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是讽刺说还是爱情说辩论赛?

长恨歌到底是爱情多一点还是讽刺多一点

历史上的《长恨歌》其实争议很多,大抵分三种看法:其一为爱情主题。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



  其二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其三为双重主题说。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

  《长恨歌》里面开篇是讽刺,比如: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但最终落点是赞扬,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赞扬了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



  网上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感伤说”。《长恨歌》是在中唐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它与中唐的文学创作潮流密不可分,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体现着这个创作潮流中大部分诗作的共同特点。长恨歌》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上部分是对史实的描写,下半部分是由史实转向民间传说。

在《长恨歌》的开头写到“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这一段话与史实完全不符合,史实是杨玉环本是李隆基之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后被李隆基看重,度为女道士,号太真,召入宫中。

既然白居易在杨玉环身份上避讳,那批判玄宗重色误国的意义在何处。由此可见白居易正是由于为了切合爱情这个主题才把杨贵妃的身份浪漫化,把唐玄宗求佳人的心情急切表达出来。

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到夜雨闻铃肠断声”这部分为描写史实部分,只有三句话描写了杨贵妃的死:


第一句是“六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意思是六军停滞不前,要求赐死杨玉环。君王无可奈何,只得在马嵬坡下缢杀杨玉环。

第二、三句:“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贵妃头上的饰品,抛撒满地无人收拾。翠翘金雀玉搔头,珍贵头饰一根根。君王欲救不能,掩面而泣,回头看贵妃惨死的场景,血泪止不住地流。

这三句话描写出杨贵妃被刺死前和后,唐玄宗的心理活动变化,从无可奈何到救不得再到回看血和泪。其中“无奈何”,表现出唐玄宗处于一种挣扎纠结的境地,当时候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六军停滞不前,要求处死杨贵妃,作为一名君主,最无奈的时候就是在江山与美人中抉择。


唐玄宗最终选择了江山,处死杨贵妃,但是并不代表唐玄宗不爱杨贵妃。再之,杨贵妃被处死,唐玄宗掩面痛哭,但是却不能下手救下她,身为一国之君,他需要稳定军心才能留住自己的江山。

在这个时候,唐玄宗是痛苦与无奈并存的复杂心情。在杨贵妃死后,唐玄宗表现出无比的心痛,在离去此地的时候,他回头远远地看着洒在地上属于杨贵妃的金银首饰,他心里是后悔不已,但是迫于现实,他只能痛哭流涕。

在这里的三句话,与文章的“长恨”的主题所呼应,他表现出唐玄宗下旨处死杨贵妃的无奈的心情,同时与下文中,唐玄宗思念杨贵妃,派道士寻找杨贵妃的下落所呼应。


正所谓有多少后悔,就拿多少东西补救,但是在现实中的唐玄宗,只能独自一人承受死去所爱之人的断肠之痛。“长恨”的主题呼之欲出,长恨是唐玄宗的长恨,他的无奈的抉择,造成了他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实际上也表达了白居易的长恨,由于现实与母亲的阻挠,导致自己并不能与心爱的人共度余生,发生在自身的爱情悲剧,通过《长恨歌》这首诗表现表现白居易对爱情的歌颂与追求。

最后看文章的第二部分,描写的是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唐玄宗在马嵬坡事变后由于对杨贵妃的无限思念,所以派道士去寻找杨贵妃的下落,两人在天宫上相遇,并且发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感慨。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05
长恨歌是爱情说,感觉还是爱情多一点,而且长恨歌的作者明显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感情纠葛持有同情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对他们的爱情故事多么美好的祝福呀。
第2个回答  2020-11-10
我觉得应该是说一些讽刺类的吧,可能就是因为他们君王不早朝然后把怪到那个女生身上。

关于白居易的《长恨歌》是讽喻诗还
然而,《长恨歌》完成后,白居易请陈鸿作传,可能是出于弥补创作初衷与实际主题之间的偏差,即《长恨歌》并非原定的讽刺诗。尽管《长恨歌》广受赞誉,人们常将其视为歌颂李杨爱情的杰作,但诗的第一节显示白居易并未忘却其讽喻初衷,如“汉皇重色思倾国”带有批评意味。然而,全诗的叙事结构并不支持“首句...

关于《长恨歌》的不同观点(讽刺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支持哪个观点...
在对《长恨歌》主题认识上,持爱情说者认为:《长恨歌》留给读者的,主要不是“惩尤物”式的道德教训,而是对刻骨铭心的爱情的深深的感动.作品前半部分虽然对李杨荒淫误国有所不满和讽刺,但全诗主要描写了李杨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爱情的纯真性,而且这种爱情,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如褚斌杰在其《关于〈长恨歌...

试分析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
【答案】:关于此诗主题,影响较大的有讽喻说、爱情说和双重主题说三种,目前学界多采纳后者。双重主题说指诗的主题思想有双重性:既讽刺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又同情李、杨之间坚贞专一的爱情。从诗的内容看,前半部分讽刺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荒淫误国。首句即一语点破唐明皇是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帝王。接着...

长恨歌主题思想
1、爱情主题说。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2、政治主题说。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3、双重主题说。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

长期以来,对《长恨歌》这首诗的理解众说纷纭,为什么
对《长恨歌》主题的理解,有三种说法:一是讽喻说,认为其通过对唐玄宗、杨玉环故事的叙述,暴露了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反映了中唐时代各种社会矛盾;二是歌颂说,认为表现的是唐、杨真挚专一的爱情;三是双重主题说,认为所展示的爱情悲剧有其特殊性,作者对唐、杨有谴责也有同情,怒其作孽,哀其...

长恨歌 这首诗是批判唐玄宗荒淫误国吗
二、爱情说。认为此诗的前半部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论者还认为,诗中所写的李、杨爱情,实际上已超越了历史事实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

白居易《长恨歌》中对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恋情是批判还是褒扬?
《长恨歌》是一篇长篇叙事诗,所咏的是历史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一是这首诗是讽刺唐明皇的荒淫误国的。 二是认为这篇诗的主题是“爱情说”这首诗里对李隆基和杨贵妃爱情的歌颂和同情,“不过述明皇追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 三是双重主题说,诗的前一部分是讽刺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

《长恨歌》的主题主要有哪三种观点?
《长恨歌》一出,关于其主题,便成为历来读者争论的焦点。观点也颇具分歧。大抵分三种:1、其一为爱情主题。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2、其二为政治主题说。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

白居易《长恨歌》主题的理解
而今人在这两种观点的激烈争论中又产生了双重主题说,即认为该诗既有对明皇的讽刺批判,又有对李、杨爱情的同情歌颂。到底是哪一种正确呢?我们通过对一些资料的研究,认为《长恨歌》的主题应是讽喻,讽前皇之“惑”以诫今皇之“不惑”。要真正理解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首先必须对白居易有一定的了解...

白居易的长恨歌属于讽刺还是赞颂爱情?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是读者争论的焦点问题,观点颇为分歧,约可分为三派:其一,爱情主题说。认为从作品宫中多宠的宪宗;其三,双重主题说。认为将此诗看成纯粹的讽谕诗或爱情颂歌都不恰当,它是暴露与歌颂的统一,讽谕和同情的交织,既为李、杨的爱情悲剧一掬同情之泪,又为他们的误国失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