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藏书从什么时候兴起的,各个时期情况如何?

如题所述

中国最早的图书形式——简牍与帛书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书籍,一般指用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知识并装成卷册的著作物。从文字出现到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图籍,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了图像文字。到了商代后期,汉字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语法构造、能表达一定思想的文字了。这一点从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发掘出的甲骨文得到了证实。殷墟甲骨文使用的单字约有4500个左右,目前已认识的约有1700个字。甲骨文已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殷商时期甲骨文形声等四种形式,为后来的汉字发展打下了基础。甲骨文是把当时占卜时占问的事件和结果刻在龟腹甲和牛肩胛上的文字。商代人十分重视这些卜辞,作为文献档案保存起来,以备查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铜锡合金铸成的器具即青铜器出现了。商代后期已有人在青铜器上铸字或刻字,以记载重要的史实。我们把这些青铜器上铭辞,称为金文或钟鼎文。周代金文多为颂扬功烈及庆祝赏赉(lài)之作,记载了征战、俘获与赏赐,铭辞写得很具体。但所有前述的甲骨或铸有铭文的青铜器,虽被赋予了图书的某种功能,但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图书,还谈不上有目的的图书收藏。我国图书出现的最早形态是简牍(dú)与帛书。简,以竹作原料的称为竹简,用木作原料的,则称为木简。形状是长条形的,尺寸不等,多数长约汉尺二尺四寸左右(约合55厘米)。为了防蠹、防潮,把竹剖成条状(牒),然后用火烤,使水分蒸发掉,这种处理办法称为“杀青”。

殷商时期甲骨文这也是现在仍称书文完稿为“杀青”的来源。这样的竹条用笔和墨去写,就成了简。牍是木板,大约有汉尺一尺见方,用以在上面写字。简册是指按顺序用绳子穿起来的一束简。一般多用二道绳穿成。为结实起见,有的采用皮绳,这种皮绳亦称“韦”。

古书记载孔子晚年喜欢读《周易》,由于经常阅读以至把编连简册的皮绳磨断了三次,史称“韦编三绝”。有关简牍的最早记载见于《尚书·多士》:“唯殷先人,有册有典”,但至今尚未发现过商简实物。西汉武帝末年,在孔子住宅的墙壁中发现《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竹简,是发现的最早竹简。晋武帝咸宁五年(279),在河南汲县魏襄王墓中,发现了约2500多枚竹简,后世称为汲冢(zhǒnɡ)书。

殷商时期甲骨文经整理有16种古代著作,其中有《竹书纪年》、《国语》、《穆天子传》等。20世纪初至今共有近30起竹简出土,其中以1975年湖北云梦一次出土1000多枚秦简为最多。与简书同时流通的还有帛书,帛书亦叫缣(jiān)书。帛是丝织品的通称,帛书就是把字写在丝织品上的图书。春秋战国时提到图书时已是竹、帛并称,如《墨子》中有“书之竹帛,镂之金石,琢之盘盂”的提法。《韩非子》、《晏子春秋》等也屡屡提及帛书。帛书在春秋时尚不十分通行,但在战国时期已经比较普遍。

我们现在所见出土最早的帛书是1942年发现的战国缯(zēnɡ)书。虽然帛比竹简使用方便,但价钱昂贵,所以没能成为取代竹简的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在纸张出现之前,竹木简和帛书是我国图书的主要形态。这个时间大约从战国至三国之间,即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3世纪,前后约有七八百年的历史。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3

私人藏书的出现春秋战国之际,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又引起了政治上变法与革新。这些变化促进了学术与文化的进步,造成了私人讲学与著述的出现。

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私人讲学和私人著述的开创者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前551~前479)。私人讲学与著述的产生,打破了官学对知识的垄断,打破了只有史官才能记言记事的陈规,到了战国时期出现儒、墨、道、名、法、阴阳等派别“百家争鸣”的局面。各个学派都聚众讲学,表达他们的主张与思想。儒家尚仁贵中主张礼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主张严格法制,名家主张讲究名实,阴阳家主张观天象察四时,纵横家主张合纵连横。

这些不同的学派继承前人文化的方式不外有二:一是师生相授,口耳相传;二是阅读先代典籍。先秦诸子根据个人的认识,发挥自己的见解,同时又需要用先辈和同辈诸子的思想学说来丰富自己,因而需要占有图书。正是在这种条件下,私人藏书首先在先秦各学派的学者中出现了。

第2个回答  2018-01-23

到了唐宋,曝书形成了一种制度,每年到固定的季节,公家都会举行曝书会,把这个藏书拿出来晒晒太阳,一可以祛除湿气,二可以晒死虫卵。在曝书会上,还会请一些士大夫、读书人一起来鉴赏图书。

私家藏书是公家藏书的补给库,政府往往是依靠民间藏书来恢复和重建公藏的。此外,宋朝以后,很多藏书家都利用自己的藏书来刻书印书,增加了图书的流传,挽救了很多濒临灭绝的孤本和珍稀本。在藏书整理的过程中,还形成一门特殊学科叫古文献学,包括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辑佚学,这些都是私家藏书文化的功劳。

 

我国古代藏书从什么时候兴起的,各个时期情况如何?
我们现在所见出土最早的帛书是1942年发现的战国缯(zēnɡ)书。虽然帛比竹简使用方便,但价钱昂贵,所以没能成为取代竹简的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在纸张出现之前,竹木简和帛书是我国图书的主要形态。这个时间大约从战国至三国之间,即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3世纪,前后约有七八百年的历史。

中国私家藏书史的兴起、发展与转型阶段梳理
汉至唐五代,私家藏书缓慢兴起。西汉时期,私人开始珍藏书籍,东汉时期藏书规模有所扩大。魏晋南北朝时期,藏书家如司马懿、王俭等,他们的藏书不仅数量可观,且种类繁多。隋唐时期,藏书家如李泌、柳公权等,他们的藏书文化日益兴盛。五代十国时期,尽管战乱频繁,但仍有许多藏书家坚守藏书之志。第二阶段...

我国古代的藏书情况
随着封建文化的繁荣,在官府藏书之外,从南北朝时代起,出现了私人藏书家建造藏书楼的现象。到唐代,私人藏书家开始为藏书楼命名。到了宋代书院大兴,又出现了书院藏书的现象。在当时最著名的四人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里均有大量的藏书。但是不论上述哪—.类藏书机构都足以藏...

我国古代藏书发展的背景
我国古代藏书发展的背景:藏书文化的兴盛期则为宋代至清末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古代的学术文化发展至高峰并进入总结阶段。“藏书”一词,始见于《韩非子.喻老》篇。藏书可能为世界历史上所共有,但是我国古代藏书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这个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发展到殷商时代开始有了正式的史官,称为“作册...

中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史
唐代,魏征担任秘书监一职,对书籍整理贡献显著,私人藏书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而兴起,例如唐代末年的孙家书楼和明朝范钦的天一阁,都是当时著名的藏书之所。东汉桓帝时设立的秘书监一职,负责管理图书秘籍,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明清时期,秘书监一职被废止,图书馆馆长职务并入翰林院。清代除了文渊阁...

古书收藏的知识
到隋唐两宋,国家藏书更加丰富,但却因朝代的更叠或意识形态的原因,而使国家藏书受损。到元代,先崇道贬佛,后崇佛贬道,将《道藏》大统《玄都宝藏》连书带版全部焚毁,以至今日,元《玄都宝藏》只有一二页残片留于世间。明代是中国古代藏书的一个兴盛时期,不只国家藏书,而分封的各藩王也大多喜藏书、刻书,从属性上...

书的变化(从古至今)
到了周朝,人们将文字刻或铸在青铜器上,称为金文或铭文,已经具备了书的雏形。之后便出现了比较普及的竹简了,“册”字也由此沿用。秦朝时,蒙恬发明了毛笔,以墨在帛书上写字便开始流行。后来民间出现了最初的纸,但工艺繁杂,成本高,质量差,并没有普及。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张得到大量使用,成本...

我国古代私人藏书的发展如何?
后面讲的是要随时保护。古时候的藏书家都会注意给书进行装帧,装帧也大有讲究,如孙从添说“糊裱宜夏,折订宜春”。另外藏书还要讲究陈列,要有秩序地陈列,跟兵家一样,排兵布阵有章有法,且最好给图书编一个目录,按照目录来排列图书,这样找书就容易了。

中国藏书章与藏书印,藏书章内容,藏书章盖在哪?
北宋宣和年间,藏书加盖印章的风气大为盛行。据考证,当时传世的书、画、帖上已常见鉴赏印。明清时期,藏书活动与篆刻艺术进一步发展,藏书印的使用逐渐普及。据不完全统计,从宋朝至清末,有超过1100位收藏家在自己珍藏的书籍上盖印。藏书印章的内容多种多样,有以籍贯、姓名命名的,也有包含字号、斋馆名...

中国古代的藏书楼中分别从哪三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藏书楼?
中国古代的藏书楼中分别从哪三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藏书楼?  我来答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网络繁忙请稍后重试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举报 浏览3 次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中国古代 藏书楼 搜索资料 本地图片 图片链接 提交回答 匿名 回答自动保存中...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