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中国的宗教达不到中世纪罗马教延那种地位

如题所述

知乎网友回答
两个原因:
一、王权垄断了神权;
二、宗教的功能(即神只崇拜功能和世俗秩序功能)在中国是被拆分的。

第一条很多人都能有个说道,而第二条往往是被忽视的,部分答主的答案里倒是提到类似的观点,我在这将之细说一下。

先说一。宗教国家或者说政教合一国家,其必要条件与显著特征是,神权组织与神职人员的存在,并且神权独立于甚或盖过世俗王权。如中世纪的欧洲,教皇与各地主教掌握宗教话语权,国王与公侯领主执掌世俗权力。而在阿拉伯帝国,哈里发既是君主,也是宗教领袖。
以上两个一神教只是典型,在多神教政权中,这种情况亦是数不胜数。(古波斯-拜火教,西藏-喇嘛教,中美洲-羽蛇神…..)

在这样的国度里,宗教是全民的意识形态,神权担负着传播意识形态、维系人心与政体的功能,并影响或干预世俗王权,宗教的力量渗透进庙堂政治、公共社会、家庭和私人。
而华夏文明早早地就终止了祭司干政。君权将神权收归己有,君主就是祭司,国家级的祭祀大典由天子主持,神职人员仅是国家的臣僚(如宗伯、太常寺卿、太庙令,说是神职人员其实更多的是官),国有神而无神权。即是说,君主越过神职人员直接掌有最高的祭祀特权,天子本身也成为神化的对象。

不过,这仅是根绝了神权人士干涉世俗政务,并不能解释“中国为何没有成为宗教国家”,因为君权包揽神权,君主完全可以扩大神权对于世俗政治的影响,使神权盖过王权(而不是相反),建立以君主为最高神职代表的神权政体。为王朝的权力稳固计,这完全会是国君的一个选择。
商朝就是例证,“殷人尊神”,商王本身就是大巫,“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这就涉及到第二个原因:在中国,宗教的功能是被拆分开的。

多数国人对宗教的理解,仅止于神鬼崇拜,认为求神拜佛就是宗教了。
但是别忘了,既然相信神的存在并敬奉之,那必然就会有相应的世界观(世界的产生与运行方式,神话传说,人神关系),进而衍生相应的价值观。事实上,大部分的宗教既包含神祗崇拜功能,也包含世俗秩序功能。
也就是说,宗教既是对神明的信仰与崇拜,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三观体系+社会规范,从家庭到社会再到庙堂都有涉及。

典型的如伊斯兰,不止要求信徒崇拜真主,也要求信徒以其价值体系为社会生活指导,以教法为国法,如禁酒禁赌、节日聚礼、完纳天课、禁侵吞孤儿财产、禁高利贷、善待邻人、洁净卫生、禁通奸、禁诬陷诽谤等等。
基督教和犹太教与之类似(如著名的摩西十诫),其教义都有完整成体系的秩序规范。
无论出于巩固政治权力,还是出于教化百姓、规范道德、移风易俗,这种信仰体系,都是严密而有效的,并且十分利于建立政教合一的制度。

而在华夏文明中,宗教的这两种功能是被拆分的。

华夏人所谓的“宗教信仰”,实则仅具有神祗崇拜功能,世俗秩序功能被剥离出来,由另外一种体系承担——周有礼乐,秦恃法,汉以来是儒,而具体的实施者,就是世俗国家和社会精英。所谓“儒释道”,才是华夏的精神信仰,所谓“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不过是强行套用外国意义上的“宗教”而生谬。华人没有religion,但是有belief。

华夏人是典型的泛神论者(而且还相当现实),除道教和佛教,还有各种民间信仰,灵鬼神佛,皆我可拜。这些信仰虽有导人向善、规范德性之功,然道佛两家不入世俗(当然这里面也经过统治者的改造),大小民间信仰太泛而不严密、不成系统,所以它们难有世俗秩序功能,只能是信仰与崇拜。并且宽泛的信仰不利于建立统一的政教合一政体。

华夏文明的这种对宗教的拆分剥离,始于周朝。前面说过,商朝是个神权政体,盛行卜筮、祭祀、人殉。商周革命后,周人并未强化和发展神权,而是在人神关系、祭祀、官方宣传上对商人的神权体系加以改造,说白了就是篡改,一改商人之“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而有周人“尊礼尚施,事鬼神而远之”。
至于商朝的神权体系面貌、周人改造商人信仰的目的、历程等等,详情我就不赘述了,这方面学术论述不少,大家可自己去查。这里只说明一点:原先商人的神权体系是严密的,其神祗是相对恒定的,周人改造之后出现松动,往更加泛神的方向发展。我们现在看到的纷繁庞杂的民间信仰,其渊源实可追溯至那个时期。

国有神而无神权,宗教的秩序功能也被剥离,于是周公作礼乐,更取代了宗教的这一功能(以后还有秦法及汉以来的儒)。从此华夏文明再无神权,宗教仅关乎神祗崇拜,而政治制度、社会秩序、道德生活等方面,国家自有体系,无须宗教插手。
有人说,商周鼎革改变了中华文明的走向,可见周人及周公贡献之巨。可以说,商周革命对中国社会影响之深远,不亚于周秦之变和帝制终结。
孔子是周公姬旦(不是鸡蛋…)的粉丝,周公旦是孔子所赞誉的圣人,我认为毫不为过。从古至今,论及中华的精神文明,言必谈儒释道,而儒家思想很多便取自周礼,直到今天仍影响着华人的思维方式。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为什么历史上中国的宗教势力不像西方或阿拉伯世界那样强大
因为中国有个比较特殊的思想工具——宗法。儒家思想是先人探索治国之道的经验总结,后来被验证了比宗教更能适应中国的需要,更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这一切都离不开那个伟大的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正因为这时高度的文化成就以及思想探索,为中国摸索出了一条比宗教更有效的思想通知策略。(汉...

中世纪,罗马教皇的地位,是不是类似于中国古代的皇帝?
教宗没你想象权力那么大,一般都是扶持一方打另一方。格利高里七世一时爽,后来还是被亨利四世教育了。后来的英诺森三世废掉奥托四世,迫使无地王约翰称臣也是因为他的盟友腓力二世。后来法王腓力四世直接把教宗绑架到阿维尼翁,操纵教宗选举,。

为什么这个教皇如此执着于中国呢?
一、从十六世纪开始一直持续到十七世纪的宗教改革,在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等人的领导下,早就将自中世纪以来一家独大的罗马教廷的威权逼进了崩溃的边缘。再加上新教的崛起,以及英王亨利八世为了再婚而将天主教废除,并且不再承认教皇的地位,且自任为英国的宗教领袖,将英国的宗教从教皇的影响下彻...

古罗马皇帝与后来的欧洲诸国国王或皇帝和中国皇帝有什么不同?
1罗马帝国的皇帝的皇权与中国皇帝的权利等同。2远不如中国皇帝。3臣属关系。各基督教国家的君主必须得到得到罗马教廷的认可和教皇本人以基督的名义册封后,才能成为合法的国王。4基督教国家共同尊奉教皇为最高统治者。因此,各基督教国家的君主只能称(国)王,不能称(皇)帝。而神圣罗马帝国以罗马帝国...

罗马教廷在中古西欧处于什么地位
罗马的主教不单是教会在西方的精神领袖,也同时领导罗马人巩固罗马帝国,因此在政治上也有相当的地位。政治的权力与精神权柄的结合就是这样渐渐形成。罗马主教的影响,不单限于意大利的教区,因为往欧洲宣教的传教士都是受罗马主教差派的,故欧洲成立的教会都以罗马教会为母会,视罗马主教为他们的领袖。随...

中世纪大主教的地位以及中世纪大主教面临的挑战。
所以教皇是整个天主教世界的最高领袖,不光是在宗教层面,在世俗层面总体上也是如此,教权高于王权是一个普遍现象。大主教可以说是罗马教廷为了控制地方而设置的职位,因为教权高于王权,所以一个地区的世俗君主或诸侯,或多或少都要服从大主教的意思,而且一些大主教既掌控宗教事务,也是地方行政事务的...

那种宗教的统治者在中世纪的欧洲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什么权利和地位...
基督教原为罗马帝国下层平民所信奉的宗教,相传为犹太人耶稣基督所创立。在统治阶级的扶植下,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领土上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罗马帝国横跨欧亚大陆,包容了众多的民族。随着 统治地区的不断扩展,整个帝国的统治结构也逐渐分化成东西两个部 分。东罗马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西罗马继续以...

罗马教廷在中古西欧处于什么地位
十字军东征就是由教皇发起的。不过中世纪时西欧世俗君主经常因主教任免权等问题与教皇发生冲突,几乎每届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都与教皇发生过冲突。卡诺莎之行(在欧洲表投降屈辱的意思)就源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远赴罗马向教皇请罪的故事。前期教皇赢后期皇上赢,随着时间的推移教皇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关于基督教在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统治地位(九年级上历史)
罗马教廷即天主教会,首脑教皇,教会总部在罗马。罗马是灭亡了,但是罗马皇帝这个尊号却流传下去了。罗马教会和罗马帝国是2个概念,一个是世俗界,一个是宗教界。罗马皇帝就是罗马人的皇帝。并且罗马由共和制变成帝国制之后罗马教皇才出现,大约在公元89年。并且罗马教皇得到了罗马皇帝的大力支持,几乎所有...

为什么许多国家僧侣地位很高
在现代仍然有实行国教制的国家。在这些国家,国教的地位一般不能由某个党派予以变更或否定,其教义、教规和礼拜仪式也不得随意更改。宗教在实行国教制的国家与实行政教合一或没有国教的国家均有所不同。在政教合一国家中,宗教的地位至高无上,国家元首和宗教领袖同为一人。例如今日之梵蒂冈(罗马教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