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城镇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0

华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龙川、兴宁和五华的古县城。秦置龙川县。据裴渊《广州记》:本博罗县之东乡,东龙穿地而出,即穴流泉,因以为号。据《南越志》“县北有龙穴山,舜时有五色龙,乘云出入此穴。”县名由此。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南越,置龙川县,赵佗为令,属南海郡。龙川得名缘由,一曰博罗之东乡(古龙川)有龙穿地而出,因以为号;一曰龙潭自嶅山分注于川,故名龙川。其时龙川县地辽阔,包括今之粤东大部分地区。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龙川为南越国辖地。
汉代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高祖派遣汉使陆贾奉旨封赵佗为南越王,赵佗归汉,保留封地,龙川县仍属南越国辖地。南越王赵佗曾筑行宫“长乐台”于此;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平南越,设置交趾部,龙川属南海郡。献帝建安八年(203年),改交趾为交州,龙川属南海郡。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改交州为荆州,龙川仍属南海郡。吴黄武元年(222年),废荆州,复交州,龙川属南海郡。黄武五年(226年),吴分南海郡置广州,不久又并为交州,龙川属南海郡。永安七年(264年),废交州置广州,龙川仍属南海郡。
两晋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南海郡析置东官(东莞)郡,龙川析置兴宁县,仍属南海郡。废帝大和元年(366年),龙川析置雷乡县,均属南海郡。
晋朝兴宁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由古龙川分治而立,县辖区有今五华、兴宁全境以及龙川县东部和紫金县东北部。东晋成和六年(331年),兴宁县由古龙川县分立,隶属东官郡,兴宁县治设于(今五华华城镇)雷公墩。永和三年(347年),分古龙川县地置雷乡县。
南北朝
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古兴宁析今兴宁地置齐昌县(府),县治设于(今兴宁)县城北5里处洪塘坪(今枫林坪)。辖境多次变迁,梁天监年间(约503年),撤销齐昌、雷乡两县,并入兴宁县,县治由(今五华华城镇)雷公墩徙至今龙川县佗城,辖境多次变迁。
隋唐
隋朝开皇十一年(591年),裁撤龙川县建置,置龙川郡,郡治设于归善县(今惠州市东北)。兴宁隶属龙川郡。
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在原齐昌地复置齐昌县,县治仍设于(今兴宁)洪塘坪(今枫林坪)。武德年间,龙川郡改名循州。天宝年间易名海丰郡。乾元元年(753年),复名循州,兴宁属循州。贞观元年(627年),废齐昌县,置宁昌驿,隶属兴宁。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复置雷乡县。兴宁保留东晋所划辖境,县治由佗城迁回长乐镇(今五华华城镇)雷公墩。
五代
五代时期南汉乾亨元年(917年),废雷乡县,恢复龙川县建置。循州府治移至龙川。兴宁隶属循州。同年,南汉王刘岩于原齐昌县址置齐昌府,兼辖兴宁,府治设于(今兴宁)洪塘坪(今枫林坪)。兴宁县治由长乐镇(今五华华城镇)雷公墩徙至今龙川境丫下圩附近。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南汉王刘岩降宋。废齐昌府为宁昌驿,隶属兴宁县。至宋天禧二年(1018年)始称长乐镇,天禧三年(1019年),兴宁县治由丫下圩迁回长乐镇(今五华华城镇)雷公墩。自宋熙宁四年(1071年)划出兴宁县兴宁江(今五华河)及右别溪(今琴江)流域地,设置长乐县(今五华),有户二千。以原齐昌县地为兴宁县,有户四千,兴宁治所设于(今兴宁)洪塘坪(今枫林坪)。兴宁、长乐同隶属于循州。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建置长乐县,设县治于长乐镇。县治亦名长乐(今华城镇),属循州。县治初设长乐镇,1149年(宋高宗绍兴十九年)迁至七都九龙岗。

元朝1292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复县治于长乐镇。1369年(明洪武二年),撤循州并入惠州,是惠州府七县之一。明洪武二十一年始筑城墙。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长乐改属嘉应直隶州。1914年(民国三年),因与福建省和湖北省的长乐县同名,遂改称五华县,以境内五华山取名,属潮循道,道治在潮安县(今潮安区),同年长乐镇改为华城镇。1936(民国25年)属广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广东省第六行政督察区,辖今兴宁、梅县区、龙川、大埔、蕉岭、和平、平远、连平、五华等9个县(区);因行政驻所兴宁县为原循州旧地,故而通称循州地区。1949(民国38年)初改为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兴梅专区。1952年后属粤东行政区。1954年县政府从华城迁往水寨镇,华城镇改为其辖区。1956年后属汕头专区。1965年6月属梅县地区。1988年1月地改市,五华隶属梅州市。 五华城乡武术盛行。李威光在崇文尚武的客家精神影响下,年少时便投馆拜师,学习武艺。
由于他天资聪颖,勤学苦练,一招一式,一拳一脚,扎扎实实。不几年,刀、枪、棍、棒、骑射皆能,武艺出众。他身材硕壮,体高七尺,膂力过人。乾隆十五年(1750),适逢开科县试,十六岁的李威光赴考,名列前茅,入选武生。这更坚定了李威光矢志武道的决心。在他的父母支持下,聘请了武艺高强师傅在家里授艺。李威光不怕辛苦,勤学苦练,常以“书要读,拳要练,老婆娶不娶都随便”的口语自誓。十年寒暑,他的武艺日精,在周围乡村中,颇有名气。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李威光赴省参加庚辰科乡试,金榜题名,高中武举。但仍习武不辍,矢攀高峰。他常穿着自制四五十斤的石屐(用大麻石凿成形似木屐,用麻绳作屐皮),以练腿力;朝夕抱举三四百斤练武石,以练臂力。勤奋不负有心人。李威光的武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乾隆三十七年(1772)李威光束装上京,参加壬辰科会试。殿试一举成名,钦点状元及第。 曾天节,(1906—1995),1906年9月23日出生于贫苦家庭。由于受地主豪门的欺压,从小就有着反抗精神。曾天节在五华中学读书时,正值“五四”运动之后、国共合作之初,革命思潮汹涌澎湃之时。他认真读书,经常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刊物,思想进步活跃。1925年3月,东征军第一次讨伐陈炯明的时候,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率东征军打到五华县城。曾天节中学读书时已锋芒初露,他作为学生代表受到周恩来亲自接见。他向周恩来揭发五华大官僚、土豪劣绅横行乡里的罪行,得到了周恩来的重视和支持。周恩来对他的革命启蒙和教诲,从此在他的思想上播下了革命的种子。1926年,他中学毕业后到广州寻找革命道路。通过堂兄曾任良(早期中共党员)的介绍,认识了中共广东区委的黄国梁,并参加了共青团。1926年7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广州四一五事变前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5月,受中共广东区委的指派,回五华县,任共青团五华县委书记,协助古大存领导五华的农民革命运动,8月,任中共东江特委委员、中共五华县委书记。后来脱党,参加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历任参谋、队长、主任、少将高参等职。他治军有方,号称“铁人”,在广东国民党中颇有威信。脱离中国共产党之后,曾天节与中共党组织及共产党人古大存等有过接触和交往。1948年担任国民党甲种部队广东省保安第十三团少将团长,,手中掌兵3000人;该团全副美式装备,属甲种精良装备。此后他也曾通过同乡魏鉴贤找到中共中央香港分局,表示了希望脱离国民党、投向人民的意向。1949年5月,举行粤东起义,起义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区纵队第四支队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东省交通厅副厅长、厅长,广东省政协第四、五届副主席。
陈敏(定智),1922年生,华城镇塔岗村人。先后任中共五华第三区特派员、两广纵队教导员、粤中行署公安局科长。1953年转入教育部门工作,先后任中共华南分局高等学校组织科长,华南农学院办公室主任、党委副书记、副院长。1986年离休。
邓基(瑞麟),1921年生,华城镇塔岗村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五华县立一中党总支部书记。1943年后参加东江游击区工作。离休前任广西经济干部学院副院长。
周少钦,1938年生,华城镇红星村人。中共党员,副研究员。历任中山大学地学院副院长、广东民族学院副院长、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早期从事昆虫、生物气象科学研究。
张金泉,1928年生,华城镇满堂村人。教授。1954年华南师范学院毕业。先在河南大学、华南师院任教,后成为全国植物地理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生态学会顾问、省自然保护区专家委员会委员。出版个人(合著)著作10多部、译著3部,获国家和省科技进步奖多次。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事迹载入《广东高等专家大辞典》。
钟远蕃,1913年生,华城镇塔岗村人。中共党员。1933年考取中山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在粤东、湘、赣等地宣传抗日。1940年经中共派任广东省文化工作委员会宣传部长,负责省委机关报《新华南》编辑工作。1949年春任南京军管会行政司法部副部长、财经学校副校长。1951年在北京外文出版社任中文版编辑组长。1961年冬调任暨南大学教授,研究世界经济。
曾国华,1937年生,华城镇维新村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五华县水土保持试验推广站原副站长,高级工程师,广东省政协委员,县政协委员。23年矢志五华水保科研事业,先后撰写40多篇50多万字论文、资料。其研究成果在全国8个省(区)和五华62条小流域治理中推广应用,成效显著。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华城镇的历史沿革
兴宁县治由长乐镇(今五华华城镇)雷公墩徙至今龙川境丫下圩附近。宋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南汉王刘岩降宋。废齐昌府为宁昌驿,隶属兴宁县。至宋天禧二年(1018年)始称长乐镇,天禧三年(1019年),兴宁县治由丫下圩迁回长乐镇(今五华华城镇)雷公墩。自宋熙宁四年(1071年)划出兴宁县兴宁江(今五华河)及右别溪(今...

华城镇历史沿革
在这一过程中,华城镇的历史从1954年上溯到明清时代,成为了长乐县、五华县的县城所在地。从北宋熙宁四年开始设立县治,到今天,华城镇已有928年的历史。在1949年5月17日,五华县解放后,华城仍保留了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地位。1954年,县政府迁往水寨,华城成为了区建制的所在地。1954年,华城改名为五...

华城东征军政治部旧址(宗圣祠)属于哪里
2005年底,全镇总户数3.3万多户11.2万多人。二、地理位置华城镇位于五华县北部,梅州市西南。205国道,广梅汕铁路、梅河高速公路以东西方向横穿境内。距县城(水寨)27公里,距梅州市76公里,是梅州沟通珠三角地区的咽喉要道。三、历史沿革华城是一 ...

屋背岭遗址位置在哪里
屋背岭遗址位于五华县华城镇维西柯树_村后。年代为东周时期。1992年发现。1993年发掘410平方米。在山岗的西部发现一座墓葬,长方形墓穴,随葬品有陶器罐、钵、碗、器盖等。山坡南面的文化层最厚1.5米。出土遗物均为陶器,以泥质陶为多数,器类有瓮、罐、瓿、碗、钵、盂、杯、器盖、垫、纺轮、器...

五华县有哪些镇
历史沿革 2000年,五华县辖30个镇。总人口879286人,各镇人口: 水寨镇 60914 河东镇 46955 大坝镇 34001 转水镇 45914 华城镇 73223 新桥镇 16957 岐岭镇 34617 双头镇 20433 潭下镇 33816 长布镇 28967 大田镇 11857 周江镇 16819 中兴镇 14146 横陂镇 43743 锡坑镇 17279 小都镇 12539 油田...

五华县博物馆历史沿革
五华县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3月,坐落于华城镇,是一座三层加顶钢筋水泥框架结构的现代建筑,馆舍占地面积250平方米,建筑面积810平方米,设有两个陈列展览厅和两个文物库房,总面积达260平方米。该馆作为该县的文化事业单位,负责收藏、陈列文物,宣传保护、弘扬民族文化,并进行文物考古科学研究。目前,该...

长乐学宫历史沿革
古邑长乐,位于今五华县,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此地就有人类繁衍,曾是百越之地。北宋熙宁四年置县,距今已近千年,留下众多名胜古迹。长乐学宫,位于华城镇十字街的五华中学内,是其中的瑰宝。长乐学宫始建于明成化五年,历经正德年间重修与清同治六年水灾后的重建,其建筑风格遵循古代传统,沿中轴线...

...阶段的建置沿革和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著名的历史人物、突出的风景名...
即梅县客家山歌艺术之乡、大埔县茶阳镇花环龙艺术之乡、平远县船灯舞艺术之乡、丰顺县埔寨镇火龙艺术之乡、五华县新桥镇竹马艺术之乡(新桥镇已并入华城镇)、兴宁市杯花舞艺术之乡、大埔县广东汉乐艺术之乡。其中有3个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即梅县客家山歌艺术之乡、大埔县茶阳镇花环龙艺术之乡、丰顺县...

五华县的历史沿革
此后为唐岭南五管。广州总管府辖下的循州,辖境相当于广东省新丰、连平、和平、龙川、河源、兴宁、五华、陆丰、海丰、惠阳、惠东、博罗、紫金等地及揭西县西部。917年(南汉乾亨元年)析循州置祯州,循州移治雷公墩(今五华华城镇)。河源县、博罗县、归善县属祯州;齐昌县(...

长乐学宫的历史沿革
北宋熙宁四年(1071)置县至今,已近千年。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祖先为我们创造了不少名胜古迹,位于华城镇十字街五华中学内的“长乐学宫”就是其中之一。“长乐学宫”始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正德年间重修,清同治六年(1867)水灾后重建,建筑物按古代传统风格,排列在中轴线上,左右对称,规模宏大...

相似回答