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危机——英国帝国之梦的幻灭
二战结束后,埃及国内的民族意识日益高涨。纳塞尔取得政权后埃及决定开始建造象征新政权的阿斯旺水坝。由于该项工程的复杂性和巨额投资,纳塞尔便将希望寄托于西方工业国家的援助上。西方国家由于担心苏联势力渗透中东,于是便决定向埃及提供贷款,然而埃及还宣称不放弃苏联向其提供的援助。更为甚者,埃及与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交往甚密,这些言论和行为无疑触怒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美英随即宣布取消给阿斯旺水坝贷款的允诺。无奈之下,纳塞尔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运河公司的收入将用来资助阿斯旺水坝的修筑工程。
“苏伊士危机”发生了,消息传到英国,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多方面努力均告失败的情况下,英、法、以于1956年10月底悍然发动了入侵埃及的武装行动。英国国内就苏伊士危机的局势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国际舆论纷纷谴责英法以对埃及的侵略(第二次中东战争) 。许多国家的人民举行游行示威,支持埃及收回运河主权的行动和反抗侵略的斗争。英法在外交上陷入了空前的孤立,而更大的挑战是来自美国的。美国认为军事干预可能招致苏联的插手,并且,与美国的全球性战略相比,“苏伊士危机”的重要性相对来说就小很多了。在英法以军事进攻埃及一周后,艾森豪威尔政府严厉警告英国,并敦促其停火。无奈之下,英法终于11月6日被迫停火。
现在回顾起来,我们不禁要问,英国为什么要急于控制运河呢?仅仅在此事件发生的两年前,艾登本人还就英国撤出运河区进行过谈判。此外运河国有化之后,埃及并不打算截断英国的石油供应。因此,这场苏伊士远征对英国来讲又有什么必要性呢?也许我们能从麦克米伦的话中找出答案:“我们担心这种粗暴的践踏新近重申的国际协定的行为,将和当年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灾难的情况一样,使国际信义开始下降。”[6]我们可以看出,英国入侵埃及是为了履行其业已消逝世界大国的责任,挽救正在下降的“国际信义”。直到此时,英国还是以世界大国自居,仍然试图在国力日益衰退的被动情况下尽可能地维护世界的安全和稳定。然而事与愿违,英国在这次行动中更加暴露了她国力衰退的事实。首先,它进一步暴露了英国对美国的依附。事实上,这等于向世界宣布:英国已不再是以前的那个“日不落帝国”了。其次,英国的威望乃至整个国际地位受到了严重削弱。人们开始怀疑他们的国家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的性质。最后,英国在中东的影响急剧下降。从此,在这个传统的势力范围内英国只能甘当配角。在中东出现了权力“真空”,美国趁机填补了这个“真空”。更为糟糕的是,苏联也趁虚而入,不仅将长期控制埃及,而且逐渐向其他中东国家渗透,使该地区成为美苏角逐的场所。英国从此跨出了帝国之门。
痛定思痛,英国人开始对其“大英帝国”地位及其沉重的负担感到幻灭,他们开始怀疑自己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大国角色。经过痛苦的思考政府做出了抉择:1961年决定申请加入欧共体;1967年宣布最迟将于70年代完成从苏伊士以东的撤军。梦想终于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破灭了。我们要注意的是英国的大国心态是从历史上传下来的,不可能短时期内消逝。但毕竟从1961年英国开始慢慢的认识现实,在制定外交政策时,他们能更多的考虑到现实因素,而不是一味追求自己昔日的大国地位。这是值得英国当前政府引以为戒的,同时也是世界其他国家的前车之鉴。通过以上对英帝国之梦幻灭历程的分析,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国际交往中,每个国家及其政府都应该充分认识本国的实际情况从而选择正确的外交政策和路线;而不应该无视现实,一味沉迷于过去的强大或毫无根据地幻想未来的美好。
【参考文献】
[1]David Sanders. Losing an Empire, Finding a Role Houndmills, Basingstoke, Hampshire: Macmillan, 1990.
[2]W. F. 汉里德,G.P.奥顿.西德、法国和英国的外交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3][4]阿伦·斯克德,克里期·库克.战后英国政治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更新958.
[5]C. J. Bartett. A History of Postwar Britan 1945-1974 Longman Group, 1977.
[6]哈罗德·麦克米伦.麦克米伦回忆录[4]乘风破浪.[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三环外交三环外交的破产
二战后,埃及民族意识的觉醒促使纳塞尔政权决定建设阿斯旺水坝,寻求西方工业国家的援助。然而,埃及在不放弃苏联援助的同时,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紧密联系触动了西方,特别是美国和英国。美英因此取消了阿斯旺水坝的贷款承诺,导致纳塞尔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这一举动引发了“苏伊士危机”,英法以三国在1956...
三环外交的三环外交的破产
苏伊士危机——英国帝国之梦的幻灭二战结束后,埃及国内的民族意识日益高涨。纳塞尔取得政权后埃及决定开始建造象征新政权的阿斯旺水坝。由于该项工程的复杂性和巨额投资,纳塞尔便将希望寄托于西方工业国家的援助上。西方国家由于担心苏联势力渗透中东,于是便决定向埃及提供贷款,然而埃及还宣称不放弃苏联向其提...
三环外交三环外交”的提出
面对这样的局面,保守党领袖丘吉尔基于二战的教训和国际形势,提出了"三环外交"的策略,以期维护英国的大国地位和尊严。1948年10月,丘吉尔在保守党年会上正式提出了他的外交构想,将英国的外交关系划分为三个主要环:第一环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包括其成员国和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以英国及其自治领地...
如何评价丘吉尔提出的的三环外交?
三环:争取其他伊斯兰国家和反美国家,如埃及、卡塔尔、土耳其和阿曼等,以改善外交局面。土耳其的外交关系也遵循类似的三环模式。其三环外交的构建分为三个层次:血缘亲族、文化亲族和利益盟友。值得注意的是,三环外交的稳定性与内外环的关系密切相关。内环(血缘亲族)最稳定,外环(利益盟友)则可能因利益...
哪一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推行三环外交政策
1946年,丘吉尔在瑞士苏黎世发表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提出了“三环外交”的基本构想:一个英美联盟,一个联合的欧洲,一个英联邦,构成了英国外交的三环,而英国在每一环中均占据重要地位。丘吉尔“三环外交”的构想主要是基于英国国际地位的衰落。
邱吉尔的三环外交理论是怎么回事?
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3个大环一旦连结一起,就没有任何力量敢于向他挑战。而英国恰恰居于三环的交接点,起着重要作用。丘吉尔这一外交战略的提出,表明英国不仅要依靠英联邦的力量,而且要借助...
三环外交的三环外交”的提出
[1]此时,保守党领袖丘吉尔根据二战的经验以及国际局势的变化,提出了旨在维持英国大国地位和荣耀的“三环外交”方针。1948年10月9日,在保守党的年会上他正式抛出了其“三环外交”的方针。他说:“当我展望我国未来时,我认为,在自由民主国家中存在着三个大环。……对于我们来说,第一个环自然是英...
三环外交三环外交的弱点
在"三环外交"的理念中,英国似乎给自己设定了核心角色。然而,现实是经济基础决定政治地位,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英国昔日的大国地位源自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但如今的英国经济已面临困境。尽管战后初期,英国曾控制全球20%的土地和人口,但随着英联邦殖民地民族意识的觉醒,独立运动的兴起,英国在这一领域的...
三环外交定义
保持其在欧洲事务中的发言权。通过这三个环的交织,"三环外交"策略旨在构建一个稳固的国际网络,使英国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稳定和独立,同时维护其在全球舞台上的核心地位。这一外交策略在当时被认为是英国维持大国地位的重要手段,体现了丘吉尔对于国际秩序和英国角色的深刻理解。
三环外交的英文是什么?有没有丘吉尔发表三环外交理论的演讲记录?
回答:Three Circle Diplomacy:三环外交 具体的演讲记录我知道一句关于此政策核心的阐述,出自于这本书《Alex May ,Britain and Europe since 1945 ,London and New York ,1999 ,p. 91》 是在1948 年10 月9 日的保守党年会上,为恢复大英帝国昔日的荣耀,在被动中争取最大限度的主动,丘吉尔提出了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