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是我国著名作家金庸先生的武侠代表作。著于1963年,历时4年创作完成,前后共有三版,并在2005年第三版中经历6稿修订,结局改动较大。
小说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其故事之离奇曲折、涉及人物之众多、历史背景之广泛、武侠战役之庞大、想象力之丰富当属“金书”之最。
“天龙八部”这名词出于佛经。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以“天”及“龙”为首,所以称为《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出于佛经,有“世间众生”的意思,寓意象征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背后笼罩着佛法的无边与超脱。全书主旨“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作品风格宏伟悲壮,是一部写尽人性、悲剧色彩浓厚的史诗巨著。
“天龙八部是指天众、龙众、阿修罗、乾达婆、摩呼罗迦、紧那罗、迦楼罗、夜叉,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各指一个,或是一类人,是一种象征。也有说“天龙八部”有“世间众生”的意思,寓意象征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背后笼罩着佛法的无边与超脱。全书主旨“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天龙八部”又称为“龙神八部”、“八部众”,这些名词出于佛经。“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这部小说只是借用这个佛经名词,以象征一些现世人物。天众的代表,是萧峰。龙众的代表,是段誉。夜叉,经常以集体名义出现,有“夜叉八大将”、“十六大夜叉将”等名词,是四大恶人。乾达婆就是阿朱。与“帝释天”萧峰关系最亲密的两个女性就是阿朱和阿紫。阿修罗,是慕容复。紧罗那,善于歌舞,也是帝释的乐神之一,联系到前面的乾达婆,很容易判断紧罗那是阿紫。摩呼迦罗就是虚竹,因为虚竹本是普通的少林和尚,是“腹行类”,但由于“聋呆无知”,反而得福,脱胎换骨,修慈修慧,最终挽回前因(本是玄慈与叶二娘之子),成为身兼灵鹫宫主与西夏驸马的蟒神——亦即与“天龙”段誉相对应的“地龙”。
《天龙八部》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作者以此为书名,旨在象征大千世界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
《天龙八部》中人物离奇,情节的合理性让位于意境和寓意,无不有过人之处,有帝王公卿,有江湖豪客,有长生的术士,有俊雅的少年,有神仙天人般的美女,有匪夷所思的武功,有阴谋,有复仇,有陷害,有误会??天龙八部,人与非人,同聆佛法,从南海到北国,从姑苏到天山,果然是北冥有鲲,化而为鸟,横绝四海。
这么恢宏超常的众生,结篇却是发了疯的慕容复在坟园沈浸于帝王的幻想,一群小儿嬉笑着扮演臣民换糖吃。一个明白不过的寓言:红颜转瞬白骨,才能、功业、野心、爱恨如露如电,梦幻泡影。在这个寓言之下,那前面五大卷的热闹同归于一个幻影,悲天悯人,《天龙八部》里奇异的缘法,未必是颠覆英雄主义,但至少有着深刻的悲伤和疑问,亦正是这悲伤和疑问,成全了英雄之所以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