曹。
  陈宫:四回,字公台,初为中牟县令。离操后为东郡从事,后投张邈,再助吕布,为徐晃擒,杀。
  陈翔:六回,汝南人,字仲麟,江夏八俊之一。
  陈生:七回,襄阳人,黄祖部将,为韩当斩。
  陈登:十一回,广陵人,字云龙。
  陈炜:十一回,太中大夫。
  陈武:十五回,字子烈,庐江松滋人。东吴将,为庞德斩。
  陈兰:十五回,袁术将,
  陈珪:十六回,陈登父。
  陈纪:十七回,袁术将,操擒杀。
  陈震:二十六回,南阳人,字孝起,袁绍谋士。归刘,
  陈横:十五回,刘繇部将,为蒋钦射死。
  陈孙:三十四回,江夏贼,为张飞杀。
  陈氏:三十四回,刘表前妻,生子刘琦。
  陈就:三十八回,黄祖将,为吕蒙斩。
  陈矫:五十一回,曹将,为刘备军擒放,后为兵部尚书。
  陈应:五十二回,桂阳管军校尉,会使飞叉,为赵云斩。
  陈群:五十八回,字长文,治书侍御史、镇军大将军,司空。
  陈式:七十一回,蜀军牙将,为夏侯渊擒,后放回。后取箕谷,兵败,为诸葛亮斩。
  陈造:九十五回,魏将,为马岱斩。
  陈泰:一百七回,魏尚书。
  陈泰:一百七回,郭淮副将。
  陈骞:一百十一回,魏安东将军。
  陈俊:一百十二回,魏将。
  陈元:一百二十回,羊祜部将。
  程旷:一回,十常待之一。
  程远志:一回,黄巾军,为关羽所杀。
  程普:五回,右北平土垠人,字德谋,使铁脊蛇矛。
  程昱:十回,东郡东阿人,字仲德。
  程秉:三十八回,字德枢,汝阳人。东吴谋士。
  程咨:四十四回,程普长子。
  程银:五十八回,韩遂将,为曹军杀。
  程畿:八十一回,蜀军参谋。兵败,自刎乱军中。
  程武:九十二回,程昱子,参军。
  岑晊:六回,南阳人,字公孝,江夏八俊之一。
  岑壁:三十二回,袁谭将,为吕旷斩。
  岑威:一百二回,魏镇远将军,为王平斩。
  岑昏:一百二十回,吴中常侍。为众臣碎割。
  成廉:十一回,吕布将。为乐进射杀。
  成宜:五十八回,韩遂将,为夏侯渊杀。
  成何:七十四回,于禁督将。
  成倅:一百十二回,魏将。为司马昭斩。
  成济:一百十四回,魏将。为司马昭斩。
  曹节:一回,十常待之一。
  曹操:一回,沛国谯郡人,字孟德,小字阿瞒。遇鬼惊风病故。
  曹嵩:一回,操父,本姓夏侯,曹腾养子。为张闿乱军所杀。
  曹腾:一回,中常侍。
  曹仁:五回,字子孝,病亡。

  作者: Mars若若 2007-1-6 19:20 回复此发言

  --------------------------------------------------------------------------------

  2 三国演义人物简介
  曹洪:五回,字子廉,
  曹德:十回,曹嵩之弟。为张闿乱军所杀。
  曹豹:十回,吕布之泰山,为张飞杀。

  作者: 221.2.9.* 2005-8-13 10:50 回复此发言

  --------------------------------------------------------------------------------

  2 三国演义人物简介
  曹性:十一回,吕布将,射瞎夏侯敦一眼,为其所杀。
  曹氏:十六回,曹豹女,吕布次妻。
  曹昂、十六回,曹操长子,张绣军杀。
  曹安民:十六回,曹操侄,张绣军杀。
  曹丕:三十二回,字子桓,卞氏长子。废献帝为王。后感寒疾亡。
  曹植:三十四回,卞氏三子。字子建。
  曹氏:六十六回,曹操女,献帝贵妃,伏后死,为后。
  曹纯:五十一回,曹仁弟,
  曹休:五十六回,大将军,大司马,兵败石亭,疽发背而亡。
  曹永:五十八回,曹仁部将,为庞德杀。
  曹彰:六十八回,卞氏次子,字子文。黄须儿,勇而无谋。
  曹熊:六十八回,卞氏四子,曹操死不奔丧,自缢。
  曹真:八十四回,大将军,大司马,字子丹,为诸葛亮气死。
  曹睿:九十一回,字元仲,为甄氏生,魏明帝。遇冤魂索命,病亡。
  曹遵:九十三回,曹真宗弟,为魏延斩。
  曹宇:一百六回,曹丕子,燕王
  曹芳:一百六回,曹睿乞养之子,字兰卿,为王。被司马师废。
  曹爽:一百六回,曹真子,字昭伯,大将军,为司马懿斩。
  曹羲:一百六回,曹爽弟,中领军。为司马懿斩
  曹训:一百六回,曹爽弟,武卫将军。为司马懿斩
  曹彦:一百六回,曹爽弟,散骑常侍。为司马懿斩
  曹文叔:一百七回,曹爽从弟。
  曹据:一百九回,曹睿弟,彭城王。
  曹髦:一百九回,字士彦,曹霖子。高贵乡公,为王。为成济杀。
  曹霖:一百九回,曹丕孙,曹髦父,东海定王。
  曹奂:一百十四回,曹宇子,原名璜,字景明,司马昭立为王。为司马炎废为陈留王。
  蔡邕:一回,议朗、侍中,字伯喈。王允缢死。
  蔡瑁:六回,襄阳人,赤壁之战为曹操杀。
  蔡阳:二十六回,曹将,为关羽所杀。
  蔡氏:三十四回,蔡瑁姊,刘表妻,刘琮母。为于禁军杀。
  蔡中:三十四回,蔡瑁族弟,为甘宁杀。
  蔡和:三十四回,蔡瑁族弟,为周瑜祭旗。
  蔡勋:三十四回,蔡瑁族弟。
  蔡(王熏):四十五回,蔡瑁弟,为甘宁杀。
  蔡琰:七十一回,即蔡文姬,蔡邕女。
  蔡林:一百八回,吴都督,降魏。
  淳于琼:三回,左军校尉,袁绍将。失乌巢,为绍斩。
  淳于导:四十一回,曹仁部将,为赵云杀。
  淳于丹:八十四回,吴将。
  崔毅:三回,十常侍乱政辞官归庄,救献帝。
  崔烈:三回,崔毅兄。死于国难。
  崔勇:十三回,郭汜将,为徐晃杀。
  崔琰:三十三回,字季珪,清河东武人,青州别驾,为操待为上宾。后不满操为魏王,杖杀狱中。
  崔州平:三十七回,博陵人,诸葛亮友。
  崔禹:八十二回,朱然部将,为张苞擒,斩。
  崔谅:九十二回,魏安定太守,兵败诈降,为张苞杀。
  崔夫人:一百十八回,刘谌妻。
  昌豨:十八回,泰山寇,
  昌奇:六十七回,杨任部将,为夏侯渊斩。
  单于:三十三回,乌桓老大。
  车胄:二十回,曹将,车骑将军。为关羽杀。
  常雕:八十五回,曹仁将,为朱桓杀。
  爨习:九十一回,蜀偏将军。
  彻里吉:九十四回,西羌国王

  D
  董卓:二回,陇西临洮人,字仲颖。
  董重:二回,国舅,骠骑将军。自刎。
  董太后:二回,刘苌之妻,汉灵帝之母。为何后废害。
  董旻:三回,董卓弟。
  董璜:八回,董卓侄。
  董母:九回,董卓母。
  董承:十三回,国舅。衣带诏事发,为操杀。
  董昭:十四回,济阴定陶人,字公仁,洛阳令。进言加九锡。
  董袭:十五回,字元代,会稽余姚人。东吴将,濡须战,淹死江中。
  董贵妃:二十四回,董承妹,为操缢死。
  董和:六十四回,刘璋将,益州太守,字幼宰,南郡枝江人,
  董祀:七十一回,蔡琰夫。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28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8708892.html?si=1
第2个回答  2008-12-03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第3个回答  2008-11-28
曹操
庙号: 太祖
谥号: 武皇帝
陵墓: 高陵
政权: 曹魏
在世: 155年--220年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

生平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后来成为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於是改姓曹氏。曹操年轻时即已文武双全,《魏书》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於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少机警,有权数」。

公元175年曹操举孝廉,任洛阳部尉。公元177年任顿丘令,公元179年娶卞氏为妻,公元180年升为议郎。公元184年,在东汉王朝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争中起家,任骑都尉。由於镇压黄巾军有功,升任济南相。后历任东郡太守、都尉、典军校尉等职。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后,逃亡回家乡陈留起兵讨伐董卓。

公元192年,曹操正式组建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公元196年率军进驻洛阳奉迎汉献帝,「奉天子以令诸侯」并迁都至许昌。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间,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它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於赤壁之战中败於孙权和刘备联军,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公元213年,曹操封为「魏公」。公元215年,攻灭汉中的张鲁势力。公元216年,再被晋爵「魏王」,受九锡,设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称警跸,并作泮宫。他名义上虽仍为汉臣,权倾朝野,实际上已具备皇帝的权力和威势,但仍未纂汉自立。曹操死於公元220年3月15日,享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

公元220年长子曹丕立魏代汉,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他是魏国的奠基人。着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着作和《蒿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资治通鉴》引谋士荀、郭嘉对曹操的评,说曹有十,即“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着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於建安十五年(210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后世学者认为,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意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曹操诗风

曹操手迹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於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行》原是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馀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於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第4个回答  2008-11-28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是什么?
1、刘备 形象: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性格: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至诚待士、信义为上、大智若愚、是“圣君”的代表。后期刚愎自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刘备,字玄德,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桃园结义...

《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分析
1、赵云:智勇双全,英勇善战,忠心耿耿。2、关羽:正气凛然,赤胆忠心,武功高强,骄傲自大。3、张飞:粗犷暴躁,不善用计,胆识过人,气吞山河。4、刘备:体恤民情,仁爱待人,礼贤下士,虚心纳谏,但无成大事之风。5、诸葛亮:谦虚谨慎,有治国治军之才,济世爱民,但多谋少断。6、太史慈:弓马熟...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一、刘备 仁德宽厚,志向远大。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塑造成了一位仁德之君的形象。他待人宽厚,深得民心,无论是对待兄弟、谋士还是百姓,都体现了其仁爱之心。同时,他有远大的抱负和志向,从“桃园三结义”到“三顾茅庐”,都展示了他立志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二、曹操 机智权谋...

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的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的形象如下:1、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2、刘备:在《三国演义》中,作者...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是怎么样的?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1、诸葛亮 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他是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是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2、刘备 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刘备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胆识、胸襟和...

三国演义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1、曹操:形象上是一个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的艺术典型。但小说在揭露和批判他的恶德的同时,又充分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奸雄的才智与胆略,他具有卓然超越于董卓、袁绍等人之上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气度。他深通兵法,善于用兵,施谋用策,以弱胜强,先后消灭了除刘备、孙权以外的大小...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10个)的 性格!!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成了《三国演义》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

《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是什么?
《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是如下:1、刘备 刘备,字玄德,蜀汉开国皇帝,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少年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三顾茅庐后,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孙、刘联合,大败曹军于赤壁,又取四郡、进益州、夺汉中,221年在成都称帝。他弘毅宽厚,知人待士,...

三国演义中都有哪些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以下是一些主要人物的概述:1. 诸葛亮:以智谋著称,被誉为“卧龙”,忠诚且勤勉,但也有过于谨慎、忽视人才的缺点。2. 刘备:仁爱宽厚,被称为“仁绝”,能够吸引人才,有领袖风范,但有时过于优柔寡断。3. 关羽:以忠义闻名,有“武圣”之称,品德高尚,但性格...

三国演义的人物性格特点
刘备--宽厚仁慈却又虚伪骄妄,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哭,三国演义中哭最多的一个。吕布--武功盖世但却有勇无谋,反复无常,唯利是图。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关羽--人称万人敌,忠义两全。但却亲小人而远士大夫,自命清高最后身首异处。周瑜--英姿飒爽,意气风发,心胸狭窄,不能容人 赵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