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产生于六十年代末,是中国合作医疗制度的里程碑,是中国农村农民健康卫士.为什么会这样称呼有以下两方面因素.
首先这些医生都原本是农民,被选派到上级医疗部门学习一定时间之后回到本乡本土为父老乡亲提供医疗服务.这些人不是国家干部,不享受国家的补贴,是地道的农民,而由当地政府牵头,以村为单位把各家各户组织起来形成合作医疗社.这些赤脚医生就在这合作医疗中坐堂为农民服务.
其二,在农忙时或早晚都要下地干活,一但有人生病会随叫随到,不管在田里干活,还是在深夜睡觉的时候都会及时出诊.
基于以上两点,从民间到官方都把医疗合作社的这些经过初步岗前培训之后从事基层医疗服务的人称为赤脚医生.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赤脚医生的情况,可以细看以下文章.
合作医疗、赤脚医生管理
〖建国后〗〖1969-1979〗〖合作医疗〗〖赤脚医生〗〖管理〗〖农村〗
山东省从1969年开始推广发展合作医疗,培养农村不脱产的卫生人员(赤脚医
生)。省内合作医疗兴起之初,坚持“三土”(土医、土药、土法)、“四自”(自种、
自采、自制、自养药材)方针,自力更生办医办药。合作医疗资金,主要来自社员
个人以及生产队、生产大队的公益金,赤脚医生待遇一般采取记工分,年终参加集
体分配。至1971年,全省已实行合作医疗的大队5560多个,培训赤脚医生41000多
人。1972年1月,省革委卫生局在安丘县召开合作医疗经验交流会,号召当年在全
省生产大队基本实行队办合作医疗,城市、街道、学校也要推行合作医疗。
到1973年,全省实行合作医疗的大队共36332个,占生产大队总数的44.9%;
实行队为基础、社队两级管理合作医疗的公社共261个,占农村人民公社的13.2%。
实行合作医疗的社队,已基本上达到小伤小病不出队。
1975年3月底统计,全省实行合作医疗的大队,由1974年底的67.15%上升到69.
6%;实行社队两级管理合作医疗的公社,由1974年底的34.8%上升到39.6%;全
省赤脚医生队伍发展到158168人。
1977年,全省开始整顿合作医疗,建立健全诊疗、药品、基金等管理制度。
1978年底,全省农村实行合作医疗的生产大队共66979个,占生产大队总数的
80.3%;实行社队两级管理合作医疗的公社共1302个,占人民公社总数的62.2%。
全省有赤脚医生190541名,平均每个大队2.3名,其中女赤脚医生64419名。
1979年1月,省卫生局在利津县、高密县和长清县许寺公社分三片召开农村合
作医疗座谈会,就发展合作医疗、巩固赤脚医生队伍问题再次进行了研究和部署。
〖建国后〗〖1980-1985〗〖制度〗〖合作医疗〗〖管理〗〖乡村医生〗
1980年1月,省卫生厅等单位联合转发卫生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医药管理
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发布的《农村合作医疗章程(试行草案)》。章程对合作
医疗的性质、合作医疗站的任务、合作医疗的形式和管理机构、基金和管理制度都
作了明确规定。
1981年8月,省卫生厅等单位发出《关于巩固发展合作医疗,办好生产大队卫
生所的联合通知》,要求停办或未办合作医疗的大队,已具备条件的要尽快办起来,
条件不具备而有赤脚医生的要办好卫生所,合理解决赤脚医生的报酬,除记工分外,
要给予现金补贴。赤脚医生经考核达到中专水平的,发给乡村医生证书,给予相当
民办教师水平的现金补贴。省卫生厅印发了《做好赤脚医生考核工作的意见》,对
考核内容、标准、方法、乡村医生证书等作了统一规定。
1982年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农村医疗制度逐步向多种形式办医
的方向发展。原有的合作医疗机构,多数转变为集体或个体办医,成为街道或行政
村的卫生室,赤脚医生转为乡村医生或卫生员,合作医疗制度大部解体。少数经济
条件好的地方仍坚持合作医疗制度。1985年,招远县实行合作医疗的村占70%。办
医形式仍以集体办为主,在管理上多数实行承包制。1985年底统计,全省有行政村
卫生室87533个,占行政村总数的95.18%;乡村医生(包括卫生员)143483人,其中
90670人取得乡村医生证书。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赤脚医生是什么意思?
1. 赤脚医生一词起源于上世纪60至70年代,特指那些未经正式医疗训练,由乡村或基层政府认可并指派,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农村医护人员。2. 这些医护人员通常在农忙时务农,在农闲时行医,或是在夜间提供医疗服务。他们接受乡镇卫生院的领导与指导。3. 赤脚医生的出现极大缓解了中国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
为什么把乡村医生叫做赤脚医生?
六、这种方法有效地弥补了农村地区医疗人员的短缺,为贫下中农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同时并未给国家和公社带来过多的经济负担。七、因此,贫下中农将这些卫生员亲切地称为“赤脚医生”。
为什么把乡村医生叫做赤脚医生?
首先这些医生都原本是农民,被选派到上级医疗部门学习一定时间之后回到本乡本土为父老乡亲提供医疗服务.这些人不是国家干部,不享受国家的补贴,是地道的农民,而由当地政府牵头,以村为单位把各家各户组织起来形成合作医疗社.这些赤脚医生就在这合作医疗中坐堂为农民服务.其二,在农忙时或早晚都要下地干活,一...
赤脚医生为什么叫“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是文革中期开始后出现的名词,指一般未经正式医疗训练、仍持农业户口、一些情况下“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人员。当时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医学世家;二是高中毕业且略东医术病理;三是一些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赤脚医生为解救中国一些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燃眉之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史话 1968年9...
老外问我为什么乡村医生“赤脚”,怎么解释清楚?
因为乡村经济差,没有医院,所以都是本土医生走街串巷的,拉着车,或者走路,就这样被称为赤脚医生哈哈。
赤脚医生为什么叫"赤脚"
赤脚:即是乡村里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说得通俗些,村民叫那些光着脚丫下田种地的医生做赤脚医生。时期:是上世纪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期开始出现的名词,指没有固定编制,一般经乡村或基层政府批准和指派的有一定医疗知识和能力的医护人员,受当地乡镇卫生院直接领导和医护指导。特点:亦农...
乡村医生是什么身份
乡村医生,最初名字叫“赤脚医生”,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乡村医生前身——赤脚医生是文革中期开始后出现的名词,指一般未经正式医疗训练、仍持农业户口、一些情况下“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人员。 当时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医学世家;二是高中毕业且略懂医术病理;三是一些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赤脚医生为解救中国一些农...
为什么都把村医叫做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这个名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一些农村医务人员没有经过正规医学教育,缺乏医疗卫生知识,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他们通常穿着拖鞋或光着脚在田间地头为农民看病,因此被称为“赤脚医生”。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回答您的问题。如果您需要更多帮助,请告诉我。
乡村医生别称
在农村地区,乡村医生常被称为“赤脚医生”,这是他们的一种亲切称呼。过去,乡村医生往往兼具农民与医生的双重身份,他们深入乡村,为村民们提供医疗服务。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乡村医生的角色和工作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现在,一些乡村医生在市里的医院工作,他们白天在医院忙碌,晚上则回到自己的药店或诊所...
赤脚医生的历史背景
即乡村中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他们掌握有一些卫生知识,可以治疗常见病,能为产妇接生,主要任务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根除传染疾病。赤脚医生通常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医学世家,二是高、初中毕业生中略懂医术病理者,其中有一些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挑选出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