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晋代嵇康的详细生平?

能多仔细就多仔细!

嵇(jī)康, 广陵散 三国时魏末文学家,思想家与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与魏宗室通婚,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谯郡铚人(今安徽省宿州西南),善于音律。创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合称“嵇氏四弄”,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隋炀帝曾把“九弄”作为科举取士的条件之一。其留下的“广陵绝响”的典故被后世传为佳话,《广陵散》更是成为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他的《声无哀乐论》《与山巨源绝交书》《琴赋》《养生论》等作品亦是千秋相传的名篇。 相貌堂堂 嵇康长的是相貌堂堂,他的好朋友山涛说他是“站时就如孤松独立;醉时就似玉山将崩”。 他的哥哥嵇喜就在《嵇康别传》里,很不谦虚地夸耀他是“正尔在群形之中,便自知非常之器。”然而,偏偏就是这样一位相貌堂堂的人物,却有“土木形骸,不自藻饰”的个性倾向,据同时代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里记载,当时的上层男士,崇尚阴柔之美,非常重视个人修饰,出门前不但要敷粉施朱,熏衣修面,还要带齐羽扇、麈尾、玉环、香囊等各种器物挂件,于此方能“从容出入,飘飘若仙”。试想一下,与那些脂粉扑面, 轻移莲步的矫柔做作者相比,嵇康的天生丽质是多么令人神清气爽。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美男子之一。 狂放任性 嵇康具有旷达狂放的个性和行为。嵇康自由懒散,“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养,不能沐也”,再加上他幼年丧父,故而经常放纵自己,用他的话说就是“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成年的他接受老庄之后,“重增其放,使荣进之心日颓”。在这天才的懒散与自由里孕育着嵇康的狂放和旷达。生活中的嵇康的确很狂,他轻时傲世,对礼法之士不屑一顾。向秀在《思旧赋序》中也说到他和嵇康的友谊:“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钟会陷害吕安时,给他安上的一个罪名就是“言论放荡,非毁典谟” 长于诗文 作为魏晋文坛代表之一的嵇康,其作品的精神深刻表现了魏晋一代士人人性的觉醒以及对自由的渴望和不懈追求。诗人优游容与,游心太玄,目光投向老庄的自然,以自然大化的玄远境界看取人生。艺术视角转为审视自身精神世界,审美色泽趋向性灵的淡泊。嵇康是诗化庄子的第一人,将玄学的命题转化为时代的审美思维,形成一代清峻、渊远的玄学风致。嵇康《述志诗》有云:“冲静得自然,荣华安足为”。“冲静”二字最能代表诗人的情操、志趣和人生追求,不慕荣华,“轻时傲物,不为物用”,惟求虚静冲淡以获得自然的归宿,形成诗歌平淡高远,超乎时俗的渊貌风格。嵇康文思缜密,师心遣论,论文颇多精辟独到见解,思想锋利,如《与山巨源绝交书》,咄咄逼人,痛快淋漓,致使司马昭“闻而恶焉”。? 善于琴乐 在魏晋南北朝,古琴融入了道家清净无为、淡然超远的思想,展现出古琴高雅的艺术风格与飘逸的美感境界。嵇康的古琴在时代的背景下,在其人生观的影响下,主要表现为:“主张外得‘自然之和’的平和之声,内存‘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的平和之心,从而达到平和之美的审美境界。”在他隐逸竹林的时候,他的琴具有平和之美,有着游心虚无的浪漫人生境界。嵇康所表达的音乐思想,使得魏晋时期的音乐艺术,由传统的功利审美态度转向崇尚自然,从而注重个人内心的情感与艺术的体现。? 嵇康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古琴也只能寄托他苦闷的心怀。隐居竹林时,嵇康的音乐造诣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他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嵇康的琴曲的题材大多来源于自然景物,在手弄琴弦的过程中,都呈现出他自然平和的人生观。 嵇康空灵的琴声,伴随他的一生,也展现出他高深莫测的人生境界。在幽静的竹林抚一曲琴音,山可以生长草木,可以繁衍鸟兽,水可以滋润万物生灵。美妙的琴曲可以陶冶性情,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生命意义与对人生的追求。借着琴声,可以细细地解读这个高尚清逸的魏晋名士的风华;借着琴声,可以细细地解读历史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事,借着琴声,可以细细地解读当美丽走向毁灭时那种无奈与悲凉;借着琴声,可以细细地解读那些隐秘的生命内核;借着琴声,可以细细地解读嵇康的生命意识;借着琴声,可以细细地解读蕴涵着他空濛玄远的诗化人生境界。 工于书画 嵇康还工于草书,又善丹青。其墨迹“精光照人,气格凌云”,被列为草书妙品。《唐人书评》评价道:“嵇康书如抱琴半醉,咏物缓行;又若独鹤归林,群鸟乍散。” 其狂放潇洒之性情,跃然纸上。另外,根据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里相关记载,他在书画方面也颇有功底,唐朝时尚有《巢由洗耳图》《狮子击象图》传世,可惜现在俱已失佚。 醉于玄学 玄学是在汉代儒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之不足而产生的,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是汉末魏初的清谈直接演化的产物。魏晋玄学,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魏晋时期一种特有的思潮,玄学标榜老庄,提倡贵无,崇尚自然。这些思想被名士们运用到生活中,就是我们看到的枕青石,卧松岗,临渊而啸,曲肱而歌,又性嗜酒,善抚琴,喜玄谈的个性。更有甚者披头散发,裸奔而行,服药,纵酒,做出与名教南辕北辙的行为。嵇康崇尚自然,认为“自然”乃是宇宙本来的状态,是一个有规律的和谐的统一整体,其中没有任何矛盾冲突。而人类社会又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本应是一个无利害冲突的和谐整体。他认为名教破坏了这种和谐状态,因此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 纵情于酒 经历了生命意识的觉悟、生命脆弱的体认和朝不保夕的惊恐,魏晋文士终于明白,任何精深理论都阻挡不住死亡的脚步,任何高远目标也替代不了死亡的结局。因而,魏晋文士在自全心态作用下,表现出远祸全身的智慧和自觉。沉醉于酒、疏远世事以远祸全身,就是魏晋文士觉醒后保护生命长度的智慧选择。嵇康的生命旨趣虽然弥漫着酒的醇香,但是,沉醉的灵魂却挥不去死亡威胁的阴霾,潇洒的风姿总流露出痛苦挣扎的影迹。这别有意味的嗜酒之风,不仅在中国文人心灵史上留下倩影,也为中国文学、哲学和美学凭添了永不消褪的魅力。 鄙视权贵 钟会身出名门,是曹魏大臣,也是大书法家钟繇的儿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气”,而且年少得志,十九岁入仕,为秘书郎,三年后又升为尚书郎,二十九岁时就已进封为关内侯,活脱脱一个天才级的“政治动物”。但是嵇康拒绝交往这样的朋友。虽说出身高贵,官位显赫,可在文学才情方面,对于仅比他长两岁的嵇康,还是敬佩有加,甚至到了不敢与之面对面交流的地步。《世说新语;文学第四》里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是当初钟会撰写完《四本论》时,想求嵇康一见,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于户外遥掷,便回怠走”。后来做了高官的钟会再次造访嵇康,嵇康理都不理,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锻铁”。炉火熊熊,嵇康手起锤落,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钟会终是觉得无趣,于是悻悻地决定离开。嵇康在这个时候终于说话了,他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钟会对这次造访觉得丢了面子,深深怀恨在心。 嵇康还给原先的一位好友吕巽写了一封绝交信,以“绝交不出丑言”的君子风范,表达了对这位相交多年朋友的愤慨和失望。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 嵇康的率直性格有其可爱之处,但是嵇康的性格决定了他尘世的可悲命运,而精神上的超越又成就了他的人格魅力。 隐于竹林 嵇康回归自然喜好打铁,超然物外得自在,不为虚伪世俗所拘,而又重视真正的情谊。《文士传》里说嵇康有“性绝巧,能锻铁”的本事。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从中可见其对生活的潇洒姿态。《晋书·嵇康》还这样写道:“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他在以打铁来表示自己的“远迈不群”和藐视世俗,这是他的精神特质的根本体现。 服食养生 嵇康身处乱世,但崇尚老庄,讲求服食养生之道,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养生诀窍。他认为,人之所以能长寿,在于注意平时在细微之处保养自己。这就好比“为稼于汤之世(当时天下大旱),偏一溉之功者,必一溉而后枯,而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养生之道与此相仿,关键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修养,不使自身为七情所伤、六淫所中,如此才能身体强健,得以长寿。但世人恰与此相反,“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这可真是“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所以,世间多闻早夭之人,难见皓首之翁。 嵇康认为人是可以长寿的。他说“特受异气,禀之自然……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但世皆莫精(其术)故莫能得之。”但这玄妙的长寿术是怎样的呢?嵇康是这样说的:“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出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嵇康妻子 嵇康妻子为沛王小女儿长乐亭主,由于她天生便有一种优越感和贵族气质,嵇康和她的感情并不十分和睦。 偶得古曲 嵇康承道家虚静淡泊的美学思想,以超脱的襟怀,深邃的哲思,在自然山水中观照自己的理想人格,赋予自然丰富的主观情感,开创了山水审美寄情、畅神的艺术心灵境界。嵇康喜好山水,隐居山林,他的一生和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关嵇康学《广陵散》有这么一则故事:嵇康曾到洛西去游览,晚上宿于华阳亭。清风皓月,嵇康兴致一来,就在院子里弹琴。忽然,外头走进一位古装打扮的客人,来跟嵇康谈论音乐。二人侃侃而谈,这位不速之客谈起音乐来条理清楚,见解深刻,使嵇康既惊讶又佩服。客人谈得高兴了,就要过琴来弹奏,只听这曲子刚劲有力、感人肺腑,越听越令人慷慨激昂。客人弹完曲子,告诉嵇康,此曲名叫《广陵散》,表现的是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王后自刎而死的悲壮故事。嵇康听后很感动,再加上他觉得此人所弹出的声调无人能及,于是就向客人求教。客人并不拒绝,一遍一遍的教。待他确信嵇康已学会之时,就要求嵇康发誓不传给别人。嵇康指天发誓后,客人连姓名也未留就走了。嵇康学会《广陵散》后,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 绝交山涛 对嵇康来说,真正能从心灵深处干扰他的,是朋友。友情之外的造访,他可以低头不语,挥之即去,但对于朋友就不一样了,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心理隔阂,也会使他焦灼和痛苦,因此,友情有多深,干扰也有多深。他与好友山涛后来就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山涛当时担任着一个很大的官职:尚书吏部郎。在他就要另外高就的时候,朝廷要他推荐一个合格的人继任,他真心诚意地推荐了嵇康。嵇康知道此事后,立即写了一封绝交信给山涛。 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篇真正体现文人独立性格的讽喻佳作,嵇康“师心以遣论”,敢于提出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文风犀利。在一千八百多字的篇幅中,与其说嵇康在羞辱山涛,不如说是在羞辱司马氏集团残暴虚伪的统治。 有人说嵇康这么做是因为想要保全山涛,因为当时的晋朝统治者,已经对嵇康的不合作态度十分不满意,而山涛又是嵇康的朋友,所以嵇康这么做就会让他们认为山涛和嵇康没有关系了,这样山涛也可以不必担心什么了。这是嵇康甘愿为朋友牺牲的一个例子。 仗义执言 本来吕巽、吕安两兄弟都是嵇康的朋友,但这两兄弟突然间闹出了一场震惊远近的大官司。吕巽见弟媳徐氏貌美,乘吕安不在,指使其妻用酒把弟媳灌醉,将其奸污。事发后,吕安欲诉之于官。吕巽急忙请嵇康从中调停。嵇康因与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遂应吕巽之请,出面调停,把这件事情按了下来。可是,事后吕巽却倒打一耙,恶人先告状,说吕安不孝顺,竟然敢挝母亲之面。有口难辩的吕安想到了他心目中最尊贵的朋友嵇康。嵇康拍案而起。嵇康写下了《与吕长悌绝交书》,痛骂吕巽一顿。他想通过绝交来表白自身的好恶,他也想通过绝交来论证朋友的含义。吕安入狱后,为了说明真相,自然要涉及嵇康调停之事,嵇康也因此被投入监狱。 临死托孤 在嵇康临死之前,没有把自己的一双儿女托付给自己的哥哥嵇喜,没有托付给他敬重的阮籍,也没有交给向秀,而是托付给了山涛,并且对自己的儿子说:“山公尚在,汝不孤矣。”这才叫真正的朋友,这才叫真正的知己。在嵇康死后,山涛对待嵇康的儿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山涛没有辜负嵇康的重托,一直把嵇康的儿子养大成才。山涛和王戎,在嵇康被杀害之后,对嵇绍一直都特别的照顾。他们尽到了朋友应尽的道义与责任,使得这个孤弱的孩子,即使失去了父亲,却还拥有他们慈父般的关怀与教导,不再那么无依无靠,这是成语“嵇绍不孤”的由来。十八年后,嵇康的儿子嵇绍也在山涛的大力举荐下,被晋武帝“发诏征之”,后来还成为晋朝的忠臣。朋友之间感人至深的信义与友情,也成为了千古传扬的佳话。 广陵绝响 嵇康对传统及当代的琴曲都非常熟悉,这一点在他的《琴赋》中可见。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画像砖,描绘了嵇康席坐抚琴,气宇昂轩的形象。我们所熟知是他以弹奏《广陵散》而闻名于世。而这首“声调绝伦”,已成绝响的曲目,据说是除嵇康之外,无人会弹。嵇康因吕安的案子被收押。钟会劝司马昭乘此机会除掉嵇康。嵇康入狱后,立刻激起舆论的不满,许多豪杰纷纷要求与嵇康一同入狱。经有司劝谕后,众人一时遣散,然而最后嵇康和吕安却被判处了死刑。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这些要求并没有被同意。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顾看了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妻子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地就戳,时年四十。 编辑本段相貌风度 嵇康风度非凡,为一世之标,史载: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容止》)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答曰:“君未见其父耳。”(《世说新语·容止》) ●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晋书·嵇康传》)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晋书·嵇康传》) ●康长七尺八寸,伟容色,土木形骸,不加饰厉,而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正尔在群形之中,便自知非常之器。(《世说新语·容止》引《康别传》) ●康美音气,好容色。(《文选·五君咏》引《嵇康别传》) 也就是说,嵇康身材高大(魏尺无明确换算标准,约在汉尺与晋尺之间,折合约为(181.74~191.1),仪容俊美,声音悦耳,文采卓越。虽然不刻意装扮自己,却能通过超脱的气度流露出自然的美感。 编辑本段生平介绍 嵇康,“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谯郡铚人 [1] 。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嵇康幼年丧父,成年后娶长乐公主(一说为曹操孙女,沛王曹林之女;一说为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孙女)为妻,任郎中,中散大夫,并有一子嵇绍。嵇绍被其父于狱中交付与山涛抚养,并且被山涛推荐为官,但他的为官之道与其父亲截然不同,他成为了一个为皇帝忠诚保驾的驯臣。有一次,晋惠帝兵败被困,文武百官纷纷逃散,唯有嵇绍衣冠端正的以自己的身躯保护了皇帝,死的忠心耿耿。 嵇康不喜为官,平时以打铁为乐(一说以此谋生)。大将军司马昭曾想聘他为自己的掾吏,嵇康坚守志向不愿出仕,离家躲避到河东。 晋墓壁画中的嵇康 司隶校尉钟会想结交嵇康,轻衣肥乘,率众而往。嵇康与向秀在树荫下锻铁,对于钟会不予理睬。等候很久也没有回音后,钟会准备离开。嵇康开口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结下仇隙。 景元二年,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由大将军从事中郎迁任吏部侍郎,举荐嵇康代替自己的位置。嵇康因此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自己的心志。 嵇康原本与东平吕巽吕安兄弟为友。吕安的妻子被其兄吕巽奸污,吕安原本准备休妻并起诉吕巽。吕巽请嵇康从中劝解,并发誓不会恶人先告状,于是嵇康劝说了吕安将这件事平息下来。但是之后吕巽害怕吕安反悔,于是抢先告吕安不孝。嵇康义不负心,写信与吕巽绝交,并出面为吕安作证,因此也被收押。钟会劝司马昭乘此机会除掉嵇康。 嵇康入狱后,立刻激起舆论的不满,许多豪杰纷纷要求与嵇康一同入狱。经有司劝谕后,众人一时遣散,然而最后嵇康和吕安却被判处了死刑。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但最终司马昭还是判决其死刑。 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顾看了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地就戮,于公元262年,时年三十九岁。 希望采纳为答案,谢谢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8
嵇康 (223年-263年),字 叔夜 ,三国魏谯郡铚(约在今安徽省宿州亳州淮北的交界处)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并称 嵇阮 。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故世称 嵇中散 。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嵇康年幼丧父,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幼年即十分聪颖,博览群书学习各种技艺。长大之后喜欢读道家的著作,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然而不注重打扮。。后来迎娶了沛王曹林之女长乐亭主为妻,育有一儿一女。 擅长音乐,作有琴曲《风入松》;又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作“嵇氏四弄”,与蔡邕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隋炀帝曾将弹奏“九弄”作为取士条件又通绘画与书法。唐张怀在《书法会要》中目之为草书第二,又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其作有《巢由洗耳图》《狮子击象图》二图。 嵇康崇尚老庄学说,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主张“任自然”的生活方式,著《养生论》来阐明自己的养生之道。他赞美古代隐者达士的事迹,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做官。大将军司马昭要礼聘他为幕府属官,他跑到河东郡去躲避征辟。司隶校尉钟会盛礼前去拜访他,遭到他的冷遇。钟会觉得自讨没趣,起身要走,嵇康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曾推荐他做官,他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坚决拒绝为官。司马昱谓叔夜“俊伤其道”。 后来吕安之妻貌美,被吕安的兄长吕巽迷奸,吕安愤恨之下想要起诉吕巽。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都有交情,故劝吕安不要揭发这桩家丑,以全门第清誉。但吕巽害怕报复,遂先发制人,反诬告吕安不孝,吕安遂被官府收捕。嵇康义愤,遂出面为为吕安作证,触怒大将军司马昭。此时,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劝说司马昭,将吕安、 嵇康 都处死。 嵇康 临刑前,三千名太学生联名上书,请求司马昭赦免嵇康,并希望能让嵇康来太学讲学,但是没有被准许。在刑场上,嵇康顾视日影,从容弹奏一曲《广陵散》,曲罢叹道“广陵散于今绝矣”,随后赴死,时年四十。方东树说:“中散以龙性被诛,阮公为司马所保,其迹不同,而人品无异。”。 其子嵇绍,后为晋朝之侍中,八王之乱中为保护晋惠帝而殉难 著作 以下篇目参照《嵇康集校注》(戴明扬著)及《全三国文》(严可均撰)。 诗 《赠兄喜秀才入军诗》十九首。 《幽愤诗》一首 《叙志诗》二首 《游仙诗》一首 《六言诗》十首 《重作四言诗》七首 《思亲诗》一首 《答二郭诗》三首 《与阮德如诗》一首 《酒会诗》七首 《杂诗》一首 书 《与山巨源绝交书》 《与吕长悌绝交书》 赋 《琴赋》 《酒赋》 《蚕赋》 《怀香赋》 论 《声无哀乐论》 《养生论》及《答难养生论》 《释私论》 《管蔡论》 《明胆论》 《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及《答解宅无吉凶摄生论》 《难自然好学论》 其他 《琴赞》 《灯铭》 《卜疑》 《太师箴》 《家诫》 《圣贤高士传赞》 《春秋左氏传音》
第2个回答  2014-04-28
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嵇康在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释私论》),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在整个魏晋文艺界和思想界,嵇康都是一位极有魅力的人物,他的人格和文化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嵇康是著名的琴艺家和哲学家。他精通音律,“广陵散绝”体现的是嵇康作为一个伟大音乐家的悲剧。 三国时魏末文学家,思想家与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与魏宗室通婚,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谯郡铚人(今安徽省宿州西南),善于音律。创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合称“嵇氏四弄”,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隋炀帝曾把“九弄”作为科举取士的条件之一。其留下的“广陵绝响”的典故被后世传为佳话,《广陵散》更是成为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他的《声无哀乐论》《与山巨源绝交书》《琴赋》《养生论》等作品亦是千秋相传的名篇。 人物事迹 相貌堂堂 嵇康长的是相貌堂堂,他的好朋友山涛说他是“站时就如孤松独立;醉时就似玉山将崩”。 他的哥哥嵇喜就在《嵇康别传》里,很不谦虚地夸耀他是“正尔在群形之中,便自知非常之器。”然而,偏偏就是这样一位相貌堂堂的人物,却有“土木形骸,不自藻饰”的个性倾向,据同时代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里记载,当时的上层男士,崇尚阴柔之美,非常重视个人修饰,出门前不但要敷粉施朱,熏衣修面,还要带齐羽扇、麈尾、玉环、香囊等各种器物挂件,于此方能“从容出入,飘飘若仙”。试想一下,与那些脂粉扑面, 轻移莲步的矫柔做作者相比,嵇康的天生丽质是多么令人神清气爽。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美男子之一。 狂放任性 嵇康具有旷达狂放的个性和行为。嵇康自由懒散,“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养,不能沐也”,再加上他幼年丧父,故而经常放纵自己,用他的话说就是“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成年的他接受老庄之后,“重增其放,使荣进之心日颓”。在这天才的懒散与自由里孕育着嵇康的狂放和旷达。生活中的嵇康的确很狂,他轻时傲世,对礼法之士不屑一顾。向秀在《思旧赋序》中也说到他和嵇康的友谊:“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钟会陷害吕安时,给他安上的一个罪名就是“言论放荡,非毁典谟” 长于诗文 作为魏晋文坛代表之一的嵇康,其作品的精神深刻表现了魏晋一代士人人性的觉醒以及对自由的渴望和不懈追求。诗人优游容与,游心太玄,目光投向老庄的自然,以自然大化的玄远境界看取人生。艺术视角转为审视自身精神世界,审美色泽趋向性灵的淡泊。嵇康是诗化庄子的第一人,将玄学的命题转化为时代的审美思维,形成一代清峻、渊远的玄学风致。嵇康《述志诗》有云:“冲静得自然,荣华安足为”。“冲静”二字最能代表诗人的情操、志趣和人生追求,不慕荣华,“轻时傲物,不为物用”,惟求虚静冲淡以获得自然的归宿,形成诗歌平淡高远,超乎时俗的渊貌风格。嵇康文思缜密,师心遣论,论文颇多精辟独到见解,思想锋利,如《与山巨源绝交书》,咄咄逼人,痛快淋漓,致使司马昭“闻而恶焉”。? 善于琴乐 在魏晋南北朝,古琴融入了道家清净无为、淡然超远的思想,展现出古琴高雅的艺术风格与飘逸的美感境界。嵇康的古琴在时代的背景下,在其人生观的影响下,主要表现为:“主张外得‘自然之和’的平和之声,内存‘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的平和之心,从而达到平和之美的审美境界。”在他隐逸竹林的时候,他的琴具有平和之美,有着游心虚无的浪漫人生境界。嵇康所表达的音乐思想,使得魏晋时期的音乐艺术,由传统的功利审美态度转向崇尚自然,从而注重个人内心的情感与艺术的体现。? 嵇康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古琴也只能寄托他苦闷的心怀。隐居竹林时,嵇康的音乐造诣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他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嵇康的琴曲的题材大多来源于自然景物,在手弄琴弦的过程中,都呈现出他自然平和的人生观。 嵇康空灵的琴声,伴随他的一生,也展现出他高深莫测的人生境界。在幽静的竹林抚一曲琴音,山可以生长草木,可以繁衍鸟兽,水可以滋润万物生灵。美妙的琴曲可以陶冶性情,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生命意义与对人生的追求。借着琴声,可以细细地解读这个高尚清逸的魏晋名士的风华;借着琴声,可以细细地解读历史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事,借着琴声,可以细细地解读当美丽走向毁灭时那种无奈与悲凉;借着琴声,可以细细地解读那些隐秘的生命内核;借着琴声,可以细细地解读嵇康的生命意识;借着琴声,可以细细地解读蕴涵着他空濛玄远的诗化人生境界。 工于书画 嵇康还工于草书,又善丹青。其墨迹“精光照人,气格凌云”,被列为草书妙品。《唐人书评》评价道:“嵇康书如抱琴半醉,咏物缓行;又若独鹤归林,群鸟乍散。” 其狂放潇洒之性情,跃然纸上。另外,根据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里相关记载,他在书画方面也颇有功底,唐朝时尚有《巢由洗耳图》《狮子击象图》传世,可惜现在俱已失佚。 醉于玄学 玄学是在汉代儒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之不足而产生的,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是汉末魏初的清谈直接演化的产物。魏晋玄学,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魏晋时期一种特有的思潮,玄学标榜老庄,提倡贵无,崇尚自然。这些思想被名士们运用到生活中,就是我们看到的枕青石,卧松岗,临渊而啸,曲肱而歌,又性嗜酒,善抚琴,喜玄谈的个性。更有甚者披头散发,裸奔而行,服药,纵酒,做出与名教南辕北辙的行为。嵇康崇尚自然,认为“自然”乃是宇宙本来的状态,是一个有规律的和谐的统一整体,其中没有任何矛盾冲突。而人类社会又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本应是一个无利害冲突的和谐整体。他认为名教破坏了这种和谐状态,因此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 纵情于酒 经历了生命意识的觉悟、生命脆弱的体认和朝不保夕的惊恐,魏晋文士终于明白,任何精深理论都阻挡不住死亡的脚步,任何高远目标也替代不了死亡的结局。因而,魏晋文士在自全心态作用下,表现出远祸全身的智慧和自觉。沉醉于酒、疏远世事以远祸全身,就是魏晋文士觉醒后保护生命长度的智慧选择。嵇康的生命旨趣虽然弥漫着酒的醇香,但是,沉醉的灵魂却挥不去死亡威胁的阴霾,潇洒的风姿总流露出痛苦挣扎的影迹。这别有意味的嗜酒之风,不仅在中国文人心灵史上留下倩影,也为中国文学、哲学和美学凭添了永不消褪的魅力。 鄙视权贵 钟会身出名门,是曹魏大臣,也是大书法家钟繇的儿子,“敏慧夙成,少有才气”,而且年少得志,十九岁入仕,为秘书郎,三年后又升为尚书郎,二十九岁时就已进封为关内侯,活脱脱一个天才级的“政治动物”。但是嵇康拒绝交往这样的朋友。虽说出身高贵,官位显赫,可在文学才情方面,对于仅比他长两岁的嵇康,还是敬佩有加,甚至到了不敢与之面对面交流的地步。《世说新语;文学第四》里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是当初钟会撰写完《四本论》时,想求嵇康一见,可又怕嵇康看不上,情急之中,竟“于户外遥掷,便回怠走”。后来做了高官的钟会再次造访嵇康,嵇康理都不理,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锻铁”。炉火熊熊,嵇康手起锤落,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钟会终是觉得无趣,于是悻悻地决定离开。嵇康在这个时候终于说话了,他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钟会对这次造访觉得丢了面子,深深怀恨在心。 嵇康还给原先的一位好友吕巽写了一封绝交信,以“绝交不出丑言”的君子风范,表达了对这位相交多年朋友的愤慨和失望。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 嵇康的率直性格有其可爱之处,但是嵇康的性格决定了他尘世的可悲命运,而精神上的超越又成就了他的人格魅力。 隐于竹林 嵇康回归自然喜好打铁,超然物外得自在,不为虚伪世俗所拘,而又重视真正的情谊。《文士传》里说嵇康有“性绝巧,能锻铁”的本事。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从中可见其对生活的潇洒姿态。《晋书·嵇康》还这样写道:“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他在以打铁来表示自己的“远迈不群”和藐视世俗,这是他的精神特质的根本体现。 服食养生 嵇康身处乱世,但崇尚老庄,讲求服食养生之道,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养生诀窍。他认为,人之所以能长寿,在于注意平时在细微之处保养自己。这就好比“为稼于汤之世(当时天下大旱),偏一溉之功者,必一溉而后枯,而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养生之道与此相仿,关键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修养,不使自身为七情所伤、六淫所中,如此才能身体强健,得以长寿。但世人恰与此相反,“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这可真是“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所以,世间多闻早夭之人,难见皓首之翁。 嵇康认为人是可以长寿的。他说“特受异气,禀之自然……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但世皆莫精(其术)故莫能得之。”但这玄妙的长寿术是怎样的呢?嵇康是这样说的:“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出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嵇康妻子 嵇康妻子为沛王小女儿长乐亭主,由于她天生便有一种优越感和贵族气质,嵇康和她的感情并不十分和睦。 偶得古曲 嵇康承道家虚静淡泊的美学思想,以超脱的襟怀,深邃的哲思,在自然山水中观照自己的理想人格,赋予自然丰富的主观情感,开创了山水审美寄情、畅神的艺术心灵境界。嵇康喜好山水,隐居山林,他的一生和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有关嵇康学《广陵散》有这么一则故事:嵇康曾到洛西去游览,晚上宿于华阳亭。清风皓月,嵇康兴致一来,就在院子里弹琴。忽然,外头走进一位古装打扮的客人,来跟嵇康谈论音乐。二人侃侃而谈,这位不速之客谈起音乐来条理清楚,见解深刻,使嵇康既惊讶又佩服。客人谈得高兴了,就要过琴来弹奏,只听这曲子刚劲有力、感人肺腑,越听越令人慷慨激昂。客人弹完曲子,告诉嵇康,此曲名叫《广陵散》,表现的是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王后自刎而死的悲壮故事。嵇康听后很感动,再加上他觉得此人所弹出的声调无人能及,于是就向客人求教。客人并不拒绝,一遍一遍的教。待他确信嵇康已学会之时,就要求嵇康发誓不传给别人。嵇康指天发誓后,客人连姓名也未留就走了。嵇康学会《广陵散》后,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 绝交山涛 对嵇康来说,真正能从心灵深处干扰他的,是朋友。友情之外的造访,他可以低头不语,挥之即去,但对于朋友就不一样了,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心理隔阂,也会使他焦灼和痛苦,因此,友情有多深,干扰也有多深。他与好友山涛后来就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山涛当时担任着一个很大的官职:尚书吏部郎。在他就要另外高就的时候,朝廷要他推荐一个合格的人继任,他真心诚意地推荐了嵇康。嵇康知道此事后,立即写了一封绝交信给山涛。 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篇真正体现文人独立性格的讽喻佳作,嵇康“师心以遣论”,敢于提出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文风犀利。在一千八百多字的篇幅中,与其说嵇康在羞辱山涛,不如说是在羞辱司马氏集团残暴虚伪的统治。 有人说嵇康这么做是因为想要保全山涛,因为当时的晋朝统治者,已经对嵇康的不合作态度十分不满意,而山涛又是嵇康的朋友,所以嵇康这么做就会让他们认为山涛和嵇康没有关系了,这样山涛也可以不必担心什么了。这是嵇康甘愿为朋友牺牲的一个例子。 仗义执言 本来吕巽、吕安两兄弟都是嵇康的朋友,但这两兄弟突然间闹出了一场震惊远近的大官司。吕巽见弟媳徐氏貌美,乘吕安不在,指使其妻用酒把弟媳灌醉,将其奸污。事发后,吕安欲诉之于官。吕巽急忙请嵇康从中调停。嵇康因与二人的关系非同一般,遂应吕巽之请,出面调停,把这件事情按了下来。可是,事后吕巽却倒打一耙,恶人先告状,说吕安不孝顺,竟然敢挝母亲之面。有口难辩的吕安想到了他心目中最尊贵的朋友嵇康。嵇康拍案而起。嵇康写下了《与吕长悌绝交书》,痛骂吕巽一顿。他想通过绝交来表白自身的好恶,他也想通过绝交来论证朋友的含义。吕安入狱后,为了说明真相,自然要涉及嵇康调停之事,嵇康也因此被投入监狱。 临死托孤 在嵇康临死之前,没有把自己的一双儿女托付给自己的哥哥嵇喜,没有托付给他敬重的阮籍,也没有交给向秀,而是托付给了山涛,并且对自己的儿子说:“山公尚在,汝不孤矣。”这才叫真正的朋友,这才叫真正的知己。在嵇康死后,山涛对待嵇康的儿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山涛没有辜负嵇康的重托,一直把嵇康的儿子养大成才。山涛和王戎,在嵇康被杀害之后,对嵇绍一直都特别的照顾。他们尽到了朋友应尽的道义与责任,使得这个孤弱的孩子,即使失去了父亲,却还拥有他们慈父般的关怀与教导,不再那么无依无靠,这是成语“嵇绍不孤”的由来。十八年后,嵇康的儿子嵇绍也在山涛的大力举荐下,被晋武帝“发诏征之”,后来还成为晋朝的忠臣。朋友之间感人至深的信义与友情,也成为了千古传扬的佳话。 广陵绝响 嵇康对传统及当代的琴曲都非常熟悉,这一点在他的《琴赋》中可见。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画像砖,描绘了嵇康席坐抚琴,气宇昂轩的形象。我们所熟知是他以弹奏《广陵散》而闻名于世。而这首“声调绝伦”,已成绝响的曲目,据说是除嵇康之外,无人会弹。嵇康因吕安的案子被收押。钟会劝司马昭乘此机会除掉嵇康。嵇康入狱后,立刻激起舆论的不满,许多豪杰纷纷要求与嵇康一同入狱。经有司劝谕后,众人一时遣散,然而最后嵇康和吕安却被判处了死刑。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这些要求并没有被同意。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顾看了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妻子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地就戳,时年四十。 生平介绍 嵇康,“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谯郡铚人 [1] 。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嵇康幼年丧父,成年后娶长乐公主(一说为曹操孙女,沛王曹林之女;一说为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孙女)为妻,任郎中,中散大夫,并有一子嵇绍。嵇绍被其父于狱中交付与山涛抚养,并且被山涛推荐为官,但他的为官之道与其父亲截然不同,他成为了一个为皇帝忠诚保驾的驯臣。有一次,晋惠帝兵败被困,文武百官纷纷逃散,唯有嵇绍衣冠端正的以自己的身躯保护了皇帝,死的忠心耿耿。 嵇康不喜为官,平时以打铁为乐(一说以此谋生)。大将军司马昭曾想聘他为自己的掾吏,嵇康坚守志向不愿出仕,离家躲避到河东。 司隶校尉钟会想结交嵇康,轻衣肥乘,率众而往。嵇康与向秀在树荫下锻铁,对于钟会不予理睬。等候很久也没有回音后,钟会准备离开。嵇康开口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结下仇隙。 景元二年,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由大将军从事中郎迁任吏部侍郎,举荐嵇康代替自己的位置。嵇康因此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自己的心志。 嵇康原本与东平吕巽吕安兄弟为友。吕安的妻子被其兄吕巽奸污,吕安原本准备休妻并起诉吕巽。吕巽请嵇康从中劝解,并发誓不会恶人先告状,于是嵇康劝说了吕安将这件事平息下来。但是之后吕巽害怕吕安反悔,于是抢先告吕安不孝。嵇康义不负心,写信与吕巽绝交,并出面为吕安作证,因此也被收押。钟会劝司马昭乘此机会除掉嵇康。 嵇康入狱后,立刻激起舆论的不满,许多豪杰纷纷要求与嵇康一同入狱。经有司劝谕后,众人一时遣散,然而最后嵇康和吕安却被判处了死刑。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但最终司马昭还是判决其死刑。 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顾看了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地就戮,于公元262年,时年三十九岁。

有谁知道晋代嵇康的详细生平?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 嵇康的率直性格有其可爱之处,但是嵇康的性格决定了他尘世的可悲命运,而精神上的超越又成就了他的人格魅力。 隐于竹林 嵇康回归自然喜好打铁,超然物外得自在,不为虚伪世俗所拘,而又重视真正的情谊。《文士传》里说...

有谁知道晋代嵇康的详细生平?
嵇康,字叔夜,本姓奚,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嵇康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他写的《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太师箴》、《明胆论》、《释私论》、《养生论》千秋相传,并且他弹得一手好琴,尤其善于...

嵇康是美男子吗
嵇康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美男子,也是晋代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嵇康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他天生聪慧,喜好读书,在积累了丰厚的文化修养的同时,还学习了各种技艺。长大后的嵇康崇尚老庄道学,追求道家“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讲求养生,并且食用丹药。嵇康向往自由的隐居生活,虽然他的才名远播...

嵇康是怎么死的
嵇康是晋代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思想家。嵇康博学,在当时是远近闻名的学者,并且容貌出众,器宇不凡。但嵇康信奉老庄哲学,追求道家“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不愿意走进官场,反而是喜欢居住在山林里,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饮酒论诗。后来在朝中势力强大的大将军司马昭听闻嵇康的才名,想招纳他做自...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为哪七贤?
刘伶(生卒年不详,一说约221年-约300年),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州 )人,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称为“竹林七贤”。刘伶现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颂》和《北芒客舍》。其作品生动的反映了魏晋名士崇尚玄虚、消极颓废的心态,也表现出对“名教”...

嵇康传一代名仕的落幕
嵇康,一个将艺术与理想融合的典范,他的生平事迹犹如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他的才华横溢,自幼便对音乐和文学有着极高的热情,师从音乐大师吴舒,他的音乐技艺和文学才华在那个时代独树一帜,被誉为“琴中高手”和“乐中俊杰”。出身于晋代名门的嵇康,凭借天赋和努力,足迹踏遍江南,结交了众多文学家...

嵇康的拼音是什么?
1.嵇康的身世与学术成就 嵇康(224年-263年),字伯玉,汉族,山东琅琊(今山东临沂)人。他是东晋末年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嵇康精通琴棋书画,尤以琴艺著称,被誉为"琴圣"。他早年师从郭璞和谢安等名士,深受他们的影响,对儒家学说、道家思想和佛教有着广泛的研究。2.嵇康的...

竹林四贤(详解)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嵇康(224—263)三国时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之说。与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崇尚自然、养生之道,著有《养生论》,倡「越名教而任自然」。与王戎、...

《百家姓嵇》的历史来源及家族名人
家族名人 嵇康(公元233—262年)字叔夜,三国时魏国谯郡人。博学多才,风度翩翩,如孤松独立。官拜中散大夫,与阮籍、山涛等常同游于竹林,世称"竹林七贤"。嵇绍 字延祖,晋代谯郡铚县人,嵇康子。官至侍中。有人言:绍"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使其"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季抒 相传...

“嵇康是正始时期的代表作家之一”,什么是“正始时期”
233),下延到司马氏代魏(265),是指这三十余年的魏末文学.这时期是司马氏集团与曹魏争夺政权十分激烈的时期.这个时期虽然思想领域里各种思想多元并存的局面仍未根天改变,但主要的思想潮流却是玄学的出现与发展,玄学就是<周易><老子><庄子>,被称为"三玄".这时期还出现了,七贤,其中就有嵇康 ...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