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曾经的普通话有哪些

如题所述

仓颉造字

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官话有一定继承性,但因政权变迁、定都不同等因素,官话也在不断变化。各个朝代的官方语言一般是按照定都的地点来定,都城在哪里,那这个朝代就使用这里的话作为官方语言。也有例外。

秦朝、汉朝,三国、西晋时官话是洛阳音,通俗也可以说是陕西话,洛阳读书音,即洛阳太学里教学采用的标准读书音。

隋、唐,一直以洛阳正音为官话,通俗也可以说山西话,这其中有两个典故可证明:一是武则天时的侯思止,在上朝时读“猪”这个字,未按洛阳正音读“雕”,而是以长安音读成了“株”,结果被大臣耻笑;二是宋代名臣寇准和大臣丁谓在讨论“正音”问题时,寇准说“西洛”为“天下之中”,“洛阳话”应为标准音。丁说“不然,唯读书人然后为正”。二人的意思综合起来,就是洛阳方言不是标准音,只有“洛阳读书音”才是“唯一标准”。这两者意思是洛阳方言不是标准音,只有“洛阳读书音”(洛阳正音),才是“唯一标准”。

宋朝:宋朝的官话河南开封话和洛阳话为标准话.更准确地说是读书人说的开封话和洛阳话.宋朝各地方言的语音差别很大,宋人也在追求一个标准语音。因为建都开封,故北宋人往往以开封和洛阳方言作为当时的标准语音。人称“乡音是处不同,惟京师,天朝得其正”。陆游说:“中原惟洛阳得天下之中,语音最正。”但是,他又认为即使是洛阳方言的读音亦并非纯正,如洛阳语“谓弦为玄,谓玄为弦,谓犬为遣,谓遣为犬之类,亦自不少”。北宋前期,大臣寇准和丁谓在政事堂上,“闲论及天下语音何处为正”。寇准说:“唯西洛人得天下之中。”丁谓说:“不然,四远各有方言,唯读书人然后为正。”宋时读书人与洛阳语之间的差别,类似于现在普通话与北京土话之间的差别。南宋初,大批中原人迁居在作为政治中心的临安,时至今日,杭州官话在某种程度上仍保留着北方语音。

元朝:元代法定蒙古语为国语(主要为蒙古族使用)),后以元大都(北平)汉语语音——北平音为标准音,称为“天下通语”。也就是现在的河北话。

明朝,官话是吴越话,具体是南京话。明以中原雅音为正,明前中原地区经多个北方民族融入,江淮地区的“中原之音”相对纯正,官话遂以南京音为基础,南京官话为汉语标准语。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从各地移民北京,其中南京移民约40万占北京人口一半,南京音成为当时北京语音的基础,而南京官话则通行于整个明朝。

清朝:满人入关后,本欲将满语作为至尊的国语,可惜由于满语相对简约,难以驾驭泱泱大国。到了雍正年间,朝廷正式确立北京话为标准官话,但此时的北京话,不同于元蒙时期的官话,又融入了许多满语和其他土语的音素和词汇。

现在的汉语普通话以北京话为基础

中国这么多朝代,每一个朝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官方语言。语言看似只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但是却代表着皇权的至高无上,所以这选官方语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24
其实呢,古代,京城的官话,就算现代人我们也能听得懂!哈哈!几千年啦,官方语言变化不算太大的!别看中国历史上,文字的变迁很大,可是官方语言变化不算太大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