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恸——2008.5·12祭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内容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9-05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数以万计的生命,被掩埋在废墟之下,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在北川学校的课堂上,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被永远地封存;在汶州城镇村庄的废墟里,家的温馨被无情地摧毁;在青川秀丽静寂的山野中,生命的光芒被瞬间熄灭;在赶往江油集市的路上,希望之光黯然失色。这是一场对人类最大创伤的考验——失去。

生命,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而汶川大地震,让无数生命在瞬间消逝。在《殇恸》这部纪录片中,真实地记录了这些生命的最后故事。那些平凡的人,在危难时刻展现出非凡的力量:在汶州城镇村庄的废墟中,普通教师用生命守护着学生;在北川学校的课堂上,老人将生的机会让给他人,自己却选择了割腕自杀;在青川秀丽静寂的山野中,民警为保护记者,挡在了机翼之前;在赶往江油集市的路上,跳着舞的小姑娘选择了和平静的天堂;映秀小学和北川县城,已被夷为平地,而载着37人的旅游大巴,在泥石流的瞬间,消失在了这个世界。这就是震恸,震恸,还是震恸。它不仅仅是一场灾难的记录,更是对生命最深沉的尊重与哀悼。

殇恸——2008.5·12祭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内容简介
这就是震恸,震恸,还是震恸。它不仅仅是一场灾难的记录,更是对生命最深沉的尊重与哀悼。

殇恸:祭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内容简介
《殇恸》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个个遇难者的故事,更是对人性光辉的礼赞,是对生命的敬畏,是对灾难中坚韧不屈精神的致敬。每一个逝去的生命,每一个无私的瞬间,都在向我们诉说着勇气、爱与坚韧的力量。

殇恸——2008.5·12祭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本书目录
面对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我们不能忘却那沉痛的记忆。灾难降临,无数生命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希望。为了祭奠遇难的同胞,为了铭记那不朽的瞬间,本书汇聚了多位作者的笔触,试图以文字的形式,将那段历史凝固,以表达我们对于生命的敬畏与哀悼。本书不仅记录了抗震救灾的英勇事迹,更深入...

殇恸:祭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基本信息
以下内容是关于《殇恸:祭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这本书的基本信息:该书标题表达了对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深切的悼念,是一本沉痛的纪念之作。定价为人民币20.00元,具有纪念价值和历史意义。出版和发行日期为2008年5月1日,这是在灾难发生后不久,为了铭记和纪念那段悲痛的历史时刻。出版社是中国民主法制出...

5.12汶川大地震感人故事
5.12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故事--彭州35岁女子牺牲自己救丈夫一女子为救自己的丈夫,爬在其身上,最终自己被活活砸死,她的丈夫因此幸运的躲过了一劫。这是发生在四川省彭州市灾区的感人一幕。 “我的弟媳妇是为救她丈夫被砸死的,可怜的她尸体现在还放在路边。”四川省彭州市小鱼洞镇村民毛兴华坐在记者的采访车上心情沉...

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时,距彭州市区10多公里的红岩镇,大面积房屋倒塌、通信中断、人员伤亡……在这次地震发生时,正给幼儿园大班辅导的红岩镇中心小学周汝兰老师没有独自逃生,而是四次冲进教室抢救学生,直到全班52名学生成功脱离危险。第一次冲进教室 抓出两娃娃就跑 12日,13∶50—14∶30是红岩镇...

汶川大地震演讲稿(200字)
每天下午2:30,我们或许刚刚睡醒,或许正在上学路上,或许已经踏入教室,但是2008.5.12.的下午,是不同寻常的。四川汶川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山西和四川在同一个地震带上,那一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了,大地在震动,人们慌乱、尖叫。恐惧弥漫在空气中。目前为止,四川灾区死亡的已有近一万人,还有好...

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手抄报资料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截至2009年4月25日10时,遇难69225人,受伤374640人,失踪17939人。其中四川省68712名同胞遇难,...

四川汶川大地震感人事例
在强震中,灾区人民虽然有失去家园、亲人的痛苦和泪水,但他们更有与无情天灾抗衡拼搏、与苦难同胞共度难关的坚毅和真情。在我们向灾区人民表达关切慰问、行使救援义举时,让我们向灾区人民表达我们最崇高的敬意。 所谓震灾无情人有情,5·12汶川大地震中,灾区人民身体力行涌现出的一幕幕镜头,让我们深受感动,充满敬意,...

东方早报为在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普通同胞撰写的讣闻原文是什么?_百度...
给他们,既是为了祭奠生逝者,更是为了坚强生者",我们所有活下来的人,是更应阅罢沉思、起而健行的。这一次,我们刻下的不是关于帝王将相、豪门富户的隐恶褒扬与浮虚溢美,我们记下的不是关于英雄豪杰、名流雅士的丰功伟业与灿烂夺目。在举国悲痛之日、万户恸悲之时,我们也看到了更多的勇敢顽强、...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