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态度与品德?

如题所述

品质和学习成绩不一样,品行就是人的综合素质,如果很会说话,但是脾气暴躁也不行,各方面都好,就是没有感恩之心也不行。所以,一个人的品行是综合素质的体现,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品质和学习都是优秀的,如何让孩子有好的品质主要有三个方面!

1、父母做榜样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从小是单纯善良的,但是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是好的品行,而是自由发挥的成长,这个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就排上了用场,“树大自然直”的教育理念是害人害己的。最好的引导教育不是用单纯的观念和理论来教育孩子,而是家长做孩子的好榜样,身体力行的来影响孩子的心灵和认知。

2、好的品行是一种积累

从孩子点滴的认知到慢慢的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这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体验、锻炼和总结,善良的萌芽慢慢的成长为为别人遮风挡雨的大树,所以,好的品行是家长不断的影响和引导的,而不是单纯的教育!

3、感恩之心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感恩之心的话,不管其他方面多么优秀,都不是一个好品行的孩子,有可能对别人的伤害会更大,可见,好的品行是以善良为根本,追求为动力,探索为兴趣,谦虚平和为原则。所以,家长在平常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如果违反了以上条件,及时的严肃的给予纠正!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7

有效的说服,和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1.有效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一般而言,说服力开始时,富于情感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理论证,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

2. 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表明,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观察学习的效果。

3. 利用群体约定。研究发现,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

4. 价值辨析。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在价值观辨析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鼓励他们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选择来行事。

5. 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18
社会在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知识经济异军突起,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占百分之五十。新时期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具有其时代特征:家庭和学校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审美。还更需要加强对学生责任心,集体观念,特别是勤劳节俭的教育。

1.怎样培养孩子勤劳的好品质

有些家长因不重视劳动教育,下述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起先,孩子想干活,父母或因“疼爱”孩子, 或因孩子干活慢,效果差,或因怕孩子弄湿衣服,打破盆,摔烂碗而不让他们干。后来,父母想叫孩子帮一点忙,孩子却不肯了,因为孩子早已养成了不干活的习 惯。 希望尊重孩子的力量。孩子能够做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尽量去做。让孩子干点适当的家务活,如打扫卫生洗菜、洗碗碟、擦鞋子,购买物品等,逐步让孩子养成习 惯。吃饭、整理、睡觉是人类生活的基本习惯,所以家长可以从小就训练孩子做一些煮饭之类的家务,这必是有利无害。一个小学中年级的孩子,是应该训练成能独 自一人看家的本领的。譬如傍晚时分,父母尚未回来,孩子应自行洗米、操作电饭锅煮饭。这样,孩子就可以在野炊时,让同学们吃上自己做的饭。这同时也培养了 孩子的自立意识和自信心。从小就养成这样还是那样的习惯不是件小事情;恰恰相反,它非常重要,比一切都重要。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2.怎样培养孩子节俭的好品质

首先,家长要端正认识。大家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了,加上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或有某种补偿心理,对子女一般都是尽量满足其需要,这在情理之中。如果只是在孩子的吃、穿、用等方面盲目与别人攀比,就容易使孩子形成追求享受、虚荣等不良心理。

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孩子最初的行为表现主要是从父母身上模仿的。家长要有正确的劳动观点,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严格要求自己,生活要俭朴,精打细算,如珍惜粮食,节俭用水、用电等,在孩子面前起到表率作用。

3.学校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勤劳节俭的美德

对于寄宿制的学校,大多数住校学生来自周边几个村街,许多父母忙,常忽略孩子良好品性的培养, 为弥补对孩子的亏欠,往往以丰厚的物质条件来满足孩子对亲情的需求。由于倍受宠爱,逐渐使孩子养成了自私、懒惰,好逸恶劳,依赖性强的毛病。他们往往不思 进取,却对吃、穿、戴、玩,颇感兴趣,互相攀比,无形中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毫不吝啬的坏习惯。纵观校园各种浪费现象比比皆是,例如:不爱惜书本,随意涂 抹乱画、撕扯,毫不可惜;随意丢弃作业本试卷;平常使用的各种文具很随意地丢在一边,任其频繁摔坏、丢失,毫不可惜,即使买了新的也从不珍惜。

针对这些出现的问题,无论从中国的地理环境考虑,还是从中国的历史发展考虑,我始终认为无论到 了什么时候中华民族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都不能丢。于是我将本学期我班的德育目标的重点放在教育节约这方面。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着手于周围各种 浪费现象,通过班费开支的形式具体展现。如:一堂班会课《浪费就在我身边》学生通过小品表演形象在展现平日习以为常的浪费现象。从学习用品到餐厅粮食,从 水电到日用品及校服,通过表演使学生为他们平时的行为而感到惭愧,达到自省。再结合学生的见闻与身边的种种现象进行对比,使学生真正明白勤俭节约不仅是中 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做人的美德及事业有成的条件,通过长期苦口婆心耐心的教育和点点滴滴的渗透和严格要求,指导并控制学生的零用钱,许多学生逐渐改掉 了大手大脚的坏习惯。

当然,学生的浪费现象还时常会出现,尤其是当背着老师的时候,各种小毛病还会露头,因此教会学 生做人这项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始终不能放松,还须结合日常生活中鲜活事例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避免空洞的说教方能起效,这也说明了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 校、家庭、社会形成的合力,共同对孩子实施有效的品德教育,崇尚节俭,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教师更要利用一切机会和家长沟通,达成统一认识,教育的效果会 更好。
第3个回答  2021-02-22
培养良好的品德: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
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3-17
学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及习惯

  道德教育是社会对个人的品德培养,是社会将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品德,从而使人们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方法。社会对个人品德的培养,说到底,也就是人们相互间的品德培养,是他人对自己和自己对他人的品德培养。

因此小编带来以下关于培养良好品德的一些习惯与知识。

  一、 好品德的培养

  (一) 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教师可以首先通过课堂礼仪来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的品质。要求学生在老师宣布上课时要迅速地起立,并鞠躬行礼,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并说“同学们坐下”时再坐下。但学生迟到时,要求学生应该轻敲教室的前门,并立正喊“报告”,待老师允许时进入教室。在课堂上要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发言时要先举手。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不做无关的小动作,更不能取笑别的同学。下课铃响,老师宣布下课时,应端正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离开教室时,让老师先行。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适时地穿插一些有利于学生形成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品质的内容。告诉他们一个好孩子、好学生见到老师、长辈应该主动打招呼。当在公交车上碰到老年人时应该主动让座。当别人帮助自己后应该道谢等等。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 爱护公物,勤俭节约 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好信手涂鸦,因此应教育学生应该爱护公物,不得乱涂、抹、画、刻课桌、墙壁等公共设施。开门、关门时要轻。一旦不小心损坏东西,主动承认,在走廊、教室不玩球等,以免弄坏玻璃。 培养小学生的勤俭节约的意识也是相当重要的。由于小学生都是伸手向父母要钱,不懂得节约。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节约意识。生活节俭,不摆阔气、不乱花钱,不能向父母经常要钱来买零食。作业本、笔等学习用品在使用的时候要节约,不要浪费。

  (三) 遵规守纪,热爱劳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应该告诉学生,学校作为一个集体要有它的规矩,学生是学校的一分子就应该遵守其规定制度。 例如要求学生预备铃响,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并端坐在教室里安静等待,上课后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各种物品要轻拿轻放,认真做好课堂的笔记。在参加升旗仪式时,要立正脱帽,肃穆庄重,目视国旗行注目礼;唱国歌时要声音洪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种体育活动和文艺活动,但不允许大声喧哗。 现在的家庭里一般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和长辈都比较溺爱,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分的溺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可能使他们养成自私、懒惰等毛病。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自己穿衣、盛饭,主动帮父母收拾房间、洗衣、做饭、洗涮餐具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学校里要轮流值日,值日生应该认真值日,保持教室和校园的整洁优美。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奋学习等良好品德,同时也需要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良好的品德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 好习惯的培养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其良好的习惯,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是好习惯,则会让人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一辈子。

  (一)社会公德的培养 社会公德是一种存在于社会中间的道德,就是人们为了维护我们社会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关于个人修养的研究从古代社会就开始了。古人曾经提出过“修身养性”;近代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时,革除了许多社会陋习,社会面貌焕然一新。新中国把思想品德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学校是培养人的社会公德的主要场所,特别是小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较弱,需要对其进行培养。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着重培养其以下方面的社会公德。

  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当过马路的时候要首先看一下是否是绿灯,再看一下是否有车辆通过,不追逐打闹,保证自己的安全,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在乘坐公交车时,要主动给老、弱、病、残、孕妇及师长让座,不争抢座位。 遵守公共秩序,购票、购物、乘车时要按顺序,不插队,不拥挤。对营业人员要礼貌。爱护公共设施、爱护花草、数木,保护动物。不要踩踏花草,不要伤害动物。当观看演出时要做文明的观众,结束时要鼓掌致意。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鼓励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主动地伸出援手。比方自己的同学遇到不会计算的问题时,自己可以主动上前热心地解答等。

  (二)注重仪容仪表、仪态的培养 小学生年龄较小,不太注意个人卫生,在仪容仪容方面主要要求其保持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能当着客人面嚼口香糖;经常洗澡、换衣服,消除身体异味,使其明白人们都喜欢跟干净的人在一起工作、学习都讨厌邋遢的人。 对于小学生来说,仪态主要指坐、立、行走、读书、写字的姿势。“站如松,行细风,坐如钟,卧如弓。” 坐姿要求端正挺直而不死板僵硬,不能半躺半坐,两腿间距与肩同宽,不能叉开,双手自然放在膝或扶手上,大方得体;走路要求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坦捏碎步。这对塑造小学生挺拔的身姿很有益处,特别是坐的姿势会影响他们的脊髓的生长和视力的情况。

  (三)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使自己终身受益,同时也是自己社会责任心的体现。现代社会由于父母一般都去工作,跟子女交流的时间较少,经常会忽视对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特别是在农村,由于目前卫生状况相对较差、家长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小学生卫生习惯形成较晚,卫生习惯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乱丢纸屑、瓜皮果壳,随地吐痰;乱吃零食以及吃零食后随手乱扔包装袋;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环保意识薄弱等等。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利用家长会进行卫生防疫知识讲座,使家长明确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和家长协议:在学校里,学生的教育学习是老师的责任;在家里,孩子的个人卫生是家长的责任。要求家长要注意给孩子讲究个人卫生,防止疾病。在学校,老师针对个别严重的单独进行教育。教育时要耐心、细致,对进步的同学要及时地当众表扬,促进更多的同学向其学习。家长、学校配合教育抓个人卫生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环保意识的培养。结合品德课《环保》一课,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开展《爱护环境》主题班会,加强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反思自己无视校园卫生的不文明行为,提高学生保护环境和保持校园卫生的认识,动员学生做到弯弯腰捡出一个洁净的校园;要求学生将零食的包装袋、废纸、铅笔屑等东西要放入指定的垃圾桶中,避免乱扔垃圾,保持整洁的校园。 小学生年龄小,正在学习阶段,什么东西都会向大人学,特别是自己比较信任的老师。因此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首先要是个讲卫生、爱清洁的老师,那么,他的学生们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在个人卫生方面一定会做得很好。

  (四)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学习起来也不会太吃力,以免形成厌学的情绪。如果形成了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其受益终身,同时坏的学习习惯到中学后也不太容易改进,所以在小学期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要向学生说明应该怎样学习。首先在上课新课之前应该预习,大致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同时做好标记,看自己那些已经理解了,那些还不是很清楚,那些完全不理解,这样在听课的时候就有了目的性。当上课的时候课时,准备好必需的文具。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不带到学校来,上课时不摆弄文具。专心听讲,不小声说话。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动脑思考,积极举手发言,积极思考老师提到的问题,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要适时地向老师提出,认真做好上课时的笔记以便课下复习时使用。课后要认真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同时及时复习已经学过的内容。学生有时可能在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中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要认真辅导、耐心指导,对预习、认真听课、作业完成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也可适当地给予物质的奖励,促进更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维习惯、礼仪教育、读书习惯等方面老师也应该适当地引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好品德、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配合,其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只要各科老师共同努力,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品德和好习惯,就一定可以培育出一棵棵参天大树,一位位国之栋梁。

  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是并不是一个很难的任务,只要抓紧时间,从小培养就可以将孩子塑造成一个优秀的、有良好品德的人。

阅读全文

简述培养学生的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有效方法
(2) 树立良好榜样;(3) 利用群体约定;(4) 价值辨析;(5) 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6) 角色扮演;(7) 小组道德讨论。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1、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努力不懈的坚持自我教育,自我学习。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进而提高和完善自我。经常进修、加强专业教育、不仅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能不断学习课内外知识扩充知识面、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2、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使学生更加尊敬...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1)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一般而言,说服开始时,富于感情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服论证,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

初中教师资格证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树立良好榜样,是通过观察与模仿,学生能够习得正确的态度与品德。榜样特点、示范形式及其行为后果,都对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给予恰当奖励与惩罚,作为外部调控手段,不仅影响认知技能,还能塑造态度与品德。通过群体约定,集体的规则与协定对成员具有约束力,促使成员履行责任,对违反约定的行为施加压力,促使...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3、身教:身教是教育者通过自己躬行道德而使受教育者实行道德的道德教育方法,在学校引导学生实行道德应主要通过身教达到;4、榜样:榜样是引导受教育者模仿学习某些品德高尚者的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综合道德教育方法;学校可树立某些品德高尚者为道德榜样,引导广大学生模仿,逐渐使学生的品德与...

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的方法有那些呢?
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的方法包括: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一、有效的说服 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一)呈现证据注意点 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级学生,教师最好只提供正面论据,对于...

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的方法有那些呢?
培养学生良好态度和品德的方法包括:1. 有效说服:教师通过提供证据或信息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原有态度,选择合适的论据呈现方式。2. 树立榜样: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榜样,并注意示范方式的多样性,以激发学生的模仿欲望。3. 价值辨析:通过设计...

良好态度与品德常用的培养方法主要有哪些?
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方面,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以下是几种主要的方法:1. 有效的说服:教师通过提供充分的理由和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的观点或行为方式。在说服过程中,教师应结合逻辑论证和情感表达,以增强说服力。此外,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原有态度,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逐步改变。2. 树立良好...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
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态度与品德,首先需要进行有效的说服,通过正面引导和耐心解释,让学生理解正确行为的价值与意义。树立良好的榜样,是促进学生模仿与学习的强有力手段。教师、家长以及社会中的优秀人物,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通过展示积极向上的行为和态度,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面影响。利用群体的...

试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答案要点】(1)有效的说服。有效的说服是提高道德认知的途径。用言语说服学生需要一些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②发挥情感的作用,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动人;③考虑原有态度的特点。(2)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是加强道德行为的途径。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榜样在观察学习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